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下载

发布时间:2017-02-1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国散文下载篇一:中国知网下载文章步骤

一.下载软件

1. 打开校园网,单击“校图书馆”。

2. 单击“电子资源”下面的“中文数据库”。

3. 单击“中国知网”数据库。

4. 进入中国知网后,单击“CNKI E-learning”

5. 单击“免费下载”,按照安装向导提示,选择存储路径进行安装即可。

6. 双击桌面快捷图标,打开软件,进入主界面。

二.学习单元

下面我们将重点讲解软件的几项重要功能及其操作方法,包括学习单元的创建、打开及 管理,CNKI数据库中文章的查找及导出,对所看文章如何做标记和笔记,以及如何查看相关刊物的格式要求及直接网上投稿。学习单元主要用于对资料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管理。

1. 新建学习单元 单击“学习单元”,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学习单元”,例如文件命名为“毕业设计论文”,文件后缀为.cel。

2. 打开学习单元 单击“打开学习单元”,通过路径找到已经存在的.cel文件,单击“打开”即可。

3. 要学习的文献下新建文件夹 右击“要学习的文献”,选择“新建文件夹”,可以命名为自己需要的内容,例如“原理”,“方法”,方便归纳和日后查看文献,建立一个清晰的脉络。

三.添加要学习的文献

1. 从外面导入文章

选择工具栏上的“添加文献”,选择想要从外面导入软件的文章,任何软件所支持的文件格式都可以。

2. 检索添加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和英文文章

对于中文文章,单击“检索工具”,选择“CNKI总库检索”,进入知网首页,输入想要搜索的文章名或关键字,单击“检索”即可。

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对文章进行筛选,选中的文章打钩,然后选择“导出/参考文献”。

再次确定添加的文献打钩,继续选择“导出/参考文献”。

选择“CNKI E-learning”格式,可以浏览到每篇文献名字,作者,年份,摘要,关键词等重要信息,确定将文献导入软件的话选择“导出”,想要把文献以word形式导出的话选择doc。然后选择导入题录的位置,即放在要学习的文献下面自定义的文件夹中。成功导入之后选泽“下载”,下载成功后便可以直接双击打开浏览。除了文章可以完整浏览,还可以看到参考

文献,引证文献,相似文献等信息。

中国散文下载篇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达标测试

(本试卷共150分)

一、诗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6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 雪

张居实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浩然。

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试简析之。(4分)

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2分)

答案: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张诗后两句分别从人的触觉、听觉、视觉来写雪。白诗四句分别从人的触觉、视觉、听觉来写雪。 2、都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无眠。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6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3.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

4.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

答案:3、《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4、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5-6题。(6分)

唐 诗 一 首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中国散文下载)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

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选段)

5. 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 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

答案:5、该诗为杜甫作品。因其具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是又是严格工整的七律。

6、(此题实为仿写题。可根据杜甫的风格和原文的对李白的分析来写)从形式来说,杜诗李白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凝聚在一定的形式、格律中,从而不再是一种天才美、自然美,而是一种人工美、世俗美,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学到的范本;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远民生,且充满忧患意识,不似李白那么飘逸洒脱,也明显地蕴含了这个阶级的停滞与走下破路。因而,李白与杜甫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之音,那么杜甫就是另一种盛唐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永遇 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8、上片的画线句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释。

9、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迫。试结合上文,简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

答案:8、人在何处:怀念亡夫的忧伤; 春意知几许:尽管柳色加深,但心中因存春梅凋谢的哀怨笛声而不觉春意;次第岂无风雨:历经沧桑,对一切感到变幻莫测,顾虑重重,心情凄伤; 谢他酒朋诗侣:谢绝游赏的邀请,心情落寞、消沉。

9、元宵夜的热闹繁华无心游赏,却又怀念昔日盛况,躲在帘内“听人笑语”。矛盾的心理中反映出心灵的哀思,蕴涵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陆游四十岁来夔州任通判,途中作诗道:“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

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可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解散。以后他播迁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

10、“茅檐人静,蓬窗灯暗”一句在词中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2分)

11、上面这首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物寓意。请结合词作及背景资料对此进行鉴赏。(4分)

答案:10、渲染了萧条寂寥忧愁的气氛。 (基本意思到即可)

11、杜鹃的啼鸣往往给人以凄婉动人的联想。诗人的人生历程在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到失意孤独的过程之后,杜鹃的啼鸣更能引起诗人愁苦寂寥之情。作者把自己看成一只“悲鸟”,由杜鹃起兴,借物寓意,“况半世、飘然羁旅”,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对时局的忧虑.。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3题。(6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江 总① 岑 参②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2、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 。唐代诗人在《》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其中“佳节”也是这个节日。(3分)

13、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3分)

答案:12、重阳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 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6分)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桃花莫遣随流水,怕有鱼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4、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案:14、“世外桃源”(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示年复一年,慨叹时间流逝之快。 15、a借桃花引出隐居的处所,将隐居山间的眼前景(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b借桃花曲折地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八)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完成16—17题。(6分)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6、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情达意的写法上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3分)

17、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或另有见解?请简要阐释。(3分)

答案:16、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

17、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可以不同意而肯定其他字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阅卷时不能只根据参考答案来判断,要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来定夺。详见下文解说。)

(九)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18—20题。(6分)

舟中读元九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 元 稹

把君诗卷灯前读,残灯无焰影幢幢,

诗尽灯残天未明。此夕闻君谪九江。

眼痛灭灯犹暗坐,垂死病中惊坐起,

逆风吹浪打船声。暗风吹雨入寒窗。

在唐朝诗人中,元稹和白居易的真挚友情是向来被人称道的,在他们各自的诗集中,有许多互相赠答唱和的诗。这两首诗写作时间相差不久,内容相近,写法上有所不同。

18、两首诗内容相近,都

19、在写法上,白诗纯用白描手法,而元诗则

。两诗都写了“残灯”和“风”,白诗是客观描写,而元

诗。

20、两首诗的第三句同写诗人在病痛之中都是传神之笔。白诗写“眼痛灭灯犹暗坐”,写出了诗人读完元稹的诗,勾起对好友的思念与关怀,以至不能入睡的情形。而元诗写“垂死病中惊坐

起”, 。

答案:18、描写诗人怀念朋友,孤灯独坐,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

19、富于变化,虚实结合;只是写主观的感受。

20、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诗人初次听到白居易被贬谪,出乎意料陡然震神态。

(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1—22题。(6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2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答案:2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

2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二、文言文阅读(42分)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18分)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蹇(毛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猪);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俗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晋书·阮籍传》

2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坏府舍屏障坏:损坏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尽

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赠送

答案:b(a?坏:拆除;c?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造:访问)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喜怒不形于色吾尝终日而思矣

b.籍由是不与世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中国散文下载篇三:中国古代散文练习

阿旁宫赋

一.基础检测(25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u) 辘辘(lulu)远听 鼎铛(dang)玉石

B.囷囷(qunqun)焉 尽态极妍(yan) 架梁之椽(yuan)

C.阿(e)房宫剽(piao)掠其人 金块珠砾(li)

D.尽锱铢(zhizhu) 妃嫔媵嫱(yingqiang) 逦(liyi)迤

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25分,每小题5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7.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8.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9.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骊山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

2、C。A项“一”:统一;数词 。B项“爱”:喜欢;吝啬,吝惜。C项“取”:动词,拿。D项“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3、D。A 项“焉”:形容词词尾;代词,代宫女。B项“而”: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修饰。C项“夫”:前一个“夫”名词,??的人;后一个发语词。D项的“于”都为“比”。

4、C。

5、C。《阿房宫赋》是文赋。

6、B。两个“之”前一个为代词,一为结构助词;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承接。

7、B.略。

8、B.略。

9、C.同情不正确。

10、略。

11.(1)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参考答案: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六国论

一、字词

1.注释下列多义词

2.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①暴秦之欲无厌

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④辞决而行

⑤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⑦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⑧同舍生皆被绮绣

⑨独不怜公子姊邪

⑩可得闻与

4.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①思厥先祖父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二、语言运用

1.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

①(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较秦( )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③公为我呼( )入,吾得兄事之

④竖子不足与( )谋

⑤庄暴见孟子,( )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2.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

①句读之不知

②唯弈秋之为听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皆不可限以时月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其势弱于秦

⑦唯利是图

⑧吞舟是漏

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①②⑦⑧/③⑤/④⑥

D①②⑦⑧/③④⑤⑥

3.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项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A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

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

C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

D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

②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A秦国人想吞掉六国也吞不下去

B秦国人吞食六国也不能咽下咽喉

C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

D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

三、阅读思考 阅读苏辙《六国论》中的一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①五倍之①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②攻山西千里之秦,而①不免于灭亡。常为之②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②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1.根据标号解释文言虚词的用法

以① 以② 而①

而② 之① 之②

2.对加黑词语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西向”意即“向西”,指抗秦。

C“千里”作“秦”的定语,意指秦国幅员辽阔,实力雄厚。

D“世家”指司马迁的《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3.选出“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一句译文正确的项( )

A认为一定可以有自我安定的办法。

B认为一定会有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

C认为一定有可以使自己安全的办法。

D认为一定有办法使自己的国家保全下来。

4.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5.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四、“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

五、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

六、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填在括号里,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七、说说下边加黑词语的意义,它们和现代汉语常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八、理解文意,在正确的判断上划“√”。

1.揭示赂秦实质的最重要语句是:

(1)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3)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1)秦国想吞并六国也吞并不了。

(2)秦人最担心六国团结起来对付秦。

(3)六国的势力也不弱。

九、下边的短文选自苏辙的同名论著《六国论》,在见解与风格上,与其父互有同异,读后请作回答。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

2.比较两篇文章,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

3.给下边加黑词选择正确解释,用“√”表示。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散文 下载 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txt全集下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