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叙事手法_浅论纪录片《幼儿园》的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本文主要从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对纪录片《幼儿园》进行了文本分析。《幼儿园》对生活表象的潜在内涵的开掘,反映出张以庆导演与众不同的纪录风格与职业追求,从中也凸显了现代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
  【关键词】纪录片 《幼儿园》 人文关怀 叙事
  
  “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一定是最能吸引观众的纪录片,而一部能够吸引观众并得到观众广泛认可的纪录片,无疑可以称好。”其实,纪录片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揭示的现实生活与观众经验中的现实相距甚远,对观众产生触动,并促使观众去思考其间的差距”;一个是“通过片子所展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责任感,会引发观众去思考或触动他们的良知。”简言之,表达观念,体现责任感,这就是纪录片的根本目的。而目前国内纪录片市场处在有货无市、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也许张以庆的《幼儿园》这部不到一个小时的作品能够带给我们新的启发。
  叙事视点
  从《舟舟的世界》到《英与白》再到《幼儿园》,张以庆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人的问题――残疾人舟舟、熊猫驯养员白、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幼儿园》的片头字幕也说明了这一点,“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简短的两句话拉近了观众和作品间的距离,“我们”的主体性被凸显出来,透过一群孩子来观察探索这个世界,这是孩子们看到的“世界”,也曾是我们看到过的“世界”。不仅如此,开头的两行字幕,前一句是片子中所拍摄的、清晰可见的客观事物,而后一句便是站在摄影机后、坐在剪辑台前的编导想要通过片子来表达的主观思想。可以说,张以庆的《幼儿园》正是这样一部通过对真实记录画面的重构,从而恰如其分地渗透创作者主观倾向的纪录片。
  从广义上讲,视点是指最终影响叙事者对事件进行判断的某种思想态度。叙事角度也被称为视点。作为纪录片,行业人员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客观真实,杜绝摆拍,“情景再现”的运用也一直是争议不断,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摄像机的确存在。摄像机所拍摄的主体总是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不断变化的,而摄像机所摄范围也仅仅是“井底之蛙”仰视的天空一角,所谓的客观也无非是竭力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叙事视点决定了影片的立足点,就是要站在谁的立场上去讲述,代表谁的观点。《幼儿园》的叙事角度就很独特,一方面,导演想要深入挖掘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希望透过他们的眼睛来窥探这个世界,以孩子的标准来评判世界的善恶是非。另一方面,摄像机的客观描述或是成人的视角。摄像机其实代表了导演的视点,是导演通过“善于发现的眼睛”来呈现除孩子之外的一系列事件或场景。比如接孩子的家长和上课的老师,导演选取了相对有代表性的家长和孕妇袁老师,只不过他们并没有作为叙述者出现,而只是作为被观看者让观众去评判。主次分明的主客观镜头构成了《幼儿园》鲜明的视角特征,使整部影片在不失童趣的前提下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视点直接限定了受众群体,是和创作者站在同一主线的已经成年的“我们”。
  叙事结构
  一般来说,叙事结构可以被视作一种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故事或叙事的顺序和风格被展现给读者、听众或者观察者。幼儿教育这个题材,对于观众而言早已不再陌生,甚至是备受关注的。但是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影视产业推出的优秀儿童教育片却是凤毛麟角,能叫的出名字的又是少之又少。除了张元的《看上去很美》、张同道的《小人国》,张以庆的《幼儿园》,其他有代表性的儿童教育片差不多都是一些教育意义和幼儿趣味相结合的动画片,比如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伊朗的《小鞋子》、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等。国内反映幼儿成长作品的缺失,让“三张”导演看到了可以开拍的可能性。与时下许多纪录片不同,《幼儿园》看起来给观众的直观感觉更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没有跌宕起伏、紧凑有致的故事情节,反而充斥着大量的生活碎片、琐碎的细节①。不过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其实《幼儿园》在叙事上主要采用了两条线索的故事结构,一条是纪实的方式,即记录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起居;一条是采访的方式,即记者用启发式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们进行对话交流。两条线索穿插进行,使整部影片在看似散乱的剪辑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此外,影片还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剪辑,四季分明,“一叶知秋”、“冬天的雪花”等这些提示性的字幕给观众以暗示。
  在纪实的客观拍摄中,导演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小人物”,抓拍了许多生活中有趣的小细节。例如,导演用一个固定的长镜头来表现那个小男孩摞椅子的情节,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②。机位没有给孩子以特写,只是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客观的陈述。观众在观看这一生活细节的时候,情绪完全被这个摞不上椅子的小男孩的行为所控制,这就让叙述者和接受者之间产生了共鸣,因为观众能从小男孩身上看到自己。叙述者的这种启发式拍摄耐人寻味,遵循了巴赞独特的电影写实主义美学理论,“在事件呈现中提示现实的含义与深层结构:一是要在保持事件的具体性和含糊性中有提示现实的含义;一是要在事件的展示中努力提示出现实的深层结构。”电影现实应该注重“事件”而不是“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强调现实发展的逻辑性和因果规律,而事件则是注重对现实本身的如实地原生态地呈现。
  在第二条叙事线索采访的拍摄中,导演采用了黑白影像的影调方式来表达一种思想深度,从练习数学心算的孩子熊经纬,到后来与家庭、生活、理想、情感及至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项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对话,这些画面均采用了黑白艺术处理。
  先看记者提问的问题:
  “你个子真是很高,你为什么会长这么高呢?”
   “你喜欢中国足球吗?”
  “金钱、权利和快乐,你会选择哪一个?”
  孩子们的回答:
  “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
  “亚洲别的国家足球都在进步,只有中国还那么差。土耳其这个国家很怪,大部分在亚洲,小部分在欧洲,他却为欧洲踢球,也许是因为亚洲足球太差了。”
  “我选择快乐,因为钱买不到快乐。”……
  这样的回答,以及回答问题时孩子们表现出来的那种“老练”和不屑的动作表情,恰恰反映出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幼儿园时期开始形成的,现实就是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成人世界的东西时刻在影响着思想成型中的幼儿园孩子,这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的社会现象。《幼儿园》实际拍摄的素材差不多有5000分钟,但是剪辑成品制作出来后将素材仅仅压缩到一个小时左右,如果不充分考虑片子的结构形式,《幼儿园》只能是一盘散沙,采访和拍摄就会显得唐突且格格不入,创作者最后确定的这种叙事结构,不仅体现了《幼儿园》别具一格的结构美学,更巧妙地是形成了强烈地视觉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衬出时代的变迁烙在一代人身上深深的印记,发人深省。
  此外,在《幼儿园》中,外景虚化的拍摄方式也进一步突出了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主题。影片中,无论是操场上热闹的活动,还是大门口大人们晃动的身影,窗外哗啦啦下雨的情景,无一例外都是被导演刻意的虚化了。外景之虚,更映衬了幼儿园生活的环境之实,更加烘托出孩子们的思想、行为之实,也更加切合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感觉之实。这种外景虚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给观众造成一种陌生的朦胧感,再一次唤起人们对真实世界的重新审视。
  叙事语言
  作为视听结合的电影艺术,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听”这一狭义“语言”的存在,而将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了画面的“可看性”上。对于纪录片而言,解说词和配乐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早期,解说词曾一直处于支配地位,甚至架构着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作为一种电视语言,解说词在纪录片中占有重要位置,一部电视纪录的解说词,也决定着一部纪录片的质量。可是,在张以庆的《幼儿园》里,却没有一句解说词,全部采用画面语言来讲述故事。对张以庆来说,这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算是其主观创作回归纯客观的一次大胆尝试。没了解说词的引导,导演便采用了字幕的连缀情节、推进叙事的作用,如片头的那句“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还有“大班的袁老师要当妈妈了”――“即将升入大班的中班开始用筷子了”――“大班毕业后的第二周,袁老师产下一个男孩,三年后她的孩子也将上幼儿园……”,字幕的巧妙运用将零散的日常化片段连接成统一的整体,留给观众无限的回味。
  此外,张以庆还善用音乐的表现形式,渲染情绪。以北方曲调的《茉莉花》作为片子的主题音乐,并且在节目中前后出现了五次,无疑是此片的又一处成功的妙笔。片子主题和《茉莉花》旋律的完美结合,随着剧情的逐步展开,使观众的认知和情绪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产生共鸣。从最初听到音乐时所感受到的轻松、快意,到最后的压抑、凝重,这种微妙的心理感受是音乐根据幼儿园真实生活的揭示所展开的,天籁般的童声,传导出人之初的无奈与现实;天使般的孩子,原来承受着太多的时代与社会特性;茉莉花的芬芳,却夹杂着淡淡的愁绪与忧伤③。这就是《幼儿园》,一朵含苞待放却有些苦涩的茉莉花,可贵的童真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
  一部具有深切人文关怀的纪录作品,一部承载社会责任的纪录作品,一部淡化创作者存在、实现叙事隐退的纪录作品,多重话语的表达,散文化的叙事,隐蔽的视角控制,这就是张以庆导演的《幼儿园》,用富有特色的叙事手段,为观众展示出了一个别样的儿童世界。无论是镜头画面、音乐语言,还是结构安排、细节处理,一种人文关怀的光辉渗透全片。正如张以庆自己所说的,“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④■
  参考文献
  ①吴晓靓,《寓意式的纪实――纪录片〈幼儿园〉的叙事艺术》,《电视研究》,2005(6)
  ②国玉霞,《陌生的审视――从〈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幼儿园〉看张以庆纪录片的表现艺术》,《电影评介》,2009(21)
  ③蔡妍,《纪录片〈幼儿园〉的创作分析》,《现代交际》,2010(5)
  ④刘洁,《〈幼儿园〉:一种审视的方式――张以庆访谈》,《南方电视学刊》,2004(3)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叙事 纪录片 幼儿园 浅论纪录片《幼儿园》的叙事艺术 纪录片幼儿园叙事结构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