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破产日 刘亚仁 [“国家破产”迫近冰岛]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冰岛这个北欧小国,曾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国家”,其国民的人均收入也在全球前列。然而,就是这个“天堂般”的国度,在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之中,却成了第一个濒临“破产”的国家。
  从“最幸福国家”,到濒临“破产”,从“全球人均收入最高国之一”到“人均负债20万美元”,冰岛不仅向世人展示了金融风暴的巨大破坏力,也暴露了它的极端脆弱性和问题重重的发展之路。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冰岛人如今正在为该国银行业的疯狂扩张付出代价。
  近10多年来,冰岛金融业超常发展,如今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但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7亿美元。金融行业与国外大肆开展信贷交易,向海外发放了大量贷款,其他行业企业在欧洲掀起的并购热潮也与金融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如今,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远超过其他产业。
  
  银行业资产为GDP 8倍
  截至今年6月30日,冰岛三大银行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ir的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4.4万亿克朗(约合1280亿美元)。与之相比,2007年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3万亿克朗(约合193.7亿美元)。
  有数据显示,冰岛的银行业占据了该国股票交易市场的主要部分,而且其中80%的股份由外国所持有。今年9月,冰岛银行业的资产总值高达该国GDP总值的8倍。换句话说,冰岛的发展已经不再主要依靠本国实体经济,反而更为依赖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种做法一度让冰岛尝到甜头,它2005年收获7%的经济增长率。这一发展策略也使冰岛成为全球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银行业成危机罪魁祸首
  金融业可以说是虚拟经济的一种。当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物经济极度膨胀时,就会形成经济泡沫,最终引发金融危机。按照经济学家的说法,如果把实体经济比作岩石,覆盖于其上的雪层就是虚拟经济,积雪过厚导致雪崩――虚拟经济如果与实体经济超过一定的比例,必然导致危机产生。
  冰岛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自2004年以来,冰岛最大的3家银行资产扩大4倍,但多数增长由借贷融资推动。因此,冰岛金融市场极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波及。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银行业借贷利率上升、资本流动性骤减,冰岛首当其冲,银行业顿时陷入困境。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繁荣成长的冰岛银行业,成为了造成现在的经济损失达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倍之多的罪魁祸首。
  分析人士指出,冰岛银行业相对于其他经济部门过度快速扩张,为当前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由于银行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金融危机将对冰岛整体经济产生严重冲击。“冰岛的做法更像是个私人投资基金而非政府,”丹麦银行资深分析师克利斯滕森说,“信贷危机来临后,他们使自身成为最脆弱的国家。”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曾有报道认为,金融危机袭来时,欧洲银行要比美国金融机构脆弱得多。文章指出,美国银行每放贷96美分需有1美元存款为基础,而不少欧洲银行每放贷1.4欧元往往只有1欧元存款支持,其余差额由金融市场借贷补齐。正因如此,当信贷市场随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而收紧时,不少欧洲银行资金严重不足。
  
  “小国不应引领国际银行业”
  冰岛的主要银行也难逃这样的脆弱。该国四大银行所欠的外债高达1000亿欧元,而冰岛中央银行所能动用的流动外国资产仅有40亿欧元。现在,冰岛GDP只有193.7亿美元左右,外债是GDP的9倍,也即债务为GDP的900%,远远超过美国。
  截至10月9日,冰岛前三大银行机构均已由政府接管。美国彭博新闻社提供的数据显示,3家银行所欠债务共计610亿美元,是冰岛经济总量的12倍。以冰岛大约32万人口计算,这大致相当于包括儿童在内的每名冰岛公民身负20万美元债务。
  现在,这个人口仅32万、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的岛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负债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亨里克?古尔贝里10月7日就说,冰岛过于庞大的银行业让它“在应对当前这场信贷危机时的处境可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不利的”。
  冰岛总理希尔马?哈尔德表示,该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走出此次金融危机的阴影。他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从这次经历中得到的教训是,小国试图引领国际银行业是不明智的。”
  
  “冰岛已经破产”?
  面对濒临“破产”的危局,冰岛政府连日来四处求救,但只有俄罗斯考虑提供帮助,其他国家则完全忙于应付自家的麻烦。冰岛与俄罗斯关于借款40亿欧元的谈判于10月14日如期在莫斯科举行。
  分析人士认为,为了走出当前的困境,恢复金融稳定,冰岛最终可能被迫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然而,接受IMF金融援助就意味着冰岛必须接受该组织提出的严格措施,相关政策施行也将受到干预。因此,一旦迈出这一步,就意味着冰岛将成为第一个被金融风暴刮倒的主权国家。冰岛政府虽不排除这一选择,但始终在竭力避免走到这一步。只不过,冰岛的选择似乎越来越少。
  “冰岛已经破产,”冰岛大学教授阿尔萨埃尔?瓦尔费尔斯说,“冰岛克朗已经成为历史,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让IMF来救我们。”
  (摘自10月13日《广州日报》)
  
  
  延伸阅读
  多国濒临“国家破产”是真是假
  
  当很多人还觉得“国家破产”这个词很新鲜的时候,巴基斯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阿根廷等一些国家也成了世界媒体热炒的濒临破产的国家。“国家破产”究竟是何概念,历史上有没有“破产”的国家,冰岛等国是否真的面临“破产”?这些国家所欠的债务是否会被“赖”掉?它们的国家信用会不会打折扣?它们如何应对?这些都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国家破产”为何物
  在英文中,破产一词本是由“银行”和“破裂”两个词组成的。很多人好长时间以来还是头一次听到“国家破产”这样奇怪的词。对于“国家破产”,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订的步骤为:由政府或央行出面公开宣布财政破产,无法支付外债,并请求债权人给予宽限期;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面,联络各债权人共同进行主权国家债务重组;对欠债国的债务进行甄别,烂账、死账予以豁免,其余部分则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组成特别财团,提供还款方案、限期和担保,并负责监督欠债国的经济、金融政策,以确保如期偿付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2年提出了一个国家破产保护的方案,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援助、其他国家通过国家合作方式提供资金援助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茂清表示,所谓“国家破产”是指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而且没有后续收入来源,使国家的正常职能无法维持下去。“国家破产”只是借用了企业经营上的一个术语,不是指国家消亡了,也不是说这个国家就可以像企业那样被别的国家或联合国之类收购或吞并,被剥夺主权。现在媒体报道的冰岛、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面临的“国家破产”问题,反映了这些国家在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的冲击下,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比如冰岛金融业外债是1383亿美元,其GDP才193.7亿美元。冰岛是个小国,没什么支柱产业,所以靠高利率和低管制吸引海外资金。结果美国一出问题,很快就受到波及。这就反映了这些国家本身金融体系是不健全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也是很脆弱的。周茂清认为,经济一体化下,各国经济密切相关,特别是金融业,是传染性最强的领域,一国的问题会很快传播到其他国家。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是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不能比的。
  
  真正的“国家破产”还没有
  仔细研究冰岛等国的情况,可以看出冰岛离“国家破产”尚远。有人算账说,冰岛人均国民负债高达数十万美元,但迄今为止该国并未宣布无法支付外债;更重要的是,虽然冰岛政府发表了一系列激烈言论,做足了“国家破产”姿态,但至今也没有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冰岛人有自己的对策。对于未来,冰岛旅店的老板阿特拉松乐观地说,金融市场总是有涨有跌,危机总会过去,更何况冰岛只有30万人口。只相当于很多国家的一个小城市,虽说很容易就陷入危机,但所谓“船小好调头”,摆脱危机也会比较快的。冰岛总理哈尔德近日表示,对眼下的危机应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他甚至说,冰岛的陆地和海洋中有大量的能源,言外之意是百姓靠渔业和地热资源也能渡过难关。
  在历史上,有比冰岛等国离破产更近的国家。1997年泰国、印尼、韩国和菲律宾。2001年土耳其和2008年格鲁吉亚都接受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条件救助。韩国在上次亚洲金融危机时就接受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当然援助的开价也很高,某些条款也涉及主权,让韩国的自尊心很受打击,许多韩国人对此至今耿耿于怀。1998年俄罗斯的卢布危机、2001年阿根廷的比索危机,都曾造成严重后果,但前者虽接受美国等国巨额援助,却并未将经济主导权拱手让人;后者并未照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流程,以主权换债权,而是走上了“国家化”的左翼经济改革道路,它们实质上也并未“国家破产”。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宣称,非洲等地可能“国家破产”的国家多达28个,但这些“准破产国”无一国全盘接受“破产流程”和援助。太平洋岛国瑙鲁曾被认定为“近乎破产”,以至于要靠变卖飞机、轮船,甚至开办银行洗黑钱度日,但瑙鲁既未接受任何组织托管,仅仅是“信用破产”,同样谈不上“国家破产”。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真正接近国家破产状态的恐怕是巴勒斯坦国。因为巴以矛盾,该国经济、金融各部门几乎全面瘫痪,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几乎完全依赖外界输血。但巴勒斯坦的局面成因复杂,并非单纯经济问题。
  
  “国家破产”表现不同
  虽然冰岛等国离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破产”还有一段距离,但其经济形势之严峻是不言而喻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如果人们找不到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的良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的“国家破产”就会在一夜间出现在世人面前。
  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房地产市场低迷,国际钢材需求大幅萎缩,作为世界第七大钢铁生产国的乌克兰损失惨重。乌克兰工业重镇扎波罗热市拥有11家钢铁厂,素有“钢都”之称。连日来,在扎波罗热市的街头巷尾,老百姓谈论最多的是钢厂停产的事情。目前乌克兰全国36座大型炼钢炉中已有17座停产。钢铁产品出口占乌克兰出口总额的4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乌克兰钢铁企业一旦破产,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国家经济的破产。
  在乌克兰,遭受全球金融危机重创的不只是钢铁业。银行业、货币市场、股市、房地产市场都处在崩溃边缘。10月8日,乌央行宣布临时接管出现挤兑风波的乌克兰第六大银行――乌工业投资银行。据乌克兰《共青团真理报》报道,乌任何一家大型银行倒闭都将引发灾难性后果。糟糕的还不止这些,由于议会被解散,年底前将无法审批明年的国家预算,乌克兰将在没有新财政预算的情况下进入2009年。乌反对派领导人指责现政权正将国家推向破产边缘。(雷达、谭武军、周戎、陶短房、王莉)
  (10月10日《环球时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冰岛 迫近 破产 “国家破产”迫近冰岛 冰岛国家破产 冰岛的国家破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