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节目如何提高收视率:电视专题节目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追求专题的新颖、厚重和典型,是《知音》杂志成功的奥秘所在。《知音》杂志的做法同样值得电视人的借鉴。   【关键词】电视专题 收视率 《知音》   
  曾几何时,电视节目专题在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乃至地市电视台都是红红火火。以央视的“实话实说”安徽卫视的“东方纪事”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电视专题节目占据了电视节目的黄金时段。然而,随着选秀节目、娱乐节目、相亲节目的风生水起,具有新闻传播意义的电视专题节目的收视率每况愈下。难怪央视靠做专题节目起家的大腕级人物崔永元多年前就曾借助与赵本山宋丹丹合演小品时揶揄央视专题节目“小崔说事”:“没关系,这节目收视率低。”
  诚然,在电视节目的形式上新闻工作者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尝试新的节目形式,但具有新闻传播意义的电视专题节目只要新闻(消息)存在一天,它就不会消失。因为受众对一条具有特别意义的消息(新闻)不仅需要知其然,还需要知道知其所以然。就一个新闻事件而言,受众不仅需要新闻背后的背景资料,还需要深度点评与剖析。而满足受众的这些收视欲望,电视专题节目是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表现形态。
  那么,电视专题节目在各种形态的竞争中如何提高收视率,或者通俗的表达怎样吸引观众的眼球呢?笔者认为一档电视专题节目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
  第一、新颖
  综观各省级、地市电视专题节目,题材定位栏目设置大同小异。最多的就是法制类专题节目。如“法制时空”、“案件调查”、“今日说法”、“拍案说法”、“拍案惊奇”等等。无外乎婚外恋、财产纠纷、情感纠葛,看完前半部便知后半部。取材老套、雷同,缺乏创意,的确使人审美疲劳。就此现象而言,《知音》杂志的做法值得电视人的借鉴。许多年来,《知音》的销售量有增无减,即便是今日在报摊上看到最多的杂志恐怕还是《知音》,其实《知音》从开始到现在恰恰一直就是在做专题。为什么《知音》的读者数量不降反升呢?那是因为所有为《知音》写稿的人都知道,题材新颖是《知音》杂志的第一标准。举一个网恋的例子,2001年,《合肥晚报》的一名女记者与黄山市的一名公安干警因网恋而结婚。在当时,网恋已不属于新闻。但《知音》在报道这档新闻时,笔墨完全不在网恋上。它先是告诉读者,黄山市的一名警察因夫妻闹离婚严重刺激了正在读高中并且成绩十分优秀的女儿。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女儿得了失忆症不得不休学治疗。良心自责的父亲万般无奈之下通过网络寻求帮助而巧遇《合肥晚报》单身女记者,这位女记者用自己慈母般的心最终帮助的女儿恢复记忆并在复读一年后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可以想象,如果文章取材着眼于网恋,它的意义将会被淹没在读者的视线中。
  第二、厚重
  作为电视专题节目,十分忌讳浮光掠影,它有几个关节点就会有几个亮点,节目的一波三折才能收到激动人心的效果。我们的很多电视专题节目,虽然时间长度够了,但情节内容的厚重却不够。在安徽金寨县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有五个兄弟住在金寨与英山(湖北)交界的深山里面,一条河上因为没桥每年发洪水时都会淹死人,这五个兄弟用自己打工挣来的钱修了一座桥。这就是安徽某报社当时报道的不足250字的一条消息。但《知音》得知后派记者采访最后发了一篇7000字的文章――“农家五兄弟和一座悲壮的桥”,它首先介绍了农家五兄弟为什么拿自己打工挣的钱来修桥,大哥叫尹代运,两年前他曾抬一名产妇过河,不料山洪爆发,迟迟不得过,眼睁睁看着产妇在河边难产而死。这件事又强烈刺激了他,他发誓一定要修一座桥,他到村里乡里县里甚至省里要钱修桥都空手而归。尽管如此,建桥的情结却与日俱增。最后他率五兄弟到南京打工两年,用挣来的钱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桥,不料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的无影无踪。五兄弟不甘失败,举债化缘再次建桥,因为经济实力不足,建起的桥难挡风雨,又塌了。屡建屡塌的悲壮之举感动了很多乡民和县市领导,最终通过交通厅拨款、乡民义工等方式建起了一座通过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的大桥,《知音》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央视《实话实说》等专题节目纷纷给予报道。由于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命运牵动许多读者的心,为数不少的善良读者捐款帮助当事人还清了债务,《知音》为此还做了后续报道,在读者中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第三、典型
  电视专题节目即使是一个事件也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大凡电视专题节目都是以一个人为中心在讲他的故事,而许多电视专题节目所报道的那个人是否具有典型性的特质就尤为重要。《新安晚报》曾报道过一件事,安徽某地一名男子与一名不满14岁的女孩同居,初审法院判其入狱,但二审法院依据事实改判无罪。初看这则消息也很普通,似乎没有特别的意义,但《知音》编辑部认为这个案例非常典型,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法官依据事实而不是拘泥于法条(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与不满14岁女性发生性关系一律按照强奸罪论处)显示了法官的与时俱进,可供借鉴、启发。《知音》记者就此采写了一篇文章“与不满14岁的女友同居该当何罪?”。文章指出,尽管女孩的户口本显示该女孩确实不满14岁,但她却生得人高马大,发育得十分丰满,几乎所有见过她的人都认为她不止14岁。法官在宣判男子无罪时陈述,随着物质精神生活的改善的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人发育提前,依据不知者不怪罪的推论,故宣判该男子无罪。《知音》此文发表后,在东北等地一些法官也相继作出类似判决,最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承认此类判决的合法性。由此可见,人物、事件具备典型可提高收视率,因为这种节目它为人们茶余饭后提供了思辨的素材和理由。
  电视专题节目的三大特点――新颖、厚重、典型在一档节目中应交相辉映,一档好的收视率高的电视专题节目应当这三个元素同时具备。事实上,在本文例举的《知音》刊登的几篇文章中新颖、厚重、典型的三大特点也都兼而有之。这也是《知音》长盛不衰的秘诀。当然,如何把握这三个要素需要记者编导的强烈的新闻敏感,有了这种敏感才具有对人物、对事件、对题材的判断力。
  如果我们电视工作者能以《知音》之石攻电视专题节目之玉,扎扎实实沉下心来做足功课,我想电视专题节目的收视率就会不断提高。人物、故事是电视专题节目的永恒主题,就像电影一样,故事片永远是它的主流。
  
  (作者单位:宣城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叶水茂

相关热词搜索:收视率 节目 提高 电视专题节目如何提高收视率 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 卫视收视率查询最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