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人物的设计与景物陪衬 陪衬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国是玉的故乡,中国人爱玉、玩玉、赏玉。历代玉雕大师们在继承先辈技艺的同时,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力求发展创新。而玉雕人物题材很广泛,不同的人物作品与景物陪衬的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人们所熟悉的佛教题材、传统吉祥寓意题材,以及在民间故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等诸多方面取材,创作玉雕人物作品,景物陪衬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在体现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同时,运用场景道具等作点缀,用动物、植物作点缀,或用谐音寓意等艺术语言象征性地表达出来,都能极大地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
人物题材的景物陪衬,随着人物主题的不断变化也会有所变化。举世闻名的白玉作品《桐荫仕女图》作品构思绝妙,凝思联想勾画出江南庭院景色,通过庭院的月洞门缝的一线光亮透出,打破了沉闷,沟通了庭院内外;少女通过门缝相互观望、闲聊,生活气息颇浓,如诗如画。如此绝妙的构思设计,既突出了主题人物,又充分显现了景物陪衬的重要性,大块面表露了白玉的材质美,是一件主题与景物陪衬搭配极佳的人物作品典范。
如何才能将人们熟悉的人物作品题材玉雕,制作成更完美、更优秀的艺术品呢?我们不能依靠模式去生搬硬套,而是要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人物形态、人物表情推敲论证,使景物陪衬与人物作品主题和谐融洽。比如,雕文关公,就不要轻易骑上战马,一手拿书一手拿刀,这样打不了胜仗也读不好书,要让文关公静心读书,就要设计他坐石凳或太师椅上读书,在通常条件下,因玉器人物作品制作上的特殊性,往往要根据玉料的外形、质地和色泽等因素进行构思景物陪衬,使作品更富新意。同时要依材施艺,灵活选材,慎重审料,挖瑕去疵。甚至作品定型以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更改原定设计也是常有的事。所以人物作品的景物陪衬,不求多少,只求配置到位,观赏时感觉舒适,协调、融洽,最终从造型上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景物陪衬在玉料中的运用,设计者根据玉料本身所提供的客观条件,来设计布局,力求用料完美。因玉料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常常给设计者带来新课题。所以每个雕刻师务必熟悉、了解玉料的性能,如对玉料的硬度、结构、质地、颜色、裂纹演变程度等都必须了如指掌,方能将其用得尽善尽美。根据不同的玉料施以不同的工艺,如:新疆和田玉性能较韧,硬度高,在制作陪衬景物时根据料性特点,可作些深加工,不易断裂。比如雕千手观音、花鸟山水、仙女等题材作品可将陪衬景物适当透空,以显灵气。千手观音各手所持的法器和佛光可雕得非常精细,但一定要互相搭配,衔接牢靠,利落透彻,不可拖泥带水,粘连一团,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雕人物、山水、仙女类作品,多以花草、树木、楼台亭阁、小桥溪流、行云流水、岩石假山等作陪衬。其雕刻法则以镂雕、浮雕、透雕多见。所以在雕刻其作品景物陪衬时可尽情发挥,以达到淋漓尽致的完美艺术效果。
但又要在制作的同时时刻提醒自己,玉雕切忌太凌空,洞眼太多,一则伤料,二则伤形,三则破坏光泽面。此外,还有一些透明性玉料的景物陪衬,如紫英、岫玉、水晶、红晶、茶晶、玛瑙等玉料,因透明度较强、性脆、裂纹相对多,制作时容易爆裂,勾线不易挺拔,作品设计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玉料的特性和工艺的特性,在景物陪衬设计时应考虑相对圆浑、厚实透空,要留有一定的厚度,不能太薄、太凌空,否则玉料美丽的色泽会失去。如果缺乏大块面、整体面的完整圆润感,就会丧失天然玉质美感,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还有一些带纤维韧性强,硬度较软的玉料,如珊瑚、绿松石,可根据玉料的特性,设计景物陪衬,层次丰富一些。工艺制作尽可能追求精雕细琢。如因原料价格贵,可根据人物作品题材的需要,设计陪衬景物时应做到物尽其用,以显现名贵玉料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作品的景物陪衬与打磨、抛光有着密切关系,也是制作玉雕作品的重要环节。
品评一件玉雕作品的优劣,打磨抛光这一环节不可低估,作为视觉艺术的玉雕作品打磨抛光是表面现象,但最容易影响视觉效果的好坏。就人物作品而言,如果其景物陪衬搭配不当,凌空洞眼缺失太多,下手不顺,给打磨、抛光带来很多障碍,最终亮光上不去,有损玉质天然美感;大失抛面的光泽,天然玉色随即淡却,失去玉的温润、古朴、厚实圆滑之感,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设计者在设计作品陪衬时要考虑到打磨、抛光这一制作环节。只有每个细节都考虑到,才能创作出满意的、完美的玉器艺术品。
参考文献
①钱振峰:《白玉评鉴与投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②沈追鲁:《中国玉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蚌埠市周卞美玉雕刻室)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玉雕 陪衬 浅谈 浅谈玉雕人物的设计与景物陪衬 玉雕人物设计图片 玉雕人物设计画稿图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