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东过大年] 山东农村过大年视频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国民俗传统节日中,传说中的“年”是一只怪兽,颇有些像恐怖大片中的哥斯拉,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点起成串的鞭炮,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放鞭炮,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古时中国人最传统的过年竟然是团结一致打败怪兽的胜利日。
怪兽既已打跑,但忙年却成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而且,一年的辛劳要在这短短的年节里进行一次盘点、进行一次透支。人们大把大把地花钱、大碗大碗地喝酒、大块大块地吃肉,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不管平日里你再朴实再节约,过年了,还是要大方一次的。进了腊月二十三的门,人们就得开始忙年了,尤其是年三十那天,为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去旧更新的意思,每一个人都得忙起来。被子蚊帐等还没洗的,这一天可一定要搞定了;屋子还没进行大扫除的,这一天也要抓紧干完。天黑以前,鸡鸭鱼肉和萝卜青菜都是要准备停当的,因为接下来就是年夜饭的重头戏了。
过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这在中国源远流长,一点都不能含糊。就算你一家人都是开饺子馆的,吃腻了这长着大耳朵的东西,年三十的晚上还是一定要再吃一碗的。一是取其谐音,“更岁交子”,在半夜旧岁刚过已交新年子时吃它,喻辞旧迎新。二是取其吉形,因饺子酷似元宝,喻义国泰民富,“招财进宝”。因此,饺子老少咸宜,贵贱无分。
这饺子可不是不容你细嚼慢咽的,因为热腾腾的饺子刚刚下肚,外面漫天的鞭炮声就已经此起彼伏了,谁还能沉得住气?这放爆竹,同样是春节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好似一道不可或缺的大菜。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如今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所以,中国老百姓认为如果过年不能放鞭炮的话,就像西方人过圣诞节看不见一棵圣诞树一样索然无味。美酒佳肴和爆竹烟花是中国人年三十晚上产生欢乐的两大必要元素。
年三十是过年的重头戏,却远远不是过年的结束,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只有到了大年初一,他们渴望已久的东西――“压岁钱”才刚刚开始隆重登场。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原是用来趋吉避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现如今演变成长辈人表达对孩子们浓浓爱意的一种方式。孩子多的家庭领取压岁钱的场面甚为热闹,拖着鼻涕的孩子们像古代臣子山呼万岁一样此起彼伏地喊出“爷爷、奶奶”,不管有没有艺术细胞的都要放下矜持表演一段节目。此时的爷爷奶奶们也绝不能含糊,早早包好的大红包在节目结束之时要及时送上,以封堵孙子们那几乎要喷火的大眼睛。孩子们在领取红包之后往往会以最快的速度做鸟兽群散之状,或是买一个心仪已久的芭比娃娃,或是换装一个最新式的书包,总之早已制定好的支出计划终于可以实施啦!春节,也许更是孩子们的节日。
正月初二开始走亲访友,首先向岳父、岳母拜年。正月初五亦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财神日”,旧时这日商家、财主、大户皆请雇主吃财神酒,用香烛纸马迎供“财神爷”降临。恬静之夜,鞭炮齐鸣,震天动地。如今多为好友、同窗聚会之日。忙完了这一天,城市里的人也该休息一下准备上班了。而农村的过年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才渐渐平静,给忙碌的春节划上圆满的句号。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域的过年民俗,往往具有较大差异,但人们对心目中年味的渴望和追求是相同的。年味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体会,是一种从内心深处升腾的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年味弥漫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年味弥漫在欢声笑语中;年味弥漫在采购年货的紧张中;年味弥漫在一年来的休闲中,随手一抓,空气中都会抓出浓烈的年节味道。无论是登门拜年还是发一封时尚的E―MAIL或是动动手指发条短信,无论是在家里大快朵颐还是潇洒地自驾出游,每到这一天,我们都将会用心去寻找它、体味它――这就是过年。
过年这些点
济南
济南是山东省会。传统文化的回归,使这座千年古城大打“民俗、民艺”品牌。新春之际,无论大街小巷、广场公园,还是商场酒店,无不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就连禁放多年的鞭炮也在除夕至元宵节期间开戒。中国三大民间秧歌商河鼓子秧歌也走上节日的泉城街头一展风采。都市的现代气息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在这里碰撞,时尚风潮与民情民俗在这里相融。被誉为“城市客厅”的泉城广场、“天下第一泉”之称的趵突泉、“泉城明珠”大明湖、综合性商场大观园以及泉城路、芙蓉街、曲水亭街等都是节日里的重要看点。
大明湖新春民俗文化庙会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每至春节期间,这里都大打“民俗、民艺”品牌,举行新春民俗文化庙会,说书的、唱戏的、玩杂耍的、拉洋片的、训白鼠的、抬花轿的、舞狮子的……都在蜿蜒的湖畔,北极阁、历下亭、铁公祠等名胜处摆起了擂台。跳房、跳大绳、扔沙袋、推铁环等各色过去的儿童游戏和捏面人、糖画、剪纸、布艺等民间手工艺,以及琳琅满目的传统小吃也掀起了人们怀旧的思绪。
趵突泉元宵花灯会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趵突泉,每年元宵节期间都举行花灯会,至今已举办20多届。如海的花灯在一处处泉池旁摆起阵势,泉灯一色,相互映照。花灯内容除“西游记”、“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等传统题材外,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工艺,并赋予强烈的时代特色,成为这座古城传统节日之夜的亮丽风景。
章丘朱家峪距济南市城东40公里左右,三面环山,是依山而建的明清建筑保留较多的古村落,较完整地体现了济南东部山区乡村建筑的格局。村内建有文昌阁、300年的康熙古立交桥、朱氏家祠、女子学堂、状元府等,女子学堂里有民俗展览,展示了山民农耕、日常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村落民风淳厚,极其重视教育,历史上出了许多举人、秀才。农事上还保留着较传统的模式,老人们至今还在使用石碾、石磨。此处水系丰富,有60多处山泉,小桥、流水、山径、人家,是济南地域最具古老氛围的地方。走进朱家峪,仿佛时光倒流,历史再现。每至新春到来,村民抬花轿、放鞭炮、表演地方小戏、热闹非凡。
淄博
淄博市地属鲁中地区,为齐国古都,北方瓷都。所辖张店、临淄、博山、周村、淄川各区民风民俗纯朴厚重。市中心张店向以元宵花灯会规模大、花灯品种多著称;博山、周村则以耍龙灯、踩高跷的场面火爆热烈远近闻名,尤其是“芯子”等扮玩,他处罕见。淄川区的节庆文化更与蒲松龄笔下的鬼狐世界紧密结合,增添了几分神秘。周村区的烧饼、煮锅、博山酥锅、石蛤蟆水饺、豆腐箱也都是新春季节的风味美食。
淄川蒲家庄其因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诞生于此而声名鹊起。由于保护得好,至今还保留着较多青砖为墙、茅草为顶的清代建筑。古老的街巷,巨大的槐树,显得这里的环境格外清幽。村里的人们在游客到来的时候,当街摆满古玩字画,既满足了游客的需要,也给小村添了书香,为当地一大特色。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静、简朴的小庭院,一道东西花墙,把小院分成前后两院,由八角门相通,院内山石水池、豆棚瓜架、腊梅石榴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内有蒲松龄用过的桌、椅、床、几、砚台等物;根据聊斋志异建成的狐仙园、聊斋宫内,狐仙、妖女、鬼怪演绎着奇异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每致新春,这了都将举行耍龙灯、扮玩、花灯会等。
周村古街自明代以来,周村商业隆盛,尤其到了清中叶,这里虽成为蚕丝集中交易之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旱码头。从而形成了大街、丝市大街、银子市街等主要商业街道。如今这几条老街依然再现了明清古貌,许多昔日的老字号,如泉祥茶庄、裕隆祥绸布店等纷纷恢复营业;电视剧《大染坊》中描写的大染坊也挂起了牌匾;文昌阁、千佛寺、古戏楼等古迹也得以复原。每至新春,家家店铺张灯结彩,长长的高跷、扮玩队伍走街串巷,吕剧、五音戏等地方戏在古戏台上争奇斗艳,一派太平盛世的节日气氛。
潍坊
世界风筝都潍坊是连接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地区的重要走廊,自古商业繁盛,有“小苏州”之称。其民间手工艺品门类丰富,制作精湛,是中国三大民间年画产地之一和四大风筝产地之一,也是山东最早开展民俗旅游的地区。每至节日,潍坊的寒亭、安丘、高密、青州、临朐等地,民间节日事项红红火火。
潍坊杨家埠村位于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村落,古民居错列,巨大的古槐掩映其间,既是传统木版年画的生产专业村,又是潍坊风筝的集中生产地。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朝末年,与天津的杨柳青年画、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年画。杨家埠村现建有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为仿古建筑,内有杨家埠木板年画陈列馆、风筝陈列馆、民俗馆。游客在这里旅游,可以进入农家或艺术大观园,参与印刷年画和扎制风筝,与农村艺术家共同切磋技艺。
高密北乡公婆庙村高密扑灰年画,中国独此一家。它的制作过程是用柳木炭条打起线稿后,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有“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等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完整漂亮的画来。北乡公婆庙村是扑灰年画的创始地,起源于明初,扑灰年画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清末鼎盛时期,作画能手蜂起,发展成了两个流派:“老抹画”和“红货”。“老抹画”继承传统画法,仍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红货”大胆借鉴天津杨柳青和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使作品显出艳丽红火、对比强烈的特色。游人来到北乡公婆庙村,可亲伸体验扑灰年画独特的制作过程,感受浓浓的民俗风情。
青岛
2008年北京奥运伙伴城市青岛,是一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岛城。但每至传统的新春佳节,具有典型山东人性格的青岛人便给这座摩登的城市披上节日的“唐装”,享受着古典。前海沿儿的天后宫、四方的海云庵等处都有民俗事项繁多的节庆活动。
海云庵糖球会
海云庵是青岛四方区的一出明代古庵,香火一直隆盛,尤其每年正月十六至正月十八的庙会期间,四邻八乡赶会进香,热闹异常。庙会上的商贩们兜售的各色糖球(北京称为糖葫芦)逐渐成为主角,庙会遂被当地人俗称为“糖球会”。每至期间,数千个糖球制销网点在古庵的周围拉开场子,鳞次栉比,成为糖球特有的红色海洋。
烟台
渤海之滨的烟台市有许多的美誉:人间仙境、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烹饪之乡等等,是胶东半岛开发最早、物产最为丰富的地区。忙了一年的烟台人对春节十分看重:剪贴窗花、蒸大花饽饽至今仍是烟台城乡不可或缺的节日必备。以海阳为代表的胶东大秧歌更是为节日添彩。山东惟一的海岛县长岛、八仙过海的地方蓬莱、月季花之乡莱州以及龙口、栖霞等地年节气氛都十分浓郁。
烟台毓璜顶庙会毓璜顶,位于烟台市中心,原名玉皇顶,因山上有玉皇庙而得名。始建于元代。正月初九,相传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里都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烟台人赶会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都要到庙会上买上一根蜡木杆子,原本是为了登山做手杖,不知何时传说扶杖登山保平安,遂使原本平凡的蜡木杆子身价倍增。如今的庙会上还有地方小吃展销,胶东大秧歌表演,以及民间杂耍、戏曲表演等。
栖霞牟氏庄园
位于烟台栖霞城北的古镇都村,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典型特征的封建地主庄园。院内的砖雕、木雕、彩绘,精美绝伦。与北方建筑不同的是牟氏庄园的“三怪”:一是“烟筒立在墙壁外”,并有饕餮兽放在烟筒嘴里;二是“炕洞开在寝室外”,保证屋内清洁;三是正房除最后一排外均前后开门相连,贵客来时各门同时打开形成通道,叫做“穿堂门一线开”, 成为融中国南北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清代古建筑群。庄园展品一万余件,其中收藏富家日用品十分丰富。日常工作人员身着古装,为游人演艺古风俗礼节,如戏曲、鼓乐、婚礼、跑旱船、猜灯谜、抬花轿、杂耍、民间剪纸等,是游人了解山东胶东地区数百年风俗难得的“实物标本”。
过年这条线
春节 亦称旧历新年,是中国民间历史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止。进入腊月后,天寒地冻,农活较闲,人们有了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开展各种喜庆活动,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届时,市场上年货充盈。特别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最后一个年集,卖食品、用品、年画、窗花、爆竹、灯笼、脸谱、春联等过年必需品,过富足年是传统习俗,人们纷纷赶集置办年货,热闹非凡。百姓中有“进了腊月门,天天好日子”说法,意思是腊月里不管是单号还是双号,都是婚嫁的良辰吉日。因此,在山东一进腊月,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几乎天天都有结婚办喜事的,到处一派欢天喜地。
腊月初八 这一天一般家家都腌腊八蒜,熬八宝粥。所谓“八宝”,既是将大米、小米、玉米、红豆、绿豆、红枣、花生仁、核桃仁等八种食物放在一起熬制,象征五谷丰登,图个喜庆吉祥。
腊月二十三 又称小年,山东习俗家家吃饺子,送灶王爷。灶王像就贴在农家厨房炉灶烧火口旁边的墙壁上,神像两边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传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要返回天庭述职,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的善恶,由玉皇大帝实行奖励或惩罚。人们就在送别灶王时,给灶王爷面前摆上山楂、柿饼、栗子等水果和由麦芽制成的糖瓜。实际上的“一家之主”还要对他磕头跪拜,并祷告说“灶王爷上天,多讲好话少说谗言,保佑全家平平安安”。
除夕夜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家家大扫除、贴春联、挂年画、贴剪纸,准备年夜饭。远行的人一般也要千方百计在这一天赶回亲人的身边。在农村,还会有接神、敬天等民间信仰活动。现如今,一到大年夜,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十二点的钟声一响,新年到了,家人立刻互致新年祝福,吃刚出锅的饺子,放鞭炮。过年时的水饺破了不能叫破了,而叫做“挣了”(即挣钱了),大门贴“福”字,好端端的字却倒着贴(意味福到了),一般不允许打碎物品,万一打碎了,要说碎碎(岁岁)平安。
正月初一 清晨,人们相互问好,祝福吉祥如意。先是晚辈给长辈拜年,然后走出家门到亲朋好友家贺年,以此预祝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健康。
春节期间,各种群众自娱活动很多,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竞相放鞭炮,因此,年节时期,鞭炮声此起彼伏;舞狮、踩高跷等民间活动也很普遍,大人小孩都围观欣赏,热闹非凡,精彩的表演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元宵节 又称“灯节”、“上元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这一天还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日,相传是天宫祭日,故又称上元节。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吃元宵。元宵形圆音圆,表示团圆之意,象征一家团圆和睦。元宵灯会,为元宵节最富诗意的活动。夜幕降临之时,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仿佛天上银河降落人间,夜如白昼,精彩纷呈。
相关热词搜索:山东 过大年 到山东过大年 山东周村过大年 过大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