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肤乳膏 战火中的黄皮肤:女客商冒死保卫30名侨胞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08年春节前夕,当国内的人们欢庆新春佳节之际,在遥远的非洲中部,30名华侨正在经历一场他们永生难忘的灾难:乍得共和国反政府武装奔袭首都恩贾梅纳,在总统府附近与政府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一时间,街上流弹飞舞、尸横遍野,一些当地黑人趁乱打劫,30名滞留在交战区的华人无法突破枪炮的封锁安全撤离。中国旅非商人连雪花和丈夫马立招带着两个儿子,冒着密集的弹雨,驾驶摩托车数次穿越“生命禁区”,将同胞们接到自己的新上海饭店,保护了同胞的安全……
  
  2月1日:
  在炮声中向喀麦隆进发
  
  2008年2月1日,中国农历腊月二十五,乍得。
  前晚临睡前,连雪花接到中国驻乍得大使馆打来的电话,说乍得境内爆发战争,让他们注意安全,随时准备撤离。连雪花睡得不踏实,天还没亮就起床了。她刚拉开饭店大门,突听“轰隆”一声巨响,一枚炮弹落在不远处的大街上……连雪花吓得目瞪口呆:战争已经来到了她的眼皮底下。
  连雪花老家在浙江乐清,12年前和丈夫马立招及两个儿子来乍得谋生,去年 11月在恩贾梅纳开了这家新上海饭店。
  广播里说,反政府武装距离市区还有5公里。就在这时,“咚咚咚”,传来几声急促的敲门声,连雪花壮着胆子透过门缝一看,是几名中国同胞!她赶紧开门。原来,这是几位中资企业的员工,原计划驾车去喀麦隆,从那儿乘机回国,谁知战争爆发后,司机逃得无影无踪,他们只得冒险到新上海饭店寻求帮助。
  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约有370名华人,2月1日前,大部分侨民已由中国驻乍得大使馆安全转移出境,滞留在乍得的主要是一些个体侨商。2月1日上午,已有10多名华人集中在新上海饭店,他们迫切希望逃离这是非之地,而逃离的途径只有一个:从喀麦隆转道回国。
  马立招决定帮同胞们实现这个愿望。连雪花不无担忧,这个时候去喀麦隆,太危险了!然而,在乍得,黄皮肤就是介绍信,那种亲切,没有远离国土的人无法体会。连雪花不再犹豫,她跳上丰田越野车,对马立招说:“你留下,我去!”
  “让女士和孩子先走!”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没有人愿意上车。连雪花知道,他们中每个人都盼望早一点回到祖国,可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都愿意把生的希望让给同胞。连雪花的眼睛有些潮湿。
  十几分钟后,连雪花和当地的朋友阿布杜雷开着两辆丰田越野车向喀麦隆方向进发。从恩贾梅纳到喀麦隆大约20公里,一路上炮声不绝于耳。在郊区的一个路口,几个黑人拦住了阿布杜雷的车子,一个黑人钻进窗子拔走了车钥匙,另一个黑人把刀架在阿布杜雷的脖子上。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儿子马骏赶紧下车,用拳头打掉黑人的刀,拉起阿布杜雷就往回跑。刚跑了十几米,马骏突然想起留在车里的女同胞,又拉着阿布杜雷跑回越野车旁。此时,女同胞们已经下了车,但几本护照被黑人抢去了。马骏和阿布杜雷从黑人手里夺回护照,亡命朝连雪花开的越野车跑去。上了车。平时本来胆子就小的连雪花手忙脚乱,油门被她一下踩到了底,猛地蹿出,一直开到新上海饭店。
  经过这次劫难,大家认为留在酒店比冒险去喀麦隆更为安全。
  夜晚降临了,外面的枪炮声渐渐平息。广播里说,反政府武装离市区只有1 公里了。
  
  2月2日:
  两进两出“生命禁区”
  
  2月2日的黎明依然是被炮声唤醒的。
  临近中午时,反政府武装攻进城里,政府军组织坦克和飞机进行反击,双方在总统府附近的戴高乐大街展开激烈的巷战。戴高乐大街离新上海饭店只有1公里。
  中午12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新上海饭店的平静。电话是一名做手机生意的福建人打来的,他和另外三名福建老乡被困在戴高乐大街上。戴高乐大街是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争夺的焦点,四名福建人无法突破弹雨的封锁撤到安全地带。再等下去,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流弹打死。
  挂上电话,十几名同胞围坐在一起,每个人仿佛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人一定要救,血脉相连啊!可问题是怎么救?开越野车去,目标太大;徒步前去,也许还没到目的地就会被流弹击中。
  “我开摩托车去!”连雪花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马立招不放心让妻子去冒这个险,可店里的华人除了连雪花,似乎没有人会开摩托车。
  马立招知道,妻子这一去,也许就是永别,他忍住眼泪,给妻子捋了捋头发,帮她扣好头盔。马骏和马骥再也忍不住了,他们扑进妈妈的怀里,眼泪汩汩涌出。店里的华人都哭了,两名摩洛哥客人悄悄拭起了眼泪。
  连雪花驾驶摩托车出发了。耳边不断有子弹呼啸而过,炮弹就在不远处爆炸。快到戴高乐大街时,密集的枪弹像蝗虫一样,在如此猛烈的火力下,要想越过火力网去救人,无异于自寻死路。连雪花决定退回到安全地带,等火力减弱时再相机行事。
  连雪花把摩托车推到一处被炸塌的建筑物内,等待救人的良机。半个小时后,连雪花再一次驾驶摩托车来到戴高乐大街,此时的弹雨似乎更密集了,连雪花又一次被逼退。
  此时,在戴高乐大街一处门面房的二楼上,四名福建同胞正瑟瑟发抖地蹲在墙角。几个小时前,两名当地人被炮弹击中,就倒在他们的脚下,脑袋汩汩地冒着血。墙壁被炮弹掀开了几个豁口,不时有弹片从豁口飞进屋里。
  又过了一个小时,枪炮声似乎小了一些,连雪花不再迟疑,发动摩托车朝戴高乐大街风驰电掣一般驶去,很快找到了福建同胞在电话里所说的位置。听到楼下摩托车的马达声,四位福建同胞知道,他们获救了。
  由于摩托车一次只能载两人,连雪花两进两出戴高乐大街,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绘就了一幅“巾帼救英雄”的美丽画卷。
  
  2月3日:
  让酒店换一张脸保卫同胞
  
  2月3日,战争仍在继续,戴高乐大街依然是火力最为集中的地方。
  在戴高乐大街的一头,几位做百货生意的温州老乡锁住店门,躲在店里祈祷战争快点结束。他们店的隔壁是一家煤气站,昨天有16个煤气瓶同时爆炸,巨大的冲力掀开了店面的屋顶,店面的墙壁被炸得千疮百孔,如果有流弹落下,后果不堪设想……
  上午11时,连雪花接到了温州老乡的求救电话。这一次,连雪花没有丝毫犹豫,驾着摩托车就出发了。丈夫平时老说她胆小,可这两天,她像完全变了个人,胆子大得没了边。
  快到戴高乐大街时,连雪花的摩托车出现了故障。没办法,连雪花只得步行返回酒店,准备驾驶另一辆摩托车去救人。店里的两名乍得伙计一把拉住连雪花:“老板娘,让我们去吧!”这位勇敢的老板娘太让人敬佩了,他们觉得有义务帮老板娘分担危险。
  几名温州商人被接来后,新上海饭店里的华人数量达到了37位。此时,恩贾梅纳已全城断水断电两天,无线通讯也早已中断,只有座机和喀麦隆的MTN可以使用。交战区已推进到总统府附近,新上海饭店这里成了非战区。也正因为如此,街上反而变得更乱,一些趁火打劫的黑人上街疯狂抢劫,时不时有人砸酒店的门。
  马立招很清楚,新上海酒店并非绝对安全,歹徒随时有可能破门而入,办法只有一个:团结起来,自我武装,保卫我们的同胞。
  马立招把妻子和两个儿子召集在一起,下达了三项命令:1、由妻子连雪花说服住在酒店里的两名乍得客人,请他们担当酒店警戒,因为他们有两支冲锋枪;2、由儿子马骏、马骥武装住在酒店里的所有成年男性,必要时可威慑入侵的歹徒;3、对酒店进行包装,用以迷惑准备打劫的歹徒。
  连雪花很快说服了两名乍得客人。连雪花精通法语,这几天,她的勇敢和善良,赢得了酒店里所有客人的尊重,包括两名乍得客人和三名摩洛哥客人。连雪花让两名乍得客人端着冲锋枪,不时在窗口的位置晃悠一下,目的是警告外面的人:瞧,咱这有警卫把守。
  马骏和马骥兄弟俩把酒店里所有的空酒瓶全部搬到楼上,放在窗口和楼梯口的位置,准备在歹徒来袭时,用它当手榴弹使,并给每个成年男性划分了守卫的地盘。马骥在日记里写道:“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了,不知这样的武器算不算发明?依我看,战争史里应该记上一笔。”
  马立招向员工和客人郑重宣布两项“纪律”:1、所有的成年男性全部集中在楼下,轮流换班,打起精神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2、所有的女性呆在楼上,非特殊情况不要下来。马立招找来许多破烂物件,堆在皮卡车和越野车上,把这些车辆伪装成一堆破铜烂铁。接下来,他又动员店里的侨胞将看上去值钱的物资和设备全部搬到楼上。这样一来,无论劫匪扒窗户还是从门缝里偷窥,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片破败景象。
  马立招的一番苦心很快有了收获,砸门的少了,一双双贪婪的眼睛也从窗户外消失了。
  2月4日:
  生命之水和故乡的月亮
  
  2月4日,已经断水断电3天了。
  马立招决定出去找水,再不喝水,店里的同胞快撑不住了。然而,城里的居民都逃走了,家里的储备水要么被劫匪抢光了,要么被炮火震漏了。马立招在街上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找到。马立招经过辗转打听,终于获得一条救命的消息:乍得消防队有水卖,只是价格高得吓人,10立方水要700元人民币。
  贵就贵吧,现在救命要紧。可谁去买水呢?到乍得消防队必须穿过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区域,这不比到戴高乐大街救人的风险小。他决定亲自去跑一趟。连雪花不放心,让他和持有冲锋枪的乍得客人一起去,马立招断然拒绝:“他们走后,万一劫匪来了怎么办?”
  丈夫走后,连雪花的心一直剧烈地跳个不停,她担心丈夫出事,担心丈夫就此撇下她和孩子。几个小时过去了,丈夫还没有回来,连雪花快急疯了,她决定出去寻找丈夫。刚准备出门,门外响起了汽车喇叭声,她迫不及待地打开门,丈夫风尘仆仆地站在外面,车上有好几桶饮用水。
  大家七手八脚把水抬进屋里。这时,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经过中国大使馆和法国军事基地联络,法军答应明天早上派装甲车护送23位中国侨民去法军基地,然后再用飞机将中国侨民送到加蓬。
  终于可以回家了,听到这个消息,同胞们抱头痛哭。
  这天晚上,37名同胞围坐在一起,像过节一样唠着家常。国内的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每个人的心都飞到了祖国。
  2月5日终于来了。23位同胞和马立招一家人告别,拥抱中,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泪光。“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里,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一家子。”上装甲车前,许多人还在抹眼泪。
  送走了同胞后,连雪花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她开始张罗第二天晚上的年夜饭,毕竟,还有10多名同胞要在这里过年。
  饭店里除了冰冻的虾仁、牛肉和两瓶罐头,再也找不出别的菜了。厨师夏玉义和李国军拿出了看家的本领,把虾仁和牛肉做出了十几种口味。
  马立招的儿子马骏频频给众人斟酒,炮声隆隆中觥筹交错。
  那顿年夜饭吃得很晚,很晚……

相关热词搜索:侨胞 战火 客商 战火中的黄皮肤:女客商冒死保卫30名侨胞 战火中的黄皮肤 战火中的青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