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噩梦中醒来的宝贝:从噩梦中醒来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30受助者见证30年之三十 受助者:小叶儿(化名) 受助情况:汶川大地震后出现心理问题,在专家帮助下完全恢复 受助时间:2008年5月
救助者:央视网与健康863网联合组织的汶川大地震心理援助站
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广场上,蓝色的防震棚一顶接着一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独自缩在角落里,双手抱膝,或者将头深深埋在胳膊里,或者呆望着远方。她被人从废墟中救了出来,但亲眼看到很多小伙伴死在身旁,包括最要好的朋友;而父母,至今音信全无。从那以后,她就变得沉默无言。
央视网与健康863网联手组织专家来到灾区进行一线心理辅导。
一位专家走上前,问她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她只是摇摇头;前方报道人员递过去一瓶可乐,她仍旧摇头不语。大灾面前,这样的孩子很多,因为幼小的他们还没有成熟的“情绪反应机制”,不懂得如何发泄心中的恐惧和抑郁。这种极端心理和生理体验后的封闭,比失控的情绪更可怕。对他们进行心理救援,需要更多的技巧,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只能因势利导,绝不能刨根问底!
前方报道人员给其他小朋友发放少年科普书籍时,看到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渴望,忙拿起一本走过去,问:“小朋友,这个送给你。”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去,然后又悄悄地跑开了。
健康863网的首席运营官筱丹走上前,一边轻轻摸摸她的脑袋一边轻声问:“小宝贝,你的小名叫什么呀?”她没有抬头,只是嘀咕了一句:“小叶儿。”“姐姐能不能叫你的小名?”“可以。”她还是低着头。“姐姐不知道防震棚这里的厕所在哪里。”小叶儿机警地扭过头来,快速地指向远处的一个角落,“就在那里!”“跟我们一块来玩好吗?”筱丹邀请。但小叶儿低下头,再不说话了。筱丹离开了,她知道,向“封闭”中的小孩子求助,有助于重新激活他们的反应能力,让他们“发懵”的神经回到正常的应激状态中。但过多的问题会起反作用。小叶儿重新缩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里。但毕竟,她已经说了难得的一句话。
前方报道组拍摄心理专家和小朋友做游戏的画面时,发现她悄悄走过来,露出孩子的好奇,于是问道:“小朋友,你以前拍过照吗?”她怯生生地点点头。“那你给叔叔拍一张照片,好吗?叔叔告诉你怎么用,你这样……”经过一番交流,她的表情开始有了变化。
为了避免让经历过“噩梦”的孩子重受惊吓,心理专家召集他们做游戏。每人一把小椅子、一支彩色铅笔、一张纸,让大家画出心中最美的景色,暂时忘记那些痛苦的记忆。一群小脑袋在草地上围拢起来,不一会儿,就传出几天来难得听到的笑声。专家们注意到,小叶儿躲到帐篷后面,偷偷往这边张望。但她发现有人也在看她时,马上跑开了。过了一会儿,她禁不住诱惑,歪着脑袋向这里瞟。再过一会儿,她小心地背对着大家往这边蹭。没用多长时间,小叶儿的后背就贴在了一个小朋友的身上,“悄悄转移”再无法推进时,一位专家才“突然”发现她,牵着她的小手,把她抱着放在一个小椅子上,递过去一袋肉脯和一支黄色铅笔,说:“小宝贝,一起来玩好吗?”小叶儿微微点了点头。当一个小男孩上前牵住她的手时,她露出第一丝笑容。在“旋转看蓝天”这个游戏里,小叶儿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四手相牵,仰望天空,在草地上飞快旋转。最后,她放松地躺在草坪上,这个年龄的孩子特有的无邪的笑容重新绽放在她的脸上。
更幸运的是,后来她找到了自己的父母。
相关热词搜索:噩梦 醒来 宝贝 一个从噩梦中醒来的宝贝 神奇宝贝噩梦 神奇宝贝噩梦神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