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记录报:《纽约时报》_纽约时报中文网地址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纽约时报》是继《泰晤士报》后产生的又一个世界性的著名媒体,有档案记录报的美誉。由于报道内容严肃,版面庄重,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在其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一直是平面媒体的先锋,对美国及世界舆论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发展概况
《纽约时报》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1851年9月18日创办,创始人是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他们打算发行一份比较严肃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花花绿绿的新闻报道方式,其办报方针是:新闻翔实、言论平和、立场公正。1857年,雷蒙德写了《新闻事业的理论》一文,论述公众报纸与政党报纸的区别,认为公众报纸必须超党派且独立,具有更高尚的职能。由于坚持言论和新闻分开、新闻报道注重事实的大报风范,南北战争时,《纽约时报》成了美国最著名的报纸。
与《泰晤士报》一样,到19世纪下半期,《纽约时报》也陷入了困境。1896年阿道夫?奥茨收购了濒于破产的时报。奥茨时期进一步明确了该报的新闻独立政策,提出了“刊登应该刊登的新闻”的报纸格言。这一格言被公认为是对“黄色新闻”的挑战。依靠大胆地增刊扩版,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短短四五年,《纽约时报》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万份大关,以其庄重的新闻风格和较少商业气氛再次崛起,被视为大众报刊的另类、独立报刊的典范、面向社会上层的严肃性报纸的先驱。1901年,其发行量超过了10万份。与美国的崛起相伴随,《纽约时报》也开始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声誉。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纽约时报》与隔海相望的《泰晤士报》一并成为“报中之王”。
1935年奥茨去世后,其女婿苏兹贝格接任时报的发行人,在他任内20多年,时报的新闻报道范围进一步扩大,广告收入翻倍,技术设备得到更新。《纽约时报》第四代发行人是苏兹贝格的独子,人称彭区的阿瑟?奥茨?苏兹贝格,他励精图治,选拔优秀的编辑和经营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多元化经营,在任30年,时报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63年时报的总收入为1亿美元,到1991年,时报总公司的收入已达17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纽约时报》也完成了由家族式经营向市场式经营的转型。这一时期,《纽约时报》因1971年6月刊登“五角大楼文件”并与国防部对簿公堂而名声大噪,这是美国所谓公众“知情权”理论的重要实践,也进一步提升了该报“档案记录报”的地位。
1992年,彭区将时报发行人的大印传给儿子,这便是《纽约时报》今天的掌门人――小阿瑟?奥茨?苏兹贝格。在美国媒体商业化的潮流中,小阿瑟也更注重媒体的利润,他试图促成《纽约时报》平民化,使各种人群都能够接受,因此开始涉及“煽情新闻”,使得时报一度失去公众的信任。随后,时报的风格又开始转变,特别是在“9?11”及以后事件的报道中,时报再显雄姿,重新获得了公众的信任。
骄人特点
《纽约时报》在100多年的发展史上,始终是新闻的引领者,多次成功报道重大的事件而不断提高其品牌声誉。1912年,她就因独家报道了“泰坦尼克号”事件而引起轰动。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战中,诺曼底的海滩上居然有10名时报的记者。在当代“9?11”及“伊拉克战争”报道中也独树一帜,其新闻的领导作用之大,以至于许多其他报纸都以是否跟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为是否成功地抓住了选题的标准。许多美国人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逢大事发生就购买《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容丰富、新闻客观和版式庄重。目前《纽约时报》可以说是美国乃至世界上内容最为丰富的报纸。平日刊均超过100页,是其他报纸的一倍以上,星期刊又是平时刊的一倍以上,一般的读者甚至难以读完。除了内容丰富的超长新闻外,该报在覆盖各类新闻时还尽量做到了客观公正,甚至在该报上还经常出现自己竞争对手的正面报道。另外在新闻报道中该报特别重视头版头条的选择,以至于时报的头版头条成了报纸的重要商标和资产。《纽约时报》庄重稳健的版式风格也由来已久,在奥茨时期,他就提出了“本报不会污染早餐桌布”的承诺,该报不靠带有冲击性的标题和图片吸引读者,尽管经过了多次改版,这种风格没有变化。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约翰?麦礼尔在《世界报纸精华》一书中是这样评价《纽约时报》的:“论编排,它不像《真理报》那样精益求精;论文辞,它不及《泰晤士报》那样自然优美;论报道,它不如《费加罗报》那么丰富详尽;论风格,它不似瑞士《新苏黎世报》或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那样严肃庄重。但是,《纽约时报》在兼具这些优点方面,远远超过世上任何一家报纸。”可以说,在《纽约时报》身上,最大限度地体现着西方主流传媒的职业精神和专业主义理想。
经营管理
目前,《纽约时报》的发行量在110万份左右,报纸本身的年广告收入超过了15亿美元。《纽约时报》有一个庞大的编辑记者队伍,全报有5000人,其中编辑记者1200人,有60名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在美国,就报纸员工的人数而言,《纽约时报》是数一数二的。
作为一家著名报纸,《纽约时报》在经营管理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以高薪制网罗优秀的新闻人材在历史上,《纽约时报》就以吸引众多的杰出新闻人而著称,除了其坚定的新闻理念和媒体声望之外,待遇高也是重要原因。据调查,《纽约时报》的员工待遇位居全国各报之首,是美国中产阶级偏上的水平。
新闻与评论的严格区分 新闻与评论的严格区分也是《纽约时报》的历史传统,可以说《纽约时报》是最早坚持评论立报的典范。社论部是《纽约时报》一个独立的部门,不归总编辑领导而直接对发行人负责。美国的报刊认为,新闻是客观的,而社论是主观的,体现了报纸的立场。与其他版的不温不火成对比的是,《纽约时报》的社论相当尖锐,往往就一些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出尖刻评价,从而吸引了许多希望看到观点的读者。
与读者互动与纠错机制 《纽约时报》的读者来信十分踊跃,一年可以达到数万封,时报还专门在社论版下面开设了读者来信的版面,有时一期可以登上十几封。早在1972年,时报就在第二版专门开辟了一个更正版面,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对于一些重大的报道失误,报纸也有固定的纠错机制,例如,2003年4月,《纽约时报》黑人记者布莱尔炮制假新闻的事件东窗事发,导致报纸总编辑和执行主任辞职。2004年5月《纽约时报》再次承认在它的新闻报道中发生了错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促进了公众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纽约时报》还列出29篇存在误导性文字的文章,并标明了文章的作者和刊登日期。这些都体现了对读者负责的精神。
培养固定的忠实读者群 《纽约时报》的发行分为零售和家庭订阅两种。近年来,《纽约时报》特别重视培养固定的用户。据其发行副总裁称:20年前其家庭订阅只占10%,而其零售占到了90%,到2002年,这两个数字则分别是60%和40%。固定用户的增加不仅可以稳定发行量,而且有利于吸引广告商,因为媒体产品有二次销售的特性,在把报纸的内容卖给读者的同时,再把读者卖给广告商,固定的读者当然更容易吸引广告。
重视新技术和新产业 小阿瑟?奥茨?苏兹贝格上台后的重要改革就是重视市场和技术。小阿瑟抓住了网络媒体崛起的机遇,1996年《纽约时报》开出了网络版,走在美国所有主流媒体的前面,《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报纸品牌,以固定的用户形式(会员制)开始赢利。
问题与对策
尽管《纽约时报》获得了非常大的媒体影响力,但与《泰晤士报》一样,目前发展也遭遇到了困难局面,影响也在不断下降。
首先,美国是媒体商业化潮流的始作俑者,作为严肃报纸的典范,商业化对《纽约时报》的冲击日益明显。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下滑、利润减少和新闻成本提高正在困扰着这份报纸。
其次,冷战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因素。美国是冷战中的所谓胜利者,但美国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美国是全球化的主要发动者,但美国也是全球化时代高举民族主义的国家,这些特征也在影响着这份以严肃著称的报纸。
第三,美国政府的公关关系能力和操控媒体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媒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政府的批评变得越来越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体的作用。
第四,新媒体的冲击。美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有调查显示,美国30岁以下的网民正在越来越多地放弃传统阅读方式。
最后是读者口味的变化。美国的读者正在越来越大地表现出某种倾向性,更喜欢阅读观点激进的报道,新闻与宣传之间的界线也日益模糊。
为了维持其领先的媒体地位和保持传统,《纽约时报》也在做出种种努力。例如,时报正在积极地扩大经营空间,试图从一张纽约的报纸扩展为一张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报纸,2002年,时报还收购了总部在法国巴黎的《国际先驱论坛报》50%的股份;再如,假新闻事件后,时报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更加重视外界对报纸的评价,设立了专门的编辑负责舆情调查和公共事务;又如,时报还加大了对网络新闻和电视新闻的投入,时报总公司创建了一支专业的电视节目摄制队伍,2003年又买进了数字有线电视频道“探索时代”50%的股权。《纽约时报》网站的点击率和广告收入也在不断攀升。这些措施正在发挥作用,维持着时报的媒体影响力。
《纽约时报》十分重视对中国的报道,有多名记者常驻中国,关注中国的外交、商业、环境、法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新闻。对于这份具有世界影响的报纸,中国的学术界也同样十分关注。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编:张玉宁
相关热词搜索:纽约时报 档案 记录 档案记录报:《纽约时报》 档案记录报 纽约时报那是上帝的荣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