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变调的“美声”】英文歌 旧日时光歌词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多年来日本一直享受着日美协奏曲的优美和声。可是最近,日本的一些民族主义者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儿,因为最近他们频繁听到一些变调的“美声”,这些声音似乎在破坏日美交响乐的和谐。
2005年12月8日,在一篇有关日本外相在一个记者会上对战时的历史表示“深切悔恨”的报道中,美国的《纽约时报》这样说:“最近几年,在死灰复燃的民族主义的驱使下,日本的领导人,包括麻生太郎在内,一直对本国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犯下的战争暴行刻意淡化。这些战争暴行包括大屠杀、强迫劳动和性奴役。最使其邻国愤怒的是,首相小泉纯一郎坚持每年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而就在两周前,麻生太郎还在一个讲话中反驳靖国神社问题说:世界上只有中韩两国对此大惊小怪。”话语间,包含着对日本的批评。
如果是偶尔“跑调”,日本的民族主义者也许还用不着“大惊小怪”。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内批评日本的声音不绝于耳。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月21日文章《小泉参拜加剧了有争议的历史观》称,“靖国神社给人的印象是日本民族主义在复活”;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24日文章《小泉危险的承诺》称,“日本不顾邻国的忧虑,给紧张关系火上浇油”;美国《纽约时报》11月19日《对华冷战政策》社论称,“日本就是一个最麻烦的实例”;同一天,《纽约时报》的另一篇报道《亚洲竞争者的丑陋形象在日本畅销》称,“在日本极具人气的《中国入门》、《嫌韩流》等漫画书无一例外地交织着日本对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狭隘优越感和对欧美国家的复杂自卑感,更是歪曲历史的集大成者”;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23日文章《日本宪法草案重新给军队定位》称,“宪法修改草案淡化了政教分离的概念,它将使在任首相更容易地参拜靖国神社”;美国《洛杉矶时报》11月23日文章《日本着眼于解除对军队的束缚》称,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怀疑主要出于以下感觉:日本领导人对该国过去血腥的帝国主义行径既无悔改之意,也没理解它给世界人民造成的永久痛苦,这一印象因小泉对靖国神社的参拜而进一步加深了……于是乎,日本的媒体也坐不住了。11月28日,《产经新闻》终于打破沉默发表文章,抨击《纽约时报》“将日本民族看成劣等、偏执和狭隘的民族”,“对强化日美同盟极尽侮辱之能事”,“让人很难想像这是出自日本最大的民主同盟国美国的主流媒体之口”。
对于听惯日美协奏曲的人们来说,一定会对这些听起来不太和谐的声音感到困惑。美国的主流媒体为什么发出如此高调批评日本的声音?
“发乎情”。是指美国民众的感情,更具体一点就是美国民众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美国作为二战的重要参与者,领导盟国军队赢得了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留下了“小男孩”和“胖子”原子弹的足迹;远东军事法庭上也有美国首席检察官的身影。可是近几年来,日本在否认侵略战争史实的歧路上渐行渐远。上至日本首相,不顾亚洲邻国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连续五次参拜靖国神社;下至日本的普通百姓,在歪曲史实的历史教科书的熏陶下,慢慢地塑造着扭曲的历史观。如果日本不是侵略者,而是拯救亚洲的英雄,那美国的“小男孩”和“胖子”的呱呱坠地,注定是反人类的行为。因此,虽然日本现在主要是否认它对亚洲国家曾经实施的侵略,但历史是环环相扣的,其中的一环改了,整个逻辑也会随之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亨利?海德在2005年10月20日致日本驻美大使加藤良三的信中特别强调:“就像德国纽伦堡战争法庭一样,东京战争法庭也不仅仅是为了战胜国而设的。”在对待日本的历史问题上,美国主流媒体的批评是超越政治而代表社会主流意识的。
“出乎利”。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日本充其量只是美国战略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美国希望倚靠日本来制约中国,巩固自身在亚太的地位。但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因日本与中韩交恶而使自己在东亚也陷入孤立,打乱自己的亚太战略部署及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的许多官员和智库学者已在许多场合表达了这样的担忧:日本极力抹杀历史会在亚洲造成孤立,从而使中国上升为亚洲的主导者并最终取代美国。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忧虑: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美日关系却在深化,这会使一些人认为美国是在联日反华。说到底,美国主流媒体严词敲打日本最终还是出于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我们不必过于认真。
相关热词搜索:变调 美声 对日 对日变调的“美声” 对日变调的美声 音乐 一唱就变调打一字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