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示威、冲突,2009年在寒风中起步] 裁员跟招新人有冲突吗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罢工,裁员,示威,冲突……2月1日,中国传统七天长假结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人们,忽然发现: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世界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欧文•安东尼奥•卢普一家原本其乐融融,他和妻子安娜双双供职于西洛杉矶医学中心,养育了五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老大是个女孩,今年8岁;另外四个孩子,一对儿是5岁大的双胞胎女孩,一对儿是2岁大的双胞胎男孩,这样的一家人,真是没的说。
  1月27日,卢普在办公室给洛杉矶市一家地方电视台发去一份传真,声称他将接受妻子的建议,了结一家七口的性命。在传真上,卢普充满绝望地写道:“我们决定把孩子一起带走,因为实在想不出把他们交给陌生人收养的理由。”仔细阅读这份长达两页纸的传真,人们可以看出,卢普和妻子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了大麻烦,对未来感到悲观绝望,于是决定阖家自杀。
  电视台收到传真不久,刚刚联系到警方,又接到卢普打来的电话:“我刚刚回家,已经开枪把他们送走了。”晚到一步的警察,在卢普位于洛杉矶郊区的住宅里,发现卢普全家人静静地躺在一起。事后,卢普夫妇生前供职的西洛杉矶医学中心负责人承认,两口子在这里的工作“最近刚刚被中止”。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向警方披露,卢普夫妇曾经恳请医学中心主管“高抬贵手”,后者则粗暴地回答说:“你们最好朝自己脑袋开一枪。”在随后的报道中,当地媒体悲戚地表示: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又一个牺牲品。
  
  牛年伊始,裁员滚滚
  
  2009年1月26日,按照中国的传统,岁在己丑,当属牛年。在大年初一的吉利日子,全中国张灯结彩,欢庆佳节;遍布世界的华人华侨举行新春游行,普天同庆;就连美国纽约的纳斯达克总部,也举行特别的闭市敲钟仪式,为牛年到来祝兴。
  然而,中国佳节带来的喜庆气氛,难以驱散经济危机带来的浓厚阴云。1月26日这一天,美国、欧洲和日本将近9万名雇员接到公司通知,被敲掉手中的饭碗。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这是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度过的最黑暗的一天。”
  裁员力度最大的,是美国。这一天,超过4.5万名美国人受到波及。以生产推土机、压路机等重型机械闻名的建筑机械制造巨头卡特彼勒公司,这一次充当了万人大裁员的开路先锋。全球经济低迷,公司出口锐减,卡特彼勒去年第四季度的利润,同比下滑了32%;财务分析同时悲观地预测,今年公司收益将继续下滑20%。无奈之下,公司高层忍痛祭出大规模裁员的“宝刀”。1月26日这一天,卡特彼勒宣布裁员2万人,成为全美下手最狠的公司。
  紧随其后的,是美国第三大移动通信服务商――斯普林特公司,它的裁员名单上,有8000人,囊括公司14%的雇员。再后面,是家具建材零售巨头家得宝公司,裁员总数也高达7000人。在这次大裁员之前,为压缩成本,家得宝公司已经关闭了34个设计中心。
  美国腥风血雨,欧洲愁云惨雾。保险巨头荷兰国际集团1月26日宣布裁员7000人(英国《金融时报》统计,将有1600名英籍雇员受到波及)。该国另一家电器巨头飞利浦公司,计划裁员6000人(波及2500名英籍雇员)。在英国本土,由于钢铁巨头科鲁斯集团宣布裁员3500人,该集团将有2500名英籍雇员惨遭解聘。
  再看日本。受全球裁员大潮影响,12家日本汽车生产商已经宣布,将在今年4月后削减2.5万个工作岗位――在经济衰退的冲击下,不知有多少名声响亮的跨国公司,悄然决定放弃早先许下的不裁员承诺。在洛杉矶走上不归路的欧文•安东尼奥•卢普一家七口,只是挟裹在裁员大潮里的一个小水泡。
  仿佛觉得还不够刺激,刚刚过了两天,国际劳工组织对外公布2009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报告悲观地告诉人们,2007年全世界有1.79亿人处于失业状态,今年可能会突破2亿大关。即使拥有一份工作,也不意味着衣食无忧。2009年,全球有45%的就业人口(14亿左右)其家庭每天的生活费,人均将不超过2美元。这部分人被形象地称为“贫困劳工”,属于“有工作的穷人”。
  
  春天,在忧郁中开始
  
  这是通过英国一家互联网站发布的招聘广告,寻找一个兼职保姆,每天工作三小时,一周五天。被挂到公告栏上仅仅两分钟,第一条回应已经跳了出来,24小时之后,总共有80多名求职者回应。今年24岁的布里特•李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刚刚拿下伦敦经济学院的学位,我的上一个工作,在伦敦某家博物馆装饰艺术部门服务,协助出版过多种宣传画册。现在到处都在裁人,只要有机会,我愿意尝试一切。”刚刚拔通布里特•李的电话,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都愿意尝试?”――“没错儿,我已经说过,干什么都行。”
  洗衣,帮佣,做饭,照看小孩儿,布里特•李放下自己的身段,打定主意从零开始:“当然啦,我一开始不一定干得很出色,但是我愿意学。”为了支付价格不菲的学费,布里特•李曾向政府申请助学贷款,现在急于收回成本,尽快赢利。“可是,”她无奈地说,“碰上今天这么个形势,我又有什么办法?”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名校毕业生这块金字招牌,显然无法给布里特•李增添些许安慰与信心。
  同样陷在伦敦的,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亨利•莫厄特。这位24岁的经济分析师,原来在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上班。“我来到伦敦打天下的第五天,就传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噩耗,想想真是不走运啊。”回去?亨利想都不敢想:“澳大利亚那边儿,金融界的求职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在老家,可以给我这种资历的人提供全职工作的公司,早就人满为患了。”过去走到哪儿都带着手提电脑的亨利,现在天天和洋葱、餐碟打交道――如今,他在伦敦一家餐馆打工。和布里特•李不一样,这个背井离乡的澳大利亚小伙子,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乐观:“其实我什么都没有失去,只是创业计划需要改一改。我喜欢现在的差事,至少它能给我带来温饱――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
  急景凋年,在这个人人嘴里念叨萧条的春天,能有亨利•莫厄特的这份达观,实属不易。更何况,今年春天以忧郁心情开场的,又岂止区区百姓?
  1月里,瑞士山城达沃斯,白雪皑皑。这个世界闻名的滑雪胜地,今年多少显得有点冷清。达沃斯的商人说,今年的生意比往年冷清些,因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了,迟迟未见消融。1月28日拉开帷幕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破天荒地迎来了40多位政府首脑和30多位部长级官员。然而,论坛尚未开幕,来自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美国的普华永道的年度调查报告,早早给今年的达沃斯定下忧郁的基调。
  在所有接受普华永道采访的首席执行官里,只有约20%的人对未来12个月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而在去年,这个比例曾是50%。另外,高达80%左右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对经济前景心存忧虑;在去年,只有61%的人会这么想。来自《金融时报》的记者特别注意到,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报告,英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的信心指数,似乎格外地低:只有15%的人对今年充满信心(去年这个比例还能到44%),这样低的比例,自2003年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于是,在今年的达沃斯年会上,“信心”成为最热门的一个词汇。和西方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与会者,信心指数格外醒目。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欧洲之行,被冠以“信心之旅”的名称,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讨个好口彩。来自亚太、中东欧国家的调查样本显示,前一部分地区有31%的受访者,后一部分地区有21%的受访者仍能“满怀信心地相信”,今年经济还会保持增长,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北美和西欧国家的平均数(15%)。
  
  街头政治重现江湖
  
  在经济危机的震荡中,有人达观,有人悲戚;有人用一把手枪告别所有烦恼,也有人走上街头尽情宣泄――中国传统牛年的这个春天,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场。
  1月29日,从巴黎到蒙波利埃,从波尔多到马赛,法国就像个嗡嗡作响的巨大蜂巢,人群涌动,情绪激动。这一天,到底有多少法国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来自内政部的数字说,大约有108万人参与了大游行,法国总工会的统计数字却说,在全国八家工会组织的号召下,当天总共有超过250万法国人参加到罢工和游行的队伍中。
  在讷韦尔,游行的人群由刚刚加入失业大军的纺织厂工人、冶金业工人和汽车制造业工人组成,他们的出现,代表了法国老百姓对未来的不安与疑虑。在雷恩,游行者来自标致-雪铁龙公司、法国电信、摩托罗拉,还有家乐福,把这些人推向街头的原因,是不景气的经济形势,还有对萨科齐改革的不满情绪。在里昂,示威者手里的标语牌说明了一切:我们拒绝为资本主义危机买单。
  大刀阔斧的改革,偏偏遇上经济危机的大环境,锐意进取的萨科齐总统有点生不逢时!来自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和法兰西银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还能保持2.1%的增长率,去年就猛然跌落到0.7%,今年如能保持0.2%到0.5%的增长,已经算是万幸。经济下滑,失业猛增,在全国就业办事处的登记簿上,法国失业率已经连续七个月持续上升,在去年11月达到206.85万的心理底线――已经超过2007年5月萨科齐刚刚当选时的失业水平。
  天色渐晚,在巴黎,仍有数百人聚集在歌剧院的外面,他们在寒风中站了好几个小时。将近8点的时候,警察中断交通,封锁街区,向人群投掷催泪瓦斯,愤怒的群众拥向路边的咖啡店,抱起花盆还击。有些人跑到垃圾箱边开始放火,“绞死萨科齐”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在第二天的报道里,法国报纸把这个混乱的日子,形容为“黑色星期四”。一个接受采访的老人说:“昨天的游行,让我想起了1968年。”41年前,法国爆发大规模学潮和工潮,戴高乐总统被迫辞职。在今天,一个示威者打出这样的标语:“萨科齐,你看到了吗?这就是罢工!”
  法国爆发的大游行,是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相互叠加的产物。经济衰退导致就业危机,而在萨科齐的改革方案里,恰恰有一项计划的核心,就是压缩公共服务行业的岗位。和裁员不同,萨科齐的岗位压缩计划,是所谓的“位置不补缺原则”。也就是说,教育、医院、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产生的正常退休人员,将有一半人遗留的岗位“自动消失”,不再补充新人。去年,将近2.3万个岗位因此取消;到明年,还将有3万个工作岗位被这项政策自动蒸发。一个加入到游行队伍的示威者说:“‘不补缺原则’不但剥夺了求职者的就业权利,还会破坏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1970年以后,我就不再上街游行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今天和我们并肩作战的一些人,明天就可能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我要和大家站在一起。”
  改革受到非议,萨科齐解决经济危机的做法也难逃口诛笔伐。一些示威者指出,萨科齐在处理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嫌贫爱富”,宁愿为银行业和汽车业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却不肯花力气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水平。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1%的法国居民认为家庭购买力正在下降,这个比例远远超过欧盟其他主要国家。许多家庭承认,在分配收入的时候,会把购买食品作为最主要的考虑方向。《解放报》的评论已经开始借题发挥,对萨科齐四处奔波、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应对经济危机的种种行为提出非议:“在法兰西这艘轮船不停颠簸、放缓前行速度的节骨眼上,船长却在船上跑来跑去,从底舱跑到甲板,从甲板跑到底舱,事无巨细统统要管,实在不能让人放心。”
  无独有偶,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国家――俄罗斯,两天后也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在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大约3000名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刚刚推行的税收新政(政府决定提高进口汽车关税,而汽车进口是当地最主要的商业活动)。在莫斯科和其他一些城市,抗议者阻塞交通,打出煽动性标语,借着批评国家经济政策的机会,把矛头指向总理普京。
  ……
  1月28日,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为今年的经济运程做出悲观的预测。报告警告说:随着危机向纵深发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在发达经济体,需求和物价双重下降,通货紧缩迹象已经显现;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企业破产正在增加,失业率开始上升,贫困状况不容乐观……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即将驶入“未知水域”。风狂雨骤之下,国家政策的任何一点变化或者闪失,都有可能成为引发新动荡的导火索,刚刚发生在法国和俄罗斯的罢工、示威、游行和冲突,仿佛提醒了人们:在全球经济遭遇寒冬的今天,能够保持信心与稳定,又该多么重要与难得。

相关热词搜索:裁员 示威 寒风 裁员、示威、冲突,2009年在寒风中起步 myspace裁员近半 2009年在寒风中起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