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复杂性研究]企业竞争情报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 依据社会网络分析法,介绍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建模过程,提出用人际网络中心性和小团体分析指标研究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分布特征 ;分析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复杂演化趋势,指出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具有复杂自适应性和主体多源性两大特征;认为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复杂性对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创建、运营和维护等活动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人际竞争情报研究的重要主题。
〔关键词〕竞争情报 社会网络 复杂性
〔分类号〕G35
Research on the Complexity of Enterprise Socia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Network
Wu Xiao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200092
Li Dan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Shanghai200235
〔Abstract〕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twork nodeling and applies the social metwork centrality and group analysis index to the study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twork.The paper furthur analyses the complex evolution of the human intelligence network, points out that human intelligence network has two important characters,such as complex self-adaptation and subjectmulti-resources and think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 of researches on the human intelligence is the impact of metwork complexity.
〔Keyword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ocial networkcomplexity
国内最早提出人际竞争情报概念的是包昌火教授。他认为,利用人际网络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和企业内部角色分析更能突出竞争情报工作者工作的特殊性、科学性和价值性[1]。企业人际竞争情报网络是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目的是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的一些隐蔽、非公开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信息的隐蔽、非公开性会导致“稀缺性”的产生,即这些信息往往由个别人或组织掌握,如果不能即时获得,企业就会丧失经营机会或遭受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这些特殊的信息,竞争情报工作者需要用一定的方式和这些人或组织建立关系,人际竞争情报的相关活动便孕育而生。正如一切传播行为中的信息一样,人际传播中信息也是有价值的。企业必须以自身拥有的资源来与对方交换,这种资源包括:友情、人情、权力、金钱、尊重、服从等等,有时甚至还要付出大量的体力、耐心、智慧和时间等,这使得此类信息的获得成本极大[2]。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往往需要建立的人际关系很多,这给关系网络的构建与维护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只有在复杂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理论指导下,对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演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效地进行人际情报工作。
1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研究方法和过程
凡是和人联系的社会技术系统往往是一种复杂系统,人际情报网络亦不例外,它不同于信息网络等硬性载体的建设,具有复杂演化的特性。探究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复杂演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对人际网络建设、运营和维护给予远景式地指导;另一方面是能更好地理解与解释构建在该网络上的人、组织的竞争行为模式、情报传播方式。为了便于分析,需要先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来描绘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并用一些特定的指标来揭示网络中的关系分布。
1.1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建模方法
网络关系可以用社群图、关系代数、邻接矩阵等模型来描述[3]。社群图是由节点和边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中的节点是人际竞争情报活动需要建立关系的个人或组织,边有单箭头线和双箭头线之分,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关系类型。A→B说明节点A和B有某种关系,但并不代表B和A有同样类型关系;双箭头线就是一种互惠关系,表示两个节点之间关系紧密,为绘图方便,往往把双箭头线省略为无箭头线。节点和边的选择是根据研究的课题来决定,比如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兼并与合作的可能性,就可以把董事会中的成员作为节点,把他们是否在同一企业董事会任职作为关系(有,就表示有边连接)来绘制社群图。图1中人员X1和X2之间有边连接,表示他们在同一个董事会任职,关系紧密。关系又称为度,若是有向图则有入度和出度之分,若没有方向,就把节点相连的边的总和作为度,如图1中X1的度为3。关系代数和邻接矩阵也是描述人际关系的好方法,设A={X1,X2,X3,X4,X5,X6,X7}表示关系图中节点集合,图中各节点关系就可以用序偶对集合H={,,,,,,, }或者用邻接矩阵MH=[rij]7*7来描述,其中
1.2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关系分布特征指标
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关系分布可以用一些特征指标来揭示。最重要的有两类指标:一类用来说明网络中节点的权威和重要性的中心性指标;另一类是描述网络中群体关系的小团体指标。
网络中心性主要用度中心(degree centrality)、中介中心(betweenness centrality)、距离中心(closeness centrality)来度量[4]。在一个有n个节点的社群图中,度中心为节点的实际关系数除以节点度的最大值n-1。度中心大的节点表示它与其他节点的直接联系非常紧密,这些节点往往是组织或团体的“明星”,能最大程度去支配、影响其他节点的社会活动模式;一个节点若处于其他节点间关系交往的网络路径上,可以认为该节点居于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有控制其他节点能否交往的能力[5]。根据中介的概念,中介中心性可以用网络中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通过该节点的比例来度量;另一种对中心的理解是认为一个行动者在交易过程中若较少依赖他人,此人就具有较高的中心性。在社群图中,若节点和其他n-1个节点的最短连接路径都是1,即该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总和为n-1,此节点的距离中心性就认为是最大的,如星形网络的中心节点。某节点的距离中心性可以用n-1除以该节点实际和其他各节点连接最短路径总和得到。
在网络中把个体分派到各团体中进行研究,是人际竞争情报特殊的研究方法。组织或企业是社会活动的最主要的参与者,对其行为模式研究应该放在“场域”中进行。“场域”的概念由布迪厄提出,他认为“社会关系或结构是由具体的社会场域构成的。每个场域都规定了各自特有的价值观,拥有各自特有的调控原则”[6]。“场域”的特性说明社会网络和一般的网络系统(互联网、万维网、电力网)有很大的区别,最突出的特性是社会网络具有聚集特点[7]。小团体指标是研究网络节点聚集性的重要分析工具。小团体指标比较多,常用的有n-派系、n-宗派、k-从、k核等[5]。比如n-派系是指满足小团体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n,k-从(K-Plex)定义为n个节点的小团体中,每个节点与其他节点有n-k条联系等。
2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复杂性
早在19世纪60年代,Stanley Milgram 就进行了著名“六度分离”实验。实验过程中,信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仅需要最多6个步骤,信息就能够达到指定的目标人[8]。该实验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社会网络中的节点由于特殊社会位置而获得的关系连接将会越来越多,社群中其他节点或新进入社群的节点往往会优先考虑和特殊位置节点连接,也就出现所谓的“择优连接”、“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现象。复杂网络研究把上述现象称为“小世界”网络,即网络节点之间具有平均路径短、聚类水平高的特征。“小世界”现象给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复杂性研究指明了方向。
2.1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自适应复杂演化性
人际竞争情报网络是一个不断吸收中心节点而生长的自适应复杂动力系统。企业进行人际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特殊的信息,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根据“择优连接”的客观规律,人际情报活动初始阶段往往是寻找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供应商、销售商、政府、媒体、社区中中心性大的企业或组织建立关系。中心性大的节点往往是影响力大、信息资源丰富的人或组织。企业选择这些节点建立合适的情报搜集机制,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根据中心性的分类特点,人际情报网络吸收中心节点有三种方式:①吸收度中心的节点进入人际情报网络以丰富情报搜集来源,确保情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②吸收中介中心的节点进入人际情报网络以获得对情报发布与搜集的控制;③吸收距离中心性大的节点进入人际情报网络以提高对情报搜集及发布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如图2所示:
当这些中心节点进入网络后,将对现有人际情报网络系统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其一,中心点进入后,原来网络系统中的各节点地位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原来中心性大的节点在新的中心性大的节点进入后,重要程度会渐渐降低,竞争情报工作者对其关注度就会减少,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会逐步降低,甚至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些节点的关系会被删除,这种自适应的演化将一直伴随着人际情报网络的孕育、发展和衰退。其二,进入网络的中心节点有可能利用现有的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和其他的中心节点建立关系,从而导致竞争情报工作者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削弱。这种演化趋势本质上是合作与竞争的博弈。为了能更有效地让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发挥作用,应该让中心节点之间互通情报,但这种行为应该在网络创建者的控制之下才能开展,不然中心节点一旦建立互信机制,完全可以脱离现有的网络,此时企业人际情报网络就有可能面临崩溃的威胁。
2.2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参与主体的多源性
从宏观上分析,人际竞争情报网络是“嵌入”在企业社会关系网中的,它不可能脱离企业社会关系独立存在,必须依靠企业现有的社会资本来建立。各种制度性因素与非制度性因素使得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关系的参与主体呈现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并最终实现了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下面分别从网络载体、参与节点来源以及节点关系强弱三个角度来阐述多源性。
人际情报网络从载体上分,有实体人际情报网络和虚拟人际情报网络。实体人际情报网络建立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之中,是企业人际情报活动最关注的领域。虚拟社会资本是镶嵌在基于计算机网络沟通(Computer Network Mediated Communication )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中的资源。虚拟空间的社会联系有多种方式,电子邮件传播、虚拟空间(诸如BBS、BLOG、OICQ、MSN)中的信息互动、网站页面之间的超链接,均可以看作是一种虚拟社会关系,由此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虚拟社会网络。当前,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人际情报活动的重要性,但企业关注重点往往放在看得见的实体社会关系上。随着网络“场域”的发达,使得虚拟社会资本的重要程度日益上升,即使名声很好的产品,如果顾客在影响力大的BLOG、BBS中进行抱怨,其威胁性并不比实体社会网络中的口碑传播得小。由此说明,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参与主体已经扩大到网络虚拟个人或组织,对虚拟人际网络的重视程度应该提到与实体网络同样的高度。
从来源角度来分,参与节点有外部和内部两种。外部节点就是与企业竞争战略制定密切相关,即企业外部的人或组织。外部节点若用五力竞争模型来分析,主要包括竞争对手、替代产品生产企业、供应商、销售商、顾客中的有影响力、权威性的中心人物或组织。如果用竞争环境扫描模型来分析,外部节点还应该包括熟悉经济、政治、法律、技术、社会环境的专家、政府官员、新闻媒体、社区领袖等。内部节点往往引不起竞争情报工作者重视,其实企业内部往往有很多有价值的情报,而且内部节点的创建和管理成本远远要比外部节点小。企业内部凡是有可能和企业外部供应商、顾客、销售商打交道的部门与个人均可以成为企业人际情报网络吸纳的节点。
从关系联系强度来分,参与节点有强联系和弱联系两种。强联系节点是指竞争情报工作人员往往与这些节点互动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相互信任和互惠服务多,当然这些节点带来的回报是非常可观的。人际情报工作者在强联系节点交往过程中,认识到强联系带来的重要性,于是往往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强联系的交往范式,而忽视弱联系在人际情报工作中的特殊性。Granovetter 认为,“弱”联结有时候反倒更有“力度”。因为强联结之间由于彼此很了解,知识结构、经验、背景等相似之处颇多,并不能带来进一步的新的资源与信息,所增加的资源与信息大部分都是冗余的,而如果在弱联结之间搭起某种形式的桥梁,就可以传递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9]。
3复杂性对人际情报工作的启示
人际情报网络的复杂演化特征使人际情报网络建设与一般的信息网络建设有显著不同,具体表现在网络创建、运营和维护三个方面。
3.1 对人际情报网络创建过程的启示
网络发展的自适应性以及网络参与主体的多源性,说明人际情报网络的创建过程将是动态发展的。在人际情报网络创建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动态性在两方面的体现:首先,一些“场域”下的人际情报关系具有动态不稳定性,人际情报工作者在创建网络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这些“场域”下的人际关系的相互钩稽特征,尽量把不稳定性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比如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往往具有不稳定性,网络中的中心人物的权威性比实体关系要弱得多,关系利益也不同实体关系那样规范,这样就很难评估关系给情报搜集、传播带来的影响;其次,随着企业发展和竞争环境变化,原先联系的个人或组织的竞争地位会随时改变。网络创建的初始阶段,人际情报工作者就应考虑到这些节点的动态不稳定性,要把一些次中心点或者聚集团体中的其他次重要人物纳入创建人际网络的后备对象中。
3.2对人际情报网络运营过程的启示
人际情报网络的复杂性使得网络具有开放的特性。网络内外节点进行动态地相互交换和替代,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人际情报工作者在网络运营过程中不仅要跟踪企业需要的人际节点,加强或减弱相应的社会关系,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自己在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这样才能使人际情报网络运营更加有效。从情报搜集角度来看,人际情报工作者应该成为一个“看门人”的角色,他时刻关注和企业竞争战略相关的信息源动向,对网络中传播的信息要进行选择、辨别、分析;从情报传播角度看,人际情报工作者则要成为合格的“联络员”,应该与网络中的企业内部成员密切联系,及时把正确的情报传递给需要的部门或管理人员。
3.3对人际情报网络维护的启示
对于大型企业,人际情报网络的复杂性给网络维护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竞争情报工作者应该遵循复杂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采用人机结合的思想来维护网络系统。也就是说要开发符合自己企业需要的竞争情报人际关系分析软件,快速获得网络整体分布特征,从而有的放矢地对相关节点进行删除(切断联系)、增加(建立联系)和重点关注。当前常用的人际分析软件主要有UCINET、NeTMiner 、MultiNet、 STOCNET等。这些分析软件能把输入的关系数据转化成社群图和矩阵,同时能计算网络中各节点的特征指标,如密度、中心性、聚集性,还能自动寻找符合设定条件的网络小团体。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基于竞争情报研究的人际分析软件,目前的软件主要用途是研究社会关系,没有进一步说明这些社会关系会给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带来何种影响,这是今后竞争情报工作者研究人际情报网络的重要方向之一。
4结束
本文对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具有参与主体多源性、自适应复杂演化性的特征。网络系统的复杂性特征给人际竞争情报活动各环节提出了挑战。网络创建环节的动态不稳定性、网络运营过程中的人际情报工作者的角色地位选择、网络维护过程中的人际情报软件的研究,将成为人际情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包昌火,谢新洲,申宁.人际网络分析.情报学报,2003(3):365-374.
[2]周云,彭光芒. 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8-21.
[3]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0-33.
[4]吴晓伟,徐福缘. 基于人际网络节点中心度的竞争对手分析. 情报学报,2006(1):122-128.
[5]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2-44.
[6]郭毅,朱扬帆.人际关系互动与社会结构网络化.社会科学,2003(8):64-74.
[7]Newman M E J.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 Siam Review, 2003(45):167-256.
[8]叶昕,丁烈云. 论社会网络结构理论对战略技术联盟的影响.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20-24.
[9]姚小涛,席酉民. 社会网络理论及其在企业研究中的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27.
相关热词搜索:复杂性 人际 竞争情报 企业人际竞争情报网络复杂性研究 竞争情报研究方法 竞争情报分析研究报告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