日本:“陈旧”的新政府|政府要改变陈旧的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8月26日,不信任案投票后硬挺了将近三个月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辞职,并以此换得《公债发行特例法案》和《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在日本参议院的通过。四天后,经过紧张的两轮投票,曾任菅直人内阁财政大臣的野田佳彦战胜之前一直更被人们看好的前原诚司和海江田万里,当选日本执政党民主党的新党首,得到参众两院的认可后,于9月2日正式就任日本第95届、第62位日本首相。
  按说,像日本这样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国家,其政府更替也算是一件大事,但现实却是,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表现出一种司空见惯的态度。因为自2006年小泉纯一郎首相下台以来,大约五年的时间里,已经更换了六位首相,平均每一任的在位时间只有一年,如此更迭频繁的政府,在世界政坛上也是罕见的。另外,据日本媒体的民调结果显示,新首相野田的支持率也只有13.4%。如此低的支持率依然能够组阁任职,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
  这种政府短命、支持率低的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日本政治越来越突出的特征。曾长期执政几十年的自民党如此,两年前成功实现“政权交替”的民主党同样如此。日本政治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奇特的现象?未来是否有可能终结这种奇怪的循环呢?
  
  流水的政府、铁打的派阀
  
  其实,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日本近现代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种在其他国家看来非常奇特的政府模式在日本也算不上是新鲜事。1885年日本废除太政官制度,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担任第一任首相。从1885年12月到今天,在不到126年的时间里,日本政府更迭了94次,每任首相的在位时间平均只有1年零4个月。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政府更迭频繁是因为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以及有军部势力及法西斯扩张主义等的影响的话,那么,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现代政治体制下的政府频繁更迭,则主要归因于派阀政治的作用。
  所谓“派阀”,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一般认为派阀始于自民党,指的是党内议员根据利益的联合构成不同的集团,从而分为若干派别,由资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较大的政客充当中心和首领,各个派阀与产业界和社会上不同的利益集团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由于同属一党,派阀之间在大的政治方向上保持一致,但在一些具体的政策上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会有或大或小的分歧。由于自民党在战后日本政治中长期处于一党独大的地位,自民党内的派阀政治实际上取代了多党制,日本的政权不是在不同政党之间轮替,而是在自民党一党的各个派阀之间转移,首相职位由各派阀领袖“轮流坐庄”,通过这种方式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达成妥协,实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但是,派阀政治最终导致了“55年体制”(该体制指的是日本政坛自1955年开始的一种体制,即长期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和长期在野的日本各政党并存的政治格局。一般认为该体制结束于1993年)的崩溃。这主要是因为:第一,首相和内阁成员的选拔不是以人、而是以派阀为单位,往往难以找到最合适的人选和最强阵容,执政水平和政策的连续性都难以保障;第二,各派阀领袖为了争取首相职位而不择手段地寻求资金来源,政治献金丑闻迭出;第三,派系斗争导致内耗严重,政府行动处处被掣肘。
  
  “只有政客,没有政治家”
  
  在近年来频繁的政府更迭中,日本历任首相的民众支持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低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究其原因,除了派阀政治下执政能力的弱化、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等问题导致人们对政府的失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的日本政坛缺乏有能力、有魅力的真正政治家。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相继涌现出吉田茂、佐藤荣作、田中角荣、中曾根康弘等一系列出色的政治家,无论其政策主张如何,无疑都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杰出的执政能力。他们在内政和外交上做出了正确判断和选择,推动日本迅速走出战争的阴影,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相比之下,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二十余年的各任首相和内阁成员中,却再也难以找到有这样水平的政治家,人们只看到日益零碎混乱的日本政坛,充满忙于追求政治资金和进行派系斗争的政客。
  据笔者观察,日本政坛素质集体“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派阀政治对人选机制的限制。派系间的利益博弈往往会把较弱者或平庸者推向前台。比如这一次政府更替中,前原诚司和海江田万里无论在个人声望还是派阀的支持力量上都要胜过野田佳彦,但最终却是野田胜出。尽管中国很多媒体将其称为“黑马”有些不恰当,却也体现了大部分人颇感意外的反应。第二,“政治世袭制”愈演愈烈。日本政治具有浓重的传统色彩,要当上首相或内阁成员,除了借助派阀的力量外,还要有强大的家族力量和地缘人脉支持。因此,日本政坛的世袭制蔚然成风,议员席位成为世代相传的私人“遗产”,具有家族背景的“政二代”甚至“政三代”、“政四代”议员比比皆是,而且更容易得到各种资源的支持。
  
  未来:自民党与“自民化”的民主党
  
  大选投票率和首相支持率的节节降低,充分说明日本选民对政治现状的无奈、失望乃至绝望,他们渴望“改革”,渴望能有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日本走出持续了20年的经济低迷。因此,任何稍有新意的政治口号或动向都能引来他们热切的关注和支持,民主党替代自民党的“政权交替”当然更加一度令无数日本民众充满期望。
  然而,2009年8月上台的民主党政权整整两年的表现令日本国民大失所望,因为他们看到的完全是另一个自民党。首先,民主党作为在野党期间承诺的“新政”几乎无一实现。从内政方面来说,鸠山鼓吹的以政治家取代官僚治国的所谓“新风”完全无从谈起。从外交方面来说,鸠山一度曾摆出对美强硬的姿态、欲提高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地位,要求美国撤出普天间等军事基地,但在美国的压力下最终服软,完全回到自民党的立场,这也成为鸠山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民主党的核心人物基本都来自自民党,其基本政策与自民党并无二致。目前民主党实际的灵魂人物小泽一郎和鸠山由纪夫,都曾经在自民党中担任要职,而且两人都来自自民党中的田中派,又都是自民党修宪派的急先锋。再次,民主党已经完全陷入了派阀政治的套路。目前民主党内分为八个派系,其中以小泽派和鸠山派的势力最大,两派联合占党内议员的一半,基本掌控着民主党的前进方向。然而上台仅仅两年,民主党就已经换了三次首相,回顾去年的鸠山下台和今年的“倒菅”运动,民主党内派阀间的尔虞我诈、波诡云谲与自民党如出一辙。在党内派阀中处于弱势的野田佳彦上台后,其执政前景也很难让人乐观。
  照目前的趋势来看,这种民主党党内派阀轮流坐庄、政权寿命短、支持率低的循环恐怕会持续下去,在民主、自民两党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也很有可能出现政权在两党之间的转移,形成两大“派阀”中再套各自若干小派阀的双层派阀政治结构。事实上,新首相野田佳彦最多也只能在首相位子上呆到明年9月(他是继续下台的菅直人的任期),因为届时日本将进行国会众议院选举,重新选出执政的党派,所以当前的日本政府仍然是一个过渡政府。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 陈旧 新政府 日本:“陈旧”的新政府 日本陈旧的新政府 日本政府的亚洲新政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