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智能交通时代_智能交通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如果说青岛海湾大桥的建成是山东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史上一颗亮丽的热子,那“十五”期间整个山东省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则是建设者们筹划缜密的盘棋。 山东省五大区域发展规划,都把公路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纳入了总体发展框架。交通运输在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桥盘活胶州湾
2010年的岁末,在波光粼粼的胶州湾,刚刚完成主体合龙贯通的青岛海湾大桥就像一道漂亮的弧线,在天海之间优雅地划过。大桥总工程师、参与大桥项目17年的邵新鹏正站在高处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远眺这座大桥。
“海湾大桥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数得着的。”这位不善言辞的总工程师只要提起大桥,却总有说不完的话。他说:“以前山东的路在中国是个响当当的品牌,现在山东凭借青岛跨海大桥这项目,说不定能再造一个新品牌――山东的桥。”
青岛海湾大桥可谓山东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又一创品牌之作。它创造了多项之最:首创中国第一座海上互通立交;大沽河航道桥为世界海上首座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由山东高速团体自主研发的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技术为世界首创,全桥海上钻孔灌注桩数目为5127根,居世界第
,是中国首座采用低桩承台的跨海大桥
可以预见的是,2011年夏天这座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全线通车之后,“大青岛”格局从此形成,整个胶州湾全被盘活了。
正如山东高速集团总经理王玉君所言,青岛海湾大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交通设施,建成后将重新塑造青岛拥抱胶州湾的“大青岛”城市框架,为山东乃至华北地区的深度发展开拓出新空间。目前,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已经开工建设,各类高新企业争相入驻,青岛海湾大桥的贯通,打开了胶州湾北部这只潜力股的快速成长之路。
大交通 新格局
回眸5年前,已然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领先全国8年的山东绘就这样一幅蓝图:“十一五”期间山东将建设7条高速大动脉。突出发挥青岛龙头作用,积极推进半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增强省会济南辐射带动作用,舒展出省通道,实现“东部加密、中部联网、两部贯通”的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高速公路网,全省94%以上的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
5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山东省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的因素的同时,依然保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山东交通运输事业也驶入了发展的“高速路”:全省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00多亿元,比“十五”增长27%: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9万公里,全省“五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已建成使用,其中高速公路4285公里,另有在建高速公路600公里:村村通客车率达到99.8%。
目前,山东省公路密度超过每百平方公里40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省会济南为中心,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基础,干支相连、遍布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而沿海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90亿元,是“十五”的23倍,其中外贸吞吐量将完成4.5亿吨,由全国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沿海港口吞吐量“十五”以来一年一个新台阶,先后突破4亿吨、5亿吨、6亿吨、7亿吨、8亿吨。青岛港吞吐量突破3亿吨,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先后突破两亿吨,山东成为全国惟拥有3个亿吨海港的省份。
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总数达到47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4个,年吞吐能力达到4.64亿吨,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100公里,沿海、内河港口总吞吐量突破9亿吨。随着港口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海港综合功能和集疏能力显著增强。
2010年3月开工的青荣城际铁路,将结束山东半岛没有城际铁路的历史,把青岛、烟台、威海3个城市联系得更为紧密,基本实现“一小时生活圈”。目前全省“四纵四横”铁路网正在建设,未来将打通环海、省际铁路大通道,构筑沿海快速铁路、港口集疏运和集装箱便捷货物铁路运输、大宗物资铁路运输和省际间客货铁路运输体系,形成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铁路运输网络。
对此,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贾学英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他说:“‘十一五’无疑是山东省交通发展史上发展最快、成效最大、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十二五’时期,山东将着力建设大路网与大港航等‘五大体系’,为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而努力。”
未来智能之路
“走南线还是走北线?”“上高速还是走国道?”许多来往于济青之间的货车司机已经开始为这些问题所困扰。“车太多啦,不要说超速了,在淄博潍坊段,连60公里的下限都不一定能达到”一位在济青高速跑了8年多板材运输的司机如此抱怨。
不可否认的是,在山东省立体交通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多条高速公里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骨干高速公路的扩建与智能化发展仍是山东在“十二五”期间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不久,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开始形成。五大区域发展规划,都把公路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纳入了总体发展框架。交通运输在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中国正在全力以赴地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建设。新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届时,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有望达10万公里,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而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也将迈向6000公里的门槛。
在通车里程不断增加的同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在山东高速公路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该系统通过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人、车、路等交通因素加以统一考虑。车辆将配备信息量巨大的汽车导航系统和车载信息通讯系统,驾驶者可通过情报信息板获取即时道路信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在山东高速公路网络得到进步推广,绝大部分的商业运营车辆将装备ETC车载单元,使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成倍提高。
2010年12月21日,4辆满载蔬菜和电子元件的集装箱货车驶入停靠在威海口岸的中韩货轮,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正式开通,鲜活水产、蔬菜将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对方家庭的餐桌上。
这无异于把高速公路架设在了海上。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山东省的交通运输网络将突破陆地的限制,以这种立体的形式向海陆空延伸。
编辑/李平
连接:“十二五”期间山东基础设施四大体系建设重点 现代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合理调整能源布局和供给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综合能源体系。支持友展热电联产机组,合理布局大型高效燃煤电厂,积极接纳省外来电。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发展核电,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加快发展太阳能热利用,鼓励发展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控制省内资源开发强度,鼓励建立稳定的省外煤炭和油气供应基地,推进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完善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网建设,加快输煤通道和港口专用码头建设,解决煤炭运输瓶颈。
综合运输:按照布局优化、通道顺畅、效能提高的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路网完善、港航协调、衔接高效、管理智能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全面推进铁路建设,重点完善主干线铁路运输网,加快构建城际轨道交通系统。继续搞好公路建设,完善提升高速公路网,加快一般公路改造升级,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基本形成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网、畅通的干线公路网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优化加强港口建设,加快整合港口资源,推进港口改造扩建和配套工程建设,完善现代港口管理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现代化港口群。重视开发内河航运资源。大力促进航空建设,继续推进济南机场建设,异地扩建青岛机场,加快支线机场新建和改造。提升功能,增加航线。
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山东发展的瓶颈,必须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来抓,以加强水利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三大工程,构建完善综合水利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和胶东调水干线工程,加快配套工程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平原水库、地下水库、山区水库和河道拦蓄工程。继续实施以标准化堤防为重点的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加快骨干河道重点河段、重要支流、中小河流和蓄滞洪区、黄河滩区的综合治理。加强沿海地区防潮堤坝建设,构建城乡防洪屏障,提高城乡防洪标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和科学调度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推进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结构调整,有效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市政基础设施:适应城市规模扩张趋势,以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综合市政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居住发展环境。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快速通道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着重提高水、电、热、气等管网覆盖率和集中供应率,满足生产生活基本需要。重视加强商贸等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消防、防汛、抗震和人防等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高紧急事件处置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走进 智能交通 时代 走进智能交通时代 走进道路交通视频 交通安全知识走进校园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