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金路上强国梦]明末强国梦 小说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黄金,因其稀有,从古至今,都十分 珍贵。黄金史学家格林说过:“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由黄金培植起来的。” 虽然,黄金在当代所扮演的角色有所改变,但是作为国际硬通货和重要战略储备资源,依然昂然于世,成为国家实力的标志和捍卫国家经济安全的坚强后盾。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2008年至今,美国金融危机的阴影扩散全球,中国经济能够逆风飞扬,都与我国拥有万余亿美元外汇和千余吨黄金资源储备密不可分。
历史不会忘记,成绩的背后,镌刻着一个闪光的名字:武警黄金部队。这是一支伴随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步伐不断成长壮大的经济建设劲旅,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以黄金地质勘探为己任的“国家队”和“野战军”。
载着强国富民的梦想,1979年组建至今的武警黄金部队先后发现并勘察金矿床300多处,提交金资源/储量1900多吨,直接生产黄金8吨,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辱使命,当好突击队。
把中国“贫金”的帽子扔进太平洋
1949年,我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07吨,此后30年间,全国共生产黄金277吨,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幅员辽阔的资源大国竟然是产金小国?“贫金”的帽子重重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也成为中国领导人夙夜牵挂的难题。
1975年盛夏,北京医院的病榻前,周恩来总理紧急召见了邓小平和王震:“要把金子抓一抓,搞建设不能没有黄金啊!”王震随即带领地质勘察组先后到11个省区开展调研后,向中央建言:中国不贫金,中国缺少的是专业化找金队伍。
改革开放大幕初启,受邓小平委托、主抓黄金工业的将军副总理王震掷地有声:“让部队去找金子!”1979年3月7日,一支寻金探宝的“国家队”――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诞生了,1985年这支部队转入武警序列。
被时代呼唤而出的黄金尖兵不负重托,掀开中国黄金工业新篇章。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个斑岩型特大岩金矿床――黑龙江团结沟金矿由黄金部队提交。“六五”期间,黄金部队提交178吨黄金储量报告,占全国提交储量的1/3,其中60.5%以上可直接生产利用,极大地缓解了我国黄金储量捉襟见肘的困境。“七五”期间,全国黄金工作领导小组在全行业推行黄金部队储量承包管理模式,带动全国地勘队伍几年内提交1000多吨黄金储量,将中国“贫金”的帽子抛进了太平洋!当1995年中国黄金年产量跃居世界第8位时,一个黄金资源大国初具雏形,而这其中储量的一半以上由黄金部队探明。
30年栉风沐雨。黄金部队官兵上高原,闯荒漠,越戈壁,在巴山蜀水、中原大地、林海雪原……书写金色传奇。截至目前,他们累计探获黄金资源/储量1900多吨。特别是2007年探获资源/储量高达308吨的超大型阳山金矿,规模达到同类型金矿中的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一举改写我国没有200吨以上独立金矿床的历史,温家宝总理听取有关报告后欣然批示:“多年来,武警黄金部队为国家发现和探明金矿作出了重要贡献。”
跋山涉水,当好先锋队。
用青春、汗水和生命浇铸金色忠诚
光华灿灿的黄金背后,是与黄金等价的付出。
1983年,奋战兴安岭的黄金五支队官兵和家属淘到7块“狗头金”,最大的一块重2155.8克,因形状酷似中国版图,又称“版图金”,官兵兴奋地把它们无偿献给了国家。
1986年,黄金三支队寻金小分队跨过额尔古纳河,来到号称中国北极的无人区西口子。在全年仅有两个月无霜期、最低温度达零下50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下,官兵们在原始丛林中披荆斩棘寻金探宝。他们渴了吃把雪,饿了啃口干粮,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5年内向国家提交了27吨砂金储量。
荒凉贫瘠的甘肃文县阳山,倾注了黄金官兵无数的心血。黄金一总队总工程师马自遴和他的老伴、黄金指挥部高级工程师沈厚诚退休后双双钻进山沟,一干就是10多年,鬓发如霜的老人见证了阳山“金娃娃”的成长。2000年,黄金十二支队工程师郭俊华下山护送矿样时翻车,虽然留下了后遗症,却坚持奔走野外一线,为探明阳山金矿做出重要贡献,被授予“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称号。十二支队钻机机长、六级士官夏永进,二十四载以机台为家,革新技术成果30多项,为部队节约成本千万余元,书写着“兵头将尾”的金色人生。阳山水质硬,久饮易患结石。来自川北的张仕聪当了17年兵打了17年钻,2002年光荣退役的他前脚办完手续,后脚便躺上了手术台,医生惊呆了,他的胆囊塞满了黄豆般大大小小的石头,只能被硬生生摘掉。这就是朴实无华的黄金兵,找了十几年矿,没有带走一丝金末,却带走了一胆囊的石头。
“找金人,金子心。”一位到过黄金部队的诗人这样感慨。
呕心沥血,当好攻坚队。
推动中国黄金地质事业创新发展
寻金,是智力和科技的比拼。黄金部队牢牢把握“科技是找矿支撑”的方向,从江河中寻找砂金到“出水上岸”在大山中寻找岩金,从单一找金到以金为主多金属找矿。伴随任务拓展,部队实现了从罗盘、地质锤和放大镜的“老三件”到数码摄像机、掌上电脑、手持GPS等“新五件”探矿设备的发展。卫星遥感解译、数字图像处理、高密度电法仪、全液压钻机等高科技装备和先进找矿手段的应用,标志着黄金部队正在快速进入数字化找矿时代。
创新带来突破。20世纪80年代,黄金部队科研人员突破“碱性岩脉不成矿”论,发现东坪金矿。1989年,由黄金九支队总工程师祝延修作为主要参与者的论文《小秦岭金矿地质勘察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与发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空前的发现使沉默30年的小秦岭地区拥有了第一座特大型金矿,河南一跃成为国内第二产金大省。
90年代,伴随寻找砂金向岩金的转变,科技在找矿中的作用更为突出。黄金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倾注10年心血,完成中国典型金矿研究等5大系统工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黄金矿产图集》第一次全面反映我国黄金矿产资源分布、生产利用与发展远景。多年来,部队先后完成科研项目330余项,30项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19项获部级以上奖励。祝延修、王世忠、蒋志、阎凤增4人先后荣获中国地学界最高荣誉: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听党指挥,当好国家队。
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000年,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黄金部队陆续把2/3以上的兵力、60%以上的资金投放到西部,在新疆、四川、甘肃等省区先后探获2处超大型、3处特大型、20余处大中型金矿。特别是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的潜在经济价值达500多亿元。据地质专家测算,阳山金矿建成投产后,每年黄金产值相当于文县目前工农业生产总值的2倍,并将形成一个以黄金产业为龙头的“金三角”经济圈,对川、陕、甘三省的地缘经济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
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口号,黄金部队集中人员、资金、装备力量重点突破,相继探明湖南大新金矿、安徽霍山单龙寺金矿带,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2005年以来,黄金部队官兵陆续在内蒙古哈达门和毕力赫、吉林夹皮沟等12个危机矿山摆开找金战场,依靠科技开展外围、深部隐伏矿体勘察,几年来新提交黄金资源/储量100多吨,使矿山寿命平均延长5至10年,对解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长远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地勘行业的深化和调整,面对国家资源的现实状况,黄金部队拓展以金为主、多金属找矿的战略方向,在探明银、铜、铅、锌、钼等多金属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穿过那荒野密林,穿过那峡谷山冈,我们是黄金战士,志在寻找祖国的宝藏……”据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研究,目前我国找金潜力为1.5万至2万吨左右。建设黄金资源大国,实现强国富民梦想,黄金卫士任重道远。
武警黄金指挥部主任周锁海:
武警黄金部队是目前为止世界军事史上唯一一支专门从事黄金地质勘探的经济建设部队。古诗云,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在当前金融危机、全球化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挑战下,黄金的“时代骄子”功能更为凸显。沉甸甸的黄金赋予黄金部队沉甸甸的职责。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肩负强国富民神圣使命的黄金部队正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沿着建设现代化武警之路,精心锻造“政治可靠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地质找矿的精锐之师”,不断提升点石成金的本领,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做出应有贡献。
武警黄金指挥部政委卢津平:
武警黄金部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因使命而生,为使命而战。30年风雨历程,部队铸就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献身黄金事业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科学求实、敬业奉献、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阳山精神”,这是黄金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如今,21世纪已走过第一个10年,迎着新一轮的曙光,黄金部队官兵将沿着辉煌历史的轨迹,忠诚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为国寻金、为民造福的征途上继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相关热词搜索:强国 金路 寻金路上强国梦 强国梦 就是人才强国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