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保护,“孩子”能否长大_长大的代价就是在失去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受到过份呵护的孩子难以长大,对于银行,也是一样。 日本不久前取消对银行存款全额保护政策,就是要使银行少一些保护,多一点竞争,不失为明智之举。 今年4月1日开始,日本废除了自1996年以来实行的对银行存款的全额保护政策,改之以存款限额保护政策。这意味着,如果一家金融机构破产的话,储户在该金融机构的存款不再受到政府的全额保护,政府的存款保险机构只对1000万日元本息的定期存款提供保护。如果储户在这家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超过1000万日元,超过的部分按照清算破产法,对这家破产金融机构进行处理之后,根据这家金融机构还能剩下多少能用来赔偿的资产,再按一定的优先顺序来进行赔偿。如果该金融机构资不抵债,那么超过1000万日元以上定期存款部分,将面临收不回来的风险。如果一个储户在某家金融机构有两个以上的账户,将以这几个账户的存款总和来计算其在该金融机构的存款,而不是按一个账户1000万日元的标准来计算。
日本政府规定,存款限额保护政策将分两步来实施。第一步是从今年4月1日开始,对定期存款部分实行限额保护,但对活期存款仍然实施全额保护;第二步是从明年4月1日开始,对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所有存款实行限额保护政策,但邮政储蓄除外,仍然实行全额保护。
存款全额保护政策只是权宜之计
对于稳定社会和人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制度。日本于1971年4月正式公布存款保险法并付诸实施。该制度的宗旨是,如果一家金融机构破产、停止支付存款本息时,存款保险机构应对在该金融机构存款的储户进行保护,以维持社会信用。在日本,存款保险机构是由政府、日本银行(中央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组成的。加入这个机构的金融机构每年都要按一定比率上缴保险费,如果某家金融机构破产的话,将由存款保险机构支付保险金。
通常,对破产金融机构的存款实行的是限额保护,而不是全额保护。日本在1996年以前也是实行存款限额保护政策的,但1996年时,出现了日本战后罕见的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如信用组合等破产的局面,使日本社会受到不小的冲击。在此情况下,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民心,日本政府决定对破产金融机构的存款实行全额保护。但这只是一项临时措施,在发达国家里,也只有日本对存款实施全额保护政策,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都只对存款实行限额保护。比如,美国的保护额为10万美元(按1美元=130日元的汇率计算约为1300万日元),英国为2万英镑(按1英镑=1.43美元的汇率计算约为2.86万美元,按1美元=130日元计算约为372万日元)等。
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波及到日本,不少大的金融机构,如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公司、三洋证券公司等相继破产倒闭,给日本社会带来极大冲击。但由于对破产金融机构的存款实行全额保护,使日本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保护,对稳定人心和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限制了银行间的自由竞争 不过,存款全额保护政策,使得本来就已经受到日本政府重重保护的金融机构,再披上了一件盔甲。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日本金融机构受到政府的严密保护,不但外国金融机构难以在日本开展业务,就连日本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被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原大藏省(现已撤消,被一分为二成财务省和金融监督厅)严格限制日本金融机构之间打价格(利率、手续费等)战,并对新金融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也制定了各种限制条件,其宗旨是要让日本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能够始终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严禁某一家金融机构比其他金融机构领先太多,对金融行业实行类似"保护速度最慢船只"的护航式的管理。这种做法的结果导致了日本金融机构的"弱不禁风",与欧美金融机构相比较,日本金融机构无论在价格方面,还是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都毫无竞争力可言。日本银行业存在着庞大的不良资产,其实从根本上看正是其缺乏竞争力,缺乏风险控制能力等的表现。在此背景下,对存款实行全额保护,更使得那些竞争力低的金融机构有了藏身之地。
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对金融机构的过分保护,是导致其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1997年日本政府提出的金融大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在减少政府对金融机构保护的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尽快提高自身竞争力。对于存款全额保护政策事实上起到保护落后金融机构的弊病,日本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是心知肚明的,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时期的准备,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日本政府终于做出了在今年4月1日取消存款全额保护政策的决定。
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健全
但是,对于是否要取消存款全额保护政策,日本国内存在不同意见。反对取消的人认为,在日本经济尚未摆脱困境,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依然庞大的情况下,贸然取消对存款的全额保护政策,将可能导致存款人大规模转移资金,将存款从中小金融机构、竞争力弱的金融机构转移到实力雄厚、资信好的大金融机构,会出现所谓"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的局面,从而导致大量竞争力弱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并有可能由此而引发新的金融危机。
资金向大银行和活期存款转移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从日本政府宣布从今年4月1日开始取消存款全额保护政策以来,资金向大银行和活期存款转移非常明显。据日本银行公布的数字,截止到2001年12月底,日本四大金融集团的个人存款一年间增加了6.13万亿日元,同比上升6.2%。另据日本全国银行协会4月9日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2年3月底,包括城市银行、信托银行、地方银行和第二类地方银行在内的137家银行的存款余额为495.72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其中,城市银行的存款余额为223.22万亿日元,占所有银行存款余额的45%,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地方银行的存款余额为180.30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7%,第二类地方银行存款余额为55.68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0%。
此外,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的转移也非常明显,据日本媒体报道,近来资金出现了大量向资信好的大银行的活期存款集中的现象。据悉,截止到今年2月底的一年里,五家日本大银行(东京三菱银行、三井住友银行、UFJ、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的个人流动性存款为43万亿日元,增加了1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2.1%,而定期存款却同比下降了6.4%。为了抑制资金过分向活期存款集中,东京三菱银行宣布,从4月1日开始,将活期存款利率从目前的0.02%下调到0.001%。这意味着100万日元放到银行里,一年只能有10日元的利息,创日本历史上最低的利率水平。其他日本银行也仿效东京三菱银行的做法,今年4月之后将活期存款利率降到了0.001%的水平。
有活期存款作档箭牌,并未出现大的金融动荡
自从日本政府确定了2002年4月1日开始取消存款全额保护政策以来,确实有一些经营业绩不好的银行,特别是一些规模小、竞争力弱的信用组合、信用金库等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但并未引起严重的金融危机。不过,也正是因为日本存在着反对取消存款全额保护的势力非常强大,以至于使得原定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行的取消全额存款保护政策,被推迟一年实施。
即使在已经开始对定期存款实行限额保护政策的今年4月1日之后,日本仍然有不少人强烈要求政府推迟计划于明年4月1日开始实行的取消对活期存款的全额保护政策。这是因为,目前实施的只是对定期存款的限额保护,对活期存款仍然实行全额保护。由于目前日本利率水平很低,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利率差别很小,因此不少储户只是将资金从定期存款改到活期存款,并没有非常认真地将资金从资信差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转移到资信好的金融机构,因此那些业绩差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还能够"滥竽充数",因为还有活期存款作挡箭牌。一旦连活期存款也实行限额保护,那些经营业绩差的金融机构将彻底失去藏身之地,这正是那些反对明年4月1日开始实施存款限额保护政策第二步的人最为担心的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取消存款全额保护政策之后的反应还比较平静,尽管资金出现了向大银行和活期存款转移的现象,但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金融机构破产的局面,总的来讲还比较顺利。如果这种局面能维持到明年,再加上日本经济在未来一年能有所好转的话,估计日本政府会按原定计划于明年4月1日实施存款限额保护政策的第二步,即取消对活期存款的全额保护政策。但也不排除如果出现大的动荡,日本政府在有关方面的压力下,推迟实行第二步计划的可能性。▲
相关热词搜索:失去了 长大 保护 失去了保护,“孩子”能否长大 失去了保护 当父母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