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运河散文篇一:抒情散文精选

抒情散文精选

家园如梦,温馨醉人,如钩的弯月悬挂于情感的枝头;薄暮化开,秋色袭人,惊动那迷离神秘的连绵群山;天穹茫茫,蛙鸣鸟叫,聒噪贪恋的圆舞池塘。 二十青春忆年华,光影流转瞬飞逝。生态环保久不衰,文明保障需行动。生态平衡被打破,环保意识逐减弱。山、不再是那山,水、不再是那水,而人、亦不再是那人;儿时幻影荡无存,怎祈天人享尽福。那因生态、环境而逝去的年少记忆和那已故的至亲,永存心间,只是那山、那水、那人??

九九重阳,相思倍增,人们总是会会登上山峰,踏着凌云的山顶对天空高喊,亲人们,我想你们。在家乡,也有这样的一座山,我们总是会亲切的称之为嘉山。听老一辈的人讲,说是嘉庆年间,嘉庆皇帝来到此处,见其山雄壮伟岸而得名,此地也便称之为嘉山,山下的寺庙随之称为嘉庆寺。每年的阴历三月初一,是家乡一年一度的嘉山庙会,又适逢清明节前期,不管得不得闲的人们都会来到这里,爬爬嘉山,扫扫嘉山下面的烈士陵园墓,来到嘉庆寺拜拜佛,烧烧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三月初一的嘉山也总是阴雨绵绵。运河水位上涨,通过此处的小运河上运货的商船别有一番景象。

依旧记得儿时的嘉山很美,山是那样的雄厚壮丽,天也是那样的蓝澄开阔。幼时的自己则是格外的喜爱画画,碧海、蓝天、高山则是最爱,因此每年暑假父母都会把我送到离家不远的嘉山姨爷爷家。外婆外公年事已高又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姨爷爷变成了我记忆深处的小外公。姨爷爷年纪很轻,叔叔也就比我大几岁,那时候自己还没有上学,叔叔也就才上初中,那时姨爷爷对我的疼爱可见一斑。每年最期待的就是三月初一,无论是站在小桥上看那碧波荡漾的运河水位,还是站在那河坝岸上那来来往往的商船,便觉得那都是福气。

家园如梦,点滴存于心头。嘉山的山并不算高,149米的海拔最多算是个丘陵山地,但它在我们丹阳访仙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点也不差。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结伴而行,走着那唯一通向山顶的小道,有说有笑。在姨爷爷家吃完午饭,边就是前行出发之时,拿上镰刀和方便袋子,上山挖野菜野葱去罗。据说那样的野葱做饼很是好吃,路山你总会看到那样的人和你拿着一样的刀具。上山本没有路,行走多了自然成了山间小道,上山有些辛苦,但也乐趣无穷。一路的花花草草,绝对是你在城市没有看到的魅力美。各种野花、野菜、

野草、野树,看的你是心情大好;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让人不得不惊呼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处。环绕北边山的蓝色水池有如游泳池般的天蓝干净,站到山顶,环顾四周美景,正在盛开的油菜花,金灿灿很是夺人眼球;绿油油的小麦站在山顶看去像扑在大地的绿色地毯;金顶嘉庆寺,佛家圣地的家园也是春色缭绕。 悠然山下来,花花草草,很是美丽。山顶的野葱绿绿幽幽,带镰刀的人们忍不住割了起来;山顶处往下一点的白色梨花开的正茂,引得无数情侣想要将之摘下,作为爱情的一个见证;半山腰的桃红色桃花,艳的美不胜收;山底下的大树长得高大茂盛,貌似要与这雄伟的小山丘比个高下。烈士陵园处的树木们长得高大挺拔,为守护这圣灵的灵魂得以长存于世;嘉庆寺门前的农田也是生机盎然,别有一番景象。运河蔓绕,轮船开行,商人有笑有愁;庙会上的买家与卖家上演讨价还价之战。

姨爷爷总是会领着我看那山、那水,童年的记忆真是美好。来来往往的商船,里面住着各种为求谋生而在辛苦奔波的家庭,他们长年累月的居住在船上,似乎忘了在陆地上的生活是什么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姨爷爷总会语重心长,以后找个好人家,好好读书,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似乎每个小孩子在童年的时候都会听到类似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话语。运河两岸的河坝上长满葱茏的大树,在夏日里更多了一丝清凉。

二十一世纪横空出世,全球都是中国制造,民族自豪感崛起的今天,家园却不见了那旧时的摸样。这里开办了石头家工厂,越来越多的工人加入到大石头的行列中来,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嘉山受不了,与此同时他们吸入

运河散文

的尘埃对他们的身体的伤害有多大。过度的开发,震耳欲聋的打炮声,响彻嘉山底下的居民楼,摇晃的玻璃窗时常会被震碎,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得年幼的我会哭的不停。嘉山已被打的只剩下了那么一小座,周围的山丘都被开发完了。农田里的菜、窗户、晒在外面的衣服??只要是裸露在外面的东西或是植被都会被弥漫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嘉山附近的植被也越来越少了,可笑的是被保护下来的嘉山却像极了蘑菇,下面被开的所剩无几,只留得半山腰以上的山了。

运河水位下降、上涨不定,想那事隋文帝修筑运河花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如今又如何呢?都说生态环保很重要,水里的鱼虾死伤惨重,河水浑浊不清,坝上的植被被砍的凌乱不堪,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环境保护吗?再次漫步嘉山小道,山

上的花花草草多数是野火烧尽后的那个状态,树木被砍伐也是厉害,山顶的垃圾丢的到处都是。有烧烤后留下的各种污渍垃圾,也有人们带零食上山留下的点点痕迹,各种矿泉水瓶比比皆是,阳光强烈照射下凸起的瓶身接受光照,一旦引起火灾,到最后受伤害的还是嘉山本地的居民们。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样的青色不再有。人类无情,山水也闹脾气,最后遭殃的只有人们自己。2011年姨爷爷被检查出肺病,长年累月的石头加工厂生活,导致吸入过多的尘埃而患病。没有了以往的欢声笑语,2011年的那个国庆,姨爷爷去世了,大学会的我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一度想要罢学。无奈只得去学校,却错过了最后的葬礼,到现今,我仍为自己没有能够参加姨爷爷的葬礼而感到自责不堪。

山、不再那样的伟岸,水、不再那样的清澈明净,人、亦驾鹤而去??逝去的青春,再也回不来,家园如梦~嘉山被过度开发后,经常去姨爷爷家的我很少再去了,那山、那水怎么看都不再有以前的感觉了,柔弱的心房似乎再也难以触动。姨爷爷死后我更是再也没有去过嘉山,那样的山、园、寺、水都不再有我儿时的记忆了。天不再像幼时那样澄蓝,水也没有幼时那番清澈,山不再以往那般雄壮巍峨,人也已驾鹤西去。一切回不来的过去,只能向前走,回忆往昔点点滴滴涌现心头,亲人已逝,我们依旧要好好活于当下,笑对每一天。

又是一年重阳时,隐约中,我仿佛看到姨爷爷站在那运河坝上,语重心长到,以后找个好人家,好好读书,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他那明眸的眼神凝视这浑厚的运河水,远望那矗立的嘉山,那样的专一的注视着通往嘉山深处的羊肠小道。不知是即将入冬的原因,还是??这里的麻雀越变越少,唯一剩下的只有那些枯槁的树木和那被过度开发的“小蘑菇”似的嘉山,而我至亲的亲人却从此离我而去,永远沉眠在嘉山脚底下。怀念家园,怀念家园的某些人,愿远在天堂的姨爷爷能够安息。

家园如梦,那山、那水、那人??儿时最永恒的记忆??

运河散文篇二:守望乡愁(散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年轻的时候,每当读到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小诗,只是感觉到一种凄美,一种淡淡的无奈,对于我这个从那贫瘠的农村,好不容易打拼到城里的人来说,乡愁,只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一种脑海间一闪而过的掠影,我丝毫感觉不到,诗人对乡愁的丝丝哀怨和我在这头,家在那头的伤情,都市的繁华,洗尽了家乡的贫瘠,年轻躁动的心,冲淡了乡愁带来的淡淡哀伤,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宛如一叶风雨中摇曳的帆,漂泊逐流,却找不到遥远的岸。

我生活在运河岸边的一个小乡村,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美,但是,在贫瘠中生活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岁月里,是无暇感受到这里的山水之美的,交通闭塞,道路泥泞,外面已是灯火辉煌的世界,而我们只能靠煤油灯去寻找一份照亮山村的光明,好像我们的村庄被世界遗忘一样,没有人关注这里的人们,在想什么,在期盼什么,或许,这里的人们根本就没有什么期盼;发誓走出这片土地是那时我们每个年轻人的最大理想,谁家的孩子如果离开这里,进了城,那是祖上的荣耀,也是全村人的荣光,尽管这里的山山水水曾经给我的童年,带来无尽的欢歌笑语,离开她,依然是我梦想中的选择,没有丝毫的依恋和忧伤,我挥手告别了这块土地。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自从走近繁华的都市,在这里找到一块自己的栖身之地,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却常常冒出丝丝的惆怅,家中年迈的父母,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让吃了一辈子苦的父母,来到城里生活,成为我进入城市后奋斗的目标,当我在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找到自己,可以安居的小家时,我的父母也已80多岁,日渐衰老,母亲因为脑动脉硬化,身体状况不佳,需要照料,一连几个春节,我都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但是,我发现,衣食无忧的生活父母并不开心,特别是生病的母亲,常常哭泣,要求送她回老家,有时,哭的连我也有些心烦,无奈只好把父母送回老家,家里的几间老房子成了母亲最大的依恋。

年迈的父亲照顾重病在身的母亲,让我每天牵挂不已,但是,回家后父母却少有的高兴,左邻右舍的婶婶大娘,天天来找母亲聊天,父亲也因为见到我久违的叔叔大爷,开心异常,而我,也因为这份牵挂,回家的次数也频繁起来,当我放下工作,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再次走进这曾让我发誓,这辈子都不愿再回来的土地上时,每回去一次,我就多了一份牵挂和思念,家乡的巨变让我欣喜若狂,漂亮的瓦房,现代化的各样家居,已经没有城乡差别,走在老屋前后,看田间巷陌,沿运河堰踱步,听渔歌唱晚,登船摇橹,觅儿时游水嬉戏印象,春的柳哨,夏的夜晚,秋的金黄,冬的雪野;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情,不觉中,沉浸在一种乡恋里、、、、、、

回到城市的我,除了对年迈父母的那份牵挂,不觉中,常常沉浸在对家乡的追忆中,有时梦中醒来,脸颊上不觉流下泪滴,那片让我不愿回首的土地,为何让我魂牵梦萦?此刻,我仿佛读懂了母亲泪水中的那份乡愁和对乡愁的依恋。原来,乡愁是一杯醇美的酒,是流淌的运河水使它愈久弥香,岁月的发酵才会使这杯酒香溢四方,无论漂泊的游子身在何方,只要闻到它的香气,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欢乐还是苦痛,都会幸福地饮下它,并撑起漂泊

的归帆。

我也该整理自己的行囊了,回家,去守望那份乡愁。

运河散文篇三:做好现代“运”的文章 续写运河千年文明

龙源期刊网 .cn

做好现代“运”的文章 续写运河千年文明 作者:玄志祥

来源:《中国水运》2014年第12期

摘 ;要:运用加快港航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绿色发展等手段,对京杭大运河积极科学开发利用,让千年大运河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 ;水路运输 ;港航经济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中国民族悠久和灿烂历史文明的重要象征和载体。京杭大运河始于春秋,创建于隋,成河于元。从公元前487年春秋时铲起邗沟的第一锨土,到610年隋炀帝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再到1293年京杭运河全线贯通,一直到今天,华夏儿女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为开发运河奋斗了2500年。时至今日,京杭大运河仍是中国唯一的南北水上物资运输主通道,至少有10万多艘船舶长年航行在京杭大运河上。据有关资料显示,尽管目前的京杭大运河只有一半的里程在通航,仅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1%左右,但完成的水路货运量却占全国内河的20%。

济宁:一座应“运”而生、因“运”而兴的城市

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特色。特色成为优势可以产生竞争力,特色成为品牌可以形成吸引力,特色成为形象可以形成凝聚力。运河便是济宁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在济宁穿城而过,为济宁提供了对外开放的大通道,为济宁带来了数百年的繁荣,将济宁的商业文明推向了峰颠,济宁亦被世人誉为“江北苏州”和“运河之都”。在数百年的历史演进中,运河不仅是条诚招四方来客、汇聚八方财源的聚金河,还是条有着融各方文明、底蕴深厚的文化河,更是条造福一方水土、养育千万百姓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运河哺育滋养着济宁人民,她的名字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1、济宁运河的开凿

纵贯济宁的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元朝初期(元世祖至元19年,即1282年)。元朝统一全国,定都北京,其封建王朝的一切物需主要仰给江南,而元朝之前,北上物资需经原先隋唐大运河曲折迂回达8次之多,才能转运到北京,这是一条绕远道、费时力的水陆联运路线。据史料记载,当时一石米(按120斤)运至北京,却要花去三石米的运费。与此同时,海运虽然利大,却因风涛难测、危险极大而为封建王朝慎用。在陆运极其落后的农业社会,开通京杭大运河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元朝于1282年开挖了济宁至东平的济州河,此后不久,京杭运河全线贯通。原来张开的折扇状的隋唐大运河,改造成为直线型的京杭大运河,运距比原来缩短了七百公里。南北之间的交通运输,就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济宁随之逐步成为南北漕运的咽喉,独领风骚数百年。

相关热词搜索:运河 散文 游姑苏运河散文 运河古韵 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