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经济 影响拉美经济发展前景的若干因素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长期性的,也有短期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拉美经济的发展进程表明,能否提高国际竞争力、能否扩大投资、能否改善基础设施、能否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能否加快农业发展、能否维系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八个因素将对拉美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拉美经济 发展前景 因素
  中图分类号:F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1)01-0060-70
  
  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长期性的,也有短期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拉美经济的发展进程表明,以下几个因素将对拉美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能否提高国际竞争力
  
  “竞争力”最初是工商管理学中常用的一个术语。企业常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其竞争力的大小。
  关于竞争力的重要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例如,著名的美国学者克鲁格曼认为,“当竞争力用来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时,它足一个毫无意义的词。而沉湎于竞争力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他说:“有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财富主要由它在世界市场上的成就来决定。这种想法是一种假设,不是一个必然的真理。事实上,这一假设完全是错误的。……如果仅仅从竞争力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在许多领域产生错误的经济政策。”总之,克鲁格曼认为,“国家竞争力的概念是难以理解的。”
  克鲁格曼的上述观点显然值得商榷。在全球化时代,竞争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拉美国家的竞争力不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计算,在133个国家中,竞争力排名前50位的拉美国家只有智利和巴巴多斯两个国家,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拉美大国的排名均在50位之后。
  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大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科技创新。在决定科技创新的诸多因素中,国民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研究与开发的力度尤为重要。
  应该指出的是,拉美的教育事业并不落后。例如,拉美的三级教育制度的综合入学率在发展中地区名列首位:拉美为81%,发展中地区为63%。但是,拉美的教育事业有两个缺陷:1、偏重高等教育,轻视初等教育。其结果是,虽然拉美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但大量普通工人的素质并不高,从而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教育质量不高。例如,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计算,国际学生评测项目(PISA)的数学得分,乌拉圭为422分,墨西哥为385分,巴西为356分,而芬兰、日本和爱尔兰均在500分以上。PISA的阅读得分。芬兰、韩国和爱尔兰分别为543分、534分和515分,而乌拉圭、阿根廷、智利、巴西和墨西哥仅在400~434分之间,秘鲁只有327分。
  美国《迈阿密先驱报》的一篇文章认为,2006年,在美国留学的印度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别增加了10%和8%,而拉美学生则减少了0.3%。该文章认为,除非拉美的父母亲能像亚洲人那样重视教育投资(包括将其子女送到美国和欧洲的大学留学),不然拉美的竞争力将继续处于落后地位。
  拉美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并不多。根据美洲开发银行的计算,虽然拉美的这一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而且,拉美的这一经费主要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三国(占整个拉美地区总额的73%:巴西为42%。阿根廷和墨西哥分别为20%和11%)。
  有人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在拉美,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这意味着,拉美人更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较少关注自然科学的重要作用。此外,在世界上200所最佳高等院校中,拉美只有三所。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拉美竞争力的提高。
  除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不足以外,拉美国家还面临着人才外流的问题。由于受到同内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拉美国家中每年都有为数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到海外谋生。有人认为,在移居到国外的拉美人中,约18%的移民拥有高等学历。据估计,在1990年至2005年期间。约有15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拉美人离开拉美。虽然美国向拉美人发放的H1-B类签证的数额已减少了80%,但其他发达国家依然在努力吸引那些拉美人。
  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开始认识到通过加快科技发展来强化竞争力的重要性。2006年3月巴西总统卢拉在访问英国时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发布了共同声明。该声明指出,“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和创新在可持续发展、消灭贫困、促进社会凝聚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3年9月,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在一次讨论墨西哥与美国如何进行科技合作的研讨会上说:“墨西哥经济增长的核心以及墨西哥政府的兴趣是信息技术(IT)。我们的目标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的1%投入IT行业。”另据报道。2007年11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原来的教育和科技部将一分为二,单独成立科技和生产创新都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将致力于推动阿根廷的科技发展,继续实施政府于2004年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阿根廷将于2010年使科技投资在GDP的比重从目前的0.65%提高到1%。
  综上所述,拉美国家已认识到强化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扩大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但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努力既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立竿见影。因此,虽然拉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有望得到提升,但在近期内难以出现显著的变化。
  
  二、能否扩大投资
  
  扩大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投资的多少与资本积累能力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而资本积累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
  投资不足始终是拉美国家面临的难题。拉美的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20%,大大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投资不足使调整产业结构变得难上加难,也影响了生产率的提高。如在1990年至2006年期间,拉美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0.8%,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低一个百分点。只有智利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和其他一些国际机构认为:为了扩大投资,拉美国家应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应该调动本国私人资本的积极性。
  拉美国家不善于在国内积累资本,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低储蓄率有关,而低储蓄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首先,拉美的伊比利亚天主教文化并不倡导勤俭节约,而是鼓励积极消费。这与儒家文化形成鲜明对照。有人认为,阿根廷拥有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结构,但其社会福利却是欧洲式的。
  其次,高通货膨胀率打击了人们扩大储蓄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较高,存款利率实际上是负数,因此人们不愿意储蓄。
  第三,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与扩大储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增加储蓄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从而为增加储蓄创造条件。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很 短说是快速的。这就影响了劳动者收入的增加,最终导致储蓄率得不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第四,金融市场不完善,缺乏鼓励居民储蓄的机制。此外,对金融危机的恐惧心理损害了民众的储蓄愿望。例如,2001年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后,政府规定,每人从银行提取的现金每周不得超过250比索。
  第五,拉美人口的年龄并不处于高储蓄阶段。美洲开发银行的经济学家认为,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因收入低下而很少储蓄或不储蓄,到了壮年时期才具备较强的储蓄能力。在那些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例如非洲和南亚的许多国家),人口平均年龄恰好处于储蓄率较低的阶段。拉美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岁。这一年龄尚未进入中年期,但比非洲高5岁。因此,与非洲相比,拉美拥有更多的壮年劳动力,储蓄率也高于非洲。但与东亚相比,拉美的平均年龄却低了7岁,因此东亚的储蓄率高于拉美。
  如果资本能在国际范围内自由流动,那么A国的储蓄可以变为B国的投资。可见,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环境中,有限的国内储蓄未必影响国内投资的扩大。但是,不容否认。用外资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并非上策。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过:“国家的债务如果不是太多,会是一种恩赐。”19世纪初拉美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后,政府立即在伦敦和阿姆斯特丹发行债券。这些资金既用于国防,也用来改善基础设施。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上资金充裕和利率不高的有利条件,积极奉行“负债发展”战略,举借了大量外同私人银行的信贷。虽然这一战略弥补了国内资本不足的缺陷,并使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愈益沉重的债务负担最终使该地区在80年代初陷入了举世瞩目的债务危机。
  除举借外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以外,拉美国家还引进了大量投机性很强的短期资本。当拉美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不利的变化后,这种外资就会溜之大吉,从而加大了维持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难度。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都与大量短期资本出逃密切相关。
  与外债相比,外国直接投资具有下列优势:有利于技术转让;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培训,进而加快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东道国增加税收。但过度依赖外国直接投资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在许多拉美国家,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都已被跨国公司控制。根据拉美经委会的统计,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前,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在拉美制造业中的比重高达42%,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为31%。在该地区500家最大的非金融业公司的销售额中,跨国公司占总额的29%。此外,过度依赖外资容易损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毫无疑问,扩大投资与强化国内资本积累的能力以及吸引外资的成效密切相关。最近几年,拉美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的改善以及多种刺激性投资政策的出台,都为扩大储蓄创造了条件。但拉美人重消费而轻储蓄的文化习惯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拉美的低储蓄率难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扩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赖外资。可喜的是,拉美的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三、能否改善基础设施
  
  道路、桥梁、港口、机场、供水及排水、电力供应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不仅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对生产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9年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指出,电力部门和通讯部门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世界银行在2004年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认为,拉美的基础设施如能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能会高出1.1个至4个百分点。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前,印加人就建立了较为发达的道路体系。他们修建了以首都库斯科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重要区域的道路网。该网络以两条主干道为主:一条沿海岸而行,另一条由海岸通往高原地区。德国学者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认为,“印加入的道路是历来人类所造成的最有用和最艰巨的工作。”
  巴西总统佩雷拉曾在1927年说过:“统治就是使人们到人烟稀少地区安家落户。但是,没有各种各样的道路,就不能使人们去那里安家落户。因此,统治就是铺设道路。”1928年开始兴建的泛美公路与沿线国家的公路网连成一体,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70年代期间,为了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拉美国家利用国家资本的力量。在基础设施领域投入了巨资。1980年代期间,由于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政府为削减公共开支而减少了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进入1990年代后,政府开始重视基础设施的改善,但面对十分活跃的国内经济交流和不断扩大的经济开放,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21世纪初,国际市场上多种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许多拉美国家扩大了生产规模,但大量初级产品无法及时运送到港口。巴西食用油生产者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食用油生产者能获得销售额的89%,而巴西生产者只能获得79%,因为美国的运输费用仅占销售额的9%,而巴西则占17%。这一调查还发现,巴西大豆的主要生产基地离最近的港口一般为1000公里。由于铁路线无法到达产地和矿区,运送大豆的卡车不得不在崎岖不平而又十分狭窄的道路上行走,既费时,又增加了运输成本。
  许多拉美国家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受到基础设施不足的影响,许多旅游胜地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基础设施的欠发达有时还会引发公共危机。如在1999年2月15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些输电设备因年久失修而出现故障。由于市政府和电力公司对此事处置不当,一次极为普通的停电事故居然延续了11天。2009年11月巴西的一次长达6小时的意外停电事故使18个州、6000万人的经济活动和生活受到影响。
  拉美基础设施落后的主要根源无疑是投资不足。根据2005年世界银行发表的题为《拉美和加勒比的基础设施:最近的发展与主要挑战》的研究报告,拉美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1985年的3.7%下降到2005年的2%。该报告认为,为了赶超韩国和中国,拉美必须使这一比重上升到4%~6%。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已开始认识到完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例如,巴西在2007年1月公布了总额达2550亿美元的“加速增长计划”。该计划的投资项目包括圣保罗与里约热内卢之间的高速火车轨道、146个发电厂以及16个石油勘探和冶炼工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西为刺激经济复苏而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如在2009年1月,卢拉总统宣布,政府已决定为基础设施领域增加1420亿雷亚尔的投资。其他拉美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扩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据估计,拉美国家的反危机措施中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约为250亿美元。
  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最近几年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都加大了援助 拉美的力度。西班牙等国也为多个拉美国家提供了巨额信贷,以帮助其改善基础设施。129l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根据2004年美洲开发银行的预测,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拉美的基础设施部门每年需要708亿美元的投资(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其中379亿美元用于新的项目,329亿美元用于改善现有基础设施。这一巨额投资显然不能仅仅依赖国家资本和外国资本。换言之,拉美的私人资本必须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最近几年许多拉美国家的政府已为鼓励私人资本扩大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
  总之,改善基础设施的关键在于是能否在该领域扩大投资。拉美国家已认识到改善基础设施的紧迫性,并已开始努力发挥国家资本、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的积极性,加大投资力度。
  
  四、能否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
  
  任何一个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必须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拉美的比较优势在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毫无疑问,正是因为拉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致使拉美的出口贸易严重依赖初级产品。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统计:2005年,16个主要拉美国家的农、林、渔、矿产品的出口收入为2519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收入的44%。而拉美所需的许多T业制成品却依赖进口。正如哥斯达黎加前总统阿里亚斯曾说的那样,“我们生产我们不消费的产品,消费那些我们不生产的产品。”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自然资源丰富固然是一种“恩赐”(blessing),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诅咒”(cursing),甚至会导致“荷兰病”(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曾在创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委内瑞拉前石油部长在1970年说过,“十年后,二十年后。你会看到,石油带给我们的是(经济上的)毁灭。”确实,资源丰富的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等国的经济发展业绩不如资源匮乏的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美国著名学者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等人发现,在1970年至1990年期间,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出口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较低。
  但在最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处于较高的水平,拉美经济受益匪浅。据拉美经委会统计,2004~2008年拉美经济连续5年保持5%左右的高增长率。这在过去40年中是绝无仅有的。
  智利的铜矿资源非常丰富。出口铜是智利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1985年,智利成立了铜稳定基金。根据2006年颁布的《财政责任法》,智利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设立了两个基金,即养老金储备基金和经济和社会稳定基金。在铜价上升时,一部分出口收入被转入经济和社会稳定基金,政府在必要时可用这一基金实施刺激经济的措施。可喜的是,许多拉美国家已用初级产品的出口收入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在应对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这些主权财富基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如何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和提升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难题。委内瑞拉片面依赖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荷兰病”症状较为明显;而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则在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和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些国家甚至还利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高涨的有利条件,将一部分出口收入投入主权财富基金。因此,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在拉美会越来越变为一种“恩赐”,而非“诅咒”。
  
  五、能否加快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农业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了食品。根据美洲开发银行提供的数据,世界上约有10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7%)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而拉美的这一数字为5300万(占总人口的6.6%)。其次,农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可以想象,如果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拉美国家的城市将变得更加拥挤,“城市化病”也将更为严重。第三,农产品出口是许多拉美国家获取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第四,在拉美,47%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由此可见,如要解决拉美的贫困问题,必须重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1950年,农业在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19.7%,1985年下降到11.9%,2008年仅为5%。但在不同的国家,这一比重有着很大的差异:许多加勒比地区国家约为1%,而尼加拉瓜、巴拉圭和圭亚那则分别高达18.2%、21.2%和30.2%。
  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阿根廷的粮食、巴西的大豆和咖啡、哥伦比亚的咖啡和香蕉、智利的水果以及中美洲国家的香蕉等农产品的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名列前茅。在许多拉美国家,农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如在玻利维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秘鲁,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高达30%。
  拉美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也是多种农作物的“发源地”。毋庸置疑,拉美国家的政府都认识到了重工轻农的危害性以及加快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但是,长期以来,拉美的农业发展始终遇到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
  一是政府在推动进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中制定的价格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和汇率政策在客观上是歧视农业发展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表明,拉美国家的政府在农村地区投入的资金仅占公共开支的6%。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不足,道路不畅,运输设备缺乏。农业机械陈旧,灌溉体系老化,仓储设施匮乏。其结果是,农业劳动生产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在丰收年份。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偏低,从而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美洲国家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农业严重依赖少数几种农产品,因此价格波动的危害性更为明显。
  四是土地所有制不合理。少数大地主拥有万顷良田,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耕作技术较先进;大量小农则在极为有限的土地上用落后的生产方式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的滞后不仅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食品供应。如在海地,从2007年底开始,由于粮食供应不敷需求,大米、大豆和水果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低收入者为充饥只能食用一种特殊泥土做成的饼干。2008年4月3日,莱凯市最先发生暴力抗议,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降低粮食价格。抗议者焚烧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车,袭击联合国维和士兵,并哄抢食品店。随后,暴力抗议蔓延至海地各大城市。在骚乱中至少有5人死亡。4月12日,海地参议院召开紧急会议,以总理雅克?爱德华工作不力、在推动国内粮食生产等方面未取得成效为由,解除了他的职务。普雷瓦尔总统当天宣布调低大米价格。根据政府与海地食品进口商达成的协议,政府将使用国际援助资金补贴粮价。进口商同时下调米价。
  许多拉美国家为解决土地问题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土地改革。应该指出的是,土改使不少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地所有权的高度集中。但是,土改并未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收入分配结构。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一些拉美国家的土改法没有顾及无地农民的根本利益。例如,哥伦比亚政府在制定十改法时,没有请无地农民的代表参加,却让大地主的代表出谋划策。可以想象,这样的土改法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土地所有制。
  第二,失去土地的大地主从政府手中获得了相应的补偿金。此外,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大地主千方百计地钻土改法的一些“空子”。例如,针对土改法关于“闲置土地应被没收”的规定,大地主常常于土改前在闲置多年的土地上随意撒些种子,以造成土地未被闲置的假象。但他们不进行任何田间管理,因为他们根本不用考虑是否有收成。可见,从经济角度而言,土改并未使大地主蒙受损失。
  第三,土改后,许多农民因缺乏必要的财力和物力而难以独立从事生产活动。因此,不少农民最后不得不出卖土地,再次沦为无地农民。
  第四,土改只使大地主失去一小部分土地。据估计,在拉美,再分配的土地仅占应被充公土地的15%左有,受惠的农民只占应受惠农民总数的22%。
  总部设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拉美经济体系(SELA)在2008年5月30日召开了讨论拉美粮食安全的会议。与会者认为,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使拉美国家的贫困问题更加突出。他们认为,拉美国家应联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遏止粮食危机的蔓延。美洲开发银行也表示。它将为拉美国家增加粮食产量而提供总额达5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综上所述,拉美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政府对农业部门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但制约农业发展的土地所有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拉美农业部门中的二元结构将继续存在,农业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
  
  六、能否维系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
  
  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有助于克服经济增长率的大起大落,有助于强化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拉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同样是增加就业机会、实现价格稳定、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上述目标中,拉美国家更多的是追求加快经济增长,较少关注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拉美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很不稳定。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在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拉美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世界水平,也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在此期间,拉美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率实施了多种反通货膨胀计划,但收效甚微。
  第二。汇率波动幅度大。根据美洲开发银行的计算,在1970年至1992年期间,拉美国家实际汇率的波动指数为13.4,而东亚国家(地区)仅为6.2,工业化国家仅为4.8。拉美国家实际汇率欠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拉美国家的货币政策经常发生变化。进而使汇率政策无所适从。(2)政治局势不稳定导致资本外流,使汇率面临巨大压力。(3)拉美的汇率制度经常发生变化,从而使实际汇率出现大起大落。
  汇率大起大落的危害性不容低估。在外国投资者评估拉美的投资环境时,汇率问题被认为是拉美投资环境不佳的因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都与汇率问题有关。
  第三,国际收支逆差得不到控制。拉美国家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减少工业品进口来减少外汇开支,进而改善国际收支。但是,为了发展本国的制造业,拉美国家必须进口大量资本货币和中间产品。因此,90年代以前,一方面,拉美国家的进口贸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扩大;另一方面。拉美的外汇收入来源依然依赖于出口初级产品。其结果是,出口收入的扩大难以满足进口贸易的需求,从而使国际收支经常处于逆差状态。
  1990年代以来,拉美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越来越稳定的态势。未来拉美国家能否保持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既取决于一系列外部因素,如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外资流入量的大小以及初级产品价格的涨跌,也取决于政府能否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制定并实施恰如其分的宏观经济政策。可喜的是,在许多拉美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得到了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有所提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功能在发挥作用,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在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刚性”也在减少。因此,拉美国家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
  
  七、世界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
  
  在全球化时代,经济领域中的相互依存越来越成为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实行的经济改革使该地区的开放度持续上升。因此,在预测拉美经济的发展前景时,必须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对拉美经济的影响。
  过去,拉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拉美经济增长率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走势出现了明显差异。因此有人认为拉美经济与美国经济之间出现了一种所谓“脱钩”(de-coupling)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长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拉美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美国经济或世界经济对拉美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和资金两个渠道产生作用。贸易领域的影响主要包括价格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这里所说的价格主要是指初级产品的价格,因为工业制成品的价格相对而言变化不大。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约20个季度中,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上升,有些产品价格上涨延续的时间更长,上涨的幅度也很大。多种商品上涨了100%。石油和一些金属矿砂的上涨幅度达300%以上。拉美国家受益匪浅。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为什么2003~2008年拉美经济能保持连续6年的快速增长。
  美国经济形势或世界经济形势的好坏会对需求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拉美的出口贸易。从理论上说。只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衰退不如发达国家那样严重,亦即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那么拉美国家就可将原来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转向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但这一转向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拉美国家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及新兴经济体的需求。
  在不同的拉美国家,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是不尽相同的。在墨西哥的出口产品中,74%是工业制成品,而且90%的工业制成品销往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中美洲国家的出口商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以及香蕉和咖啡等农产品为主,出口市场也是以美国为主。相比之下。南美洲国家的出口商品则以经济增长必需的初级产品(如能源、矿产品和粮食)为主,出口市场遍布全世界。
  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容量很大,但它们更多需要的是能源、矿产品和粮食,而不是劳动力密集型制成品。因此,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南美洲国家很容易在新兴经济体扩大出口市场,而对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来说则有一定难度。
  美国经济或世界经济的走势在资金领域对拉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进入拉美的外资。如前所述,拉美对外资的依赖性很强。外资流入量的大小与拉美经济形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美国经济或世界经济陷入危机或衰退,进入拉美的外资就会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进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二是影响拉美国家获得的侨汇收入。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拉美国家获得的侨汇收入使该地区受益匪浅。就侨汇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最高的是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2007年在14%~39%之间)。就侨汇收入的绝对值而言,墨西哥名列拉美国家之首,2007年达24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4%,超过了进入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在中美洲国家和多米尼加,2001年至2007年期间侨汇收入都超过了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额。
  美国建筑业雇佣了大量的拉美移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房地产业陷入了困境,建筑业为拉美移民提供的就业机会大幅度减少。这些人汇回拉美的侨汇收入也随之减少。根据美洲开发银行的统计,2009年拉美仅获得620亿美元的侨汇收入,比2008年下降11%。来自欧洲的侨汇收入下降幅度高达14%,来自美国的减少了11%,来自其他地区的下降了4.5%。
  三是影响拉美的旅游业收入。旅游业是许多拉美国家获取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也使商业银行不愿意向旅游者提供更多的旅游贷款。其结果是,拉美国家的旅游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加勒比开发银行行长伯恩预计,2009年加勒比地区国家的旅游业收入减少了7%~10%。秘鲁旅馆协会在2009年初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秘鲁主要旅馆的客房预订率下降了30%。
  总之,世界经济形势的走向对拉美的影响不容低估。鉴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在不断强化,加之每一次危机之后必定有一较长的增长期,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前景是较为乐观的。
  综上所述,在影响拉美经济发展前景的各个因素中。有些因素是令人乐观的,有些因素则反之;有些因素业已开始发挥积极作用,有些则需要在拉美国家作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之后才能见效;外部因素无疑是不依拉美国家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其他因素则完全可以在政府政策的作用下发挥积极作用。如果世界经济能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拉美经济的前景将充满希望,尽管各种挑战仍非常严峻。
  
  
  

相关热词搜索:拉美 发展前景 若干 影响拉美经济发展前景的若干因素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