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寒岁中的暖阳] 暖阳什么寒夜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白水宠物 年尾,不光屋里屋外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而且由于那时暖棚蔬菜极其珍稀罕有,一般老百姓的餐桌上也变得单调,只有那些适合冬储的萝卜白菜,犹见一点绿意。而这点绿意,自然不会被放过,做菜时切下的菜根萝卜头,待要随手抛掷,又常回心转意,把它放进一个小碟里。
小碟里添点水,没两天,菜根和萝卜缨处就长出了小芽儿。
这些又黄又嫩的小芽儿,可就成了家家孩子们的宠物。天天给它浇水,端着在窗台上移来移去,好让它可以够到窗外随时间移动、转瞬即逝的宝贵阳光。
而这些小芽儿也真争气,喝一点清水,晒一点阳光,它们就顺理成章地生长起来。一寸、两寸,它们的个头蹿得还挺快,白玉一样的腰身,伸展着叶子,白菜的柔顺,萝卜的卷曲;白菜叶蜡做的一样浅黄,萝卜翠绿的叶片上还披着一层细茸毛。就像一对小姐妹,它们长在一起相映成趣,并随着日渐长大而展示着各自的不同。难怪有句口头语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眼瞅着,底下的叶子越来越轮廓分明,而尖顶上却不再长了――呀!长花骨朵了,要开花了!
密密麻麻的小骨朵,像小米粒那么大,一天天向四面伸展,布置着预备开放的空间。等花蕾的布阵排好了,“小米粒”们从顶上裂开一个个小十字缝。
又过几天,缝隙里有了动静,露出了灿黄的花瓣儿。当早晨的阳光照进窗内,起床的孩子发现,花朵盛开了!用这些晨光里爆开的小黄花,来形容童年此刻的心花怒放,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萝卜头和白菜根开出的花朵很相像,都是黄色的,带着一种质朴的香气;而且,都是胖嘟嘟的四个小花瓣儿,还衬着深绿色的十字形小花托。原来,萝卜和白菜都是十字花科的植物,其他还有甘蓝类、芥菜类等等。
都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和白菜比不了菜花和西兰花能在地里长到开花;更比不了打籽的油菜和芥菜能生长到结出果实。萝卜和白菜只长了一半就被人们中断了,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还要用报纸包严、用麻袋遮严,好让它们进入冬眠的状态。如果温度太高,它们也会提前发芽,消耗了储存的营养,萝卜就会变糠,白菜的芽心也会变得又老又柴。
萝卜头和白菜根,原本是要抛弃的废料,却被收留,当成宠物,在孩子们的照料下提前得到了温暖、见到了春光,从冬眠中苏醒了。它们也真是有情有义,没有愧对了自己的小恩人,金色的小花是对他们爱心呵护的回报。
在记忆里,这是童年得到过的最早的宠物。
岁朝“清供”
过年,谁都愿意屋里有点绿色。
过去讲“岁朝清供”,也就是在新年,一岁之朝,案上有些清雅供品,意寓春来祥和,这也成了画家新年第一幅祭笔之作。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别说早已破了这些老讲究,就算还让供,由于那时压根儿没有花卉这门产业,那些梅花、水仙、天竹之类的东西远在南方,生活在北方的咱们,怕也没地儿淘换去呀。
所以,就拿白菜根、萝卜头代替了,挺好:没那些说道儿――不四旧;废物再利用――不小资。非要灵魂深处狠抓“活思想”,也好应付:都是孩子们养着玩的――儿戏而已,不属于意识形态上纲上线的问题。而且,这桌边和窗台上养的不光能看,还能吃,瞧,那儿还有青蒜――也是孩子们干的。
青蒜养在有水的碟里,长出的蒜苗亭亭玉立,还真得了几分水仙的“仙气儿”。
大蒜这东西有点怪,夏秋的季节从地里挖出来上市,编成蒜辫子一挂挂晾在墙上,随吃随揪;但别管你怎样使它与阳光和水分隔绝,快到春节,它准要抢着发芽。发了芽的大蒜立刻会变得又黄又瘦,蔫蔫的无法食用了。为了延长大蒜的可食用季节,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腊八蒜的泡制方法――一到腊八这一天,锅里熬着香甜的腊八粥,孩子们先要被召集到炉边做一件家务:剥蒜。剥好的白蒜瓣儿,封在罐子里用醋泡着,到年三十就变成了翠绿的腊八蒜,不光过年吃饺子可以就着腊八醋一起吃,封存得好,一直可以吃到来年的新蒜上市。
剥蒜向来是孩子们的看家活计。平时要求把手指甲洗净,因为要小心地剥掉白皮里面紧贴蒜肉的那一层透明的薄膜,据说,这层薄膜一旦误食会贴在肠壁上作怪。泡腊八蒜不要求剥这样细,但必须注意蒜瓣的挑选:蒜瓣身上有伤的,一个不要。有伤的蒜瓣浸在醋里,会沿伤口大片烂掉。这些蒜瓣要尽快吃掉,实在太多,就种青蒜。
那么多的蒜瓣放在碟子里,难免东倒西歪;用竹篾子穿成一圈,再大圈套小圈,放在碟上,倒上浅浅一汪水,就不用管了。摆在阳光里的,青葱健壮,炒菜做汤,用剪子剪上几枝,俏在里面,浓辣冲鼻;摆在阴翳处,蒜苗黄而卷曲,香气转而清淡,可以当作蒜黄使用。
北方冬季漫长乏味,在那些大白菜当家的日子里,蒜苗以其独有的活泼辛辣的鲜明个性,真成了餐桌上的一道屡试不爽的开胃闪电。蒜苗尤以辅佐大白菜最见奇功,在缺油少肉的白水熬煮中,它可以将大白菜那股贫寒的菜腥味杀得片甲不留,恍惚间却疑有几分荤膻游移唇齿之间;在过年从三十到破五昏天黑地的白菜馅里,黄蒜苗的适量掺入可以使人于大雪封门的年夜吃出夜雨春韭的曼妙,在“饺子就酒”宴中陡生“一举累十觞”的豪情……可见作为“小五荤”角色之一,从头至尾没有一寸浪得虚名。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且说这自始至终居功至伟者,还要数那剥蒜的孩子们。没有他们慧眼识“疤”,哪得如此之多辛辣之种杀出命运之围,醋坛逃生,在桌上桌下排出了浩大的绿色阵营?更不必说种种养护之细心,灌溉之殷勤了。
这蒜苗倒是实在,一心一意长着绿茎,借助光合作用,把自己本来小小的一团身体长成剪了一茬又一茬的高级蔬菜,三倍五倍地报答着主人,根本也无力再张罗自己的花期。倒是小主人们对此心中犹有些不满,毕竟,这些蒜头最初是当花种的,总要看上去有一些趣味才好。既然不开花,那就给你们换个有花的新家!
那些年,关于营养学的研究没那么深入,瓜果蔬菜还不兴连皮吃掉,因而也就还没有被剥削得那么狠。吃萝卜,尤其是脆瓤的“心里美”,只要及时从刀下抢过来,缨子苗还保存完好,就自己洗了,拿小刀或勺子自己挖着吃。吃完了瓤,留下多半个萝卜皮碗,两边穿孔吊上一个铁丝窝的提梁,就成了个小花篮。把蒜头放进这个花篮里,倒上水,吊在窗前,花篮的里外便都开始长起来了:里面的蒜苗越长越高,而外面花篮下部的萝卜缨儿借助里面的水分,也倒卷着长起来,包绕着花篮,在四面开出了点点小花。
这种儿戏版的岁朝清供,那时每逢过年家家都有,非常可爱并富有生气。只可惜如今的孩子们过年有了更好玩的,大人们有时忍不住将当年情景再现一二,也引不起孩子们多少兴趣了。也许,对于萝卜头、白菜根、青蒜苗,岁朝清供本身就已是成年后的一种附会。与其如此,倒不如直呼为童年的岁寒三友更为贴切,内心留存着的与它们种种类似友情的温暖记忆,正是从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相待中生根的。
雪夜情缘
“忠臣狗,奸臣猫”――后一句,至今不能完全认同,前一句,倒是深有体会。
直到现在,在同一个大院住过的发小朋友,提起共同收留过的那只黄白花狗,仍是唏嘘不止。小花狗最后是在所有孩子愤怒的注视下,被单位一个木工以那个年代的正当理由剥夺了性命。
“那家伙有一脸麻子。”
“好像腿还有点瘸!”
事隔多年,当年的孩子仍在记忆里不断妖化着他的形象。不过当时这家伙出手之快,下手之狠,令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小花狗是在一个风雪之夜投奔上门的,却是在早晨才被发现。
小狗崽的周围,很快聚集了一群孩子。在这个幼小人群的围绕中,它毫不认生地舔吃着每个人手中喂给它的食物,然后摇摇尾巴,用凉凉的鼻尖拱拱你的手背。吃饱了,还兴高采烈地与每个人追逐嬉戏。
有人注意到,它有一个短短的白尾巴尖。大人说,这就是它被遗弃的原因。
在温暖的南墙根下,大家你一砖,我一瓦,为它搭建了一个小狗窝,小花狗从此过上了吃百家饭的生活。说是百家饭,小花狗经常吃到骨头和肉皮一类的尖子食物,院里的小孩每逢家里有鸡有肉,总要给它留一口,看着它吃了,才体会到食肉的快乐。但小花狗却从不挑食,你嚼块窝头递给它,也照样把你的手舔得干干净净。
小花狗把院里的每个孩子都当成它的主人,无论你多大多神气,也无论你多小多没人理,小花狗都一样热情地跟你玩耍,从不厚此薄彼,公平而又仁义。
人越多,小花狗越欢实,它不停地跑向每一个人,跑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有小花狗的那些日子,院里的孩子感到了一种变化,大家不再分成你我帮派,院里所有的人仿佛都变成了一家人一样。那段日子,院里的孩子们集体变得神气了许多,有小花狗忘我地冲锋在前,在与外院孩子的对峙中总能不战而退敌兵,外面的“野孩子”们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进犯骚扰了。
老大之年,回忆少小,曾经一个院子的伙伴之间总有些褒三贬四,谁不服谁的情节,但大家都在感慨:有小花狗的那段日子,大家心最齐。
大家惊奇地发现:小花狗竟成了一院孩子当时的精神领袖!
尽管,以出生年月分,小花狗最小。
尽管,以贵贱论,它只是一只吃百家饭的流浪狗。
一个秋天,我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绕过很多游园的人,一只白色的流浪狗径直走到我的面前,站住。小白狗嗅了嗅我的裤腿,然后抬起头,向我投来明澈而坦率的目光。
我有些不好意思,俯下身,冲它笑了笑,又用手拍了拍它的头。
它也用鼻尖碰了碰我的手背。
在我看见它的背上有个结痂的疮疤的同时,它一直在望着我的眼睛。再次用鼻尖碰了碰我的手后,它转身走开了。我明白,它在我的眼睛里,没有看到那种缘分。如果我真心喜欢它,它是不会转身走开的。而这种透射心灵的对视,只需要凝神的一瞬,就往往能够决定一段生死的缘分。
所谓天增岁月人增寿,人在拥有更多年岁的同时,也在一天比一天更老于世故。也许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才真正适合作动物的最好朋友,因为孩子的年龄与多数的动物更接近,灵魂感受世界的新鲜度也就相当。正如太阳会在老人的眼里变得苍老,而在孩子的眼里则仍很新鲜。
编辑/任 娟 woshirenjuan@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童心 寒岁中 童心:寒岁中的暖阳 冬寒遇暖阳 恰似寒光照暖阳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