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 太庙老井探古幽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是紫禁城外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你徜徉在古色斑斓的建筑中时,也许并没有注意,在太庙的院落当中有几口古井,正默默地见证着历史轨迹。
  您问了,太庙里要水井干什么?皇上一年就来那么几趟,恐怕这水井的用途也不太大。其实不然,在古代,水井对于太庙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几乎天天都离不开。
  了解老北京的人都知道,紫禁城里皇上一家子喝的水,是从西直门专门运送来的玉泉山的水。皇上要是来太庙祭祖,水也照送不误。那太庙还要水井干吗呀?
  太庙5口水井里的水主要有这么几个用途:一是礼仪之水,二是清洗之水,三是烹饪之水,四是生活之水,五是灌溉之水。您一定说我故弄玄虚,哪儿有这么复杂啊?
  您别着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是礼仪之水。大戟门左右各一口水井,南北方向正对东西玉带桥,这两口井和太庙的中轴线完全对称。另外,两口井都建有六角黄琉璃瓦井亭,是大戟门的匹配建筑。大戟门和紫禁城的太和门一样,是正殿的礼仪之门,与之相匹配的井亭自然也是重要的礼仪建筑。从形式上,起到了景观的平衡和烘托作用,使大戟门更加稳重和庄严;从理念上,又具有“天人合一”的神秘意义。井亭的屋顶称作“顶”,“”就是“盒子”的意思,也就是说井亭的房顶像一个六角型的“盒子”。但是,这“盒子”既没有盖儿,也没有顶,中间是空的,露着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代人认为,祖先离开了人世,灵魂就升了天,天上下的雨就是祖先的泪水。井亭之所以没有盖儿,就是要和上天保持联系通道。还有一层意思是说,天上的露水是天帝所赐的神水,具有神奇的力量,饮之可长生不老。因此,皇家园林建筑都建有承露台,上有铜制的仙人托着承露盘。甭管怎么解释,这天上下来的水都是具有神秘力量的物质。天上的水通过通透的顶落入地上的井中,井水就融合了神奇的力量。用这样的水祭祀祖先,是一种极大的尊重,是当时重要而严肃的礼仪之一。
  二是清洗之水。在太庙东南角有一组独立的建筑群,这就是牺牲所,是皇家祭祀祖先宰杀牲畜、制作牺牲的地方。由北殿、正门、治牲房、宰牲亭等组成,祭祖所用的牛、羊、猪等(称作“牲牢”)均在此宰杀。宰牲要经过“入涤”“省牲”“宰杀”三个程序。治牲房位于正门内,黄琉璃瓦悬山顶,室内无柱,设有毛血池,是洗涤牲畜及礼部尚书在祭祀前三天省牲之处。宰牲亭在治牲房以里,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是宰牲之处。在牺牲所门外有一口井,并建有井亭。这口井的位置表明了功用,而井亭的规制,也表明礼仪建筑的性质。制作牺牲的对象――活蹦乱跳的牛、猪、羊,在这里要先用大木槌猛击头部,剥夺它们的生命。然后在牺牲所里,用井中所取之水进行清洗处理。动物为皇上祭祖而献身,皇上也要表示垂怜和体恤,所以要以礼相待,把其生命的最后地点修建成庄严的礼仪建筑。
  三是烹饪之水。清洗好的牺牲和其他的祭菜,要在大戟门西侧的神厨进行烹制和加工。神厨为黄琉璃瓦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是制作牺牲等祭品的厨房。内设锅灶,上有天窗,经数百年烟熏火燎,室内屋顶已被熏黑。神厨烹饪时所用之水,刚好是用和神厨距离最近的大戟门西侧井亭的井水。井亭高8.55米,为黄琉璃瓦顶六角亭,梁架用鎏金斗承托,亭内正中有水井一口,井台上是六角汉白玉井圈。
  四是生活之水。明清两代在太庙西南的奉祀署,是管理太庙的太监们居住的地方。据历史记载,奉祀署原为独立的一道围墙,大门朝北,左右各有房三间,是平时管理太庙的机构。明代由内府神宫监管理,设掌印太监一人,其他管理人员10余人。清代属太常寺,设七品首领一人,八品副首领二人,太监20人。当时,在奉祀署院内有一口水井,就是当时太监们饮用、做饭、洗涤的生活用水。太监们在院子里种的蔬菜,也由这口井水浇灌。现在,这口水井已无踪迹可寻了。
  五是灌溉之水。这里说的灌溉,不是太监在小院浇菜地,而是一项繁重、持续的体力劳动。2009年上半年,在太庙修缮整治的工程中,发现了一口古井,位于前琉璃门西侧,现郜三喜烈士雕像前方。
  这口井深约8米,由青砖砌成。井圈为汉白玉,六方形,上口内收。井圈高0.56米,最大对角直径0.98米,井口内径0.39米,侧面相对两个穿辘轳轴的小孔为0.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太庙 老井 探古幽 太庙老井探古幽 探古寻幽 寻古探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