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结构推进广州文化产业振兴] 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当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广州的文化产业振兴正在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其表现是:城市竞争的优胜最终还是要看文化,人们对文化定未来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国内外形势为广州文化产业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广州经济结构调整的成功为文化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对文化产品的巨大消费需求和潜在能力,为广州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能源支撑。
  我们知道,广州经济的高速发展仍然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成功。那么,广州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能不能也得益于文化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呢?这里我联想起著名长篇纪实文学《最长的一天》中的描述:正当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登陆战――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说了一句名言:赢得战争要靠钢铁,也要靠舆论,但更根本的是舆论。为什么他会把印刷品看得比坦克还重要?这是因为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一种外在的相加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的相乘关系。经济结构的调整重要,文化结构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观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广州文化产业的振兴正逢其时,广州的“四地”资源优势正在呼唤着广州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
  虽然广州在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结构性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规模小、重复多、资源散等方面。这里有个例子不知是否合适,谢晋导演拍历史巨片《鸦片战争》,其中“广州街”的外景地却不在有7000多平方公里的广州,而是在浙江中部一个交通不便、蛰伏山区的小镇――横店,这里竟然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一座占地22万平方米、包括十三夷馆、珠江水景区在内的“19世纪南粤广州城”。这个现象是耐人寻味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更深层次的文化结构上找原因。
  什么是文化?有人统计过有32种以上的定义,有位加拿大学者曾幽默地说:“文化”就像一个通用软件,不但内存极大、运行很快,而且有多个界面,每个界面的主页都不一样。最大的界面是“语言”,有个界面是“意识形态”,还有个界面就是“文化产业”。调整和优化文化结构,我理解主要是指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
  文化产业到底有哪些结构和边界呢?这里可以引入一个产业群的概念,其结构不像一个固定分类的抽屉,而更像是一个飞速转动的陀螺,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产业核心,从而带动不断变化的边缘产业。从文化产业的价值含量和组织结构看,这又像是一组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即第一个核心圈是文化内容的创造;第二个内圈是文化产品的制造;第三个内圈是文化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第四个内圈是亚文化产品。仿佛一块石头扔进水池,把波纹一圈一圈从里向外,层层扩大,从而创造出巨大的文化产品附加值。
  那么,广州文化的核心圈的核心内容在哪里呢?前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第六次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了广州历史文化最有特色、最具竞争力的“四地”资源。我理解这里不仅有一个时间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即广州在我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分别是海上丝路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而且在空间结构上还有其丰富内涵,即正是在这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中心地,才孕育出贯穿古今、融汇中西、丰富多彩的广州文化特质。广州的“四地”资源是广州文化创作活动的“富矿”,是广州文化核心圈的核心内容所在,振兴广州文化产业,建设广州文化名城,首先就是要使广州“四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空间结构上得到优化和整合。只要围绕这“四地”内容生产,我们就一定能创造出巨大的附加值。我认为我们今天的座谈会就是在做“扔石头”的工作,其意义就是要引起广州文化发展的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为广州文化产业的振兴推波助澜。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广州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可以深信,广州的文化之舞一定能创造出新的奇迹、更加多姿多彩;广州的文化产业巨轮,在新的海上丝路上一定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相关热词搜索:广州 文化产业 振兴 以优化结构推进广州文化产业振兴 文化产业政策定义 产业结构升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