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1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故乡》散文篇一:刘翠婵散文《故乡草》阅读

刘翠婵散文《故乡草》阅读

故乡草

刘翠婵

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稻草香甜。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1年第1期,有删节)

11. 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分)

12.在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4分)

13.文章第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

11.运用了比喻(1分)、比拟(1)等修辞,运用了对比(1分)的手法,描绘了春天村庄里小草竞相生长的情景(1分)。

12.稻草香甜(1分),带给村里人一年的希望(1分);稻草温暖(1分,或“有温度”),温暖童年许多个冬天(1分)。

13.既写出了小村庄的破败(2分);又写出了村民的渺小卑微(2分),以及他们乐观面对命运的精神(2分)。

14.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故乡》散文篇二:故乡的秋散文

故乡的秋

秋是美丽的,也是丰硕的,它因为囊括了千般成果的收获,所以人们称它为金秋。金,总是人类最向往的色彩。而对于我故乡的秋来说,就不仅仅只限于金色就能表达的。我想说我故乡的秋完全可以用五彩斑斓来形容,因为我故乡不仅仅有金色的田野还有五彩的山林。

秋天,麦田里的麦子成熟了,田野遍地一片金黄,好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给人一种“春华秋实”的感受。你看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麦浪滚滚,一片金黄,像金色的海洋。人们格外偏爱秋天。春天是耕耘的季节,夏天是孕育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惟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金秋时节,当秋风吹过田野,吹黄了麦子,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人们这才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地里的农民,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出了笑容,不知淌了多少汗,如今丰收在望,能不叫人开心吗?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无边的麦田里,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像满地的金子。嗬!怪不得割麦的农民乐得连嘴都合不拢,看着这样丰硕的成果,谁不心里乐开花呢!秋天到了,天空一碧如洗,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秋姑娘唱着丰收之歌向我们走来了。麦田里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唱着欢歌,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像一幅画,秋天像一首诗,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就让我们来热爱这美丽的秋天,赞美这美丽的秋天吧!秋天硕果累累,它没有春那么妩媚,娇艳,也没有夏那火一般的热情,更没有冬那雪花飘舞时的宁静,但却有它自己的一种独特之美。

当秋风吹拂着你的双颊,麦田里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它好像是成功者谦虚的楷模,当秋天来临时,硕果累累,秋高气爽,一股成熟的气息扑面而来。秋天的农活渐渐地忙完了,闲暇时,与合得来的伙伴走进山林。眼前忽然一亮,山林的秋天太美了,美得醉人。层峦叠嶂,覆盖着厚厚的野草,苍劲翠绿的松树,高傲的挺立在野草中,山风扑来,松涛声阵阵,此

声拍打着心扉,舒畅开怀,尽情吸吮着风里甜甜的空气,宛如痛饮了一杯浓浓的葡萄酒,甜甜的醉,如花仙子飘忽其中。

山里的白杨,秋色不知不觉把它染成金黄黄的,黄的耀眼,缕缕阳光洒在上面,好像千个万个金元宝,一串串,一串串,挂在树上,摇钱树,抱着摇一摇,金元宝纷纷落地,呵,我发横财了。秋天里的杨树,亭亭玉立,身穿盛装,金黄黄的叶子里,参杂着一些绿叶子,黄色绿色交错辉映,活生生的油彩画。迈进哗哗落叶的杨树林,心里顿觉空灵剔透。踩着软绵绵的落叶,仰望着静静的白杨,由衷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喜山林里的杏树,秋天里她是最美的,秀色可餐,垂涎欲滴。她厚厚的红黄叶子,错落的交织在一起,把杏树厚厚的装裹,杏叶子比白杨叶子色度深,颜色特鲜,色度浓得欲滴。杏树不愧是风景树,凸起高耸的山坡,松树、柳树、白杨、杏树各显自己独有的姿色,簇拥在山坡上,厚厚的野草为底色,美不胜收,山坡五颜六色,秋色把山坡染美了,宛如画了新装的少妇,体态丰盈而优美。山坡一簇簇的旱芦苇,它头上的穗子,毛绒绒的,灰里透着白,借着风,一个方向摆,给人一种苍凉的凄美,风中的黛玉之美,凄美揪心。

山林里清脆婉转的鸟语,使山林有了活气,这是山林流动的美。五彩的雀儿在歌唱绚烂的秋天,山林是它们可爱温馨的家园,唱响山林,歌颂美丽的家园。

秋天,这故乡的秋天,色彩斑斓的图画, 让人心旷神怡。 我爱秋天,爱秋的宁静,爱秋的朴素,爱秋的高洁。

《故乡》散文篇三:散文《家乡吃春》

故乡“吃春”农历二月间,苜蓿刚吐芽,鲜嫩鲜嫩的,满是汁气,攫回来做饭菜吃,既是美味又非常有营养。那天儿子提回一塑料袋子,装满了苜蓿芽儿。我喜出望外,就想着了小时候在家乡“吃春”的情景吃春的集中表现是吃苜蓿菜。据说,苜蓿芽含有丰富的天然植物性激素,可预防癌症、心脑血管病和肝炎特别是B性肝炎的发生;可改善高血压、支气管炎的病状;具有整肠健胃、利尿排毒的功效。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怪道来小时侯一到早春,农村一日三餐弥漫着苜蓿的醇香。苜蓿能做好多饭食。比如说麦饭(面粉拌苜蓿蒸成的)、禄面条、菜疙瘩等等。我想着那苜蓿疙瘩,简直就是百吃不厌的。我跟母亲也学会了做苜蓿疙瘩。把苜蓿择净,用清水淘上两三遍,待淋干以后撒点碱面。然后用菜刀剁短,拌很少很少一点面粉,用手握成一个一个疙瘩,上蒸笼蒸15分钟即成。揭开笼盖,苜蓿疙瘩的清香气随着蒸汽到处弥漫,满全村都能闻着味道。出锅后绿汪汪的,浇上辣子醋水,吃起来绵软油香,而且耐饥。三年自然灾害那阵,苜蓿就是农村人命根子。成群结队的妇女偷着攫生产队的苜蓿,队干部睁一眼闭一眼,知道装作不知道。那回母亲回来胆战心惊的对我们说,她们正攫着苜蓿,公社的一位头儿从地边经过,他就喊叫我们,不要损害集体利益,苜蓿攫完了,牛吃啥?他没料到,我们这些妇女齐刷刷给他跪下了,让他行行好,说人总比牛重要吧。那头儿垂头丧气地蹲下了,我们这些妇女却朗声笑了。紧接着荠菜就上来了。民间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之说,所以挖荠菜成了第二个“吃春”高潮。荠菜的营养价值的确很高。《本草纲目》记载,可清肝明目,和脾利水;中医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明目等功效。荠菜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荠菜又能唤起人的食欲,所以历代的穷苦人都把它当做“春药只食”。一些文人雅士也还青睐过荠菜呢。北宋范仲淹竟有《荠赋》之作:“陶家翁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宫商角徽。”记得小时候有出迷户戏叫《梁秋燕》,就有挖荠菜的唱段:手提上竹篮篮,又拿着铁铲铲。慰劳军属把呀把菜挖。??虽然说野菜儿不出钱,总算是娃娃们心一片。??菜叶儿擀绿面,油勺勺卷纸卷,小蒜儿吃起香又甜,保险他一见就喜欢。??挖荠菜简直就是农村的一幅幅春意盎然图。姐妹们妯娌们娃娃们一拨一拨的,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把阳春儿天的田野搅和的生气勃勃。农村人不会唱歌,就爱哼哼着唱戏,那时候一提着竹篮篮,就想起《梁秋燕》。于是就又互相问:你今晌吃啥呀?我擀荠菜面,我巻纸卷,我想包顿饺子吃,??这种生动的生态式生活画面我一辈子也不会忘掉的。荠菜同样可以做出好多花样饭食,但荠菜纸卷和饺子最好吃。它既保持了荠菜的原汁原味,又不至于使菜的养分丢失。做起来并不复杂。把荠菜择洗干净,就生剁碎,拌上粉条或者豆腐以及葱和调料。那时候食油紧张,只滴几滴清油,馅儿就做成了。吃的时候,蘸辣子醋水,内香甜外酸辣,余味无穷,真是美味享受。吃香椿就是正儿八经的“吃春”了。我到老都能记得六伯家的后院很大,挨着城墙边有好几棵树,其中两棵是椿树。一棵香椿一棵苦椿,长得一模一样。说来奇怪,那时候我不用大人教,就会分辨香椿和苦椿。椿树的嫩芽刚一上来,我就爬上树去掐那尖儿吃,那味儿美妙极了,扑鼻的香,淡淡的甜,脆脆的口感,馋嘴的大人也会哄着要小孩手里的香椿吃。那回我摘了一大把香椿,六妈看见了,责怪我随便上树,就哄我,说他们家那不是香椿,以后再不敢上那椿树了。我赶紧给她嘴里塞了一根香椿,她哈哈哈的(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故乡》散文)笑,说真香真甜,这崽娃子还不好哄呢??农村人生性爱吃春会吃春。春把健康送给了农村人,也把快乐撒满了人间。据说,我国从汉代就开始吃香椿。中医认为,香椿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等功效,富含维生素C、优质蛋白质和磷、铁等矿物质,是菜中珍品。香椿可以炒着吃,比如,香椿炒肉、相处炒鸡蛋。可是那时候农村很穷,有鸡下的蛋,还想拿去换盐吃,肉更是甭想。所以吃香椿大都是腌制,很简单,用煎水一焯,挤掉水分,剁碎,呛点辣椒面,多放些盐,拌匀即得。有条件的家庭才可能泼点油。那香椿也好像会体谅人穷,有油没油,都一样放香,夹馍吃尤其解馋。如今,满市场有卖香椿的,一斤六七块,

我实在是买不下去。就等着家乡人来送或者回老家去采,忘不了家乡的香椿味。清明一过,洋槐花就要开了。村西北角的涧边上有一排洋槐树,每年的这时候就放出异香,满村飘荡着,蜜蜂整天嗡嗡嗡,浸润着村人们的心肺。槐花将开而未开时最嫩最具营养也最好吃,所以村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杠着马架、梯子及时的去采树梢上的槐花。那一排槐花红火着我们村。我们村的槐花麦饭远近驰名。有人就把槐花麦饭卖到滩里庙会上去了。那次母亲带我去逛庙会,我见人家卖麦饭嘴就发馋,叫嚷着让母亲去买。母亲说,明早我给你在咱家蒸。我不,非要买。其实母亲确实是做槐花麦饭的把式。看起来很简单,把槐花淘洗干净,拌上面粉和适当的调料,放进笼里蒸上烧半根香的功夫,就闻着香气了。这个时候母亲细细一闻,就嗅出麦饭的质量来了,总是很有把握的,村里卖麦饭的都求她指点呢。可我偏想吃卖的槐花麦饭。怪道来那麦饭的生意那么好。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商品意识,只是图个实惠,槐花麦饭既好吃又有营养,还很便宜,一碗才卖5分钱。这会市面上卖槐花的倒不少,一斤十多块,我实在买不下去。现代人的保健意识强了,槐花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等功效,所以生意照样好。但我总忘不了在家乡不断吃春的动人情景,总想着过那种生态式的生存生活!(2013年4月13日)

相关热词搜索:故乡 散文 关于故乡的散文 思念故乡的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