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片断]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始(P118)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军队在北京郊外挑起了卢沟桥事件。日本以事变是中国军队“非法射击”引起为借口,为了一举占领华北而把大批军队派进中国。接着,8月13日,日本海军在上海发动了战争(第二次上海事件,淞沪抗战),14日,海军航空队轰炸上海、杭州,15日空袭中国首都南京。日本的近卫内阁派出大军,经三个月激战占领了上海。攻占上海后,日本军部和政府以为占领南京城就可以使中国屈服,承认日本的统治,所以为占领南京动用了20万军队。12月13日占领了南京。而引起世界舆论强烈抨击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就是在此时发生的。
南京大屠杀(P131)
日军在占领南京的时候,对城内外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搜查隐匿在城内的中国士兵,即所谓“便衣兵”。多数没有来得及撤退的中国军人被俘。在搜捕“便衣兵”的过程中,日军根据人们头上的帽箍、肩上、手上的老茧作为判断是否是军人的证据。但是很多平民也被抓走,即使躲在难民区的平民也不能幸免。
日军将捕获的中国军民驱赶到长江边和南京郊外集体屠杀。与此同时,日军还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住宅、寺庙、村庄等处随意杀人。根据1946年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调查,确认被日军集体屠杀并被毁尸灭迹的有19万多人,被零散屠杀、尸体经过南京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多具。
在东京审判的判决书中曾记载:“在日本军队占领的最初的6个星期里,南京及其周围被杀害的平民及俘虏就达20万人以上。”
日军“慰安妇”制度(P136-137)
1931年底,为了解决日本军人的性需求,海军指定在上海的四个日本风俗店为特别慰安所。1932年3月,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到达上海后,从防止性病在日军官兵中蔓延的考虑出发,同时也希望避免发生更大规模的强奸事件而招致批评,决定仿照海军的做法推广设立慰安所。于是,首先从日本国内招募了“慰安妇团”,设立了为日军官兵提供性服务的场所。这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开端。随着战争的发展,日本军队中患性病人数大增,严重影响战斗力。于是日军开始大规模地迅速建立军队性奴隶体制。“慰安所”制度先在东北,逐渐在其他各地也开始推广。1937年12月在南京发生了大规模强暴中国妇女的事件后,日本军队决定在华东地区也推行“慰安所”制度。名义上,“慰安妇”制度是为防止日军大肆强暴妇女引起性病的泛滥,是统治层期望让军人们在“合法”、卫生的条件下,安全进出军队控制下的强奸中心――慰安所,但实际上由于日军军纪松懈,尽管设立了“慰安所”制度,日军强暴妇女事件的数量并没有减少。
战场上的日军性奴隶主要由中国妇女和朝鲜妇女构成。日军依靠汉奸的协助,或以招工的名目欺骗或强征妇女充当慰安妇,而被俘的抗日女战士则被强迫送进慰安所。亚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和军队又把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地区的妇女强征为“慰安妇”。被强迫作为慰安妇的妇女身心都受到严重伤害,有的至今仍有相当深的心理障碍。“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队和国家对女性的战争犯罪。
“慰安所”的设置、管理与控制是由日军进行的,而日本的外务省、内务省以及朝鲜总督府、台湾总督府等国家机构都参与了招募和移送慰安妇的活动。所以,“慰安所”制度是日本政府与军队的集体的犯罪。而“慰安妇”则是没有任何人身自由,被迫为日军提供性服务的妇女,是日军的军事性奴隶(sex slave)。
未被审判的是哪些人?(P187)
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所以对审判有绝对的发言权。基于利用天皇的影响而顺利实施占领的考虑,美国与天皇的亲信及政治家合谋,以“东条等陆军军人对战争负责”为由,使昭和天皇免除了战争的罪责。官僚及财阀等人的责任也未被追究。澳大利亚的韦伯审判长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进行战争必须要得到天皇的许可,如果天皇不希望战争的话,应该可以不予许可的”,但是他的意见没有影响判决。
东京审判侧重于日本对美英作战的罪行,而没有考虑日本把台湾、朝鲜变成殖民地的罪行,对“慰安妇”制度等性暴力问题也没有从正面触及。至于731细菌部队及使用毒气的化学战的责任者,也以把技术资料交给美国为条件被免于追究责任。
遗留的问题(P187)
日本在《旧金山和约》中表示接受了东京判决的结果。因美国的冷战政策,审判只进行了一次便结束了。此后,战犯嫌疑人被全部释放。25名A级战犯中,除了7人被判死刑外,其余的也全部被释放。A级战犯嫌疑人,曾任东条内阁工商大臣的岸信介后来还当了首相。由于日本对亚洲的战争责任认识至今仍很暧昧,重新认识战争责任,搞清战争责任,是留给日本的课题。
相关热词搜索:近现代史 东亚 片断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片断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pdf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