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对中国的外交_唐绍仪:从外交舞台走向开国总理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民国外交人系列●   本系列主持 石源华      唐绍仪,又名唐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
  
  出使朝鲜,“拜把”袁世凯
  
  因其父唐巨川是上海茶叶出口商,唐绍仪自幼在上海读书,1874年作为留学幼童赴美,后入哥伦比亚大学。1881年留美学生被召回,唐绍仪归国,次年11月被举荐为前德国领事官穆麟德的秘书,当时穆麟德在朝鲜帮设海关,唐绍仪随行,从此踏上外交舞台。
  其时明治维新后野心勃勃的日本正觊觎朝鲜,为了保证清政府在朝鲜的地位,北洋大臣李鸿章委任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因唐绍仪通晓英语、具有良好的西学知识,遂被袁世凯相中。1885年唐出任袁世凯汉城公署的西文翻译兼随办洋务委员,两人并结成拜把兄弟。袁遂成为唐绍仪日后飞黄腾达的靠山。
  在朝鲜,唐绍仪协助处理与西方各国交涉事宜,深得袁世凯赏识。1889年,袁世凯奏请唐绍仪兼任驻汉城领事。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袁世凯因病电呈李鸿章:“已饬唐绍仪暂照料。唐优智略,明机宜,确有应变才,与韩西均熟,不至误。”7月18日,李鸿章调袁世凯回国,“所有该署事宜,以唐绍仪代办”。不久,唐绍仪出任华民总商董及总领事,不遗余力积极维护中国在朝鲜的利益。
  
  1901年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唐绍仪则被委任为天津海关道。经过朝鲜10多年的外交磨练,唐绍仪已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员。
  
  主持中英西藏问题谈判
  
  1903年英军侵入西藏,胁迫西藏地方当局签订了将西藏置于英国保护之下的所谓《拉萨条约》。其他列强也借机纷纷仿效,一时中国边疆形势岌岌可危。
  1904年,中英进行西藏问题的交涉。在袁世凯的积极保荐下,清政府委任唐绍仪为“三品京堂加副都统衔议约全权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在谈判中,唐绍仪据理力争:“英国既接待议约,则即认吾有议约之权。中英所以会议者,以西藏主权在中国也。藏约有犯主权之语,自当解晰申明之”,并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推翻所谓的《拉萨条约》,迫使英国同意将谈判移到北京举行。
  1906年4月,唐绍仪与英国代表在北京签订《续订藏印条约》。尽管在条约中英国取得从印度架设电线通往西藏已开商埠等特权,但不得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挫败了英国妄图分割西藏的阴谋。
  唐绍仪在中英西藏问题谈判中的出色表现,获得清政府赞赏,1905年11月,他被擢升为外务部右侍郎,成为外交决策的核心人物。1906年又兼督办京汉、沪宁二铁路,并充任全国税务处会办大臣。尤其是他在担任税务处会办大臣时,积极采取措施,制约洋人在海关的权势,连海关总税务司司长赫德也不得不承认唐“是一个非常能干、但极力反对外国人”的强人。清政府官制改革后,调任邮传部左侍郎,仍兼外务部右侍郎。
  
  1908年的日美欧之行
  
  1907年唐绍仪出任奉天巡抚。到任后,他试图引入美国资本,抑制日本势力的发展。清政府接受了唐绍仪的这一主张,1908年7月借美国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之机,以致谢专使的名义派唐绍仪前往美国活动,随后又委任他为考察财政大臣,到欧洲考察各国财政。
  由于日本很快获悉了唐绍仪美国之行的真实意图,在唐绍仪途径日本时向其施压,另外在东北制造事端和紧张空气,与此同时,与美国积极协商,以出让部分利益与美达成妥协,最终破坏了唐绍仪“以夷制夷”引入美国资本制约日本势力的企图。随后,唐绍仪又到欧洲英、法、德、俄等各国考察。出使活动前后费时九个多月,成效不大。1910年清政府升任他为邮传部尚书。此时,唐绍仪成为中国官场中炙手可热的权臣。
  
  出任北京政府开国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摇摇欲坠,不得不起用已被罢黜在家的袁世凯,由他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全权负责镇压各地的反清起义。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深知这是一个施展政治权谋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唐绍仪作为袁世凯的心腹和干将,甘愿为袁所用。
  1911年12月8日,袁世凯委任唐绍仪为全权代表,赴上海与南方民军总代表伍廷芳谈判议和。在议和过程中唐坚持“拥袁共和”的方针,经过五轮谈判,最终达成了确定共和体制、优待清室、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协议。然而,唐毕竟留过美受过西方民主熏陶,他是为主张共和而拥袁,袁世凯则是为取得最高统治权力而用唐,双方就此产生了政治裂缝。
  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3月10日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提名南北双方都能接受的唐绍仪出任第一届内阁总理。这是唐绍仪政治生涯的最高点。
  按临时约法的要求,唐绍仪试图建立“责任内阁制”,不愿受袁节制,而且他在内阁中网罗了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自己还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袁世凯看到唐绍仪已不甘驯服,就采取措施制约唐,袁、唐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因袁世凯不经唐绍仪副署,擅自撤销了王芝祥署理直隶总督的决定,迫使唐绍仪挂冠而去。“责任内阁”寿终正寝,唐绍仪也从此走上了反袁之路。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唐绍仪被委任为财政部长。次年5月军政府改组,唐绍仪是七总裁之一。1919年他还担任了南方军政府的总代表,与北京政府代表朱启钤和谈。此后,他逐渐淡出政治舞台,退居家乡。
  
  “能上能下”,屈就中山县长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唐绍仪于1929年至1934年间出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从1932年3月起兼任中山县县长职务(因孙中山故,当时中山县地位特殊非一般县可比)。以曾经贵为国务总理身份,屈就县长职务,一时传为美谈。毛泽东在其著作中也将唐“能上能下”的事,教育共产党人。
  在此期间,唐绍仪在延聘贤能俊才、改革施政风格、革除陋习、减轻民众负担、建设中山港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立志要将中山县建成名副其实的“模范县”。但由于与广东军阀陈济棠争夺政治权力和该县的收益,结果陈济棠唆使县兵“哗变”,包围唐绍仪住所,迫使他于1934年10月离开中山县,前往上海成为“寓公”。
  
  “不甘寂寞”,死于非命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达到以华制华、征服中国的目的,制定并实施了“南唐北吴计划”,即出面拉拢和扶持北洋著名人物唐绍仪、吴佩孚,由他们出面组织“新的中央政权”,以维持对中国的统治。寓居上海的唐绍仪一时身价日增,门庭若市。
  日本方面为了达到请唐绍仪出山的目的,先后派外务省顾问船津、驻华大使谷正之、侵华日军特务机关长楠本、老牌特务土肥原及华中派遣军特务机关长臼井,以及松冈洋右、松井石根等直接参与这一活动,或与唐绍仪会面。
  国民党方面为了安抚和防止唐绍仪这位有影响的政坛耆宿为日本所用,也曾先后不断派遣唐绍仪的故旧亲友,专程赴沪,劝其尽快离开上海是非之地。
  然而,身处“孤岛时期”的上海,唐绍仪此时以为各方竞相拉拢,是可资利用的资本。于是,他置民众要其“发表光明正大的宣言,力辟汉奸谣言”的要求于不顾,态度暧昧。在民族大义面前,一时迷失了方向,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
  1938年9月30日,鉴于唐绍仪有“通敌”“嫌疑”,军统特务将其劈杀在寓所,造成轰动一时的大案。由于查无实据,加之社会舆论压力,蒋介石不得不拨款将唐绍仪厚葬,也算为唐绍仪正了名。唐绍仪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矛盾、复杂的一生,享年77岁。

相关热词搜索:开国 外交 总理 唐绍仪:从外交舞台走向开国总理 从外交舞台走向开国总理 民国开国总理唐绍仪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