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研究|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稳态机制。从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层次作用机制、冗余调节机制、知识个体的生态适应机制、知识种群的反馈调节机制、知识群落的竞合机制、知识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机制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阐述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
[关键词]知识生 态知识生态系 统企业知识生态系统 稳态 机制
[分类号]G350
生态系统在与环境因素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负影响。然而,一切生态系统对于环境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都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我们把生态系统这种抵抗变化和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稳态。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知识信息的交换过程中,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负影响。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同样拥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抵抗变化和保持平衡状态,就是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稳态。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稳态调控机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层次作用机制
生态系统总是由有垂直分离特性的层次构成,大系统套小系统,小系统套更小的系统。在同一层次内,系统又由相互联系,但又彼此相对独立的组分构成,形成系统的水平分离特征…。垂直分离和水平分离的层次结构有利于大系统的生存、进化和稳定。
知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可以划分为垂直(纵向)层次结构和水平(横向)特征结构。根据层次系统理论,叶培华认为,一个完整的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包含知识个体、知识种群、知识群落及知识生态系统4个层次,如图1所示:
根据生态系统层次系统理论,知识生态系统具有非平衡的兼容性,也就是说,知识个体、知识种群等较低层次过程可被知识群落、知识生态系统等高层次的行为所包含,通过兼容,知识个体、知识种群等的非平衡性或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异质性可以转化为知识群落、知识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均质性,有利于知识生态系统整体上的平衡。同时,由于层次的存在,当知识个体、知识种群等低层次受干扰时,知识群落、知识生态系统等高层次仍能正常发挥作用,有利于知识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宫平认为,在不考虑知识生态系统包含因素多少、复杂程度如何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横向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分布、知识交流、知识竞争和知识演化,如图2所示:
不论企业的复杂程度如何,知识生态系统都具有一个知识分布结构,即所有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分布状态。不同层次的知识主体(知识个体、知识种群或知识群落)之间的知识交流,使知识生态系统具有了动态特征,即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互动。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竞争的存在,知识主体选择知识竞争与知识合作、知识共享,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知识个体或知识种群,引起知识生态系统的演化,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分布结构。由此,知识分布、知识互动、知识竞争与知识演化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
2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冗余调节机制
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冗余种的概念。在生物种群中,若某些物种去除后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那么这些物种就是冗余种。
对于企业知识生态系统而言,冗余调节机制也就是使相同特性的知识个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冗余,不仅可使知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正常,实现系统结构稳定(淘汰一些知识个体,知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本保持不变);还可以形成竞争压力,激发知识个体的创新动力,进而实现系统状态的稳定(知识生态系统的创新动力强劲、持久)。
钟和平等人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当企业人力资源冗余不足时,企业应加快人力资源的引进、培训与开发,不断增加人力资源冗余,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当人力资源冗余太多后,企业应削减人力资源冗余。保持适度的人力资源冗余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因此,要实现知识生态系统的稳态,应该保持系统内部知识个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冗余,使知识个体既有竞争压力而又不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与系统结构的稳定,同时又能促进系统内部的知识创新,增加系统向前发展的功力,实现知识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稳态。3知识个体的生态适应机制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个体通过生理的与遗传的变化去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适应,形成生活型、生态型、亚种以致新种,使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异质性得到加强,有利于维持个体和群体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个体主要是通过个体学习与知识链成员间的交互学习来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需求。个体学习是知识个体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持续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知识链成员间交互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在知识链中流动、获取、运用、创新和反馈的无限循环,在此过程中各成员的知识存量、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得到了不断提升。
知识个体水平的生态适应即知识个体的组织社会化过程,就是单独的知识个体发展融人企业内部知识群体、成为其中一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个体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嵌入到企业人际网络,成为企业知识链的一环和知识网络的一个节点,逐渐适应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逐步接受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最终融入知识团队与企业群落。
4 知识种群的反馈调节机制
无论是系统输出成分被回送重新成为同一系统的输入成分,或是系统的输出信息被回送成为同一系统输入的控制信息,均称为反馈。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指使系统输出的变动在原变动方向上被加速的反馈。负反馈是指使系统输出的变动在原变化方向上减速或逆转的反馈。正反馈使种群数量迅速增加,远离原来的水平;负反馈使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使种群数量稳定在平衡点水平。
在企业的发展初期,知识个体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与增强,企业的知识输出(知识产品)随之不断增加,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便拥有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从而招聘更多的知识个体,那么企业内部具备相似的存在目标、特定的知识能力,且分享生存资源的个体所组成知识种群规模逐步扩大,从而形成正反馈现象。正反馈使知识种群数量迅速增加,远离原来的水平,使企业知识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内部的知识种群规模较大与个体数量较多,导致知识种群密度过高,超过了企业群落的可容纳量,带来了知识个体的生存压力,知识个体之间为了生存而展开竞争,最后必定会淘汰一部分知识个体,知识个体数量减少,知识种群规模随之减小,从而形成负反馈现象。负反馈使知识 种群数量减少,接近原来的水平,使企业知识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
因此,在企业发展初期,知识种群数量低的情况下,正反馈起主要作用,随着知识种群数量的增长,负反馈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促使种群迅速而又稳定地接近企业的容纳量,保持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动态稳态。
5 企业知识群落的竞合机制
在群落水平上,生物种间通过相互作用,调节彼此间的种群数量和对比关系,同时又受到共同的最大环境容纳量的制约。群落内物种混居,必然会出现以食物、空间等资源为核心的种间关系,长期进化的结果,又使各种各样的种间关系得以发展和固定,形成有利、有害,或无利无害的相互作用。多个物种在一起相生相克,保持系统稳定。
在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内部,由于利益、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既竞争又合作的非线性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所谓知识竞争,它是指知识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过程。由知识的发展、改进和更新以及企业问获取知识能力的不平衡作为主要驱动力的企业间竞争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主要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依赖性和关联性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链与链、群与群、生态圈与生态圈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面向全价值链、供应链或集群整体进行协同创新,实现企业共生。另外,由于企业的知识资源分散在不同流程单元、供应链、联盟、集群中,企业需要对内外部知识资源进行重构、整合和优化,使多时点、多主体的知识能够有效集成、互补及共享,以实现有效的知识重用和快速的知识创新,于是知识管理迈向以知识协同为标志的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知识协同就是企业通过整合组织的内外部知识资源,使组织学习、利用和创造知识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效应。
在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中,企业(知识群落)之间出现以资源、利益等为核心的种间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导致企业之间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彼此相生相克,共同维持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稳定。
6 知识生态系统水平的自组织机制
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存在的空间总是有限的,开放系统必然存在有外环境,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经常的,环境对系统的干扰是随机的。开放系统要保持其功能的稳定性,系统必须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系统,正是由于知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涨落作用使得它能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知识信息的交换,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形成新的稳定结构。
6.1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①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社会系统,需要外界提供各种资源要素的供给。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其他企业组织机构以及客户等为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提供物质、资金、知识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等,实现外界对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各种输入。②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利用各种途径与各种知识技术手段,对知识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组织、传递、共享、创新与提供,面向外界、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提供自身的知识产品或服务,实现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各种输出。③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重要角色――“人”,是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双重特性的高级动物。“人”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人”必须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但是人的社会学特性,还决定了“人”必须与社会环境进行各种知识交流。
6.2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远离平衡态
任何系统如果处于热平衡或近平衡态都不会出现新的有序结构,只有处于远离平衡态的系统,才可能从无序跃升到新的稳定有序状态。判断系统是否远离平衡态的主要依据是看系统是否是开放的、流动的。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不仅存在物流、价值流,还存在着知识流(动)。物质流动是指在知识生态系统中投入的物质资源分配过程,主要包括设备、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在知识生态系统理论体系中,知识的价值是知识主客体对知识流动产生利益的期望,价值流是指对这种期望满足的一系列价值实现活动。知识流动是指知识在知识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的变化状态,通过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转移、交换、共享和应用使知识处于不断增值的动态过程,最终通过知识创新达成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以知识表达方式看,显性知识流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知识理论的产生;知识物化于产品;知识成果授权转移等方式。隐性知识流动主要体现在:一定时空的互动交流、个体或组织知识在知识创新活动中的附加转移、某类知识领域人才的频繁流动等。
6.3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是非线性系统
判断一个系统是否是非线性,就是要研究系统的组成部分构成是要素还是元素。非线性系统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性质上要相互独立且有相当的差异,另外,组成系统的独立要素数量必须大于等于2个。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可分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称为知识主体,非生物成分称为知识生态环境。知识主体按照知识持有者等级结构分为知识个体、知识种群和知识群落。知识个体是指企业内拥有某一特定知识能力的人员;知识种群是同一组织中具有相似的存在目标、特定的知识能力,并分享生存资源的知识个体所组成的团体。它是所有知识种群所组成的复合体。知识生态环境包括由企业文化、实体环境和技术环境等组成的内部生态环境以及由宏观环境(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和微观环境(客户、伙伴、供应商、竞争者、政府、金融部门)组成的外部生态环境。因此,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是由众多具有不同性质的独立要素组成的,是非线性系统。
6.4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存在“涨落”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与自然界其他系统一样,是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有许多可测的宏观量,如知识存量是某阶段内知识生态系统对知识资源的占有总量,知识流量是某阶段内进出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资源的量”…。虽然可以对它们进行实际测度,但由于它们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每一时刻的实际测度都是不相同的,都存在某些偏差,即涨落,涨落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随机的。在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中,必然存在涨落和失衡现象。知识生态系统强调的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创新促使整个系统的知识流量与知识存量不断改变,通过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迅速扩大、传递,从而产生自组织效应宏观上的“巨涨落”,同时系统自觉放大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涨落,增大正反馈,减弱负反馈,进而导致系统整体发生质变,形成新的有序结构,求得新的发展。
7 结语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稳态是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抵抗变化和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关系到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稳态调控机制。笔者从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层次作用机制、冗余调节机制以及知识个体的生态适应机制、知识种群的反馈调节机制、知识群落的竞合机制、知识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机制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阐述了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在后续的理论研究当中,笔者将研究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稳态 生态系统 机制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研究 生态系统稳态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态知识导航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