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音乐大师艺术风华]音乐大师课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国现代著名音乐家江文也出生于台湾,成长于大陆,他于1936年以一曲《台湾舞曲》,获得柏林第十一届国际奥林匹克音乐比赛创作特奖。今年6月11日。是他的百年诞辰。 当日,由文化部、教育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和福建省政府主办的著名音乐家江文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厦门举行,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的音乐界人士出席纪念大会,共同缅怀江文也先生。福建省副省长陈桦、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台湾作曲家协会会长潘皇龙、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先后致辞。福建省副省长陈桦在致辞中说。今天适逢江文也诞辰100周年,在其儿时生活过的厦门举办纪念活动,深切缅怀江文也先生,很有意义。江文也一生对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勤于耕耘,勇于创新,成就斐然,是探索中国风格新音乐创作的先驱。专程前来参加纪念大会的台湾作曲家协会理事长潘皇龙盛赞江文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素材,并融入当代音乐创作的技巧。他感慨地表示,如果江先生上世纪30年代回到台湾,或许将改写台湾音乐历史。潘皇龙亦回忆道1988年两岸音乐家首次大规模接触的情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期待未来两岸作曲家能够有更多交流。起到相互促进之作用。纪念大会后,两岸嘉宾共同为“江文也生平图片展”揭幕。
江文也的一生颇具传奇性。与厦门还有着不解之缘。江文也1910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祖籍福建永定。祖父是位文人,为了做番事业到台湾去垦荒,随后从事经商活动。江家主要经营船航运输业,江文也的父亲江长生负责管理部分资产有江文钟、江文也、江文光3个儿子。1916年,年仅6岁的江文也随父母来到厦门。移居厦门后的江家,住在水仙宫后的三十六崎顶(原旅游中学附近),而三十六崎脚就是清末民初厦门最繁荣、最热闹的“寮仔后”,人文荟萃,百商云集。江文也的父亲喜欢广交朋友,加上江文也的三伯父江蕴?是《全闽日报》的创办人兼主编,江家常有文人墨客聚会,一些西洋传教士来到厦门也会来江家拜访。幼年的江文也受此影响,耳濡目染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养成了浓厚的文艺气质。
江文也不仅承传了父亲的文人特质,也继承了母亲的音乐细胞,从小爱唱歌,在鼓浪屿三伯父家附近的基督教青年会成为他的音乐启蒙场所。在那里,江文也开始学习简谱、五线谱等音乐知识,13岁那年赴日求学。在日本求学期间,江文也开始走向职业音乐人的生涯,天资聪颖的他逐渐显露出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才能,创作的作品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屡屡得奖。1938年,江文也应北平师范学院(今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的聘请到该校任作曲和声乐教授,从此定居北平。
6月11日下午,“江文也音乐作品学术报告会”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国际报告厅举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戴嘉枋主持了报告会,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苏夏教授、汪毓和教授、台湾的张己任教授,香港的费明仪教授,以及厦门华侨大学的郑锦阳教授,就江文也先生的音乐创作、生平、思想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等专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来自日本的刘麟玉,台湾的吴玲宜、林衡哲等也在报告会上即兴发言。当晚,《江文也作品音乐会》在厦门宏泰音乐厅举行。这场高水平的音乐会由厦门歌舞剧院合唱团开场,演唱了江文也先生的合唱作品《凤阳花鼓》和《平沙落雁》,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杨鸣演奏了江文也的钢琴作品《北京万华集》和《七夕银河》,副教授杨晓萍演唱了江文也创作的歌曲《春野》和《江村即事》,青年男中音歌唱家冯国栋用其浑厚的嗓音演唱了《酒宴》和《摇篮曲》。江文也先生的外孙杨一晨与他的同学共同演出了江文也创作的《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他们细腻、独特的演释受到人们的热烈掌声。著名指挥家胡咏言及台湾指挥家陈澄雄指挥厦门乐团分别执棒江文也创作管弦乐作品《台湾舞曲》、《汨罗沉流》、《田园诗曲》和《俚谣与村舞》。
6月12日,江文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暨祖居揭牌仪式在永定县高头乡高南村“春晖楼”前举行,中共永定县委书记毛高良、县长廖德槐、县政协主席徐建国、县委宣传部长胡健、江文也长女江小韵及来自台湾的嘉宾出席揭牌仪式。江小韵表示,很高兴能有机会来到祖居地,亲自看到了祖居的面貌,心情十分激动。江文也祖居“春晖楼”是一座府第式结构的方形土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占地1800多平方米。该楼坐东南向西北,设计独特,按高低二落,楼前半部为2层,楼后半部为3层,集居住、书院、花圃于一体,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视野宽阔。
相关热词搜索:风华 重现 音乐大师 重现音乐大师艺术风华 重现昔日风华 音乐大师李龟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