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八名遇难 视频 海地发生强烈地震,逾15万人遇难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大片建筑物倒塌,通信全部中断,电力供应和饮用水保障处于极端困难之中。
  这场海地自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使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包括总统府和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地在内的数百栋建筑坍塌。地震共造成逾15万人遇难、19万人受伤;此外,还有近61万人无家可归。其中,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至少70名联合国工作人员遇难。
  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家亚恩?克兰热指出,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地震大多是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下导致,而此次强震却是两大板块发生水平运动碰撞所致,这种类型的地震通常震源较浅,并能释放巨大能量。此次地震的震源仅位于地下10公里左右,因此造成了巨大损失。
  克兰热说,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公里处,太子港人口密集,一些房屋质量不佳,一旦发生强震,很难避免灾难。
  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3日发表谈话说,海地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对此深表关切和同情。外交部长杨洁篪已向海地外长尼古拉斯发去慰问电,中国红十字总会决定向海地提供紧急援款,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尽快赶赴海地开展营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3日发表声明说,他对海地民众以及联合国工作人员极为关切,密切关注事态进展。他已决定派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前任负责人埃德蒙?穆莱特前往海地,他本人也将尽快访问海地。潘基文当天还宣布联合国将向海地提供10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
  世界银行:13日表示准备派遣一支灾情评估团队前往海地。路透社报道,这支团队主要负责评估地震损害,协助制定震后重建方案。世行还说,准备动员一批救援物资紧急送往海地。
  欧盟:欧盟委员会13日决定,向遭受地震灾害的海地紧急提供300万欧元援助,并将在进一步评估海地灾情后提供后续援助。这一数额也是欧盟委员会在紧急状态下所能提供的最高数额。
  法国:法国政府13日宣布,将于当天紧急向海地派遣救援人员和两架载有救援物资的飞机。法国内政部下属的民事安全司则宣布,将在24小时内从两个海外省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及法国本土调遣总计130名救援人员和6条搜救犬前往震区。
  德国:德国政府13日宣布向海地地震灾区提供100万欧元的资金援助,用于对灾民的紧急救助。此外,德国还将向灾民提供50万欧元的食品援助。包括地震救援队在内的德国专业救援力量也已经整装待命,以备随时开赴地震灾区。
  巴西:总统卢拉13日宣布将向海地提供总额1000万美元的救灾资金,并将紧急调派14吨救援物资。
  冰岛:冰岛政府13日宣布,冰岛将向海地地震灾区派遣一支由37名搜救专家组成的国际救援队,预计将于当地时间13日下午抵达震区。作为首批抵达的国际救援队伍之一,冰岛救援队携带了大量先进的搜救设备。
  海地当地时间14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8人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包机抵达太子港。随机运抵海地的还有救援设备和20余吨救援物资以及3条救援犬。
  中国国际救援队刚一抵达,就在地震中坍塌的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大楼开始了紧张的救援工作。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长黄建发说,尽管困难重重,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协同其他国家的国际救援队全力开展现场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已与美国国际救援队开展合作,并与俄罗斯的救援队共享救灾信息。他们还准备和其他救援队在信息共享、医疗救治、现场协调等方面合作。
  1月1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在联合国发起海地地震紧急呼吁会议上发表讲话说,中国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家,对海地人民面临的地震灾难感同身受。虽然与海地远隔千里,但中国政府在海地地震后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12日,海地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指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做好援助海地的准备。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随即向海地外长尼古拉斯发去慰问电。13日,中国政府派出一支60人的紧急救援队,抵达灾区后立即投入救灾行动,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驻地展开挖掘救生工作,救援队的下属医疗分队已在太子港建立了多处流动医疗点。13日,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向海地提供100万美元援助。15日,中国政府宣布向海地提供价值3000万人民币(约440万美元)人道主义救灾物资,其中第一批90吨物资包括药品、帐篷、便携式应急灯、水净化设备、食品、饮用水和单衣等。运送救灾物资的两架包机将于北京时间16日起飞赴海地。另外,联海特派团的中国维和警察也在全力参与当地的救援行动。
  刘振民说,中国政府将密切关注海地灾情的发展,积极响应联合国的紧急呼吁,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一切援助。
  15日早晨,韩国医疗救援队和震后救援队分别离开韩国赶赴地震灾后的海地进行救援工作。其中,医疗救援队由7名医护人员组成,震后救援队由41名人员组成。
  与国际社会其他救援不同的是,美国派出重兵赶赴海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评估了海地的全面灾情后,立即派出第82空降师的3500名士兵前往灾区,其中首批100名已于1月15日赶到海地。与首批美军同步抵达太子港的还有一支以两栖攻击舰为首的舰队,该舰队的22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将成为救灾的主力。此外,美军的“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也在1月15日抵达海地海岸附近。这支美军将担负“救灾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任务。
  15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新闻官许楠说:“在地震后的24小时内,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即调集该署在海地储存的粮食,开始向灾民发放粮食。”
  海地政府高级官员卡罗勒?约瑟夫17日说,全国性哀悼期将持续一个月。海地18日起设立280个紧急安置中心,为无家可归的灾民提供临时住地、发放救援物资。
  由于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交通不畅,救援人员尽管克服困难加速向灾民分发食物,仍有大量救援物资未能及时送到灾民手中。一些饥渴难耐的灾民在街头或临时帐篷内焦急等待救援,还有一些人失去耐心开始哄抢救灾物资。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7日说,世界粮食计划署未来两周将向100万灾民提供食品,未来1个月向200万灾民提供食品。
  医疗人员争分夺秒医治伤者。一些医护人员警告说,伤者若在未来12至24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治疗,半数将有生命危险。
  此外,处理遇难者遗体也成政府难题。海地政府已收敛大约7万具遇难者遗体,但灾区仍有大量遇难者遗体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1月23日,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说,海地政府于当地时间22日16时(北京时间23日5时)宣布人员搜救阶段结束。强烈地震发生后10天来,国际搜救队从废墟中总共救出132名幸存者。
  国际红十字组织官员22日说,海地地震灾区目前已开始出现腹泻、破伤风、流脑、呼吸道疾病等病症。在太子港灾区,一些地方已开始进行清扫、消毒、接种等灾后防疫工作。
  联合国与美国22日签署一项协议,明确联合国将负责协调国际社会对海地的救援行动,而美国将在其中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并负责管理海地的机场、港口和公路。
   (据1月14-26日《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和“中国新闻网”)

相关热词搜索:海地 万人 遇难 海地发生强烈地震 逾15万人遇难 海地发生强烈地震 海地地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