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英文 图书馆读者注意力资源新论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度量有二:流量测度法更多地渗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耗时统计法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逐渐浮出水面。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开发,要关注弱势读者,推行图书馆文化消费积分制。要给予读者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人翁地位,设立图书馆文化生产积分,与读者共建知识组织。
  [关键词)注意力 弱势读者积分制知识组织
  [分类号]G252
  
  图书馆读者注意力是指读者关注图书馆各组成要素的持久程度。 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指出,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将成为社会的主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在信息产品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的今天,这些观点已成为我们图书情报界的共识,“如何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并提高其忠诚度,就成了图书馆所关注的新课题”。
  研究读者注意力资源,关系到图书馆能否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大众注意力,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重视读者的注意力资源开发,关系到图书馆能否赢得更多的关注,能否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研究读者注意力资源是图书馆学读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截至2008年12月30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同时包含“图书馆”、“注意力”两个题名关键词的论文共有23篇。中山大学的张瑞红探讨了注意力和信息价值的关系,朱敬论述了信息注意力运用的失误。当然,还有更多论者致力于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如刘磊等人指出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时尚的读书氛围、重视与读者的交互性、有效地导读。杨鸿敏提出了品牌化服务、特色化服务、舒适的环境。苏海燕主张要发现用户需求,想方设法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需要深入基层,充分利用网络。柯平认为应以用户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王虹提出针对不同读者群实施重点服务、个别化服务、知识服务、团队化服务、增值服务。陈青注意到读者注意力的分配实际上是信息素养的培养。综上可见,图书馆界关于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开发有了些共识,比如,以用户为中心、与读者的交互、优化服务、培养信息素养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关于图书馆读者注意力资源的论述尚有许多关键要素没有涉及。首先,关于读者注意力资源的度量研究是个空白,而资源度量是资源研究的基础。虽然,我们可从信息计量学、图书馆评价体系中找到些度量读者注意力的踪影,但在图书馆大力提倡人文服务的今天,从以读者为本的角度,重新探讨其注意力资源的度量,具有现实意义。其次,在注意力获取方面,前期论述缺乏对弱势读者的统计工作的足够重视。如何能“持久地”吸引“最广大读者”的注意力需要深入思考。再次,鲜有作者论及读者在图书馆注意力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设计与读者共建知识组织的路径。为此,笔者拟从上述三个角度再深入探析下读者的注意力资源,求教于方家。
 
   
  1 科学度量读者的注意力
  
  早在1921年发表的《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一文中,刘国钧先生就曾强调说:“近日图书馆之事业多半为社会化之性质。即其注重之对象已由书籍而变为其所服役之人”。图书馆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对象,除了书和非书媒体外,最重要的就是读者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想要实现它的价值,必须首先引起读者的关注。读者的注意力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科学度量读者对图书馆的注意力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信息是可以准确计量的,而注意力的计算是模糊的。科学度量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注意程度是图书馆学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注意程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度量注意力方法有两种。
  
  1.1 流量测度法
  传统的做法是计算接待读者的人次及文献流通的册数。其中,流通不仅限于外借这一传统模式。无论用何种模式,只要实现了信息的流通,都是流通。读者外借(阅览)的册(次)数越多,读者付出的注意力越多。流通量的不同统计角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管理思想,如表1所示: 笔者在“Googlg”搜索引擎中检索到414条“人均借书”、589条“人均借阅”的相关信息,发现业内已开展了这方面实证性的工作。可以预见,随着图书馆读者数据库的完善,随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细化,“某读者(或读者群体)累计借阅某类或某专题图书n本”的统计必将引起更多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使其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推行个性化服务。
  
  1.2 耗时统计法
  读者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时间越长,读者付出的注意力越多。付立宏在其给出的“时间效益”的公式中提及了“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时间”,它指的就是“读者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时间”或曰“读者在图书馆所耗的时间”。读者利用图书馆查找、阅览文献的时间,有的可能无效,但它是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度、期待度、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读者为中心,要求我们清楚读者的需求和日常活动规律。这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另有Paul W.Grimes、Marybeth F.Charters的实证性研究发现“读者在图书馆所耗的时间”的标准偏差相对较大,个体读者在图书馆所耗的时间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时间统计。
  就业内看,在台湾第一套WEB-BASED+UNI-CODE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读者可以使用条码、磁条、Ic卡或感应Ic卡进出图书馆。读者必须刷卡进入图书馆及刷卡离开图书馆。“本系统随时显示进出馆读者的人数、身份和进出图书馆的时间,此外还可进一步提供读者在馆与否的服务以及读者每个月利用图书馆的累计时数、次数和每次平均停留时间,具体呈现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效率”。读者必须刷卡才能离开图书馆,加强对读者的在馆时间统计,是图书馆门禁系统的发展趋势。
  从业外看,实施耗时统计法的物质条件趋于成熟。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阳光体育活动中,学校通过在各活动场地设读卡器,学生刷卡后进入场地活动,活动结束后再次刷卡离开,统计学生的锻炼时间,用一定的规则,吸引学生出早操和加强体育锻炼。
  就数字图书馆而言,一个用户在网站上停留时间(在线时间)的长短,反应出一个网站的粘度和吸引用户的能力。超星数字图书馆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它的积分等级规则中尚没有直接对用户累计在线时间的积分奖励,但读者购买一定时限的读书卡,会得到一定的积分奖励。将时间与积分挂钩,是图书馆业界观念上的一个很大进步。事实上,目前的计算机技术足以支持数字图书馆对登录读者累计在线时间的准确统计。Jay Meattle就是据2006年12月美国用户累计在线时间的统计,得出了仅仅20个网站就消耗了美国用户39%的上网时间的结论。
  
  2 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文化的竞争必然是受众注意力的竞争。图书馆应尽最大努力吸引、抓住读者有限的注意力。为鼓励、吸引读者,北大图书馆就曾公布过借阅量达100本以上的教师名单和借阅量达200本以上的学生名单。我们还应认识到,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一项持久性工作。不断地吸引读者,让用户来注意图书馆的产品和服务,这更加关系到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的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确立了“书为人人”的社会服务新理念。这一理念“是五定律的核心,它促使图书馆置身于更为深刻、更为先进的变革历程之中”。因此,图书馆不能仅仅停留在统计优秀读者的层次上,而是要将宣传工作深入下去,普及开来,以人为本,给每一位读者以必要的关注。
  
  2.1 支持并引导读者群开展知识研究
  图书馆吸引读者,就要“注重与读者的交互,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人性化图书馆工作要在关心公众的同时培养公众对图书馆的感情,“围绕着读者需求去提供服务”。图书馆可设立“读者组织管理委员会”,建立各类读者协会或兴趣小组,举办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这是图书馆的活力所在。“共同参与和被重视是获取注意力的有效途径”。
  读者组织的建立应注意的是:读者组织的研究方向宜小而精,忌大而全,慎取“图书馆之友”、“读书沙龙”之类的名称。要变图书馆有意“导读”为读者的自发“研读”。此外,“为书找人,为人找书”是图书馆职业最简明的表述,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可以利用读者组织,打开本位主义思想的禁锢,心向读者,“为人找人”,利用读者,“以人找人”,从而将文献资源展示给更多的志同道合的读者。1989年以来,河南大学图书馆报刊基藏阅览室的冯卫平坚持用综述文献导读法为广大师生服务。2007年10月河南大学本科教学评估时,综述文献导读法受到专家一致好评。由此笔者想到,我们能否创造条件,发动读者,以读者为本位,建立各学科综述类文献的研究小组,让读者服务读者,图书馆所要做的就是催化,引导读者互相推荐有价值的文献信息。
  图书馆“要有深加工的情报信息”,“如果不进一步使信息有序化、浓缩化、精粹化,纵有大量的信息也无法有效利用”。要对某学科中的某个专题文献深入地研究,就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及其整体力量都是有限的,应当依靠本馆各方面人员以及借助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团队化服务。可以预见,伴随着这些有明确研究方向的读者组织的成长,图书馆定题服务的连续性将得到有效保障。
  
  2.2 推行图书馆文化消费积分制
  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图书馆学界关于建立读者档案的呼吁不失为一种好的建议,推行图书馆文化消费积分制也是值得一试的做法。
  事实上,无论读者到图书馆借阅,登录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还是参与图书馆组织的读者活动,其从事的都是一种文化消费活动,都可赋予读者一定的文化消费积分。个体读者在图书馆的借阅量、读者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时间等,就是其在图书馆的不同形态的文化消费积分。
  现代传统图书馆,即便没有能统计读者离馆时间的门禁系统,也完全可以从读者借阅量人手,逐步建立图书馆文化消费积分制。积分制具有普遍性、透明度和持续性的特点,便于及时发现不善利用图书馆的弱势读者,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读者利用好图书馆。
  要奖励忠诚读者。读者的文化消费积分高到一定级别,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或提供文献服务的优先权、特许权。比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就设置了16个不同等级虚拟头衔,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额可兑换为一定值的星币,使用星币可以购买会员服务、电子书或其它服务。
  
  3 高效引导读者的注意力
  
  “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贫乏,因此需要有效地配置注意力”。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不断探索高效引导读者注意力的方法,想尽办法节省读者的时间,使其不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强化读者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3.1 强化专题意识,积极开展深层次文献研究
  图书馆学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强调了图书馆工作务必做到“书尽其用”的思想和“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而“对海量信息的分析和运用必须依赖于对信息中的知识进行合理组织、连接和有效开发,否则,知识服务只能是雾里看花,无法真正满足广泛深入的用户需要”。因此,科学构建并深化知识组织,实现知识的序化,是图书馆工作的方向。
  科学的知识组织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报刊索引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全文检索数据库的成功建设展示了知识世界的美好。图书馆人还要发动读者,深入文献的知识单元,注意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促进知识创新。
  
  3.2 营造双向沟通,与读者共建知识组织
  在信息时代,稀缺的不仅是消费信息的注意力,生产信息的注意力也是稀缺的。
  “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应向着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多处于馆际合作层面,大多数图书馆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层面:读者层面。发动读者对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挖掘,并形成一套持久机制的图书馆不多。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全赖读者的支持与合作。面对日益膨胀的信息生态,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知识再创造服务愈发需要读者的广泛参与和互动。图书馆人可依托Internet,通过诸如博客、威客、自建网站等各类形式,积极主动地与读者沟通、交流,与读者共建知识组织。
  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思想障碍是资源共享意识普遍淡薄,缺乏全局观念。可设立图书馆文化生产积分,用虚拟积分调动读者共建的积极性,保证信息的质量。在这一面向社会的知识组织共建过程的理想模式中,图书馆是“把关人”,负责知识组织结构框架的搭建与调整、享有信息控制权;读者享有参与权、监督权、使用权、知识组织结构拓展申请权。

相关热词搜索:新论 注意力 图书馆 图书馆读者注意力资源新论 图书馆服务新论 图书馆专业人员素质新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