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抒发爱【刘若英: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抒发】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不算标准美女的刘若英,就像杯温暖的奶茶,   虽然没有红酒的高贵典雅,没有咖啡的精致摩登,   却自有一种温润香浓的芬芳。   喜欢刘若英的人,欣赏刘若英的人,
  都是被奶茶内在的丰富滋味所吸引,
  愈品便愈迷恋这种久远的芬芳。
  
  娱乐圈的女星中,花瓶自然要比才女多。能描几下儿童简笔画的,就被视为炒作卖点;能写本书的,就是当之无愧的才女了。不过,刘若英虽然是公认的才女,但自己倒是十分谦虚:“可能是因为我出了几本书,大家就觉得会写书、能唱歌、还演戏就把我当成才女。真正的才女写出来的东西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张爱玲才是!”
  其实刘若英的书销量一向很好,她的第一本随笔《一个人的KTV》在台湾推出时一个月就达到了3万本的成绩。与其他热衷于写书的明星不同,刘若英的作品不是自传,更不是以照片为主的变相写真集,刘若英的作品总是记述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在被一些媒体吹捧为畅销书作家时,刘若英的表现却十分冷静, “我始终是歌手,不是作家”。
  刘若英的谦虚挡不住“才女”的名声。说起台湾娱乐圈第一才女,人们想起的,总会是这个清爽如茶的女人。虽然她在影视歌写哪个领域都不是顶级人物,然而在一个“才”字的贯穿之下,四条钱途同时开通而且互相推波助澜,使得“刘若英”的整体形象尤为出众。
  
  戏里:从小助理到大明星
  
  刘若英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主修声乐,选修钢琴。然而如此优秀的专业背景一开始并未给她的音乐生涯带来多少帮助。1990年,刘若英与唱片公司签约,但由于公司人员都觉得她外表并不出众,虽然签了歌手合约,实际做的是知名音乐人陈升的助理。沏茶倒水,打扫卫生,都是秘书的工作。直到1995年,刘若英这匹“千里马”被“伯乐”张艾嘉发现,凭借在《少女小渔》中的精彩表演,一举登上当年亚太影展影后宝座。后来,又获得1996年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97年东京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98年台北金马影展评审团特别奖、1998年台北电影节最佳演员奖、1999年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等奖项。
  成为“影后”之后,刘若英进军乐坛。从当初唱着《为爱痴狂》的敢说敢爱的女生,到《我的美丽和哀愁》的孤芳自赏的女人,再到《一辈子的孤单》的“孤单代言人”,刘若英是孤独的,也是快乐的。她略带伤感的声音让人回味,特别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能感受其中的无奈。如陈升所说,“虽然她的嗓音谈不上天籁,音乐天赋也不是特别好,可是她懂得用感情唱歌,用心去感染听众。”是啊,这就足够了,这个世界。美女很多,天籁之音也很多,我们需要的是像奶茶一样用感情打动我们的人。
  随后几年,刘若英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电视剧中。从小配角到女主角;从《日落紫禁城》的小婢女,一路走来,完美诠释了《似水年华》中才气与个性的艺术总监、《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经历了《涩女郎》中“结婚狂”方小萍的无奈、《张爱玲》中大才女张爱玲的叹息;到《新结婚时代》中顾小西的平凡琐碎中的幸福,无不闪耀着她那清爽的笑容。从此,电影、电视、广告……刘若英在娱乐圈中的地位日渐稳固。
  
  戏外:恋家的女人
  
  刘若英坦言自己是个传统的女人,并且受外婆影响很多。正是外婆的影响让外孙女有了一技之长,当初就是外婆鼓动刘若英去美国留学的。“外婆其实是我的音乐领路人,她当时告诫我女孩子学音乐最好,将来能够陶冶性情,美化生活。即使将来被老公甩掉了,还能有份工作养家糊口。”于是9岁的刘若英开始学习钢琴,踏上了音乐之路。后来如愿学了声乐专业,兼修钢琴。
  刘若英一直很恋家跟外婆的教诲也有关,在她的记忆中,一家人聚会是最温馨的画面。 “每个星期天,我们家的人一定都会去外婆家团圆。通常外婆从早上就开始忙了,我们到了之后一大家子欢欢喜喜的,非常热闹。如果有人这时不在,一定会打长途电话问候外婆,然后跟每个人聊上几句。我很欣赏我们家这种传统的相处方式。”虽然,做了艺人整日天南海北地奔忙,但无论走到哪里,刘若英都不忘在星期天的时候给外婆打个电话。
  常年在片场穿梭,刘若英的身体透支很大,尤其是患上了肾病。然而,一人在外的刘若英一点也不感觉寂寞,她十分享受独处的时光。喜欢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唱KTV。对此,她又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缘由――情感丰富的人需要这样的宣泄方式。于是她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名字就叫《一个人的KTV》。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活。
  
  写作:记录成长的历程
  
  在娱乐圈发展里星光闪亮的同时,刘若英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翻开刘若英所写的4本书《一个人的KTV》、《下楼谈恋爱》、《生日快乐》和《我想跟你走》之后,不难发觉刘若英是一个留心生活的女人。她不是作家,也不是诗人,只是在作品中“自说自话”,对所有人“诉说她的心声”,然而她流畅的文笔,在娱乐圈出书成风的今天,显得如此出类拔萃。最为难得的是文字中的那种自然朴实,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行文中透出一种睿智,一种执拗。
  在书中,刘若英淡然地记录着心情,几句随笔,一篇散文。处处流露着她的柔和、沉稳。不论是在《一个人的KTV》中寂寞地用文字畅谈爱情,诠释幸福,还是在《下楼谈恋爱》中分享身边所有人的幸福,或者是在《我想跟你走》中回忆寂寞玩耍的童年、流离飘零的感情、飞鸟般的生活,在《生日快乐》中陪着小米在等待那封晚了36个小时的E-mail,守候10年的承诺。这些都让我们通过她暖暖的文字感受某种惬意。感知生活的含义。
  可以说刘若英是位相当“另类的思考者”,她对人对事的许多思索,都与常人不同。在她的眼中,节日会“让幸福的人更幸福,让孤独的人更孤独”;秋天的落叶,也与人生有了某种关联: “秋天树上枯黄的叶缓缓欲坠的姿态令人驻足。它们总是在落地之前,做着垂死的挣扎。至少再做个优雅的后跟翻或是转个圈,才甘心成为人们脚下那不经意的一声脆响。那是一种有所坚持的美感,像人生。”这些富有生气和生命的文字,彰显着刘若英的知性魅力。也让她的作品摆脱了女明星写书时惯有的脂粉味,更像是纯粹的文学作品。
  或许正如刘若英所说:“文字需要被尊重。我的文字是很严肃的。我并不是在讲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更不是一个情感的暴露狂。我的书里面我并没有教大家怎么穿衣服、怎么煮菜、怎么美容之类的,我努力将我的书往一个真正的文学作品去做。”

相关热词搜索:是一种 对我 抒发 刘若英: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抒发 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抒发 后来的我们小说刘若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