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分析在团体知识共享中的应用] 网络知识共享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从某科研团队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成员间的知识交流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相关可视化工具绘制出团队成员间的知识交流图。然后从整体结构、节点中心度、小团体等角度来分析该科研团队的知识交流共享状况,发现团队中的关键人物、知识流动的瓶颈和孤立点。这些信息有助于发现组织的知识共享问题与特点,可以作为组织改善知识共享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法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分类号]G350
  
  1 前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Cross在研究中发现,组织内员工知识的最大来源是组织内的其他同事,占到其获取知识的34%,操作手册、互联网、组织的知识库分别占个人知识来源的16%、10%、4%。IBM知识研究所的Cross也发现:人们倾向于向朋友或同事求助的程度,比向其他信息资源,如数据库或文件资料求助的程度要多出5倍;该研究所通过对其公司的40位经理的调查中发现,85%的人声称他们是从其他人身上,获得了完成重要项目的重要知识。这说明,企业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企业信息实现共享和利用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罗家德等人利用实证的方法确认了社会网络对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而很多其他的研究者将眼光过多地投入定性和理论分析上,忽视了有效的操作工具和定量研究。
  本文在对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其分析方法及相关的可视化工具来研究重庆大学某科研团队的知识交流共享状况,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措施,借此案例的初步分析说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意义。
  
  2 社会网络分析指标及其在知识共享研究中的具体含义
  
  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了,其方法基于这样的假设:节点的重要性等价于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连接而使其具有的显著性,指标的研究不破坏网络的整体性(连通性)。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可通过分析网络中某种有用的信息得到,如节点的度、最短路径、节点和边上的权值等。通过对这些基本属性的统计、计算,能相对定量地反映出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特性,将网络节点的显著性进行“放大”来定义节点的重要性。Cross等人发现利用该技术及相关的可视化工具,组织管理者不仅可以绘制组织内部知识流动的方向、流量和路径,还可以发现组织中的专家和关键人物,这些信息显然有助于改进组织的知识管理效力。对于一个网络主要从宏观(整体网络)和微观(个体网络)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
  
  
  
  
  2.1 整体网络分析
  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某个社会网络,侧重于研究该网络的整体特性,其分析指标具体有:
  ?整体网络中心度:该指标是计算网络中各成员的个人中心性和拥有最高中心性者之间的差异,以代表整个社会网络中心性程度。在网络中,如果该值过高,说明组织内部的知识交流依靠少数几个节点在进行,这样可能造成两种情况:一是这些节点依靠自己在网络中的特殊位置,谋取利益;二是这些节点担负过多的中介功能,他们会倦怠或倍感压力而离开,这将造成组织内知识交流的瘫痪以及知识资本的流失。同样该值过低会导致网络过度分散,不利于知识的交流。
  ?整体网络密度:网络密度是指网络体成员间彼此互动的联系程度,即团队成员彼此互动的平均程度。密度高就表示网络中的成员的互动程度也越高,产生的资讯与资源交换就会增加,密度低则相反。
  
  2.2 个体网络分析
  个体网络分析主要通过中心度指标来研究,中心度由Freeman提出,并于近年得到完善,常用的有4种,都以节点是否居于网络的核心位置为判定标准,其代表的含义各有不同:
  ?点度中心度:分为点出度中心度和点人度中心度。出度中心度高,表明成员较主动地向组织内部其他人员去咨询而获取知识;入度中心度较高,表明该节点较多地被其他人来咨询问题,是重要知识源。
  ?接近中心度:分为出度接近中心度和入度接近中心度。接近中心度越高,表明该节点越处于网络知识交流的中心。
  ?中介中心度:中介性较高的节点,其引导知识流通的机会较多,亦即占据了操纵知识流通的关键位置。国外学者Burr[“’把网络中充当其他行动者交流中介的中心度的节点定义为结构洞(structure Holes),他认为,中介性高的人就掌握着信息流以及各种机会,进而可以操控其他人群,获得中介利益。在团体中,中介性较高的人在协调群体矛盾或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中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征向量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度越高,表明节点在与临近节点的影响力为权进行判定时,越处于网络的权重影响中心。3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知识共享中的应用
  本文以重庆大学某科研团队为对象,研究这个团体的知识共享及学术交流,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及工具,分析该科研团体的知识交流状况。该科研团队的组成如图1所示:
  该科研团体共有49人(教师3人,博士12人,硕士34人),根据具体情况,调查问卷只发放了博士和硕士,占网络总体的95%。因为是通过现场一对一地发放与填写问卷,所发出的问卷全部收回。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绘制出的该科研团体的有向知识共享矩阵,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横向表示节点主动向其他节点咨询,纵向表示该节点被其他节点咨询。根据上述知识共享交流矩阵表,利用Netdraw绘制出该科研团体的知识交流图,如图2所示:
  
  3.1整体网络描述
  3.1.1 整体网络中心度该团队的整体网络中心度为20.9%,数值相对正常,没有过多地依赖少数几个节点。从图2可以看出老师和大部分博士位于网络的中心,说明他们是该知识共享网络中的主要知识来源。
  3.1.2 整体网络密度该网络Density:0.048 5,该数值比较小,说明组织内知识交流相对较少。从图2中可以看到该网络图中出现了相对孤立于整体之外的节点和联系很少的节点,这说明该团体中的一些节点没有积极参与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3.2 小团体分析
  该科研团队有三个主要小团体(图2中椭圆圈出部分),它们的成员主要是围绕各自的导师而形成,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小团体的知识交流呈现出了不同的特性。
  在S-teacher的小团体1中,整个网络的知识基本呈一种导师一博士生一硕士生的流动过程。在科研中,导师先给博士布置任务,然后博士再给硕士生分配任务。这种做法可帮助导师管理硕士生,分担导师的负担,加强博士生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能力。在其他两个小团体中,硕士生与导师直接交流的比例相对于小团体1来说要高出许多,而在S-teacher所带的硕士中,没有一位直接向他主动咨询。通过调查得知,S-teach-er带的学生有28位(博士8人,硕士20人),而其他两位老师带的学生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导师带了过多的 学生会分散精力,导致交流过少,割裂了导师和硕士生之间的直接联系,这样导师作为理论上的网络重要知识源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3.3 个体网络分析
  3.3.1 点度中心度(见表2、表3)
  从表2可以看到人度中心度的前10位中博士的人数比例占了70%,这说明博士较多地被他人咨询问题,是重要知识源,从学术交流上讲,是该网络的知识中心;与之相反,点出度排名前10位中硕士人数占了70%,说明硕士能积极主动地从网络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3.3.2 接近中心度(见表4)
  在表4中可以看出老师和博士占据了排名的前10位,说明他们与其他结点之间的距离最近,这表明其他行动者喜欢和他们进行知识交流,由于距离近,可以快速获得信息和知识。度数越小,则说明该点比其他点能更快地到达网络中的所有点,意味着更少的信息中转,更少的时间,更低的成本。
  3.3.3 中介中心度(见表5)
  在该团体中HXH的中介中心度最高,在整个团体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他不是知识中心,但是却处在网络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位置。他的存在,加速了团体内知识的共享,也为知识的传递增加了渠道。
  3.3.4特征向量中心度(见表6)
  特征向量中心度排名第一的是s teacher,说明在综合度量中,s teacher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巨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和S teacher相连的节点全部为其所带的博士生,其影响力是通过博士生的传递而实现的。此外,由表6所示,在特征向量中心度排名前10位中老师和博士占了70%,这说明老师和博士凭借其知识结构对整个网络的知识交流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该科研团队的知识交流并不频繁,且有许多节点的活跃程度较低。导师和博士生足该网络中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中心,博士生在褴个知识共享网络中较为活跃,既能积极主动地获取所需知识,也能积极地向团队成员分享其所拥有的知识。此外硕士生主要通过与博士的交流而获取信息,较与导师交流。
  
  4 如何改善组织内知识交流中出现的问题
  
  4.1 发展关键节点
  通过网络图及相应的分析指标,可以发现谁是知识交流的关键节点(如图2中的XKM doctor),分析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将其显性化,避免因为核心人物的离开而造成组织内交流的瘫痪;优化其他成员与之交流的途径,扩大其隐性知识在网络内的扩散。
  
  4.2 桥接结构洞
  出现结构洞的地方,可以通过增加节点来桥接结构洞阻碍的两方,使信息交流的两方不受影响。如图2中的节点HXH和CWF,这两个节点对团体1和团体2间的信息共享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他们间的知识交流出现问题,那么会影响其所在小团体间的信息流动,因此应在这两个小团体间发展一些节点,增加信息共享渠道,使信息交流更加顺畅。
  
  4.3 降度
  在知识交流中,如果某些节点过于中心,并且在组织内过少,这说明组织知识交流过于依赖这些节点,这样的结构不利于组织信息交流。在本案例中,还未出现过于依赖某几个节点的现象,但是可以看到,博士是主要的被咨询节点,所以可以考虑如下操作方式:
  ?经常让该节点开展一些face-to-face的讨论会,让一些关键节点就某些专题开展讲座,讲授知识、经验,并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这样一则形成了一对多的知识共享模式;二则帮助讲述者再一次梳理其知识;三则增进了团队成员间的认知与友好度,为其知识的传播创造条件。
  ?在工作中,加派一些成员向该节点学习,加快其个人知识被其他人吸收的速度,创造新的知识交流集中点。
  
  4.4 连接孤立点
  本案例中,没有发现孤立点,但是有交流过少而相对孤立于整体之外的节点。对发现的孤立点,应分析其孤立或交流过少的原因,然后为其融入组织内部创造条件,帮助其实现对外的知识交流,进而理顺网络路径,最大限度上实现结点间的最短联系和无孤点联系。
  
  4.5 创造良好的知识交流氛围
  创造良好的知识交流共享机制,鼓励成员问的知识交流与沟通。比如为某一项工作建立合作团队,组织一些知识经验交流会,创建相关议题讨论会等方式鼓励团体成员问的知识共享,对其中的一些先进人员给予鼓励与表彰,充分发挥个人知识的作用,加速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通。
  
  5 结语
  在实践中,有研究者指出当社会网络分析法被用于分析组织知识共享中出现的问题,以期望通过分析改善组织知识交流时,首先不能滥用于评价组织成员的工作表现;其次组织的知识交流问题应该引起组织管理者和成员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知识交流出现的障碍是组织整体的问题而不应该归结为个;再次礼会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结构,网络的架构、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的位置都随时可能发生变动,社会网络分析作出的结果仅仅是某一时段组织结构的一个快照,只是作为管理的一种依据。
  本文通过实例探讨社会网络分析在知识共享中的运用,由于在研究中只注重了组织内部成员知识共享的有无,并没有考虑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强度。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将加深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团体 共享 社会 社会网络分析在团体知识共享中的应用 sna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论文题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