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眼镜风波] 叶河图紫禁城风波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国的“眼镜”首现于明代,用水晶做成,被视为奇珍异宝,“昏者视之明,小者视之大,远者视之近” 。 康熙皇帝在得到两广总督进献的水晶眼镜后,试戴感觉不错,便赐给了儿子胤?,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雍正年轻时视力就不好,自己说是戴了父皇御赐的眼镜才变得“精明”,批阅奏章的效率大大提高。
乾隆却是个喜欢把玩眼镜的人。一次考翰林,乾隆亲自出题,试帖的诗题是“眼镜”,限韵“他”字,是个险韵,难倒了翰林院的才子们。因为眼镜是明朝才出现的物件,浩如烟海的古籍里没有相关的典故可寻,唯独阮元文思独到,以“四目何须此,重瞳不用他”的句子获得乾隆激赏,夺了第一。
末代皇帝溥仪年纪轻轻就戴上了眼睛,并伴随他一生。最先发现溥仪视力问题的是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一次授课中,庄偶然发现15岁的溥仪要看时间时,总是回身看墙上那座镶嵌着巨大刻度盘的钟,而不是看摆在自己桌上的小钟。庄士敦问他,溥仪说看不清桌上的小钟。庄士敦遂向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报告了这事,希望能允许他请外国医生来给溥仪看眼睛。
这个建议像把水倒进了热油锅,“紫禁城里简直炸开了”,“皇上的眼珠子还能叫外国人看?皇上正当鼎盛,怎么就像老头一样戴上‘光子’(眼镜)?”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如此回忆。
为此,庄士敦苦苦劝说,还威胁如果不许他请最好的眼科医生给溥仪看病,他就辞职,如此才最终让溥仪去配了眼镜。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把从皇帝到公民的无声转变写得非常感人,这也与眼镜有关。他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时,一次眼镜腿掉了,请昔日的仆从大李去修理。大李的父亲早年在颐和园伺候过慈禧,可谓世代蒙恩,但大李这次态度却判若两人,嘟囔道:“我不能老伺候他,我没功夫!”听到这句话,溥仪知道,自己的地位彻底坍塌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相关热词搜索:紫禁城 风波 眼镜 紫禁城里的眼镜风波 叶河图紫禁城风波 紫禁城风波极品公子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