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宿【足坛星宿史万春的足球人生】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史万春,中国足球元老,在长达七十多年的足球生涯中。传承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国足球运动。经历了新中国足球的各个时期,以绝妙的球技和高尚的球德.赢得了“中国足坛星宿”之美誉。
  
  出身穷苦人家,自小酷爱踢球
  
  史万春,1926年8月30日出生于北京,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和四个妹妹。
  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史万春备受父母的呵护。幼年时,家里人吃不饱穿不暖,但小万春总能得到特别的照顾――母鸡下了一个鸡蛋,煮熟了先让他吃:街坊给了一块糖果,掰开了先让他挑大的:亲戚送了一身衣服,拆开了先让他穿……那时候,左邻右舍的小孩子没啥可玩的,就喜欢聚到一块儿踢皮球、打嘎儿、逛二闸。小万春对踢皮球来劲儿了,缠着父母嚷嚷道:“我也要踢,我也要踢!”虽然知道踢皮球是一种疯疯癫癫且容易受伤的游戏,但父母还是依了他:“好,好,这就给你做双踢球鞋去。”于是,在离家不远的布袋胡同里,小万春天天和伙伴们踢得天昏地暗。
  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年少的史万春在一次与人对垒中,被学校足球队教练发现了,就让他加入校队,开始接受比较正规的训练。这下子,父母拿碎布片做的踢球鞋就“跟不上形势”了,小万春想了想,就和一个队友合伙凑了点钱,去天桥旧货摊买了一双专业踢球的鞋子――每逢上场时,两人各穿一只,准备用左脚踢球的穿左脚鞋,准备用右脚踢球的穿右脚鞋。当时的训练场上,几乎所有的队员都是这样穿着两种鞋上场,所以也就无所谓了。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史万春的球技日渐娴熟。
  不过,史万春的踢球之路很快就遇到了“坎坷”。1942年,十六岁的史万春成功入选北方中学足球队,但不久,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天空瞬时坍塌下来,他只得抹着眼泪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学校,继而满大街地寻找工作以挣钱补贴家用。但,除了会踢球。史万春别无他技,因而找起活来四处碰壁,心情别提有多沉重了。好在,伯乐终于姗姗而来了――几个月后,拥有自己的足球队的北京饭店和有轨电车公司,先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小伙子,来我们这儿吧,既能挣钱又能踢球……”一样的邀请,不一样的待遇:北京饭店,逢三餐时上班,其余时间可以踢球,月薪三块钱:有轨电车公司,早8点至晚5点上班,闲暇时可以踢球,月薪七块钱。“嗯,一个能满足喜好,一个能多拿薪水,我选择哪一个好呢?”前前后后纠结了大半天,到底还是喜好占据了上风,“还是去北京饭店吧,这样就能天天踢球了!”
  
  边工作边踢球,慢慢崭露头角
  
  穿上北京饭店招待员的白大褂后,史万春立时就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暗暗叫好了。
  来北京饭店消费的,多半是有钱有权有势的阔绰人家,点菜的间隙和结账的空当,总是会给史万春丢过来一笔小费,这一拨人给一点儿,那一拨人给一点儿,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把这些钱和薪水放一块儿,史万春可以放心大胆地给家里购买一些比较上档次的洋火、米面、布料、油盐了。
  不独是收入较为理想,还有机会满足自己对于足球的喜好。
  忙过了三个饭点,其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因而,每当收了工,史万春出了北京饭店,或者跑到东大地(现在的东单体育中心),或者跑到长安街沿线的外国兵场,有球赛就看球赛,没球赛就凑进去和别人一起踢球。尤其在北京饭店的正对面,是赫赫有名的偌大的意大利兵场,隔三差五就会有法国兵、英国兵、意大利兵、西班牙兵对垒的重量级球赛。像这样,史万春自然不会错过观摩的机会,扑扑腾腾跑上顶楼,居高观之以“偷师学艺”。待到球赛结束了,再翻进意大利兵场去,一边回想着精彩踢法,一边对照着模仿演练。慢慢地,他就无师自通地有了不小的进步。
  史万春正式步入足坛始于1943年,他于那一年成功入选北京饭店旗下的北光足球队,不久还担任了主力队员。
  别看史万春体形单薄,可踢起球来却是生龙活虎。进入北光足球队后,他屡屡以精妙的断、抢、带、传、射等踢法赢得教练的夸奖,同时以快速的闪、转、腾、移带动着其他队员不知疲倦地满场奔跑,直至把球踢进网窝里。于是乎,在北光足球队,史万春慢慢地成了一个“核心灵魂”人物,一些队员以“领头雁、带头狼”来形容他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只要有史万春在,“北光就有了动力”。
  在史万春的带动下,北光足球队慢慢地成为一支彪悍球队。而史万春自己,也一步步地成长为北京足球界耀眼的“明星”,为此还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
  
  入选国家球队,踢平中苏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史万春由“打工仔”摇身变成了“正式工”――工作环境和收入水平得到了改善,重要的是端着一只“铁饭碗”,因而备受大家的艳羡。只是,史万春没有沾沾自喜,一门心思地卖力干活之余,依旧像以往那样如痴如醉地投身足球运动――看球,练球,踢球……
  1951年,首届全国足球比赛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史万春因表现突出被遴选人北京队参加华北地区的选拔赛,并成功战胜天津队跻身全国总决赛。虽然北京队最后没有获胜,但正是这场比赛,让史万春在无意间靠近了国家足球队的大门。
  在举国上下还沉浸在这场由足球带来的饕餮盛宴的喜悦中的时候,负责选拔优秀足球才俊的中央体训班足球队(即实际上的国家队)主教练李凤楼。悄悄地摸到了北京饭店。他来走访此前在足球比赛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北京队选手史万春。
  说来也巧,李凤楼刚进入北京饭店一楼大堂,喜剧性的一幕恰到好处地上演了――一支入住在北京饭店的外国足球队,鱼贯走出电梯来到大堂,其中一位队员的怀里抱着一只崭新的足球。见状,正准备下班的史万春立时来了精神,冲抱着足球的队员打了一个响指:“哈罗……球……球……”好像心有灵犀似的,那位外国足球队员回应着“哈罗”,优雅地把皮球抛了过来。接住球,史万春往头上一放,快速地旋转起了身子,那球竟像生了根一般稳稳地“站”在头上;接着。史万春又用双脚尖和双膝颠起球来,那球还是不落地……这下子,不仅一伙儿外国足球队员看得目瞪口呆,就连他们的教练也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哦,上帝,一个穿白大褂的饭店服务员都踢得这么好,那中国的足球运动员就更棒了!”当然,这一切,也都悉数人了李凤楼的眼里,他快步走上来,紧紧抓住史万春的手。急急地说道:“小伙子,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的队伍呢?”问明原由,史万春高兴得跳了起来。
  在进入国家队的两三年里,史万春像条入水的蛟龙一样欢快舒畅,不知疲倦地从北京到重庆、贵州、南京、广州、南宁……参加集训和比赛,慢慢地就因技术全面、头脑冷静和具有良好的大局观与整体意识而成为国家队的绝对组织核心,被任命为球队队长。
  1955年10月30日,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中国国家队同苏联国家队――列宁格勒泽尼特足球队友谊比赛的隆重开战,彻底把史万春推向了中国足球的“最前沿”。
  赛前史万春了解到,列宁格勒泽尼特足球队是苏联甲级联赛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体能素质还是球技水平,都远远胜过自己和队友们。因而,在备战的时候,他多次对队友说:“实话说吧,对手确 实够强劲,但也没啥可怕的,咱就把它当做一次检验自己多日来的训练成果得了!”当然,想想这场比赛又关系到国家的脸面和球队的荣誉,他又会有意无意地紧跟着提点上一句:“上场的时候,大家尽力而为,起码不能输得一塌糊涂吧……”比赛开始后,在全场山呼海啸般的加油声中,史万春一马当先,鼓舞着队友们奋力拼抢,硬是没让苏联国家队占得一丝一毫的便宜――上半场结束,双方踢成了一比一平。可以想象,对于平局,苏联国家队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因而下半场一开始就发起了凌厉的攻势,很快趁着中国国家队队员手忙脚乱地四处救急的间隙,踢进了一球。正在懊恼呢,史万春突然感到观众席上有些骚动,继而听到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不由得抬眼望去:“天!毛主席来了……”心里顿时急了,低低地招呼着身边的队友:“大家要顶住哇,毛主席来看咱们了!”就是这句话,仿若一针强心剂似的,大家嗷嗷地叫着咬牙拼上了:“加油,给毛主席争光!”一番拼抢,终于在行将结束比赛的时候,朝鲜族队员金龙湖瞅准机会,凶猛地断下对手正带着的足球,快速地奔至了中场线。这个时候。苏联队员正火线包抄过来,就连守门员也大意地前出到了禁区线靠前的位置。“如果再不踢的话,恐怕就彻底没戏了!”一个激灵。史万春扯起嗓子喊道:“金龙湖,射门――”或许,金龙湖也在犹豫着是把球传给别人还是自己继续带球突进,但听到史万春的吼叫后,立时回过神来――抬腿一脚怒踢,只见足球呼啸着划空而过,“嗖”地钻进了网窝中,全体队员欢呼,全场掌声四起。少顷,“嘟――”主裁判吹响了结束的哨音,中国队和苏联队战至二比二平。这个时候,抬眼望向主席台,史万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笑了,开心地笑了。
  更衣室里,史万春和队友们正准备换衣服,只见球队的领队一溜烟地跑了进来:“好消息,好消息,毛主席来看大家了……”话音未落,就见身穿灰色风衣的毛主席大步流星地进来了――教练李凤楼和队长史万春首先迎了上去:“主席好!”“好,好,大家好!”握过李凤楼的手,毛主席握住了史万春的手,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夸赞道:“小鬼,你那一声吼好生厉害哟,愣是帮着那位小鬼把球踢进了网窝里去,功不可没嘿!”
  你看我我看你。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而史万春竟激动得瞬间“失声”。
  
  执教越南国家队,荣膺援外第一人
  
  1956年,在一场比赛中,史万春小腿骨折,只得含泪告别了热爱的绿茵场。
  1957年10月,史万春正在广州二沙头进行骨折恢复治疗时,上级组织来人了,开门见山地说:“史万春同志,经研究决定,组织上准备派你去越南人民共和国(即当时的“北越”),出任该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一职。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愣了愣,史万春立刻回过神来,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了,“好……好……那啥……我没意见……坚决拥护和服从组织的决定……”
  简单收拾了行装,史万春只身飞赴越南人民共和国,执教该国国家队,从而成为新中国首位援外的主教练。
  一脚踏进越南男子足球队,史万春立时皱起了眉头来:这支球队士气低落,纪律涣散,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泛滥……他不由得纳闷了:好好的一支球队,咋会就这样子了呢?深入了解了一番,这才明白:前不久的一场比赛中,这支球队输给了越南南方共和国(即当时的“南越”),被国人骂得抬不起头来,因而就破罐子破摔起来!令人着急上火的是,再过些日子,这支球队还要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再度同越南南方共和国球队交手。这个时候,他终于明白了临走时上级领导再三交代的话了:“记住,你此番带队越南人民共和国球队,只能赢,不能输。”
  带着球队简单训练了几天,史万春开始推行自己已然成竹在胸的整顿运动了。
  其实,所谓的整顿运动,不过是有针对性的一个小小的调整而已。原来,在训练中,史万春发现队中有位姓张的边锋,人高马大,应变及时,脚法娴熟,球路清楚,传接球、控带球、射门(尤其是凌空射门)意识突出,是中路进攻的绝佳选手,无奈一直被置于边锋的位子,空有一身本领就是施展不出来。于是。他就因材施教,当众点将道:“就你了,从现在开始,由边锋改打中锋……”闻言,这位张姓队员登时两眼放光,一挺胸膛朗声回应道:“谢谢教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事实证明,史万春的这个调整是画龙点睛之笔。比赛当天,越南人民共和国举国放假,人们通过收音机了解赛事实况。当进行到第二十分钟时,越南南方共和国的队员中路传球时被这位张姓队员果敢断下,随后这位张姓队员凭着身材高大和球艺精妙快速穿插至禁区处,在对方多名队员的严盯死防下凌空抽射打入了全场唯一一个进球,为越南人民共和国球队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时,众多越南人民共和国国民喜极而泣。
  得胜归来,史万春带领球队刚下飞机,就见越南人民共和国总理范文同亲率众多官员和百姓一路小跑着迎上前来――人群中,阵阵欢呼直冲云霄:“史万春,越南球队感谢您,越南人民感谢您……”
  这一年,史万春三十一岁。初出茅庐即以一场胜利为中国体育援外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功成名就退二线,足球热情溢满怀
  
  在越南一炮打响,史万春迅即名震中国足坛。
  1958年,为备战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史万春奉命回国组建北京青年足球队,从此头顶“开山鼻祖”的帽子拉开了长达近三十年的锻造和锤炼北京足球队的“开拓事业”:1959年至1975年。投身一线教练岗位,一直担任北京足球队主教练,围绕着足球发展展开了选人与培训的实践。其间,为北京市和国家队培养了大批优秀足球选手,并率领北京足球队于1963年和1973年两次夺得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1976年至1986年,离开一线教练岗位,先后担任北京足球队总教练、教研组长,围绕着足球业务展开了教学与实践的研究。其间,发表了不少颇有见解的学术文章,并提出了一些在足球界影响深远的战略战术观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下来,史万春先后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诸如“运动健将”、“全国十名最佳足球运动员”、“国家级教练”、“高级教练员”等称号,并先后出任要职,诸如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足协教练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北京市足球协会副主席等。
  1987年,六十一岁的史万春正式退休。
  退休后的史万春,对足球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当年,除了担任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顾问之外,还经常深入中小学和工厂企业、社区,推动少儿足球和群众足球活动的开展。自然而然地,也就有了一系列史万春一腔热血关爱中国足球的记录:
  在技术上,史万春结合北京足球队某些主力队员身材不高但速度奇快的特点,总结出一套扬长避短的进攻妙方,即后来统领北京足 球界数年的“小、快、灵”理念。
  在选人上,史万春深入工厂和企业,从业余足球队中发掘和提拔有资质和有潜力的“二把手”队员,然后多方奔走、积极推荐直至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像早几年从名不见经传到一夜之间红得发紫的李惟淼、李惟霄、刘德利等人,就是其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代表。
  在解说上,史万春出任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的中央电视台转播嘉宾,生动风趣又精悍绝妙的荧屏解说得到了大江南北众多球迷的热捧。
  在科研上。史万春多次组织和主持全国性的足球教练员学习班和考评工作,撰写并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和评论,对推动中国足球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和普及工作作出了大量的贡献。
  在援外上,史万春在1996年至1997年的一年里,不顾年老体迈应邀南下来到深圳足球队,一边热心提点球队中的晚生后辈,一边有理有据地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直接帮助该队成功从1996年底降至的甲B阵营重新升回1997年底的甲A阵营。
  在培育上,史万春不止一次地找到相关部门和人士,陈述自己对于中国足球发展和培育足球人才的认识和看法:“国家队、联赛要搞好,这些都是对的。无论我们向谁学,但如果我们搞不好青少年培训,中国足球是没有希望的。新中国成立前。我们那时踢球的人比现在都要多,而现在的孩子们没有地方踢球,青少年基础比我们那时还要差。中国足球要想搞上去,搞好青少年,是唯一出路。”即便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史万春病魔缠身住进了医院,还不忘对前来探望的一位官员说:“等我身体好些了,咱们一起合计合计北京足球青少年人才的培养。”
  
  抱病出席“首发式”,“老名宿”驾鹤西去
  
  有人说,在中国足球界,唯有史万春一人传承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足球运动和经历了新中国足球的各个时期。为了记述和表彰史万春对中国足球作出的贡献,2010年8月10日,北京市足球协会、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和北京市足球协会元老分会联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了史万春的著作――《足迹》首发式。
  《足迹》为一本画册,是史万春历时数年撰写出来的,记述了自己为足球奋斗一生的风雨历程,堪称了解史万春和中国足球的“详实资料”。这不,为《足迹》作序的有着北京足球教父之美誉的金志扬先生就曾多次如是推介道:“有机会的话,还是去看看这本画册吧,老史(指史万春)的人品、球品如何,一切尽在其中。”
  首发式当天,此前已因病住院多日的史万春插着氧气管坐在轮椅上,由人推进了新闻发布厅,现场立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史万春勉强笑着,尽力坐得端正一些,抖抖索索地执笔签写了一本又一本《足迹》,嘴里念叨着:“我的任务和心愿都完成了,我的任务和心愿都完成了!”让在场的足坛先辈与后生忍不住多次转身悄悄抹去溢出眼眶的泪水。
  签写完毕,史万春和众人合影留念,随后被家人抬上了救护车,自此再没有与外界接触。
  二十多天后,2010年9月2日18时,北京友谊医院。在与人说话的须臾之间,史万春安然辞世,享年八十四岁。
  史万春病逝的消息传来,引发了人们深深的追忆、哀伤与惋惜、悲痛。
  中国足坛重量级人物容志行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史老为中国足球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他的球技与人品,都是中国足球几代人的榜样。”
  中国男足原主教练曾雪麟告诉媒体记者:“史老是前锋出身,他比我大三岁,但是资历比我远远深厚。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成名,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踢球的。”
  现任深足助理教练的张增群是史万春的学生,他告诉媒体记者:“史老是中国足球的一代宗师。他为人光明磊落、谦虚谨慎,业务能力过硬。我知道他老人家最近身体不太好,但我始终不愿相信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深足教练组原组长郭瑞龙告诉媒体记者:“史先生见证了新旧两个社会的中国足球进程,担任教练后可谓桃李满天下。我是史指导的学生。他还培养了金志扬、商瑞华、洪元硕、王俊生、沈祥福等很多球员。”
  不过,史万春这位在足坛举足轻重的元老级人物,身后是寂寞的。二十五小时后的2010年9月3日19时30分,在中国国家队和伊朗国家队的热身赛中,对于史老的逝世没有任何的哀悼仪式,哪怕是一个简单的一分钟默哀。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紧随其后开战的中超和中甲赛场上。对此,有人震惊,有人长叹,其内容归结为一句话竟然惊人地一致:“中国足球善遗忘!”想想也是,1996年许放逝世时没有默哀,2008年马克坚逝世时也没有默哀,到了2010年史万春逝世了自然也不会默哀了。难怪网上有人这样戏谑道:“对于善遗忘的中国足球来说,其成长与发展也决计逃脱不了这样那样的磕磕绊绊……”
  不过,对于这一切,已然驾鹤西去的史万春是看不到也不会理会了――天国里有许放和马克坚两位足球老哥做伴已经足够了。
  2010年9月8日,北京八宝山公墓,史万春的追悼会再次变成北京足坛的聚会,不过这是一次为了告别的聚会――一条由球迷敬献的“名垂青史,绿茵万春”横幅,分外醒目,遥遥寄托着大家对史老的追念。
  
  责任编辑:金翎

相关热词搜索:星宿 足坛 足球 足坛星宿史万春的足球人生 人生亦如足球 足球是人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