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中心”情节_离岸中心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虽然香港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明年1月1日才真正实施,但香港能否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个话题,却已经预热并扩散开来。7月下旬,香港特首董建华在赴京述职后透露,“待时机成熟,中央将优先考虑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据悉,8月下旬,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带队的专家组抵港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将为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探索理论框架。11月18日,香港特首董建华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香港银行试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
香港有心经营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情愫早已不是一天两天。随着香港人民币流量的增多,香港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呼声也越来越强。可是,香港如果一旦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这无异于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雏形在香港形成。对于离岸市场风险的防范,我们准备好了吗?―――――主持人手记
为人民币在香港流通提供阳光
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有多少?
钟伟:香港银行业之所以关注人民币离岸业务,就在于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港币的第二大交易货币,这得益于央行曾经颁布的一项措施。该措施允许内地居民在出入境时,最多可携带不超过6000元的人民币现钞。据统计,1996年~2001年之间,香港共接待了内地游客1890万,如果这些游客仅仅将6000元中的一半花在香港,则目前香港市场上就应当至少有570亿元人民币。据2002年5月14日日本《朝日新闻》披露,在2001年,海外来港的1373万人中,内地人占445万人。平均每个内地人每次在香港消费5169元港币。如此,一年就有高达220多亿人民币流入香港。港人到内地旅游、探亲访友乃至工作的“北漂”现象也引人瞩目。据香港报刊估计,香港居民每年仅在深圳一地的消费便已高达180亿港币,而广东省居民港币储蓄约有1000亿,占全部港币储蓄的50%。另据瑞银华宝公司的测算,假定2002年内地来港游客增长50%,随后假定每年增长15%,如果内地游客将6000元中的3000元花在香港,那么,2005年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规模会达到1570亿元。
尽管到底有多少人民币在香港流通,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只要内地和香港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么多人民币何去何从就不能不是个敏感而重要的话题,否则这些人民币的流动就总是有些神秘和不透明。如果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那么不仅可以给境外人民币的流动提供阳光,也将给香港银行业注入蓬勃的新活力。
将人民币资金纳入银行体系
巴曙松:由于缺乏固定渠道,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难以循正规途径回流内地金融体系。然而,正是因为滞留在香港的这笔庞大的人民币存量,也为其自身创造了各种人民币需求业务,如兑换、汇款等。在滞留人民币存量基础上衍生的各种需求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是港人到内地旅游、消费、探亲、公干等小额资金需求。出于安全和方便考虑,港人一般都在离港前兑换所需人民币。第二类是金融资产及实业投资的大额资金需求。部分港人在内地买楼、投资A股以及进行实业投资皆需要部分人民币资金。
对于香港沉淀的庞大的人民币存量以及客观产生的对人民币的各种需求,在制度限制及缺乏利诱下,香港银行未能主导各项人民币业务,却由找换店、钱庄及其他非主流渠道扮演主角。这不仅不利于央行掌握人民币的流向,而且为地下渠道利用监管漏洞图利提供了条件。如果允许香港银行从事人民币业务,则人民币资金活动就有可能由地下转入银行体系。这样,一方面银行可满足港人旅游、探亲、公干、消费等小额人民币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可通过兑换、汇款和信用卡业务满足港人到内地进行贸易和投资等大额人民币需求。这不仅把香港客观存在的人民币业务纳入经济体系,而且推动了香港银行业的发展。
人民币离岸业务对于香港是一个历史契机
香港金融中心的华彩在褪色
钟伟:实际上,允许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允许香港的金融机构吸收人民币存款,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开始迅速发展的标志性步骤。
香港是远东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曾有“银行多过米铺”的说法,可见香江之鼎盛繁华,香港作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有许多优势:其一是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这在全球都有盛名;其二是香港有完善的行政和司法体系,政府廉洁,法治传统仍然深厚;其三是香港银行业受到了西方的长期浸透,使得香港在金融业务方面的硬件条件相当出色,银行家在香港的生活工作十分便利,金融人才的积累十分雄厚,这是一种靠积淀而成的氛围;其四是香港和内地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保持一臂之遥的地位,是使得其成为离岸形态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条件。
令人惋惜的是,目前香港金融中心的华彩在渐渐褪色。香港的跨境借贷规模一度超过美国,但目前仅仅与新加坡持平;香港的跨境负债业务也从1995年占全球市场的8.5%下降到2001年底的2.4%。香港作为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也在下滑。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刚刚发布的调查,香港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球第五名下滑为2001年的第七名。内有香港经济急切需要重振的动力,外有新加坡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香港的确需要一个历史契机。
香港之于人民币,能否像伦敦之于美元?
巴曙松:为了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有必要开辟新的金融产品市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则是其中最富有吸引力的设想。香港如果能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将是相当长时期国际上惟一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这将为香港增添独特优势,不仅巩固香港现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使其同时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如同伦敦一样,香港极有机会借助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迎来金融业发展的新高潮。
伦敦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并不是因为英镑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储备货币,而是因为伦敦拥有全球最为活跃的美元交易市场(每天交易量约4620亿美元),伦敦的美元交易量较之美国本土(日均2360亿美元左右)还要高。即使到今天,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的美元利率的指导性市场指标还是伦敦的离岸市场美元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利率。当前,香港之于人民币,能否像伦敦之于美元,从人民币的离岸业务中获得发展的新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当伦敦美元离岸市场(即欧洲美元)初成时,无人预料它会促成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正是规模约10万亿的欧洲美元市场将伦敦推上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地位。
对于中国内地的金融改革来说,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形成也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它对于中国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发展具有参考价值。伦敦离岸市场(即欧洲美元市场)所形成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息(LIBOR)利率,至今仍然是美元利率形成的重要指针这一事实,正说明离岸中心在本币利率形成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可以为将来中国内地逐渐放松资本管制后进行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再有,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的发展能够带动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深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未雨绸缪防范离岸风险
香港如何从此岸走向彼岸?
钟伟:香港有情,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彼岸呢?今年年初,中银香港给出了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三种方案:一,允许香港的银行接收人民币存款,但不允许发放人民币贷款,应将存款回流到中国人民银行,并按储备利率支付利息;二,允许指定的香港银行开展人民币存款业务,贷款只发放给香港经指定的企业;三,允许所有香港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在人民币贷款业务上也不受限制。三种方案依次排列,逐渐大胆和进取。
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对此十分担心,毕竟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仍有许多令人担忧的方面:一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很有可能利用香港来对人民币的汇率制度进行冲击,金融市场上索罗斯式的“金融大鳄”永远存在着并随时可能会发起攻击。二是目前诸多离岸中心总和洗钱脱不开干系,香港也有可能成为对人民币进行洗钱、逃税的基地,繁杂的账目监管将对内地和香港的金融监管等部门提出太大挑战。不过,要说香港对上海等在离岸业务上构成什么冲击几乎是天方夜谭,因为内地城市做人民币离岸中心,就意味着这些内地城市花大力气来吸收在华外国居民和企业的人民币资金,并且不得放贷给内地居民和企业,在内地“离岸”颇有缘木求鱼的味道。
强调风险控制,持积极态度
巴曙松:历史地看,因为离岸市场往往是对于货币发行国的利率管制、资本项目管制的逃避,因此,其兴起自然会对利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形成冲击,往往其发展不受货币发行国的支持和欢迎。不过,在香港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基于香港在中国整个改革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民币离岸业务可能对香港和内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应当在强调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人们最担心的就是货币投机者可能会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上积累人民币头寸,进而在相关市场冲击人民币汇率。不过,这一担心是可以控制的。
在允许香港试办人民币业务的初期阶段,应以建立安全及有效的渠道,让各种形式的人民币资金在内地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在香港和内地流通为目标,而不急功近利,希望在短期内获利。为此,现阶段只能试办人民币个人业务,而不能涉及企业或批发业务;只允许从事存款业务,而不宜经营贷款业务,这是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短期而言,允许香港试办人民币个人业务的范围只涉及存款、汇款、兑换以及信用卡等四个领域,而且业务的基础和区域局限在现有人民币存量和香港区划范围内。其目的就是通过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将现在由找换店和地下渠道主导的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流量,纳入受监管和有一定透明度的银行体系,以利于央行掌握其流量及流向。
由于香港银行在这个阶段还不能承做人民币的放款业务,银行吸取的人民币存款只能回流内地银行体系,这也就是香港试办人民币业务初期以建立安全有效的渠道为目标的意义。而人民币回流内地有不同的形式,但不管哪一种形式都需要先作好人民币结算安排。
对人民币资金的合理回流予以高度关注
钟伟:当然,在将香港塑造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时,应对形成人民币资金的合理回流渠道予以高度关注。目前看来可能的渠道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做法是指定一家在香港的中资银行为结算银行。这样由香港本地银行直接吸收人民币存款,而结算银行则给出一个购入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存款利率结构,此利率水平大体等于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加上香港银行业运作人民币业务的成本。这样香港银行业所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就可以通过这家中资银行规范地、有序地向内地回流。从而既解决了香港银行业吸收人民币存款后最为棘手的资金运用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香港人民币存款和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之间的偏离。
第二种做法是针对有合理的人民币来源渠道的香港企业,可将其对内地的人民币投资视同外资对待。如此一来,顺畅的人民币回流渠道可从根本上消除境外人民币投机性囤积的可能,从而减轻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威胁,有利于推动内地人民币资本项目渐进式开放的步伐。
当然,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必须得到内地和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的配合。比如说,要允许人民币在香港的自由流通,这其实是对既成事实合法性的追认。但港币和人民币两种货币在香港的合法流通并不意味着港币退出流通体系,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回归后,港币作为香港特区法定货币继续流通,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区政府,港币采取的是以美元为储备的货币局制度,港币几乎可以视作美元的精确替代品。而人民币要走向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国际化,并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硬通货”还有漫长的道路,在此之前港币当然不会谢幕。
阅读背景
何谓离岸金融中心?
在讨论建立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在岸”,什么是“离岸”。一般来说,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只从事面对本国居民和企业的本币存贷款业务,即“在岸业务”。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面向非居民从事本币之外的其他外币的存贷款业务逐渐兴起,有些地区还因此成为世界各外币存贷款中心,这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统称为“离岸业务”。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标的,以非本国和地区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非本地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人们津津乐道的伦敦―纽约―东京“黄金三角”就是全球三大离岸金融中心的样板。
相关热词搜索:离岸 情节 中心 “离岸中心”情节 人民币离岸中心 人民币离岸中心有几个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