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堵墙两个世界_柏林墙:一堵墙的两个世界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1961年8月13日凌晨,民主德国政府关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开始建造一堵把这个城市拦腰截断、全长165公里的围墙。 柏林墙整整矗立了28年,直到1989年的11月9日……
崔在炫是韩国广播公司(KBS)派驻柏林的记者,他对当地历史的熟稔,甚至超过许多生活在柏林的土著,20年前发生在柏林的那段历史,让他至今刻骨铭心。
“在柏林墙倒塌的这一天,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无数年轻人在柏林墙前欢呼,心里非常羡慕。德国免受了‘兄弟相残’,而自己与朝鲜同胞仍在忍受着国家分裂和战争创伤。看到柏林发生的一切,我深感未来的渺茫:横亘在朝鲜半岛的那堵墙,比柏林墙高很多。”
对德国历史来说,9这个数字似乎充满魔力。20年前(1989年)的11月9日,矗立了28年的柏林墙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欣喜若狂的德国人越过昔日“边界”来到对面的“国家”。虽然两德正式统一还要等到第二年,但是从柏林墙倒塌的那天开始,德国事实上已经不再分裂。再往前数,60年前(1949年)是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相继成立的年份;90年前(1919年)是魏玛共和国的诞生年。这么多的9凑在一起,注定2009年的德国将在一种兴奋而复杂的心态中度过。
柏林人不需要它
8月份,大概是柏林一年中最适宜旅游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雨水不多不少。8月份,也是欧美各国传统的旅游旺季,柏林的街头挤满形形色色的观光客。今年,来这里旅游的人似乎格外的多。
柏林墙遗迹,无疑是2009年最受欢迎的一个旅游“景点”。一队来自爱尔兰的旅游团,许多人正摊开手中的地图,起劲地在上面指指点点,在心里勾画着柏林墙的模样。
然而,正所谓见面不如闻名,今天的柏林墙早就被淹没在城市建设的滚滚洪流中。东边画廊,大概是最著名的柏林墙遗迹,对柏林历史感兴趣的游客都乐于拜访。不过,如今,这段1300米长的残墙与其说是一段“历史遗迹”,莫如说它是一座“艺术纪念碑”反更贴切。20年来,100多位艺术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它上面喷涂彩绘,勾勒渲染,早就把它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想在这里述古怀旧,有点困难。
沿着东边画廊向前走,按着旅游地图的指点,游客可以在不远处发现货真价实的断壁残垣,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和它如影相随,车流轰鸣,彻夜不息。“这,难道就是大名鼎鼎的柏林墙?”有的游客失望地重新摊开地图。
曾在柏林横亘了28年的柏林墙,绝大部分已经被推倒埋葬。有些被直接埋在地下,有些被铺做路面,更多地被随意丢弃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自生自灭;一些幸运的碎块被私人收藏,或被镶嵌在摩天大楼里。柏林墙倒塌20年后,只有不到1/4的残迹被保护起来;而散落在民间的碎块和“流失”到海外的部分甚至比德国本土还多。
事实上,绝大多数柏林人对柏林墙的现状并不在意。柏林墙倒塌20年后,半数以上的“老柏林人”在调查中表示,他们在穿越柏林城的时候,脑海里几乎不会泛起关于“墙”的回忆,面对大片大片消失的柏林墙,他们也丝毫不觉得遗憾。“柏林墙被推倒了,人们很高兴地看到,这段痛苦的历史也就随之被埋葬。”一个“老柏林人”这样说道:“从那天起,生活恢复了正常。我们开动推土机推倒这些丑陋的隔离墙,不是因为它让我们看了难受,而是我们需要回到一个正常的国家。”
聪明的德国人,非常善于重建。柏林的城市面积是巴黎的九倍,人口却仅有后者的1/3,巨大的空间多被绿地和公园填补,一座城市竟然奢侈地拥有两座动物园,动物种类之多让世界所有城市动物园望尘莫及。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许多看上去安静而美丽的绿地,前身可能是二战空袭留下的巨大沙坑,因为面积太大而难以修复,索性铺成草地。
战争遗迹尚且如此,一堵墙留下的遗迹更不在话下。当年被柏林墙分割的建筑和道路,两德统一后全都重新装修,什么痕迹都看不出来。严格地说,柏林墙是一条混合了砖石墙、水泥墙、铁丝网、?望塔和无人区的城市隔离带。在市中心,它是一道墙;到了郊区,它就属于铁丝网和?望塔。柏林墙两侧,是宽窄不一的无人区,最窄的地方只有20米,最宽则可能达到2500米。今天,无人区被来自丹麦的景观建筑公司改造成巨大的娱乐城,或者带有农村风味的花园。沿着柏林墙矗立的302座?望塔,今天仅剩下五座,其中一座被改造成游泳和桑拿中心,还有一座变成了“空中花园”,周身装饰着奇异的绿色植物,“假如不是走到它的近前,你根本没办法发现这座‘空中花园’的秘密。”设计师得意洋洋地这样介绍。
柏林人没有忘记历史,只是他们不太需要依靠保留这段残墙来延续自己对历史的记忆。柏林墙下面隐藏着许多秘密隧道,是20年前东德人为偷渡而挖的,今天一些隧道被开发成艺术画廊和酒吧餐馆。在柏林最繁华的菩提树下大街附近,由昔日边防检查站改造成的查理检查站博物馆也是吸引游客驻足的一个景点,有导游穿着前苏联的军装给大家讲解。在柏林墙最早出现的地段――贝瑙尔大街(1961年8月13日建起柏林墙),柏林人建起柏林墙纪念馆和资料中心,提供两德分裂的历史政治信息……当外国游客为看不到完整而原始的柏林墙而痛心的时候,一个“老柏林人”在旁边毫不在乎地摇晃着脑袋:“我真不明白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城市干道正中央堵着一面破墙,换成你们的首都,也愿意这样?”
砖瓦易平,心墙难断
在柏林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附近,艺术学院的一个纪念性展览,吸引了放暑假的孩子。柏林墙倒塌以后,从税务制度到选举制度,从教科书到街道名称,东德迅速和西德融为一体,以至于今天生活在柏林的80后和90后,已经对东德的生活茫然无知。艺术学院的这个展览,就是告诉孩子们柏林墙倒塌之前,东德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
在展览中,参观者可以“遇到”八个20年前生活在东柏林的同龄人,依靠他们留下来的录音、照片、日记和作文,了解20年前东柏林儿童的生活和理想:马特乌斯渴望越过检查站,“到西边儿”去旅游;罗伯特愿意用自己手里的连环画换一些“更好玩儿的西方玩具”;小姑娘乌娜是个漂亮的“自由德国青年团”成员,她的最大愿望是长大以后进入政府。
虽然展览避免刺激原来的东德人,但是这样的对比――从物质领域到精神世界,却依然让人隐隐感到20年前东、西德之间的巨大鸿沟今天仍然横亘在德国人的胸中。20年过去,德国人可以轻易抹平地图上的伤疤,却难以推倒心里的隔膜。
表面上看,30岁的博格代表了两德统一的成功。柏林墙倒塌的时候他刚刚10岁,和父母生活在民主德国。后来他进入大学主修经济,毕业之后到汉堡做生意,跑过印度和南非,现在供职于杜伊斯堡一家效益颇丰的公司,今年夏天 打算到地中海去做航海旅行。但是,他从不在公司同事面前透露自己出生在东德的事实,他说:“即使在今天,这个字眼仍然包含着数不尽的言外之意,会让我的西德同事浮想联翩。”
调查显示,柏林墙倒塌20年后,超过半数的前东德人仍会为过去的政府说好话,浓浓的怀旧情绪,弥漫在原东德人的各个阶层。
来自德国工会联盟的数字显示,生活在前东德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不但今天仍然落后于前西德地区,而且领取福利救济金的人口比例,前东德地区高达16.4%,竟然是前西德地区的两倍多(7.4%)1在调查中,德国工会联盟还发现,前东德地区有一半左右的单亲家庭需要从政府领取财政补贴过日子,而这个比例在前西德地区只有13.1%――这样的现状,当然让前东德人深感失望与失落。
20年前因为柏林墙倒塌带来的狂、喜,被严酷的事实稀释。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民主德国的所有成果一夜之间蒸发殆尽,过去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荡然无存,40年的工作履历变成一张废纸。工厂被来自西边的Wessi们(刚统一时,大家用Wessi称呼西德人,用Ossi称呼东德人)托管,甚至以一马克的低廉价格售出。Wessi以胜利者的姿态“占领”了Ossi的地盘,后者成为经济体制僵化、意识形态呆板的代名词,是Wessi需要输血和改造的对象。两德统一之后,政府向西德人征收“团结税”支援德国东部建设,但是这样的“团结”却让两边的人都感到不舒服。Wessi认为自己的一碗干饭被泡成两碗稀饭,而Ossi却觉得分给自己的这碗稀饭最终还是被狡猾的Wessi通过投资建厂、榨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之后巧妙地赚了回去。更何况,来自西边的“团结税”从一开始就带着明显的优越感:假如不是西部发达而东部落后,“团结税”又有什么征收的必要?
更加复杂的是,怀旧情绪如此普遍,就连成功者都不肯为统一后的德国喝彩。生活在施特拉尔松德(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原民主德国版图内)的施特松,早在两德统一前已经是欧洲闻名的工艺品大师,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他的生意如日中天。走进他家的庭院,车库里停着最新款的“傈时捷”,起居室的地板上铺着漂亮的狮子皮地毯――这是他在南非旅游的收获,过去20年,他每年都要到国外转转。“我现在非常富有。”51岁的工艺品大师坦率地告诉记者。
但事实上,施特松更留恋过去的生活,他说:“今天西方世界对民主德国的描述,是不真实的。民主德国不是一个到处充满不公与反抗的地方。20年前,只要你努力,就有回报,就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那个时候的民主德国,“大家个个有活干,拿一样的工资,住国家统一分配的房子。可是看看现在,人们互相欺骗,尔虞我诈,这样的事天天发生。许多人辛苦一天,拿到手的薪水还是不够养活一家人。”在过去,东德人虽然不能自由到伦敦或是布鲁塞尔旅游,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到莫斯科或者布拉格度假。“现在我们名义上可以自由出入国境,可是对口袋里没有闲钱的穷人来说,还不是得照样蹲在家里?”
两德统一以后,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Stasi)大量档案曝光,西方世界借着这些档案把民主德国描绘成扼杀思想自由、推行政治专制的魔鬼,人人受监视,处处有陷阱,随时都有遭人告发的危险,天天都有被捕入狱的可能。不过,施特松的看法显然更为达观:国家安全部的确暗中监视大家的生活,“可是看看今天的德国,内政部不是干着同样的事情?”两德统一以后,施特松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世界却倍受折磨:“我们从打破东德体制中获得的东西,远比我们失去的东西要多。”两德统一之后,来自西德的骄傲和对东德的口诛笔伐,让施特松对今年的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提不起兴趣:“你知道Wessi是怎么看我们的?在他们眼里,Ossi全都带着那么一点点傻气,心甘情愿地向他们俯首称臣。这样的庆祝,有什么意思?”
笼罩在人们头上的对民主德国的“玫瑰色的回忆”,不仅在施特松这样的过来人中存在,也在一些没怎么经过旧体制“陶冶”的人群中存在。“假如柏林墙没有被推倒,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会比现在差。”他们对两德统一的“成功”,看得很淡很淡。
临近柏林墙倒塌20周年,一个新变化让压抑了许多年的东德人悄悄透了口气。去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前东德地区比前西德地区遭受的经济打击相对要轻。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一方面前者范围内小型企业比例较高,更容易随行就市灵活变化;另一方面,前者的经济模式比后者对出口的依赖性小。“落后”反而成了优势,这恐怕是前东德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吧。柏林每天都在重建
20年一晃而逝,柏林墙大部分归于尘土,Wessi和Ossi之间的区别,已经不像刚刚统一时那么明显。那个时候,Ossi穿着清一色的水洗布牛仔裤,式样明显来自中国和俄罗斯。今天,衣着上的差别已经完全消失,只有真正有经验的老人,才能从姿势、举止和其他微小的生活习惯上区分一个陌生人到底出身于哪一边,是一个Wessi还是Ossi。
但是正像柏林墙一样,外表上的差别容易泯灭,内在的不同仍然强烈。购物时Wessi和Ossi走进不一样的商店,吸烟时他们选择不同品牌的香烟;报摊前他们挑拣不一样的报纸,投票时他们支持不一样的政党。看得再仔细一点,Wessi和Ossi之间的区别就更加明显。同样的工作,后者的工资比前者低;在失业人群中,假如不挖掘个人原因,后者也比前者多。德国一家媒体深刻地写道:“事实上,自从柏林墙倒塌以来,柏林每天都在重建。不但有砖瓦水泥的重建,也有精神上的重建。后者需要的‘建材’,应该是宽容和耐心。”
相关热词搜索:两个 柏林墙 世界 柏林墙:一堵墙的两个世界 暖暖环游世界柏林墙涂鸦 柏林墙是两堵墙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