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粮食大涨 [粮价上涨≠粮食危机]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今年6月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究其原因,小麦产量减少和蓄意炒作是此轮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小麦引领全球粮价上涨 今年6月初至9月初,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的周平均交易价格由2.12美元/蒲式耳上涨至7.4美元/蒲式耳,涨幅高达250%,创历史新高。在小麦价格上涨的影响下,玉米的价格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的周平均交易价格由6月份的3.6美元/蒲式耳上涨至9月初的4.6美元/蒲式耳,涨幅为28%。
小麦价格暴涨再度引发了人们对粮食危机的担忧。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几乎每隔七年左右,全球就出现一次粮食危机――因粮食价格暴涨而引发经济乃至政治、社会动荡。但近几年来,爆发粮食危机的频率明显提高。2006年底,全球粮价突然上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麦价格上涨了80%,玉米价格上涨了90%,而大米价格则上涨了320%。2008年再度发生粮食危机,小麦价格上涨至13美元/蒲式耳以上,导致埃及、喀麦隆、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30多个国家发生骚乱。海地则因食品价格上涨引发暴乱,导致总理下台。
面对2010年的小麦价格暴涨,联合国粮农组织于8月4日发布消息称,尽管小麦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但全球粮食储备充足,不会引发粮食危机。美国农业部在其9月1日发布的一系列形势报告中也指出,尽管全球的小麦产量有小幅减少,但美国的粮食产量继续增加,且世界粮食储备充足,没有必要过度担忧粮食危机问题。
减产是小麦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
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世界小麦主产区因出现严重灾害天气,导致小麦大量减产和出口量有所减少,这是小麦价格上涨的直接因素。
全球有26个小麦主产国,其中80%左右的产量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英国、伊朗、阿根廷、哈萨克斯坦等15个国家。根据美国农业部官方网站9月初公布的数据,2010~2011年度,全球的小麦总产量约为6.46亿吨,比2009~2010年度减少3456万吨,减少幅度为5.08%。在15个小麦主产国中,有六个国家小麦产量有所增加――伊朗、阿根廷、美国、英国、印度和澳大利亚;有九个国家出现减产――俄罗斯、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中国、法国、德国、巴基斯坦、土耳其。
在小麦出口方面,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10年全球小麦出口量约为1.24亿吨,比2009年减少605万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小麦出口量有所增加,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家的出口量有较大幅度减少。
俄罗斯是世界第四大小麦生产国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其2009年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为6170万吨和1500万吨。2010年,俄罗斯遭遇百年罕见的旱灾,小麦大幅度减产,预计产量为4500万吨,比上一年减少1670万吨,减少了27%。小麦减产使俄罗斯国内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8月5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停止小麦出口。估计俄罗斯2010年的小麦出口量仅为300万吨左右,比上一年减少1200万吨。
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也是小麦主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与俄罗斯的情况类似,由于受严重灾害天气的影响,这两个国家2010年的小麦产量和出口均出现较大幅度减少。前者的小麦产量预计为1150万吨,比上一年(1700万吨)减少了550万吨,减少幅度为32%;出口量约为600万吨,比上一年(800万吨)减少200万吨。后者的小麦产量预计为1700万吨,比上一年(2090万吨)减少了390万吨,减少幅度为19%;出口量约为600万吨,比上一年(800万吨)减少200万吨。
国际资本是粮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尽管2010年全球的小麦产量预计将减少近3500万吨,但全球粮食供应仍充足,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国际资本是此轮粮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但面对充足的粮食供应,其炒作空间有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9月1日公布的世界谷物供需报告,2010~2011年度,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作物的总产量预计可达22.38亿吨,加上2009~2010年度的储备粮,粮食总供应量可达27.77亿吨,全球粮食消费量约为22.48 亿吨,因此,2010~2011年度全球的粮食储备量仍有约5.3亿吨,粮食储备充足率(粮食储备量与粮食消费量之比)约为23.1%,为历史较高水平。就小麦、玉米和大米而言,其2010~2011年度的储备充足率分别为27.2%、18.4%和28.9%。换言之,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不仅供应充足,而且还明显地供大于求。
在粮食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俄罗斯等少数国家的小麦减产却引发新一轮粮价上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际资本炒作无疑是粮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首先,粮价金融化。近些年来,粮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品价格,而是一种金融产品的价格。通过金融“杠杆原理”,借助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便利,巨额的国际资本能够将小幅的、局部的粮价上涨放大成剧烈的、全面的涨价。2006~2007年,国际资本大打“生物燃料”牌,猛然推高了玉米价格,进而带动粮价全面上涨,这是用一种粮价带动整体粮价上涨。2010年,国际资本过度渲染俄罗斯的小麦减产,推高小麦价格。
其次,美国因素。一方面,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小麦和玉米出口国。2010年,美国的小麦出口量大概为3300万吨,约占全球小麦出口总量的26.6%;玉米出口量约5200万吨,约占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的56.9%。另一方面,美国是国际游资的大本营,如全球600万亿美元对冲基金中,约有450万亿美元在美国,且美国拥有发达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因此,粮价金融化和粮价上涨对美国最为有利。针对2010年小麦价格上涨,CWA全球市场控股公司的总裁皮特•马奎尔表示:此次小麦价格上涨让美国农民获益不少,“他们都将开上兰博基尼(豪华跑车)”。
再次,企业因素。粮价上涨会直接影响到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2006年和2008年的粮价暴涨让许多跨国食品巨头损失惨重,如泰森食品、百威英博、通用磨坊、家乐氏、卡夫等。这些企业汲取了以往的教训,学会了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采用大宗商品对冲策略,以规避粮价飙升带来的冲击。今年7月份,在俄罗斯旱灾造成小麦歉收以前,家乐氏(谷物食品及方便食品生产商)已经对各类大宗商品进行了90%的对冲。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也对2011年底前需要购买的大麦进行了对冲,以避免损失。
中国不必忧虑
中国的粮食安全立足于自给,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而且,同国际市场相比,中国的粮食市场还比较封闭。因此,国际粮价上涨对中国的影响较小。
2010年1~7月,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国内刚性需求增长的双重影响,我国玉米进口28.2万吨,同比增长56倍;小麦进口102.3万吨,同比增长1倍;大米进口20.5万吨,同比增长42.6%。2010年,中国的玉米、小麦和大米的产量预计分别为1.66亿吨、1.15亿吨和1.38亿吨,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重很低。由于国际和国内的粮食供应充足,国际资本炒作的空间有限,因此,对于此轮国际粮价上涨,中国无需忧虑。
相关热词搜索:粮价 粮食 上涨 粮价上涨≠粮食危机 粮价上涨不等于粮食危机 粮价高涨引发粮食安全思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