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安放我们的老年:破解中国式养老困局] 无处安放表达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时候就抢先撞线。“未富先老”意味着社会能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各方面的准备也不够。 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是: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结构老化、杜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在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发达的今天,谁来养活如此众多的老年人口?而我国原有的养老方式一直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然而,独生子女政策造就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注定了这种方式难以为继,“80”炉后们结婚后面对的是两个人要赡养四个老人,甚至更多,其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养老之难亦可见一斑。
植根于中国传统之中的尊老伦理精神,怎样借助制度的效用作用于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可以借助的重要思想资源。
现实窘境:中国正“跑步”
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现正以年均近10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持续加剧之势,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从现在9个人中有一个发展到3个人中就有一个,且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
就此,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无担忧地表示:“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们的想像。”
令人尴尬的是,我国的老龄化要超前于现代化,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之后,人口结构才进入老年型,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富后老”或者“富老同步”。“跑步”进入老龄化,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现实挑战,因为无论是在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福利配套设施的建设上,目前我们都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汤兆云博士强调。
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社会的影响将会逐步凸现。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老?化会带来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负担和成本加大,二是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人口比例,人口老龄化会使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更加突出,“老有所医”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更加棘手,三是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将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率。
双重挑战:既需“致富”又要“养老”
近些天来,家住北京市的纪维生,每天都在单位、家里和北京协和医院三者之间来回奔波。此前从江苏金湖来北京探亲的父亲,在小区散步时突感身体不适,被紧急送进北京306医院,后被查出肝部出现问题,又转院到协和医院。
纪维生坦言,他现在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除了父亲高昂的医药费外,他还担心自己体弱多病的岳母身体再出状况。“我还好一点,还有一个哥和一个妹都在老家的机关单位工作,可以分担一些。那些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就更惨了,除了夫妻俩,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
纪维生的状况并非孤例,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像纪维生这样30来岁的中青年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还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发达国家一般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至10000美元之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目前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可以说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加剧,老年群体中的高龄化、“空巢”化问题严重。据全国老龄办测算,目前全国80岁以上老人正在超高速增长,约为老年人口增速的2倍,预计到2050年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80岁以上老人。 “未富先老”的现实境遇,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双重挑战――既要满足群众强烈的“致富”愿望,同时又要应对老百姓现实的“养老”需求。如何既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又比较圆满地解决所面临的老龄化挑战,已经摆在党和政府乃至每一位民众面前。
养老院的困境:公立数量少
民办费用贵
位于香山脚下可仰望整个景区的爱慕家养老院已成立两年,是北京地区规模比较大的民营养老机构,比较具有代表性。
置身其中,时间凝固了一般。看上去,这里更像是一个度假会所,两栋洋房式的宾馆楼窗明几净。在一个样板标准间里,摆放着两张席梦思床,中间是一个台柜。上面有固定电话,还有一个紧急感应器,壁挂电视,空调,卫生间,还有一个阳台,可以说,宾馆里有的这里一切都有。
这样的一个房间,一个月要5000多元,还不包括吃,这里有两名大夫和一名护士专门负责老人的健康,每天都要给老人测量血压等常规身体指标。一天24小时都有专人值班。他们会紧盯着感应器。 这个养老院还有一个月一万元的房间,里面的装潢均为宫廷风格,欧式的靠椅、壁炉,高级洗浴间,一共两间卧室,两个卫生间。大阳台,独立小院子,里面设有摇椅。 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是比较高端的人群,分别来自协和医院、新华社以及北大等高校的离休教师,
与爱慕家一墙之隔,是香山老年公寓,这是一所民政局下属的公办养老院。从外观上看,环境与设施与新建的爱慕家相比具有不小的差距。 据住在爱慕家的老人介绍,他们第一时间想去的还是公办养老院,因为在这些老人的观念里,国家办的正规,而且一个月不到3000元的费用也比较少,但一咨询,根本排不上队。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养老服务床位数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为5%至7%。
如何让农村老人告别“悲情黄昏”
2010年12月11日,《新京报》报道了一则悲剧新闻,湖北黄冈市英山县的一所农村福利院里,一位老人由于和管理员发生冲突,被捆绑起来,吊了一夜后饥寒而死。 这所福利院里17名孤寡老人中有10人聋哑或智障,鲜有亲戚来探望他们。管理员脾气暴躁。村民说,老人被打骂是常事,当地政府称,因财政困难,无力请专业的管理人员。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城市地区有近一半的老人没有子女相伴,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如果考虑老年人的子女长期在外打工,农村“空巢”化更加严重。 农村老年人面临着经济供养、医疗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等诸多共性难题,其中养老保障是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养儿防老一土地养老”功能的弱化,不少老人的生存环境堪忧。 近年来“养儿防老”受到了严重冲击。在很多农村地区,子女无 力赡养、互相推诿、财产分配不均、家庭关系不和等导致老年人无人赡养的情况屡有发生。
“土地养老”是农村养老的另一道重要防线,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在农村留下大批无人照料的“留守老人”,而许多“留守老人”还得继续耕种土地,自食其力,成为农村主要的劳动力之一。 虽然目前新推行的新农保政策不失为给农村养老下了一场“及时雨”,但也只是缓解了农村养老的部分压力。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还得依靠家庭赡养和土地养老。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农村养老新政已在期许中起步。2009年6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从当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老有所养”的新农保体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如何破解中国养老困局
面对未来中国的养老困境,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式的养老困境必须寻求中国式的解决之道。 第一,大力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人的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老来难”已经成为农村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过去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今后自己养自己是必然趋势。趁自己年轻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为自己投一份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争得了养老的自主权。在你丧失劳动能力时,如果子女能履行赡养义务,你参加养老保险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裕;当家庭保障不充分时,养老保险可以提供另一经济补偿;当家庭保障功能失效时,养老保障可以向你提供生活必须的费用,帮助你安度晚年。 对此,尽管我国政府早就着手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然而,有限资金和庞大人口的反差仍将使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面临挑战。我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的现实,以及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很多老人过去在养老、医疗保险上没有账户积累;而且,政府运作的养老保障体系都是主体,各类商业保险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补充,因为它们不可能也不情愿为民众养老提供基本的“兜底儿”。
在制度建构上,国家一方面应建立详备的养老保障制度,同时革除不合理的机制。比如,很多老年人在办理异地医保手续时,报销手续繁琐、时间不确定,让许多老人望而却步。实行医疗保险联网管理,甚至可以直接报销,相关部门应纳入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国家可以推行多元化养老方式,比如已经在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社区中普遍运用的居家养老方式,就深得民心。
第二,杜区养老的可行性
一些人提出社区养老可能是比较符合中国城市养老现状的一条道路。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和养老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除接受家庭照顾外,主要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自愿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为可行的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说,“老人住在家中,但是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 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医疗服务专业化、社区规模体系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 在当前服务还无法做大做全的现状下,可以主要针对空巢老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生活需要全护理、半护理的生病老人。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定期给老人们发放免费服务券,让老人凭借服务券去置办生活用品或者兑换需要的服务。
第三,以市场之手创办养老院
所谓养老院“困局”,一言以蔽之,就是养老院供不应求。公立养老院人满为患,私营养老院的价位高高在上,都是供不应求的表现,
实际上,与市场里其他行业相比,养老院行业的利润率目前还相对较低,确切说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这导致社会资本进入的动力不足。
由于养老院具有一定社会性和公益性,因此政府对此行业的鼓励和投入就是应该的。所谓鼓励,是指政府应该尽量开放行业进入门槛,并给予相应的税费优惠,所谓投入,是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而不是由政府来包办,这样,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四两拨千斤,催生出更多的私营养老院。另外还可以采取“养老券”的形式,补贴到人头,那些愿意到养老院的老人领券之后,自由选择养老院,从而令现在的公立及私营养老院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
显然,只有在做好养老保障基础上,解放那只被捆住的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才能增加养老院供给、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从而破解困局。
第四,化解农村养老困局
要把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纳入国家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配套政策和管理体制,落实政府责任特别是将加大各级财政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作为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各级政府应承担起责任,把农村养老切实看成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来抓,划拨专项资金,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和制度性安排,设立“助老解困”专项基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解,决贫困老年入的实际困难。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预算标准,同时在福利彩票所得的福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助老解困”。另外还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多方募集资金,并在财政监管下,由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设立社会“助老解困”热线电话和银行专户,接受社会各界、各单位和个人捐赠。
此外,还应该鼓励个人和社会力量兴办托老所、养老院,让农村五保户实行集体供养。有关部门在政策上应给予优惠,使其在管理费用上相对低廉,让利于老龄化群体,为更多的贫困老年人入住、健康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材料据自《工人日报》《人民政协报》《成都商报》《光明日报》《新京报》)
相关热词搜索:困局 安放 养老 何处安放我们的老年:破解中国式养老困局 何处安放我们的老年 何处安放你的晚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