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实的感动由心而生】幼儿园真实感动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说起崔振山,当时对这位老人采访过程中的点滴以及源于点滴中的感动像是一种特殊的情愫,时常让我惦记,老人的一生谈不上轰轰烈烈,更谈不上惊天动地,相反,他就像是黄土地里的庄稼一样,普通、结实、坚韧。
从小就失去父亲的他跟随母亲改嫁,在继父那里他得到了温暖以及上学的机会,后来他当上了工程兵,在这期间,每天带领他升国旗的老班长唐广常,在危难来临的刹那,舍身挽救他自己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也从此让国旗在他的心里有了真实的重量。此后的几十年间,面对复员、下岗、离婚、妻离子散、疾病缠身,一次次的人生重大选择,老人一次次地挺了过来。即便是丢了工作、丢了家庭、丢了儿女,但他的心里并不孤独,清楚的记得他是这样对我说:“因为我有国旗,只要我的国旗还在天空中飘扬,我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脉搏在跳动。”
在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能得到这样一个契合主旋律又充满故事性的题材,我感觉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儿,然而,当我真正的面对这个选题时,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突破:一是我应该如何理解这个在其他村民眼里看起来有些奇怪、甚至有些“不正常”的老人。二是在理解了这位老人之后我该如何传递,自己心里的感受与感动。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开始了采访。
在真正接触了这位老人之后,我还是感觉有些惭愧,因为作为80后的我很难设身处地的想象这个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人的坎坷经历,很难真正的理解老人对国旗的特殊情怀,于是,我失去了以往在采访中一贯的思维模式。
“只有走进他的国旗,才能走进他的心”,对!我就是要“走进”他的国旗,感受他的内心。顺着这个突破口,我看到了老人亲手做的旗杆,看到了老人一个人唱着国歌庄严地将亲手做的五星红旗高高的升起,当老人用颤抖的双手将珍藏在柜子里布包打开时,六面饱经风雨洗礼已经褪色、破损的国旗使我目瞪口呆。很难相信,这就是崔大爷亲手缝制的国旗!这就是崔大爷的精神支撑!因为它的尺寸是那样的不规整,颜色是那样的暗淡,有的甚至破损得成了布条。然而,尽管如此,崔大爷还是像宝贝一样把他们洗干净,每一面都写上第一次升起和最后一次收旗的日期,还把他们包起来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我终于明白,在崔大爷的心里,是他的心脏里的血液,维系着他每一次脉搏的跳动。
清楚的记得整个采访下来,老人只流过一次眼泪,这仅有的一次眼泪还是因为国旗,在老人病重,以为自己不能再回来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是“我的国旗谁来升?”,这份无法割舍的情怀让眼前这位异常坚韧的老人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面对眼前的这一幕,一时间我感觉自己像是慌了神,是的,大爷的眼泪不正是我们采访所需要的吗?不正是片子的动情点吗?然而,出于自己的内心,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由于自己的采访而再次咀嚼自己的痛处,我本能的感觉到心疼。我想安慰他,想对他说点儿什么,但我却无话可说,因为我心里明白,任何语言在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我知道,老人需要的并不多,而他需要的我却无能为力。
坐在电脑前,一时间,突然觉得无从下笔。太多的片段、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思绪充斥着我的大脑,该用怎样的文字来承载这位老人的厚重,向观众传递自己内心的感动呢?我努力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沉下来。从白天到深夜,《老人与国旗》的文字稿一气呵成,我好像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的心感觉到了当下社会难得的纯净。
采访虽然结束了,但是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有时候文字真的很难承载情感,通过有限的文字能够达到心灵的相通又是何等的难得。所以,我还要说,我是幸运的,因为“能让自己的感动化为千万人的感动,这是一个记者莫大的幸福。”
附:获奖作品
题目:老人与国旗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赤峰新闻》十一特别节目――国庆故事会。
片花
字幕:2009年10月1号,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汐子村,村民崔振山第2347次升起国旗,多年来,他一直坚持,风雨无阻。
现场声(崔振山升国旗、唱国歌)
主持人:现场只有一位老人和一面国旗,称不上壮观,但是非常庄重。尤其是老人那专注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这位老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宁城县汐子镇汐子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崔振山。说到这儿您肯定特别好奇,崔振山为什么要天天升国旗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故事呢?这说来话长呀!
正文:崔振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当兵曾是他最大的梦想。
同期:崔振山:我从小热爱当兵,大队民兵营长把入伍通知书送到我手上的时候,别提我多高兴了,我心里特别高兴,我蹦了个高儿。
正文:1968年,崔振山如愿以偿当了一名工程兵,班长唐广常是一名党员,每次这位老班长都会带领崔振山和其他新兵准时升国旗,这让崔振山羡慕不已。然而,在一次执行爆破任务时,意外发生了,崩裂的巨石眼瞅着向崔振山砸过来,就在命悬一线的瞬间,班长唐广常奋不顾身地扑向崔振山,自己却再也没有站起来。老班长走后,崔振山常常站在老班长升旗的地方深情凝望着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后来他当了班长,对升国旗看得更重了。
同期声:崔振山:别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但是这升国旗我不能放。
正文:复员后崔振山变成一名工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让人十分羡慕的事儿,然而他的高兴劲儿还没过,一盆冷水泼了过来。
同期声:崔振山:在厂子我正上着班,有人告诉来了,说有你一封信呢!你拿去吧!我把信取回来,取回来我一看到信,我心里翻了个个,因为啥呢,在信上她(妻子)说什么呢?就是要离婚,和我离婚。
主持人:这日子过得好好的,怎么说离就离了呢?对于这件事,崔振山只说了一句:“怨我!”
同期声:崔振山:如果我条件好,她条件不好,我不让她离,我就是拖着我也把她拖住,但是我的条件,锅里长锈、墙上长霜,条件要好不至于到这种程度上,可以说雪壁霜梁、冰房锈斧,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就说离,任她随便吧!
主持人:就这样,妻子带着满肚子的不理解和两个女儿走了,留下了他这个孤家寡人。接着,不幸接踵而至。2003年,化肥厂破产,崔振山的工人生涯从此画上了句号,没办法,他只有卷铺盖走人。孤独、贫困、失落――,此时的崔振山可以说是酸甜苦辣如翻江倒海般奔涌在心。
同期声:崔振山:我只有一样,就是我的信仰没丢,多年来这是我唯一可以信赖的东西,只要有国旗在,我就垮不了、倒不了。每天我都升它,每天我看着它,看着它的飘扬,我心里高兴,我心里得到安慰,不管有多累也好,我一升起旗,看着这个旗子还在那飘扬,我心里就想着我的脉搏在跳动着呢。
主持人:崔振山穷得只剩下了信念,自然是没钱买现成的国旗,于是干惯了粗活、满是老茧的大手又拿起了缝纫针。
同期声:崔振山:这个是样板纸,这个是样板、模子,这几个星,找人家做,人家嫌麻烦不愿意给做,这么着我就自己做。
正文:连成衣铺都不愿意接的活,这上了年纪、一辈子做粗活的老大爷又是怎么做的呢?
同期声:崔振山:把星做好了以后,因为国旗是两面的,您看哪面刮风它都是见着五星了,先把这一面先贴上,通过窗户一照,后边这个也出来了,再把那个再覆上,在这边画上星,把星剪出来以后,一个一个把它对好了,距离、间隙,我再用针线一针一针的缝。
主持人:就这样,崔大爷到现在一共做了七面国旗,我再告诉您,在他家一个柜子里,有一个摆放最整齐的布包,他就像宝贝一样珍藏着里面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就是那已经用过的六面国旗。
同期声:崔振山:这是我的国旗,它已经伴随着我好几年了,每一面都有岁月的写照,每一次升旗我心里高兴,我的国旗又飘扬在天空中,别看它陈旧了、旗子也破了,但是它是永不掉色的,在我心目当中,永远飘扬在我的心中。
主持人:为了这份精神,为了这份依靠,崔振山天天坚持升国旗,这飘扬的五星红旗也就成了村里一个独特的风景。然而最近村民们有好几天都没看见崔振山升国旗,难道是他不升国旗了?
同期声:崔振山:我刚(清理了)灶灰,倒了灰,回来以后就不行了,趴到炕上这算不中了,想动也不可能了,浑身冒汗,我附近有一个表侄,叫王进忠,我给他打了个电话,我说你来吧,我病了,来看看把我弄医院去吧!
正文:正准备着去医院呢,崔振山突然又想起国旗!
同期声:崔振山:又看着国旗,我以为啥呢,以为这次恐怕是回不来了。
主持人:到医院一检查,结果还真是不得了,崔振山患上的不是别的病,正是老年人的克星脑梗死。一般人得了要么半身不遂,要么会落下严重的后遗症,看来这国旗是升不成了!
同期声:崔振山:我说我家庭就这么一个人,我要再垮下去以后,这个家谁来管,我的国旗谁来升。不管咋的,我说我得坚强,过去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现在就本着这个精神,人要精神垮了,可以说一切都垮了。我必须能走的我尽量走,能吃的我尽量吃点儿,我就坚持着走,下地走。
主持人:自己在医院里住院,那国旗怎么办呢?谁来管呢?这个念头在崔振山的头脑里始终挥之不去。终于,办法有了,这个老实巴交一辈子的老汉还为此撒了谎、做了“逃兵”。
同期声:崔振山:医生说你干啥去,我说我去买本书看看,实际我想回来看看。我踉踉跄跄回到家来了,看看我的院子,看看我的旗还在那挂着呢,我心想我回来吧,我坚强一些,将来我回来以后我还升起你来,你必然陪伴着我,给我的精神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说是我的亲人也是。
主持人:老人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国旗还带给了他生活的力量,老人清贫却很乐观,尽自己的能力改变生活,帮助他人。
正文:崔振山的家称不上富裕,却别有一番情趣,老人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院子里建起了假山和凉亭。
同期声:崔振山:因为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那么你(为何不)以乐而取之呢,何必愁眉苦脸呢!
正文:崔振山现在靠开小卖店每天几块钱的收入维持生活,然而5.12大地震时,他一下子就捐出了200块钱,用他的话说“能帮就帮一把呗”。更让我们意外的是,崔振山还是一位诗人,这首“破衣烂履花巾帽,粗茶淡饭水开道。世上似有天地别,我对人生开口笑”的诗透露出他的乐观豁达。
同期声:崔振山:我头上有红旗,心中有梦想,笔下有人生,我的生活非常充实。
主持人:“习惯了坎坷”,这是崔振山老人对自己的总结。如果你不曾深入地了解过他,我想,你不会体会到他的乐观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如果你不曾深入到他所处的环境,我想,你不会理解他的坚持是多么的刚劲有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您能看到、感受到一个完整的人、一种完整的精神,这份精神恐怕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了。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此作品获第十八届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而生 感动 真实 让真实的感动由心而生 那一刻我心生感动 那一刻我心生感动700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