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沙拉夫 连任之路不平坦】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据巴基斯坦官方的联合通讯社10月6日报道,穆沙拉夫在当天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获得压倒性票数。   投票于当地时间上午10时(北京时间13时)开始,当地时间15时结束,投票者为巴国民议会(下院)、参议院(上院)和4个省级议会的议员。本次选举共有5名候选人,其中,穆沙拉夫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两人:前最高法院法官瓦济胡丁?艾哈迈德和人民党副主席马赫杜姆?阿明?法希姆。
  巴基斯坦共有大约1170人有资格参与这次投票,不过,由巴主要反对党组成的“各党民主运动”近200名议员在选举前辞职,抗议穆沙拉夫参选。
  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在选举开始时均以“穆沙拉夫铁定获胜”等标题形容这次选举的结果,意指以票数来说,穆沙拉夫胜出无太大悬念。选举刚结束,巴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告诉法新社记者:“佩尔韦兹?穆沙拉夫总统获得压倒性胜利。”(据新华社)
  
  执政成绩与军装“诘难”
  
  穆沙拉夫出生在一个外交官家庭。18岁时,他进入巴基斯坦陆军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99年10月,身为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开始执掌政权。当时巴基斯坦经济增长停滞,中央银行破产,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内腐败现象极其严重,官员裙带风气盛行,公众失望情绪蔓延。
  穆沙拉夫深知巴基斯坦历史上文职政府与军法管制相互交替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于是他决定不实行军法管制,而选择成为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制定了七项议程,以恢复民众的信心,振兴经济,同时逐步开始民主化进程。
  穆沙拉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1999~2006年间,巴国内生产总值从650亿美元增长到1250亿美元。年增长率由3.1%提高到2005年的8.4%。
  虽然在执政期间取得了人所共知的成果,但穆沙拉夫兼任陆军参谋长的做法却总是引来“独裁”的诘难。
  
  连任之路困难重重
  
  10月3日距离总统选举日仅剩几天的时间,巴基斯坦国内异常热闹。两名总统候选人――前最高法院法官瓦济胡丁?艾哈迈德和人民党副主席阿明?法希姆同时在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他们认为穆沙拉夫无权参加总统选举,并要求法院将总统选举延期。
  最高法院当天下午组成10人法庭开始就此案进行听证。由于总统选举迫在眉睫,原告律师希望法院加快审理进度,在10月6号之前作出判决,或者将总统选举延期。9名法官作出最后裁决,驳回上诉。穆沙拉夫保留军职参加选举的权利得到了最高法院的承认。
  除最高法院之外,在英国伦敦,穆沙拉夫的助手们正同流亡的前总理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进行紧张的谈判。媒体分析认为,贝?布托宣布于选举之后的10月18日回国;在由主要反对党组成的“各党民主运动”集体抵制穆沙拉夫参选时,人民党曾提名自己的总统候选人,而“各党民主运动”10月2日集体从议会辞职时,人民党没有加入。凡此种种,都是其对穆沙拉夫连任善意的表示。
  军方10月2日发表声明说,前任三军情报局局长佩尔韦兹?基亚尼和拉瓦尔品第军区军长塔里克?马吉德分别被任命为陆军副参谋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基亚尼将在陆军参谋长席位出现空缺时自动补任。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任命基亚尼为候补参谋长,穆沙拉夫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在成功连任总统后将履行承诺,辞去军职。穆沙拉夫在这个时刻公布陆军参谋长继任人选,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其面对的压力。
  
  选前同意特赦贝?布托
  
  在巴基斯坦,总统、总理和陆军参谋长是三大权力拥有者。由于权力缺乏有效的相互制衡,总统和总理之间经常发生矛盾,陆军参谋长总是在双方之间充当调解人。
  流亡8年之久的贝?布托对今年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希望能重返回巴政坛,再次当总理。
  虽然穆沙拉夫想竭力促成执政党穆斯林联盟(领袖派)达成协议,为总统选举之后的议会选举做准备,但穆斯林联盟(领袖派)内部有人坚决反对同人民党之间的谈判。人民党是最大的反对党之一,如果双方之间达成联合执政的协议,国家政治权力势必要进行重新分配,执政党内许多人的利益可能就要受到损害。
  10月4日晚,穆沙拉夫和贝?布托已就总统选举等事宜达成一项全国和解协议。根据协议,穆沙拉夫将对贝?布托等前高官予以特赦,而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将不会抵制大选。穆沙拉夫正式签署这一协议。
  法新社评论说,这份协议为穆沙拉夫谋求连任总统清除了又一大障碍,同时也为穆沙拉夫与贝?布托实现“权力分享”铺平道路。
  根据协议,穆沙拉夫会赦免1988年至1999年间没有被正式定罪的前高官,其中也包括贝?布托。这一点也是贝?布托与巴政府谈判的关键要求之一。
  不过,这一针对受指控前高官的特赦令并不适用于仍然流亡在外的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谢里夫上世纪90年代两度出任巴总理,2000年因贪污、劫机、逃税、挪用公款及恐怖主义等罪名被判终身监禁。根据与巴政府达成的协议,谢里夫当年开始流亡沙特阿拉伯。今年9月初,流亡近7年的谢里夫乘飞机回到巴基斯坦,但数小时后再遭驱逐,返回沙特。
  作为对贝?布托另一项关键要求的回应,穆沙拉夫重申,如果自己当选总统,他会在11月15日本届总统任期届满前辞去军职。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穆沙拉夫与贝?布托达成的协议可能使双方在数月后真正实现“权力分享”。不过,来自贝?布托阵营的人民党参议员奈克也承认,虽然双方就总统选举达成协议,但关于“权力分享”的谈判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路透社说,除了要求穆沙拉夫不以军职身份当选总统外,贝?布托的要求还包括修改宪法中关于总统可以解除总理职务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同时撤销宪法中关于总理不能担任第三个任期的限制。
  贝?布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度出任总理,但她的政府两次均被总统解散。而根据现有宪法,已经担任两届总理的贝?布托将难以再担任总理一职。
  奈克说,由于修改宪法需要得到巴议会三分之二多数议员支持,贝?布托这些要求至少需要等到新一届议会产生后才可能得到满足。(据新华社电)
  (摘自10月7日《新京报》、《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41期及10月6日《广州日报》。其中,饶博为《望》新闻周刊记者)
  
  时评
  巴基斯坦,改朝不换代
  
  在未来巴基斯坦政治格局中,美国因素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强。美国作为穆沙拉夫和贝?布托携手的幕后推动者,必将继续为巴基斯坦新政权提供大力支持。
  1999年政变上台以来,巴基斯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穆沙拉夫时代,不仅实现国内经济繁荣和综合国力提升,而且因“9?11”促成与美国的重新结盟,巴基斯坦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大幅改善。然而,今年以来,穆沙拉夫却面临极端主义威胁、反对派攻击和去除军职等一系列执政挑战,相继经历司法危机和红色清真寺危机,其支持基础有所动摇。在大选战线上,穆沙拉夫受到谢里夫和贝?布托的双重挤压;在统一战线上,支持穆沙拉夫的政党基础逐渐遭受蚕食和动摇;在反恐战线上,穆沙拉夫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恶性膨胀的严峻挑战,红色清真寺危机是这一挑战的集中反映。这三大战线上的问题逐渐集中到总统选举和军装问题上,使得巴政治局势异常紧张和复杂。
  再次当选总统的穆沙拉夫,虽然在政权组成结构方面会有较大变化,但会基本延续过去7年所开创的穆沙拉夫时代。
  巴未来政局发展,必然引起巴国内政治生态的巨大变化,甚至巴国内政治斗争的主旋律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果说现阶段的斗争还停留在军权与民主之争,那么今后的斗争恐怕要变成世俗与极端之争。
  穆沙拉夫和贝?布托都主张推动世俗、温和穆斯林国家建设,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红色清真寺危机处理后,贝?布托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穆沙拉夫总统的反对派。重新构建世俗力量和共同打击极端主义,将成为穆沙拉夫与贝?布托合作的政治基础,同时也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按照美国的设想,穆沙拉夫和贝?布托的合作,就是要推动地区反恐和维护美国在巴基斯坦的战略利益。
  毫无疑问,在未来巴基斯坦政治格局中,美国因素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强。首先,美国是穆沙拉夫和贝?布托携手的幕后推动者,必将继续为巴基斯坦新政权提供大力支持。其次,美国需要巴基斯坦作为反恐斗争的有力伙伴,特别是在巴阿边境地区,它需要一个能维持秩序和保持合法性的巴基斯坦政府,不能容忍巴基斯坦成为骚乱和极端主义的策源地。再次,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大国和核大国,又处在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是美国反恐战略、对伊斯兰世界改造和防扩散战略的重要伙伴,绝不会坐视巴基斯坦陷入混乱。
  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重要邻国,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关系历来不受巴基斯坦政局变化的困扰。
  不过,在巴国内极端势力恶性膨胀和巴美关系日趋紧密的情况下,中国在巴利益既有可能遭受极端势力的袭击,又有可能受到美国因素的排挤。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化中巴战略合作和推动中巴关系全面、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傅小强)
  (10月8日《大众日报》,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之路 连任 平坦 穆沙拉夫 连任之路不平坦 人生之路不平坦 人生之路不平坦歌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