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全套ppt [编辑职业道德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关键词】编辑 职业道德      各行各业都有与本行业及岗位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并要求每个从业者遵守奉行之,这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知识信息越来越强的依赖,各种新闻产品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关注、反映、干预、引导着社会潮流。因此,处于“生产”新闻作品关键岗位的编辑工作,处于把关人的位置,就愈发显得至关重要。编辑职业道德的高下,将直接导致新闻作品质量的优劣,编辑的职业道德,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有损编辑职业道德的行为
  
   无可争辩,大多数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非常注意培养、锤炼自己的职业道德。茅盾先生就曾以“披沙
  拣金,功归无名英雄”来赞誉编辑。但也不可否认,在当前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侵袭影响,有些编辑不注意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背离了应有的职业道德。表现在:
  1、认稿唯“亲”而不是认稿唯“贤”。只要是亲朋来稿或是领导荐来稿,无论来稿质量如何,都在优先编辑之列;反之,凡是陌生人的投稿,质量再好也得靠边站。还有一些编辑以稿件拉关系、作交易,实行“交换哲学”,互通有无,最终损害了受众的利益。
  2、只以自己个人好恶决定稿件取舍。有的编辑不是以事实真相、社会需要为标准决定稿件取舍――投到他那里的稿件,与他的喜好相同,一路“绿灯”;若是与他的意见相左,则“永无出头之日”。
  3、盲目崇拜名家,忽略新人。有的编辑只要见到是名家的来稿,不管其是精心所为还是应景之作,一律即刻编发。殊不知,大家虽有功力,但也不可能篇篇是精品。曾有西安一农民,将自己的作品盗用贾平凹、韩石山等人之名寄往多家编辑部,结果几乎篇篇命中。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来稿,哪怕有真知灼见、布局精彩且文笔优美,却被“束之高阁”。有的编辑甚至还常要求与无名作者联合署名才发其稿,更有等而下之的编辑甚至将来稿改头换面窃为己有。
  4、一切“向钱看”而不是向稿件看。如今有的编辑唯利“视稿”,凡是想从他手上发稿,必须“表示心意”;如果不“进香”,那么你的稿件只有一个结果――“枪毙”。
  凡此种种,你能说这样的编辑政治敏锐性不高、学识水平不够、业务能力不强吗?非也。这是典型的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在不显山不露水之中,打击了正常投稿者的积极性,降低了新闻产品的质量,为所服务的媒体抹了黑。虽然这些以稿谋私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整个编辑工作的主流,但它的危害却是巨大的,日积月累,不仅损害了整个编辑群体的形象,割断了编辑部与作者的联系,影响了媒体的声誉,更是给党的新闻事业抹黑,进而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非职业道德行为溯源
  
   为什么在编辑领域中会产生以上种种劣迹?除了受整个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以及一些编辑个人素质不高、政治学习不够、思想行为不正确之外,与编辑工作的一些特殊性也有很大关系。
  1、个人独掌“生杀大权”,却无相应机制制约。有人说,“编辑常常既是稿件的‘法官’,也是稿件的‘辩护律师’。”尤其是对大量的不出名的投稿者,编辑一般无需听取并征得他人同意,就享有用与不用及如何用稿的权力,编辑的“初审”决定实际上也就具有“终审”的性质。往往是一个编辑看过的稿件,若不准备用,此稿基本上就成了废稿。这么重大的“权力”交给一个人,倘若这个人道德水准低下的话,那么很多稿件就可能受到“不公正待遇”,并容易产生“稿钱交易”行为。因此必须通过提倡高尚的职业道德,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审稿制度,使稿件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
  2、编辑需要自我牺牲精神,但只能依靠自律来实现。编辑日复一日地从大量的来稿中挑选佳作、编辑成文,他们像是能工巧匠,将作者那有时还不成型的宝石坯,雕琢成光彩夺目的艺术品。然而,一旦作品面世,编辑却“不见了”,受众看到的只是作品与作者。当年,只读过几年书的作者曲波把他写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初稿交到人民文学编辑部时,根本达不到出版水平。是人民文学的编辑龙世辉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帮助修改,才使得《林海雪原》出版,家喻户晓。结果妇孺皆知曲波,而成就此书的龙世辉却很少为人知晓。类似情况不胜枚举。故而,只有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甘做无名英雄等优秀传统,同时在社会公众面前注意树立编辑的形象,从而让编辑产生抵御“物欲横流”的“免疫力”。
  3、难于成名成家,容易自暴自弃。一些编辑认为整天“为他人做嫁衣裳”,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吃了大亏。其实,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世人从事的大多数工作都不是直接为自己,也都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因此,要使编辑树立起自信心,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还是得靠提倡职业道德。
  4、处于社会转型期,难以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新闻工作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两重性。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传播文化科学的精神产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新闻的商品属性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故而要特别注意解决好精神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当前,抓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是当两者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应该绝对服从于社会效益。千万不可忘记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应时刻想到我们的“产品”是给千千万万的受众看的,应一刻不忘对他们负责!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新闻事业开辟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且迫在眉睫地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它应成为我们每个从事新闻工作同志关注的焦点、热点。抓好编辑的职业道德,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新闻工作,具有关键性意义。
  
  如何弘扬编辑的职业道德
  
   “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词句来自唐人秦韬玉的《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做编辑的同志如果把这里的“苦恨”换成“甘愿”的话,那就是个有职业道德的好编辑了。
  针对现阶段社会环境特点以及编辑工作的独特性,笔者认为作为当今编辑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应重点遵循、弘扬、恪守以下诸项:
  1、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行动。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在编辑这道重要的关口上为党和人民把好关、尽好责,做到凡是经自己之手出去的精神产品,在社会上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完成“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为党的新闻事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2、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编辑应懂得,我们的工作特殊、辛苦,但这是党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是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为人民服务就应该讲奉献,而不能讲价钱、逐名利。在这方面,我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鲁迅先生一生中在编辑出版事业上付出了很大精力和很多时间,他主编及与朋友合编的刊物不下几十种。那时候鲁迅不仅拿不到编辑费,有时还要自己贴钱。为什么他心甘情愿“为他人做嫁衣裳”呢?鲁迅曾明确表示:“凡是为中国大众工作的,倘我力所及,我总希望(并非为了个人)能够略有帮助,这是我常常自己印书的原因。”
  3、用制度规范职业道德,切实提升编辑道德水准。诚然,道德问题无法用制度来约束,但编辑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则不仅应该用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还应该遵守各新闻单位建立的诸如“杜绝有偿新闻”、“不准以稿谋私”等规章制度,以此提升道德水平,改进工作作风。
  4、甘当无名英雄,做到无私奉献。一名合格的编辑要有使别人名扬四海,而自己终生默默无闻也心甘情愿的精神。只要认准了对社会有贡献,对受众有好处,牺牲个人利益也无怨无悔。文革结束不久,《随笔》的编辑杜渐坤数次从广州抵上海,与当时还不出名的作家戴厚英商谈以深刻人生体验为基础,呼唤人性觉醒且在当时触及了一些非常敏感问题的长篇小说《人啊,人!》的修改事宜,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最终使《人啊,人!》出版,不久即成为畅销书,并享誉海内外。像杜渐坤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识、智慧乃至全部心血献给党的新闻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编辑,应是编辑永远学习的榜样。
  事实证明,抓好编辑的职业道德,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个人两方面都需要编辑恪守职业道德。每位做编辑工作的同志要发扬老一辈优秀编辑的牺牲奉献精神,尽心竭力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为加强编辑职业道德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合肥晚报社)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道德 我见 编辑 编辑职业道德之我见 职业道德之我见 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