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执政周年两岸政策评析|两岸一家亲,共筑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打破几十年奉行的隔绝政策,为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打开大门;瞻前顾后保守性相当大,疑为自己执政及连任服务,给人以利益交换之嫌。   5月20日,马英九上台执政将满周年,虽然岛内民众对其救经济、除弊案的评价负面多于正面,但两岸政策是马当局惟一一项满意度高于不满意度的政绩。
  
  马英九当局两岸政策的内容
  
  马英九执政后的两岸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原则上坚持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但同时强调“台湾主体性”。马英九在竞选期间就多次提出,他上台后将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和大陆就经济、安全及国际空间三大议题展开谈判。并在5.20就职演说中重申了这一点。2008年12月,马在与大陆网友互动时又表示,希望在“一中宪法”及“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步步为营”推动两岸关系顺利发展。
  但是,由于马英九背负着外省人“亲中卖台”的“原罪”,所以上台后不再提及“一个中国”原则,连“九二共识”也少有论及。相反,为了凸显其“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在政策说明中不断强调所谓“台湾主体性”。马在其就职演说中表示,“中华民国”与台湾的命运已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他将坚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施政原则建设台澎金马。为此,马特意挑选绿营出身的原台联党“立委”赖幸媛出任“陆委会主委”,意在宣示其坚守“台湾主体性”的决心和态度。这一论调也时常挂在马当局官员的嘴边。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就曾表示:我方与大陆展开协商一定会在对等、尊严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大陆坚持“一个中国”框架,我方绝不可能接受,“谈不成就算了”。台“国防部长”陈肇敏甚至声称,台军与解放军交流的前提必须包括“中共先放弃对台动武、撤除对台飞弹、去除‘一中’框架等三要素”。这种迁就绿营支持者的心理,往往使马当局失去两岸政策的正当性。
  主张“一国两区”,但又强调“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早在2005年马英九接任国民党党主席后就曾明确表示,依“宪法”两岸“既非一边一国,也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国两区”,即大陆地区、台湾地区。2008年9月,马英九在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又表示,大陆和台湾“双方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关系,这点非常重要”。另外,马英九多次提到“我们的国家处在内战状态”的概念,与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岸问题是中国内战延续,不是领土和主权分裂”的论述相符,所以马在中国主权不能分割的问题上与大陆是一致的。但是,马英九的成长背景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华民国”情结,在其就职演说中九次提到“中华民国”,体现出对“中华民国”主权定位的顽固坚持。马在2009年的元旦谈话中也表示,即使在两岸经贸关系日益深化之际,也要积极维护“中华民国主权”。因此,马英九认为目前在主权问题上两岸仍存在分歧,希望双方共同搁置争议,以“不统、不独、不武”维持台海现状。
  以深化两岸经贸关系及建立两岸和平框架为优先。对于马英九而言,两岸政策首先是为其执政及连任服务的,而台湾的主要困境是经济。因此,马当局把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放在两岸政策的首位,希望通过借助大陆的高速发展带动台湾经济走出困境。从2008年7月4日兑现第一张竞选政策支票――两岸周末包机起飞、大陆观光客首发团来台开始,台“行政院”几乎每星期都端出松绑两岸经贸往来的“新菜”,从放宽海外基金投资大陆比重、允许大陆台商回台上市、调高企业西进投资上限至净值60%、开放陆资来台投资、解除敏感产业登陆限制等。民进党时代不能傲的,几乎全都排进放行通道。
  另一方面,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马英九给予台湾人民的竞选承诺。维护台海和平的第一步是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马英九当局首先改陈水扁“决战境外、先发制人”的“国防政策”为“由攻转守”、“备战止战”。台“国防部长”陈肇敏依马英九建议提出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三阶段规划:近程先借两岸非官方接触优先解决事务性问题。中程推动官方接触,防止军事误判。远程是确保永久和平。维护台海和平的第二步是签订“两岸和平协议”。马英九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不排除在其任内签署和平协议的可能,其主要目的在于要求大陆承诺不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在两岸互动方式上以合作、开放代替对抗、隔绝。马英九上台后逐渐废除陈水扁的“去中国化”政策。如将“驻外使馆”公文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改称“中国大陆”,舍弃通用拼音,改用汉语拼音;将台军“信念”内容从“为台湾的生存发展而战”,改成“为中华民国生存发展而战”,今年4月,马英九还亲自主持黄帝陵遥祭典礼,倡导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二是逐渐开放两岸文化交流。马英九认为,“两岸未来若能有更多文化交流,是两岸迈向和平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为此,台当局加强了对两岸文化交流的推动。如:开放大陆歌手、剧组演员赴台表演、放宽大陆学生赴台学期和人数、恢复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赴台驻点等。三是开放两岸人员往来。马英九当局放宽政务官登陆限制,同时开放大陆政党人士赴台交流和地方县市长登陆规定,打破了民进党时期的诸多禁锢,使两岸各层次人员往来和交流日趋频繁。四是以“活路外交”争取国际空间。马英九提出“活路外交”的新思维,其内涵就是“外交休兵”,认为两岸关系重于“对外”关系,强调“外交”政策的务实与弹性。在台湾参与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等问题上,马当局改“台湾加入”为有效参与,提案名称也由台湾改为“中华民国(台湾)”和“中华台北”。马英九的务实作法,使台湾的“邦交国”维持相对稳定,并且如愿成为世界卫生大会的观察员。
  
  马英九当局两岸政策的影响
  
  总体而言,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是正面和积极的。
  初步形成和平稳定、良性互动的局面。经过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正朝着互利、双赢的正确方向发展。一是两会复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向和平发展的轨道。二是马当局坚持“九二共识”的立场使两岸之间的信任度上升。三是两岸高层官员互访频繁,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截至4月初已达174212人次,掀起两岸人员交流的新高潮。四是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意降低,带来两岸和谐的新氛围。
  经贸关系大幅提升,为台湾经济注入复苏活力。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马英九执政后岛内经济不断下滑,失业率不断创新高,台股市值狂泄一半,岛内民众对此咋有烦言。但是大陆刺激经济政策和一系列惠台措施的出台,让岛内经济受到正面影响和拉抬,台股近两月连续开出红盘,5月4日更冲到6330的高点。据摩根大通证券评估,受第三次“陈江会”顺利签署两 岸航运、金融、陆瓷登台等三项协议和共识的影响,5,20马英九就职周年日前后,台股还将继续上升,下半年有可能挑战8000点。
  增加马当局执政筹码,缓解了来自绿营的压力。民进党本想利用民众对马当局执政政绩的不满情绪,举办“5.17呛马大游行”,用经济和主权议题攻击马英九的施政表现。但是由于开放“三通”及陆客赴台旅游已经产生了正面积极效果,加上台湾受邀成为世卫组织大会的观察员,民众对马英九的执政满意度止跌上扬,特别是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台《中国时报》民调显示,对于第三次“陈江会”会谈成果,44%的民众感到满意,不满的仅22%,另有53%的人乐见开放陆资来台。台《远见》杂志4月27日公布的民调显示,马当局执政的各项信任指数全面上扬,尤其是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上升了3.6点,削弱了民进党打“经济牌”和“主权牌”的效果。
  
  深层矛盾依然无解
  
  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可谓大方向正确,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具有相当大的保守性。马英九对“中华民国主权”和“台湾主体性”的坚持,不但埋下了未来两岸“主权”争议的种子,同时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速度,也让“中华民国在台湾”这一“主权”概念继续在岛内深化。二是具有相当大的功利性。有岛内政治评论家认为,马当局有意识地引导岛内民众将两岸交流的意义转变成利益上的交换,即从大陆摄取物质和文化资源。这种投机性的机会主义作法,不可能建立起两岸交流的正当性,所以其两岸政策是随时可能逆转的。三是具有相当大的妥协性。由于马英九声称要做“全民总统”,所以一遇到绿营的反弹就做出政策调整。当民进党攻击“两岸综合性经济协议”是“一中市场”时,马当局第一反应是立刻修正名称;深绿支持者围困国台办主任陈云林事件、民进党就承认大陆学历问题大闹“立法院”事件,马当局都因害怕升高社会对立而选择忍让,使得民进党更加得寸进尺。
  总体而言,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打破了台当局几十年来长期奉行的隔绝政策,为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打开了大门,对未来两岸关系继续深化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局限,马当局的两岸政策从长远看仍存在隐忧,两岸关系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相关热词搜索:评析 执政 两岸 马英九执政周年两岸政策评析 马英九执政两岸政策的影响 马英九谈两岸统一条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