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为蕙:我们永远无法超越茅以升】茅以升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8月23日,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钢琴家茅为蕙参加“青年领袖论坛”的间隙,工作人员感慨地跟她聊天,“这个论坛,茅于轼来过,茅于燕来过,今天你也来了。茅于轼来的那天,我们想去接他,还在吃饭,他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打电话问:我车停哪?我告诉他停车场在那,他说不是啊,他骑的是自行车。茅于燕呢,自己坐着公交车就来了。所以我有个疑问,你们茅家人怎么一点架子都没有?”
茅为蕙自豪一笑:“我们家都是最没有架子的人。我爷爷茅以升说过,名人不等于是这个行业最好的,而是最有运气的,待人一定要谦和。”
爷爷鼓励弃演学琴
在著名钢琴家的身份之前,茅为蕙是中国迄今以来年龄最小的金鸡影后。
20多年前,电影《巴山夜雨》让当时的观众记住了有一双大眼睛的女孩“小娟子”―那正是茅为蕙。“我一辈子没有怯过场。一旦有镜头和观众,我就越有注意力,越是认真激动。”正是凭借这一次的出色表演,1981年,7岁的茅为蕙在杭州捧取了第一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大奖。
如今出现在舞台上的茅为蕙是著名钢琴家,1999年,她加入“施坦威艺术家”行列―全世界拥有这一头衔的钢琴家不过百余名。茅为蕙的父亲、著名音乐家茅于润曾在人前骄傲地说:“茅家的一老一小最出名。”“一老”是新中国桥梁事业的缔造者、桥梁专家茅以升,“一小”就是茅为蕙。
小的当年演“小娟子”,给老的带来了莫大快乐:“《巴山夜雨》全国公映时,爷爷把司机和警卫都带上去看,可起劲了。”童年的茅为蕙,每年暑假到北京见一次爷爷。“感觉爷爷和别人爷爷的不一样,别人的爷爷给买糖吃,我爷爷旁边永远是警卫,警卫还偷偷给我看他的枪。”
欣赏孙女表演虽然快乐,但茅以升一直鼓励孙女弃演学琴,“爷爷是搞科学的,觉得演艺昙花一现、不上大雅之堂。父母也一直坚持女孩子要有真才实学”。4岁就练琴的茅为蕙,小学三年级时考进著名的上海音乐学院附小,成为当年被录取的十分之一,校长要求她专心学琴,彻底放弃演艺:“全家都觉得上附小是天大的事,毫不犹豫答应了。”自此,小童星结束了短暂的演艺生涯,开始了通往著名钢琴家的旅程。
茅以升的孙女为什么不能打工?
茅为蕙说,凡是茅以升的子女都有一个阴影:不管自己多成功,都无法超越爸爸。茅以升的6个子女中,没有一个选择从事桥梁有关的事业:“他们觉得做得好,肯定有占便宜的嫌疑;做得不好,则比别人更丢脸。” 茅为蕙回忆,小时候有次她和妈妈在爷爷的书房,爷爷对着大书架不无失落地说:“我有这么多土木工程的书,但等我走了,没有一个人看得懂。”
遗憾归遗憾,茅以升从不勉强下一辈。茅以升的侄子、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过:“老茅家有开放的思想,父亲那三兄弟都曾留学海外,大伯父留学日本,二伯父茅以升和我的父亲都留学美国。家里一直有很开放的传统,要给小孩子很大的自由。”
这才有了音乐家茅于润和他一手培养起来的茅为蕙。1987年,茅于润前往美国杨百翰大学任教,两年后,茅为蕙和妈妈追随同去。“到了美国,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一切从零开始:谁也不知道茅以升是谁,什么演过《巴山夜雨》,什么音乐学院附中,优势都没了。”
每周一到周三练琴,周四、五、六的晚上,茅为蕙像所有留学生一样在中餐馆打工。17岁读大学后,她租小公寓独住,生活费来自端盘子的收入。在餐馆打工时,好些中国客人问她,你叫什么?茅为蕙说我姓茅,草字头一个矛盾的矛。对方点头,哦,茅以升的茅。茅为蕙说,对,茅以升是我爷爷。茅为蕙至今说起这个典故还是很俏皮:“于是大家都放下筷子看着我,第一个问题是,茅以升的孙女为什么在这里打工?我的回答是,茅以升的孙女为什么不能在这里打工?”
在中餐馆端盘子的同时,茅为蕙彻底显露了她在钢琴上的才华。1999年,在“纽约国际青少年录音录像比赛”现场,国际著名钢琴品牌施坦威邀请茅为蕙加入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施坦威艺术家”之列。有意思的是,那时的茅为蕙还买不起施坦威钢琴。直到25岁攒够了7万美元,茅为蕙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施坦威钢琴,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施坦威艺术家生涯:“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局限,选择曲目时扬长避短。我选的曲目,能体现出音乐轻响和快慢变化上的层次,快到大家都要跟着跳起来,慢到可以窒息、充满感染力。但古典音乐比如贝多芬或巴赫的长句就不是我的长项,和我的性格也完全相反。”
听众睡着了是演奏者无能
作为除父亲以外的茅家的第二个艺术家,茅为蕙比别人幸运。相比之下,直到现在,国内听众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认知也还是很肤浅。茅为蕙目前的工作重心在国内,她跑遍大半个中国巡演,对此感触颇深:“在音乐会现场我见到各种怪事,有听众爬上舞台拍照,别人也就跟着上来了。有时候正弹着呢,有人鼓掌、叫好,像看京剧一样。”
甚至有一次,她弹兴正浓,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她弹得太快了!”茅为蕙一瞧,除了这个大声指责她的孩子外,台下居然有听众已经睡着了。“听众睡着了不是听众无知,是演奏者无能。很多艺术家对听众有一种看不起的心态,但中国人接触西方古典乐才有多少年啊?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引导听众。现在我每演奏半小时钢琴,就会站起来和听众交流,除了琴声也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我会说说对当地城市的看法,他们很有兴趣听,也就更有兴趣听下面的演奏。”
在为中国听众选择的曲目上,茅为蕙也颇费心思。开场时,她一般会弹奏法国作曲家福雷的《无词浪漫曲》,用浪漫的旋律引发听众的兴趣,随后她一定会弹奏中国名曲《平湖秋月》,“它的旋律伤感又优美,听众感觉更亲切”。
想不到伯父茅于轼是争议人物
2010年初冬,茅为蕙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茅为蕙钢琴独奏音乐会”,台下来了两位80多岁的听众:伯父茅于燕、茅于轼。“人家的拉拉队都是年轻人,我的拉拉队是一帮高龄老人。”
相较于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茅于燕,善说惊人之句的经济学家茅于轼更广为人知,“他和我爸爸长得挺像,眼睛都是小小的。爸爸的兄弟里,他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家离爷爷家非常近,小时候每次去爷爷家,我都会去他家做客。他比较安静,倒是太太话多一些。几年前发现他在国内居然是争议人物,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茅为蕙说,“我见过报纸上关于他的很有意思的标题,比如很多人攻击他‘公租房不应建厕所’的言论,其实他说的是不应建私人厕所,以此断绝特权者寻租的可能。他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类似事情的呀。”
今年82岁的茅于轼有自己的实名认证微博,粉丝达66万多,这也是茅家唯一有迹可查的名人认证微博。“我爸爸讲过茅于轼是个很不一般的人。父辈这一代有个共性就是很有思想,而且他们不管做哪一行,都对得起自己选择的事业。” 这也是茅为蕙的标杆。
相关热词搜索:超越 永远 茅以升 茅为蕙:我们永远无法超越茅以升 我们永远无法超越茅以升 永远无法超越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