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新:创新,发展,保民生] 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近五年多来,地处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市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水平,由过去全区十二个盟市中的倒数,发展到今天的前列。尽管财政十分困难,2009年,全市用于民生的投入增长了30%,实现了城乡居民的收入逐年增长,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大的改善。乌兰察布市在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与经济增长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上,有其独到的做法,这为乌兰察布的富市、富民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对此,我们从乌兰察布市市委书记吴永新的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思想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答。
  乌兰察布是欠发达地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近年来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民生欠账多、积累少、水平低等问题。2004年,这个市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处于全区倒数的地位,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突显。当地市委、市政府在财政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以小财政支撑起大民生,切实解决了一些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面对贫困和民生问题,2004年9月,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吴永新,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全市11个旗县区,就民生问题深入到城镇乡村嘎查的的人民群众中进行调研了解,决心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改变当地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用科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以此来真正推动和实现民生的改善。五年过去了,乌兰察布市经过突围和决战,在解决民生和发展生产力上实现了大的突破,在财政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以小财政支撑起大民生,切实解决了一些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2009年,就业超额完成任务,农民工转移实现了38万人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农民工又转移32万人。2009年,城乡低保,纳入城镇低保的达到11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14.3%,农村低保由22.8万人增加到25.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9%,城镇低保增支6000多万元,农村低保增支8000多万元。五年来,地方财政对城镇低保共投入16918.6万元,在农村低保上投入928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有143万人纳入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上年的15万人增加到36.5万人。其他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街巷治理、垃圾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公共交通、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等都如期完成了任务,从而实现了发展由重速度向重民生的跨越。这种跨越,不仅仅是GDP和财政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指数的提高。
  乌兰察布地处阴山山脉,土地贫瘠,沙化退化严重。以旱为主、多灾并发的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间隔越来越短。面对这一难题。吴永新一直把稳产高产,作为乌兰察布农牧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但长期以来农牧业投入不足,生产力水平太低,是造成农业难以有所做为的根本原因。要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由一种传统生产方式,代替另一种传统生产方式的做法,走一条大力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的路子。对此,乌兰察布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建立高效节水农田。引进国外大型喷灌机,全市现有大中小各型喷灌机1881台,其中大型的927台,使喷灌面积实现62万亩,膜下滴灌面积达到30万亩。同时覆膜面积也达到100万亩。它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体现了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二是兴建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这既是高效农业,也是避灾农业,还是精准农业,一亩日光温室相当于100亩旱地、10亩水浇地的收入,现在全市仅设施蔬菜就达到了11万亩。去年,在继2007年后又一次遭遇50年不遇的旱灾中,设施农业用占全市总播种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产出了正常年景40%的粮食产量,显示了设施农业的巨大抗灾威力。乌兰察布的目标是最终三年达到140万亩滴灌田,到2011年这里要实现全市农业常驻人口人均一亩保灌田。在畜牧业上,对农区、半农半牧区实行禁牧,推广舍饲,发展规模经营。建成规模奶牛养殖小区180个,肉羊养殖小区100个,奶牛存栏达到40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200万只。以设施农业和现代养殖业为主的农牧业发展方式,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乌兰察布历经百年的生产方式,几倍几十倍地提高了效益,有效地规避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跨越。
  2005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环保和节能减排措施,重点指向乌兰察布市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工业。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乌兰察布市怎样应对呢?吴永新书记是这样回答的:这几年,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全市650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中,只有一半出力,三分之二的高载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事实证明,传统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付出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也走到了尽头。因此,只有把握宏观政策,才能够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夹缝中谋发展,在共度时艰中实现新突破。对此,乌兰察布市主要从四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是,加快推进风电“朝阳产业”的扩张,打造“风电之都”。目前,全市建成风电装机214万千瓦,在建91万千瓦,同时,一批风电设备制造项目相继落户,两个风力发电机总装厂已经建成,首台1500千瓦风机顺利下线。今天,乌兰察布的风电发展已经抢占全区、全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二是,努力推进非资源产业发展。加大力度发展了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高压化成箔、凯帝斯电梯、海信高科技孵化园等一大批新兴项目纷纷落地,福瑞制药成功上市,这些产业已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生力军。三是,加快重点园区建设。特别是规划成立了面积166平方公里,起步区30平方公里的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几年来,已经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16个亿,做到了六通一平,今年还准备继续投2个亿,完善基础设施。现在,各旗县市区招商引资,都可以把项目装进市里的开发区,市里将在GDP和财政收入这些指标上向旗县倾斜。目前集宁区、察右后旗、丰镇等区县市都掀起了招商的新一轮热潮,并在项目落地上有大的突破。截至2010年6月末,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引进项目61项,总投资241亿元,成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四是,积极扩大开放,加快“三化”建设的进程。新工业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实现了由粗放工业向新型工业的跨越。
  乌兰察布市撤盟建市以来,经历了2005年开始的节能减排、2006年到2007的经济紧缩、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2007、2009两年五十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经历了近三年的京蒙大通道大拥堵和席卷全国的三聚氢胺案件、甲流,非常不易。当前中央、自治区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列为今年的第一项工作,为此,乌兰察布市采取具体的措施,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复杂的大环境下,该市各项工作之所以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用吴永新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丧失机遇,不决策失误,保发展不动摇,重民生不懈怠,调结构不折腾。的确如此,几年来该市实施的一系列的决策,尽管涉及方方面面,但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没有一件引起群体上访。为了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他们坚定地守住三条底线:一是破坏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上,二是损害群众利益的项目坚决不上,三是得不偿失、赔本赚吆喝的项目坚决不上,走出一条符合乌兰察布市实际的路子。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同志视察这个市时强调,乌兰察布市要主动融入呼包鄂经济圈,实现一体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成为我区对京津冀晋开放的“桥头堡”。这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我们要充分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和两个经济区多方联系、融入其中,让乌兰察布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快速发展起来。
  在最后,吴永新书记就乌兰察布市这几年抓发展不动摇、抓民生不松手、不搞形象工程,谈了他自己独到的体会,他深有感触地说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那种把经济增长速度当目标,把就业率当成副产品的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增加成乡人民收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富民强市、富民优先”的理念。坚持直面我市相对贫困落后的现实,“农村低保以扩面为主、城镇低保以提标为主”,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相关热词搜索:民生 创新 发展 吴永新:创新 发展 保民生 创新发展和民生发展 民生发展和创新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