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丛生_面朝大海,乱象丛生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10年,中国海洋不平静。黄海、东海、南海“三海局势”交替呈现紧张态势。 3月26日,黄海,在朝鲜半岛南北分界线附近海域,韩国海军1200吨级的“天安”号巡逻舰爆炸沉没。韩国指责系朝鲜所为,朝鲜予以否认,迄今真相不明,但其引发的海上紧张局势、乃至对东北亚安全格局的现实和长远的影响则是明显的。“天安”号事件后,美日韩借机进一步强化军事同盟关系。美韩持续在黄海进行的系列联合军演,引发朝韩双方在黄海的高度军事对峙。而围绕美国核动力航母是否进入黄海参加军演的问题则更是将中国推向风口浪尖。中方明确表示反对美国航母进入黄海参加军演,而美韩两国均不断声称“美国航母将进入黄海参加军演”,又频繁表态“美国航母不参加此阶段联合军演,将参加下一阶段联合军演”。美国一再推迟航母进入黄海,又不轻言放弃,始终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中国人的头顶上,凸显出中美双方在美国航母进入黄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与意志较量上的微妙平衡。
7月23日,越南河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第17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大谈南海问题,声称南海有关争端“妨碍了海上贸易的开展”,事关美国“国家利益”;大谈要依据国际法、主张多边解决,反对“胁迫”,反对武力解决,云云。在此前后,美国军政高官也频繁就南海问题表态。在首届东盟10+8防长扩大会、东盟―美国第二次峰会、东盟系列峰会等一系列多边会议内外,南海问题都是被谈论的话题。南海问题地区化、国际化趋势突然加速。
9月7日,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本海保厅巡逻船与一艘正常作业的中国拖网渔船相撞,随后日方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逮捕了中国渔船船长。对在钓鱼岛海域作业的中方渔船渔民,日方一改以往的“驱赶”做法,首次企图“适用国内法程序”予以处罚,以凸显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所谓“主权立场”。为此,中方进行多次严正交涉和抗议,要求日方立即无条件放回渔船和包括船长在内的全体中国渔民。日方置若罔闻,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反制措施,最终日方不得不放船、放人。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端再度激化,中日关系也由此陷入低谷。
黄海、东海、南海交替发生的紧张局势,凸显当前中国海洋形势的两大特征:
一是海洋权益之争加剧。中国与邻国围绕岛礁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争端不断激化,已经不以中国政府的意志为转移。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涉及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有关邻国则利用这一“机遇”频繁采取单方面行动,加强对有关岛礁和海域的军事控制,采取行政、民事及立法等多方面措施宣示和行使所谓“主权”,加大在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步伐,强化海上执法管辖行动。有关国家还积极推进争端的多边化、地区化、国际化,引入外部势力特别是美国为自己“撑腰打气”。而美国则借机渔利,积极介入,为其重返亚太、巩固其亚太霸主地位、牵制中国崛起的亚太战略服务。美国军政高官频繁就南海问题说三道四,多次明确表态“钓鱼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这充分说明美正在调整其过去多年奉行的“模糊、中立、不介入”立场,开始露骨介入中国与邻国间的争端。
二是传统海洋安全问题凸显。当今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是来自海上,中国海洋安全困境突出。中美围绕美国航母进入黄海问题的较量,只是今年中国海洋安全困境之冰山一角。2010年,美国增强了对西太平洋的战略投入,将大量先进海空力量部署到该地区。特别是今年6月28日当天,三艘素有“水下航母”之称的美军“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现身亚太地区,其中“俄亥俄”号现身菲律宾苏比克湾,“密歇根”号抵达韩国釜山港,“佛罗里达”号则出现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少有的一次武力炫耀”。中国周边各国也在纷纷加强海上力量建设。以美国为首的各种双边、多边联合军演在中国周边海域“扎堆”举行,使中国周边海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一个以美国为首、中国周边一些海洋邻国参与、旨在牵制和遏制中国的“海洋联盟”仿佛已露雏形。而今年4月和7月中国海军编队穿越宫古海峡、走出第一岛链的过程中,受到美日舰机的“围追堵截”――尾随、跟踪、监视、干扰,则非常真实地凸显中国在传统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困境,美日联手加紧对中国进行海上围堵的趋势日益明显。
相关热词搜索:丛生 面朝 大海 面朝大海 乱象丛生 乱象丛生 中国乱象丛生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