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他们的“爱恨情仇”】 爱恨情仇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恐怖大亨”本?拉丹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最后一位“法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下台;卡扎菲统制的利比亚遭到法英美等多国部队大规模的军事袭击。2011年尚未过半,这个世界的热闹戏就已经一出接着一出上演了。3个如雷贯耳的名字,3位非比寻常的人物,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他们在2011年的命运。而在他们命运的背后,都离不开另一个主人公――美国。
他们与美国的故事,有恩有怨,有爱有恨,这些似乎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恨情仇也决定了这3位人物或其“事业”或其主导国家的命运。
本?拉丹――杀死他
个人档案
姓名:奥萨马?本?拉丹
年龄:56岁
国籍:沙特阿拉伯
职业:恐怖主义头目(臭名昭著的“基地组织”的老大)
个人爱好:踢球、看电影
与美关系:宿敌;美国头号“通缉犯”
“成就”: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1993年2月,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1995年1月,谋杀教皇保罗二世未遂;1995年6月,谋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未遂;1995年11月,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1995年11月,驻巴基斯坦埃及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1996年,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1997年,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1998年8月,东非美国使馆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2000年10月,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2001年9月,劫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共有2998人罹难。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近10年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当地时间5月1日发表全国电视演讲,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丹已被打死,并对其尸体进行了确认。巴基斯坦外交部也于2日中午确认“基地”领导人本?拉丹死亡的消息,巴外交部在公告说,拉丹在巴基斯坦时间2日凌晨美国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北部阿伯塔巴德实施的突击行动中死亡。
美国对本?拉丹的10年追杀,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坐拥数亿家产
奥萨马?本?拉丹,1955年出生于沙特的吉达,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拉丹在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进入大学经济管理系学习并获得学位。他当过工程师,靠石油及建筑业发财,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拥有数家公司,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初成事业
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拉丹离开家庭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前苏联的斗争。拉丹组织了一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提供他们到阿富汗的路费,并建设了一些训练设施;还把世界各地的游击战、破坏和隐匿专家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战术指导。
1988年,拉丹及其“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尔?伊达”的大本营,专门训练“圣战者”。“阿尔?伊达”的目的就是采取极端暴力手段推翻几乎所有在拉丹看来“腐败无能”的穆斯林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
获美支持
阿富汗战争是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部分,当时的本?拉丹不仅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拉丹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中央情报局学来的。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导弹等尖端武器。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军费来武装和训练游击队员。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陆续进入了拉丹的兵器库。
1989年前苏联撤军后,拉丹带着他的“兄弟们”重返沙特。由于和沙特政府发生矛盾,1994年4月,拉丹的沙特国籍被取消。
1996年5月,拉丹辗转返回阿富汗,继续巩固他的“事业”,这里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在见过拉丹的西方记者眼里,拉丹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人,身材瘦削,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像个文弱书生,平时常穿一件白色的阿拉伯长袍,讲起话来轻声轻语,极有礼貌。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却成了美国的头号“通缉犯”。
与美结怨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拉丹向沙特王室提出启用“基地”组织来保护国家的建议,却遭到一口回绝。而沙特政府甚至同意美军在沙设立军事基地。此举令拉丹十分不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伟认为,海湾战争是拉丹开始反美的肇始,“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最大。拉丹自认为代表贫穷和正义的穆斯林,其他欢迎美军进驻的阿拉伯政府都已经异化,成了美国的帮凶。海湾战争爆发后,拉丹认为美国已取代前苏联成为‘伊斯兰世界新的恶魔’”。
本?拉丹宣称:“美国人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华盛顿在中东的驻军是“十字军”。拉丹称,他毕生的目标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将所有美国人赶出伊斯兰世界,不管他是军人还是平民,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儿童。
美国在中东维持着近2万驻军,动辄对中东国家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另一方面,美国在全世界竭力宣扬西方(主要是美国式的)民主制度,灌输西方(主要是美国式的)人权观、价值观,在拉丹看来美国这种“意识形态入侵”更为可怕。
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的战争
拉丹认为,打击美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恐怖活动。1998年5月,拉丹说,美国陷入黑暗的一天将会很快到来,将有震惊世界的暴力事件发生。时隔不久,美国驻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使馆同时发生爆炸。
很快,身穿迷彩服,包着头巾,背后靠着一支AK47步枪的拉丹出现在互联网上,他宣布“圣战”开始。
这时候的拉丹,正式进入美国大众的视野。美国媒体开始狠批美国政府,称“这个曾在阿富汗反对苏联的大个子阿拉伯人,为什么在拿过我们的援助后,又来袭击我们?”
此后,随着拉丹“作案”越来越大,美国人开出的悬赏价格也由500万美元水涨船高至5000万美元,并要拉丹的人头。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座塔楼被撞毁。美军进驻阿富汗,拉丹从此开始了近10年的东躲西藏的生活。
对于美国的特种部队和情报部门来说,抓住本?拉丹并非易事,拉丹从来不使用容易被跟踪的卫星电话,使用的交通工具也都是一些不易被发现的破旧卡车或小车,睡觉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并且常常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他的计划。
10年间不断有报道说,拉丹在埃及、黎巴嫩、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等地都有忠实信徒;他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战士除了在世界各地搞恐怖爆炸外,还被派往北非、车臣、塔吉克斯坦甚至波黑等地“战斗”。
美国政府曾多次希望阿富汗塔利班当局交出本?拉丹,将其绳之以法。但阿富汗塔利班当局表示,绝不将本?拉丹交给美国或交由第三国审判。
一切尚未结束
这么多年来,“9?11”事件一直在深刻地改变着美国,间接或直接地改变着世界。本?拉丹成为反恐目标,他被击毙,对美国来讲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美国10年反恐的标志性结局。
不过,正如曾在总统乔治?W.布什期间任国家安全事务副职顾问,现为战略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的胡安?扎拉特所说:“拉丹之死并不意味着从此美国将免受恐怖袭击威胁,但确实是反恐战争一个关键章节的收尾。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个袭击威胁的高峰期,而且基地组织还有除本?拉丹外的其他危险因素。”
拉丹说
我的事业需要金钱,但我不需要。
这项训练的成果,是为唯一的真主所进行的圣战。你在巴勒斯坦的兄弟们,正期待你们,以便摧毁美国和以色列。
美国最脆弱的地方遭到真主的打击,感谢真主摧毁了他极受尊敬的建筑物。
我们不能允许美国人住在神圣的地区。我们要把他们赶出去,我们要对他们发动战争。如果以色列人杀死巴勒斯坦的孩子,如果美国人杀死伊拉克的无辜人民,如果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他们放荡的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向我们开战,我们就有权进攻他们。
即使我不在,伊斯兰圣战仍将继续。
美国说
这个晚上,让我们对那些因“基地”恐怖分子而失去亲人至爱的家庭说,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美国总统奥巴马)
这次重大的成就标志着美国的胜利,也是世界寻求和平的人们,还有那些在“9?11”事件中失去亲人的人们的胜利。反恐战争仍将继续,今晚美国发出了明白无误的信息:无论耗时多长,正义终将得到伸张。(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
没能抓住拉丹是我最大的遗憾。(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
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刻,本?拉丹之死是伟大的追求自由和民主运动的成果,觉醒的中东以及北非地区的人民拒绝极端分子的种种行径,他们正在普适价值、权利的指引下,胸怀满腔抱负及热情开拓和平之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穆巴拉克
――老朋友也有说再见的时候
个人档案
姓名: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
年龄:83岁
国籍:埃及
职业:埃及前总统
个人爱好:酷爱体育,特别是壁球
与美关系:老朋友
成就:获得有“杰出英雄”的称号和埃及共和国勋章;当今阿以和谈的重要调停人;1993年9月,被国际法学家组织授予和平奖;1987年、1993年、1999年、2005年4次连任埃及总统。
2011年2月11日,埃及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发表简短电视声明,宣布总统穆巴拉克决定辞职。此时,数以万计聚集在开罗解放广场的游行示威者,第一反应就是“埃及自由了”,接着欢呼雀跃声响彻整个解放广场。
一代强人就这样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中黯然下台。
戎武建业
1928年5月4日,穆巴拉克出生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曼努菲亚省的一个穆斯林家庭, 高中毕业后,穆巴拉克进入了埃及军事学院。1949年,入空军学院,并在第二年成为一名飞行员军官。1967年,他成为空军学院的司令,两年后又晋升为埃及空军参谋长。1972年,穆巴拉克成为埃及空军司令和埃及国防部副部长。
战争英雄
1973年10月6日,“十月战争”爆发,穆巴拉克参与了这场战争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指挥。他更因指挥有功、表现出色,赢得了“杰出英雄”称号,并获得埃及共和国勋章――“西奈之星”最高军事奖章。在民族情绪高涨的年代,穆巴拉克也因此被视为民族英雄。
与美交好
“十月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开始寻求中东和平。1978年9月,在美国调解下,埃及这个阿拉伯大国和以色列在美国华盛顿签署《戴维营协议》,双方讲和,并于次年签署了《埃以和平协议》。埃及也开始向美国和西方世界靠拢。这对当时的世界震动很大,并在阿拉伯世界引起普遍不满,极端分子更被激怒。1981年,萨达特总统在纪念“赎罪日战争”胜利8周年的仪式上,被激进分子刺杀身亡。身为副总统的穆巴拉克继位,开始其总统生涯。
穆巴拉克领导埃及时,形势相当严峻。国内政局动荡,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严重,债台高筑,腐败成风,社会治安恶化;对外方面,因为与以色列和解,埃及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处境极为孤立。1979年埃以协议签订后,埃及被踢出阿拉伯国家联盟组织,阿盟总部也从开罗迁至突尼斯。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穆巴拉克开始展示他在国内的统治手腕和在外交舞台上的技巧。不仅稳坐江山,而且在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国内,穆巴拉克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一方面,他对敌对分子实施铁血政策。另一方面,对大批政治犯等宽大处理。在经济方面,他采取务实、审慎的改革方针,奉行对外开放政策,但有别于萨达特提出的“自由开放政策”,主张采取“混合经济模式”。此外,他还普及教育,兴建为普通民众服务的房屋,惩治腐败等。
不过,让穆巴拉克扬名世界的,还是因为他在外交领域的长袖善舞。穆巴拉克不顾国内激进势力的反对,继续履行《戴维营协议》,成为维护中东和平的重要力量。在位期间,穆巴拉克不仅让埃及重返阿拉伯联盟,并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而且让西方在中东和平问题上严重依赖自己,并以此为埃及争利。
萨达姆于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穆巴拉克对此坚决反对。他准确地揣摩出美国的利益所在和意图,派出4.5万人的军队,加入美国带领的驱逐伊拉克部队的联军,人数为阿拉伯世界中最多。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带头”作用,客观上让美国师出有名。对此,美国深表感激。虽然埃及士兵没有直接参战,却获得美国据说高达每人50万美元的高额补贴。而且在美国的敦促下,欧洲和海湾一些国家免除了埃及达140亿美元的外债。而在以后的这些年里,美国还持续加大对埃及的经济援助。
遭美反对
尽管穆巴拉克在中东乃至世界舞台上功勋卓著,但他的统治手段早已与埃及民众的期望脱节。在他统治的30年间,贫穷和社会不公的问题日益显著。埃及社会中的不满情绪也与日俱增。而开始于2011年1月25日的游行是长期不满情绪的总爆发。
穆巴拉克的下台,原因诸多,但美国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早在2003年,自穆巴拉克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起,这对老朋友的关系就变得不那么和谐了。
2005年,穆巴拉克宣布参加谋求连任的第4次总统大选,美国布什政府拿埃及政府在民主问题上不达标做文章。不但指责穆巴拉克专权,称穆前4次当选总统不合法,并指控穆巴拉克对反对派栽赃陷害。
美国积极在埃及寻找新的代理人,明天党的主席努尔让美国人眼前一亮。为了能够让努尔参加总统大选,美国对穆巴拉克政府实施了空前的压力。为此,埃及政府作出了妥协性的回应。经穆巴拉克建议,埃及议会通过决议,同意在总统选举中实行多位合法候选人的竞选。美国的这些努力,让努尔顺利获得了总统候选人资格。
2005年6月中旬,在埃及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赖斯接见了明天党主席努尔。赖斯在出访中东之前说,埃及宪法做了修改,允许多名候选人参选,但这远远不够,必须做得更多,以加快民主化进程。
2005年的埃及总统大选结束,穆巴拉克依然高票当选。2011年,是埃及又一个大选年,83岁的穆巴拉克被迫选择提前离场。
穆巴拉克说
埃及将和美国及其他国家合作,促使巴以和平协议的达成。
埃及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中最亲密的盟友之一。
我们同意加强在这方面的广泛合作,包括寻找导致恐怖主义滋生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
(穆巴拉克与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会谈时说)
中东的民主改革应该由本地区内部自主进行。
(2006年穆巴拉克对美国在阿拉伯世界推行西式民主表明了反对态度)
希望布什政府培育多边主义、遵守国际法和放弃单边行动。
(穆巴拉克对美国绕开国际社会入侵伊拉克表示不满)
我不会离开埃及,而是将死在埃及的土地上。
(穆巴拉克曾三称自己不会辞职)
美国说
这个国家和这位政治家制订的政策表明他们理解恐怖主义对我们所有人,对我国、对埃及、对所有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以及对任何巴勒斯坦国的未来构成的威胁。
(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欢迎埃及为瓦解恐怖主义组织的活动所做的努力)
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位是对埃及人民“渴望改革”的呼声作出的反应。(美国总统奥巴马)
美国继续是埃及的朋友,会提供必需的帮助。
(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见证埃及改变,呼吁确保可信过渡)
卡扎菲――没有永远的敌人
个人档案
姓名: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
年龄:69岁
国籍:利比亚
职业:利比亚革命领导人
个人爱好:骑马、下棋、听古典音乐
与美关系:亦敌亦友
成就: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领导利比亚摆脱贫穷,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法国战机3月19日对利比亚境内的政府军目标开火,随后美英等国战机也陆续加入军事行动。大规模的军事干预全面展开。对此,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强硬表态,称“要武装人民对抗西方”。
要知道,在卡扎菲统治的40多年里,利美交恶占了多数时候,“疯狗”“邪恶轴心”等超出外交礼仪的脏字被历届美国总统扔到了卡扎菲头上。
政治上走中间路线
1942年6月,卡扎菲生于地中海沿岸城市锡尔特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家庭;在大学时代放弃地理课程从戎;在1969年的军事政变中推翻国王伊德里斯掌权,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后又改为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他的“第三世界理论”,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走中间路线。
卡扎菲掌权后的首要任务是组建军队,但他也从石油收入中拿出数十亿美元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赢得穷人好评。
反美旗手
卡扎菲上台之后,不仅在人事上对亲美派进行了彻底清洗,而且一步步与美国对抗。
1970年6月,卡扎菲下令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了6000名美国军事人员。这意味着美国失去了在非洲的最大的军事基地,使美国在黑海、地中海、非洲、中东的军事存在受到极大削弱。
1972年,卡扎菲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声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利、美两国的外交机构也由大使级降格为代办级。
1973年,卡扎菲为了限制美国舰船的活动,宣布整个锡德拉湾是利比亚的领海。
1979年底底,利比亚支持伊朗反对美国,示威者焚烧了美国驻利比亚代办处,双方撤回了驻对方国的外交人员。
……
美国政府对卡扎菲的做法极为恼火,特别是1981年初里根就任总统后,美国对利比亚的态度日趋强硬。按照里根的看法,只要卡扎菲不下台,中东就无和平可言;只要时机成熟,就采取大的行动,制服卡扎菲。
1986年3月,美军第六舰队以“军事演习”为名,开进利比亚认为是领海、而美国认为是公海的锡德拉湾,航母上的舰载机肆无忌惮地越过卡扎菲政权划定的“死亡线”,逼近首都的黎波里的上空。美军仅用15个小时,就摧毁了利比亚大批军事和民用设施,打死约150名利比亚人。
对此,卡扎菲扬言:“利比亚将用鲜血、生命和它拥有的一切来维护主权。”仅仅过去十几天时间,1986年4月2日,美国在欧洲驻军经常光顾的西柏林一家名叫“拉贝勒”的迪斯科舞厅遭到预置炸弹袭击,2名美国人被炸死,并有44名美国人受伤。尽管卡扎菲发表声明说此事与自己无关,但美国仍咬定至少有2名利比亚特工与爆炸案有关,并扬言报复。
1986年4月8日,里根再次召开会议,确定空袭利比亚的计划,并以“黄金峡谷”作为行动代号。美国于4月14日接近天黑的时候正式发起行动。此次行动让利比亚措手不及,利比亚防空系统对美空军的来袭没有作出任何反应。事实上,轰炸时,整个的黎波里市仍然是灯火通明。美空军首架F-111F扔下的4枚炸弹都落在了离卡扎菲指挥所只有50米的地方。
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是卡扎菲政权反西方的极致,当年利比亚特工炸毁泛美航空客机致270人遇难,之后他坚决抵制英美要求其交出洛克比涉案疑犯的要求,一对峙就是10年。
反恐同盟
但“9?11”后,卡扎菲变了,他是第一个要求缉拿本?拉丹,并向美国表示哀悼的阿拉伯领导人。2003年,他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并对受害者家属进行补偿。随后,他发表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与开发的宣言,这使得西方与联合国取消了对利比亚的制裁。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正式终止对利比亚的贸易禁运。2006年,利比亚与美国复交。
从反美旗手到走上与美和解之路,卡扎菲似乎经历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人说,是萨达姆的遭遇“震撼”了卡扎菲,有人说,是他赴西方留学的儿子赛义夫影响了他的思维,但更大程度上,卡扎菲的改变恐怕还是出于实际的审时度势。美国多年的制裁使利比亚损失巨大。虽然这个国家拥有大量石油,但他更需要资金、技术和市场,只有重新融入国际社会才能增强利比亚的实力。
今年3月19日,美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发起对利比亚的大规模军事干预行动,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这并非上策,因为美国已经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而且国内金融危机还没有消退,实在无心再次卷入利比亚,处理不当会成为其2012年竞选连任的负资产。不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驻联合国代表赖斯力劝奥巴马,给出的理由是如果美国对利比亚撒手不管,会向伊朗发出这样的信号:美国不敢出动军事力量保护穆斯林和阿拉伯人,美国会让任何事情发生。这种考虑加上来自英法等传统盟友以及国内一些人权组织的压力,使得曾经踌躇不前的奥巴马最终还是选择了采取行动。
面对风云莫测的国际形势,或许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卡扎菲说
美国是头号“撒旦”。
(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这样说)
利比亚军民时刻严阵以待,如果美国胆敢进攻利比亚,利比亚人将在世界各地袭击美国的军事和非军事目标,让它付出比越南战争更为惨重的代价。
(对于1986年4月美国的“黄金峡谷”行动,卡扎菲如是说)
这是为了与“美国走狗”握手时不至脏了自己的手。
(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只白手套)
他是新世界的救星。
(1993年,为摆脱孤立,卡扎菲盛赞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
你们对一个和平民族和发展中国家实施种族灭绝。
(卡扎菲指责2011年3月19日多国大规模军事干预利比亚行动像希特勒)
美国说
他是中东的疯狗。
(1986年,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这样称卡扎菲)
如果不介入利比亚,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
(美国总统奥巴马为美发动并参与军事打击利比亚行动辩护)■
相关热词搜索:他们的 美国 爱恨 美国与他们的“爱恨情仇” 爱恨情仇人消瘦的歌 爱恨情仇的句子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