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初步思考] 中西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所谓文化交流,从民间的、国与国之间的交际交流层面讲,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组织机构之间或国与国之间,为了实现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和睦彼此间关系的愿望,而开展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或交际往来。而中西文化交流则专指我国和西方国家或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之间,基于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取长补短、促进双赢的目的,而开展的涵盖各种文化往来的交流活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必将快速发展,其层次正越来越高,领域正越来越宽,覆盖面正越来越广,成果也正越来越丰硕。
本文拟就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目的、媒介等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
(一)全球化框架下的中西文化交流
当前,世界正处于以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是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必然推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而这一进程的载体正是中西文化交流。虽然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文化全球化势不可挡,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生活方式、思维类型、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仍将是客观存在。只有不断深化交流,才能逐渐增进了解,求同存异,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交流是双赢的途径,是文化融合的必由之路。
人类文化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欧美为中心的格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面临着欧美强势文化的压迫,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生活方式的影响,等等。在这种形势下,主动开展“以我为主”的文化交流是我们的使命。要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介绍中华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植根于中国人心中、沉淀为中华民族性格的那部分文化成分,以此来重塑华夏文明的形象,充分展示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增进西方对我灿烂文明的了解和理解,不断获得其对我以华夏文明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的尊重,从而促进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和发展方向。
(二)世界焦点问题环境内的中西文化交流
世界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类文明的灿烂前景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但不可否认,一些焦点问题也前所未有地突出,诸如,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平坦,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能源危机时隐时现,恐怖主义威胁难以根本消除,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共生共荣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等等。
而文化交流正可以担此重任,通过彼此的交流来加深了解,形成共识,弥合分歧,解决争端,或者逐渐缩短彼此的距离,不断扩大彼此的交集,从而为这些焦点问题的迎刃而解打下基础,正所谓用“软”方法来解决“硬”问题。
可以说,世界焦点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扩大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用武之地。促进世界焦点问题的解决,文化交流义不容辞,只有不断扩大,才能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显示文化交流的魅力。
二.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信息共享
从国家之间或民族之间的角度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的接触,是在更深层次上的各种文化观念,习俗、行为模式的对话、沟通、协调。在这个层面上的文化交际实际是各种文化信息的分享、交流。国际事务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信息共享,通过有意义的信息传递、接收与反馈,在各自的态度、意向上进行协调与沟通,表达各自的立场观点,寻求某种共识,或者产生互动,由此实现各自的合理意愿,维持各方的进步和发展。
(二)增进了解
古语云: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而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人与人之间,正是通过这种交流,从相识到相知,由陌路变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人如此,国亦然。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各种交流的频繁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不断扩大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可以使作为交流对象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彼此从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再到深入了解,甚至非常熟悉,进而发展到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交流了,了解了,逐渐地就越来越和谐了。
(三)化解冲突
邓小平同志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局部的冲突仍然不断,有的甚至长期存在。像直接了当的军事行动等正面冲突,“敲山震虎”式的挑衅等擦边冲突,各类暗地进行的恐怖和极端主义活动等隐性冲突威胁着世界的安全。这些冲突的产生,原因相当复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宗教等多方面,主要还是彼此立场的差异导致的。因为立场不同,所以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及安全,就不能做到以平常心,对待对方的利益及安全,怀疑、误会、排斥、歧视、甚至攻击对方,坚持自己所认知的正义,不宽松他国所认知的正义。化解这些冲突,如果一味正面交锋,结果往往两败俱伤;如果过度反应,可能得不偿失;如果听之任之,则对方可能得寸进尺,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交流的长处便又显现出来了。通过发展和加强文化交流,以友善的方式推销自己,广交朋友,互相观摩学习,赞美共同点,欣赏不同点,彼此互动,甚至包容、尊重、协助异己,可以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逐步化解冲突,最终实现相得益彰的共存共荣。
(四)承担国际责任
我国在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同时,承担着越来越多与本国国力和地位相符的国际责任,如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积极开展国际救援,等等。这些都是显性的国际责任。实际上,我们还承担着很多隐性的国际责任,如接受和派遣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推动彼此的教育、文化、科技、医药等方面的交流,促进彼此的经济发展;共同开展文化发掘、研究项目,推进世界的融合;创办孔子学院,传播和谐文化;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扩大旅游目的地国的范围,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放旅游市场;举办汉语年(周)和外语年(周)活动,扩大基于语言的各种文化载体在彼此国家的影响;等等。这类承担隐性国际责任的交流活动不胜枚举,而且多以文化方面的交流为主。以软实力的交流和互换来承担国际责任恐怕会越来越成为承担国际责任的主流。
三.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媒介
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必须是全方位的,要涵盖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既要有平面媒体的交流,也要有网络媒体的互动;既要有艺术的交流,也要有医疗、饮食、旅游等方面的来往;既要有政府主导的交流,也要有民间自发的活动。要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一方面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反映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实际存在的不平衡、不发达的状况,寻找同外部世界的共同点,反映世界流行元素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广泛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改造传统文化中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使我们的文化永远充满朝气和活力。
1、语言。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基本媒介,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语言同样扮演着基本媒介的角色,其作用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替代的。
2、饮食。我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是“筷子文化”和“刀叉文化”的天壤之别,但这不是文化交流的鸿沟,而正在成为一种纽带。我国的西餐馆可谓星办棋布,西方有些国家的中餐馆也是遍地开花。饮食文化的互相渗透早已不是新鲜事。
3、体育。体育无国界。体育交流是文化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在西方举办的体育赛事和承办世界性运动会,展示我们的体育发展水平和文明,树立我们的崭新形象。西方国家亦然。
4、音乐。音乐也是无国界。歌颂如花的世界,抒发心中的情感,陶冶美好的情操,拓展中西文化交流,音乐责无旁贷。音乐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走出国门,推广中国音乐,与西方同行进行交流
5、旅游。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一样担负着文化传播的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了旅游的这种功效,并将其作为国家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此外,医学交流、美术交流、宗教交流、相互移民等许许多多媒介在文化交流中也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正是所有这些媒介的单独交流、交叉交流、共同交流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
四.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美好前景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文化对西方产生最大影响的30年,西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深刻地了解和理解了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及其价值的肯定也超过了以住任何时期。同时,这30年也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前所未有的时期,我国文化经历了西方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冲击和影响。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继续加快的世纪。与之相伴的必将是文化作为经济使者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影响日益扩大,文化吸收日益广泛,文化融合曙光初现。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交流 中西 思考 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初步思考 关于21世纪民法的思考 离幸福很近21课思考题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