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谋略艺术] 为什么有的人很有谋略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国很早就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提出并做到让君主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构成了中国古代谋士人生道路的主要内容。张良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辅助刘邦以弱胜强、建立和巩固西汉王朝的过程中,表现出高超的政策水平和谋略艺术。
  
  分析人心明确阵线
  常言道“浇树浇根,知人知心”,可以说《史记》中的张良就深谙此道。
  汉王三年,项羽见自己的势力逐渐被汉军削弱,就加紧了对荥阳的进攻。不断增兵包围荥阳,多次切断汉军甬道,汉军的军粮供给不足,军心有些动摇,刘邦十分忧惧,就找谋士郦食其商议对策。郦食其谈古论今,建议刘邦恢复六国后人的王位,并给予他们印信,这样就可以面南称霸了。刘邦没有仔细考虑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并委托郦食其加紧实施。
  此时,张良恰好从外地来拜见刘邦。刘邦一边进餐,一边把郦食其的建议全部告诉了张良,并征求他的意见。张良听后,觉得这种计划听起来貌似有道理,实质上非常错误。于是张良就用汉王吃饭的筷子为筹算的工具,在对郦食其的观点做了一一反驳之后,又进一步分析道:“天下谋臣说客,抛弃妻儿,离开祖坟,告别朋友,来追随您的原因,不过日夜想获得一小块土地立足。现在您恢复六国,立起韩、魏、燕、赵、齐、楚六国的后人,而各方来的谋臣说客,一定会各自回国去侍奉他们的君主,跟他们的亲戚家人团聚。人都走了,还有谁来帮大王夺取天下?目前,楚国无敌于天下,您立的六国后代将被楚削弱而去附庸他,大王又如何使楚国来臣服?假如您真的用了郦食其的计谋,您的大事就完了!”听到这儿,刘邦再也吃不下饭去,吐出口中的食物,下令即刻把那些印信销毁。此后,汉军上下一致,同仇敌忾,终于转危为安。
  运筹全局定鼎关中
  汉王五年,刘邦得了天下之后,身为戍卒的齐人娄敬位卑不忘忧国,主动向汉高祖建议建都关中。而开国大臣都是东方人,他们都主张在离家乡较近的洛阳建都。他们说:“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洛二水,地理形势十分坚固易守。”
  刘邦拿不定主义,征求张良的意见。张良分析道:“洛阳虽然有这些天然的险要,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圆不过几百里,田地贫瘠,四面受敌,不利攻防。至于关中,东面有崤函的险要,西面有陇、蜀的大山区,中心地域广阔,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丰富资源,北边有放马牧畜的大草原,有北、西、南三面的险要可以固守,只用东向一面来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通过黄河、渭水转运天下的粮食,西供京师所需;如果诸侯反叛,又可顺流而下,足以转运军队和军需物品。这正是我们常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呀!娄敬的建议是对的。”
  于是,刘邦当天启驾向西,定都关中。并赐娄敬刘姓,以示嘉奖。张良的谋划又一次成功。
  
  抓住本质强固国本
  在封建时代,太子的地位举足轻重,被称为国本。刘邦晚年,吕后有专主之虞,戚夫人得宠。刘邦一心想废掉太子,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做太子。很多大臣劝阻,有的甚至以死相谏,都无济于事。吕后十分恐慌,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张良出谋划策。张良心想,世易时移,自己的言行已无关紧要,就是用改立太子会造成时局混乱为理由也不一定奏效,但又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对吕泽说:“这是难以用言辞来争辩的。其实,天下有四位老人,他们躲避在深山里,坚决不做汉家臣子。然而陛下对他们却十分尊敬。您若能将他们请来,待为上宾,请他们时常跟着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们,这对稳定太子的地位是很有帮助的。”
  随后,有一天宫中举行宴会,太子侍候在刘邦身边。刘邦发现四位老人跟着太子,年龄都在八十以上,胡须雪白,衣冠打扮,与众不同。问明情况后,刘邦在震惊的同时对他们说:“麻烦诸位,有始有终,好好照应太子吧。”四人举杯向刘邦致意,敬礼完毕就退了出去。刘邦目送四人离去,指着他们对戚夫人说:“我要换他,可是那四个人辅助他,太子的垌翼已成,恐怕动不得了,吕后真是你未来的主子了。”于是,刘邦彻底放弃了更换太子的主张。
  张良的谋略,能准确地把握筹划对象,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相机而动。或者明察秋毫,分析心理;或者高瞻远瞩,统御全局;或者抓住本质,扭转乾坤,无不达到神奇效果。这种成功的谋略经验,或许对我们今人有所启迪。
   (摘自《文史天地》2011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谋略 艺术 张良 张良的谋略艺术 贵女谋略 大谋略家张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