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书籍,其实可以这样] 汉语语音字典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推广汉语的中国出版人其实内心都潜藏着这样一种热望:让世界上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汉语这个传播的使者走近中国,感知中国。 《对外大传播》一直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对外传播中的特殊作用,并围绕这个选题,曾先后采访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美籍学者赵启光,推出了《“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 2007年中国外文局“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上,本刊就“天天中文”、“分级中文”、“系统学汉语”等涉及汉语国际推广的话题,进行追踪、对话,从中强烈感受到了汉语教学市场之热以及中国对外出版者贴近市场心情之急切?
在“大众读者感兴趣的”和“教科书”之间找到平衡点
通过语言作为桥梁,不带有价值观,不带有政治色彩的,以民间的文化语言交流的方式来传播中华文化,大概是所有汉语教学出版人的追求和梦想。那么,如何让国外读者能够喜欢中国汉语教学图书?如何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如何才能在北美地区发达的出版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面对编辑的提问,来自美国长河出版社的执行编辑罗天佑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
上说:
――国际市场上有太多学习中文的图书,人们很难找到一本他们需要的书,如果选择的这个过程太艰难,也许他们就会放弃。我们制作的图书和之后宣传就是要让人们感到有一本书,正是他们需要的。
――需要时刻注意的是,国外的出版社也在努力地出学习汉语的书,而且国外出版社的名字被外国人所熟知,他们信任这些老牌出版社曾经出版过的书籍。因此,我们要面临的是来自国外诸多出版社的竞争。
在“对外出版选题策划会”的名录中,对罗天佑的介绍是这样的:
罗天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亚洲研究专业文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专业硕士。现任美国长河出版社执行编辑。他本人了解19世纪晚期中国历史。兴趣点为中美文化关系、当代中国文学、中国通俗文化。
之前,罗天佑曾和原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名誉总编辑、著名记者爱泼斯坦一起策划了《见证中国》英文版的出版和发行,英文版使用的副标题是《一个犹太新闻记者看到的中国》,短短一行标题,里面就含有“犹太”“记者”“中国”这几个吸引人眼球的词,该书一经面世,迅速进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再者,罗天佑的中文同他的英文一样好,这使得他和编辑们可以进行无障碍的沟通。要想出一本畅销的英文版汉语教材,没有比这样一位精通中英文的外国专家更合适的人选了。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要与中国做生意,中美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近年来,美国读者除了对中国的中医保健、气功、古典文学、历史感兴趣外,美国图书市场上开始涌现大量的有关中国经济方面的图书,很多美国出版社每月都会推出新书。而汉语学习类图书之多,甚至让一般读者从中挑选出适合自己水平的都感到无所适从。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自学汉语,还有一些孩子愿意进入学校学习中文,我们要做的是,需要在‘大众读者感兴趣的’和‘教科书’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出有关汉语的书籍”。在罗天佑看来,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人们不知如何选择,但值得高兴的是,学习汉语的人还是很多的,中国的出版社在做汉语教学方面的书籍时,应当冲破一些既定思维,多出版一些适合读者胃口的书,以供市场
所需。
有编辑抛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一本书,它的侧重点应该是什么?词汇、日常用语、国际音标,还是图示?”提问中,看得出大家对贴近市场的急切。针对大家的问题,罗天佑甚至提出了许多大胆而有新意的建议。这样随处被激发的灵感和创意贯穿了整个座谈会。
用汉字学汉语
今年的“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 分组讨论会上,圆桌会议室座无虚席,大家想了解书目细分之后的国际市场,想了解不同阶层人群的口味、
需求。
罗天佑带来了两本长河出版社(长河出版社由中国外文局与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合资,于2002年7月在美国成立。短短5年间,出版社产品已进入美国各大连锁书店以及亚马逊网上书店)在2007年春季刚刚出版的新书,其中一本是《Picture Chinese Art as Language》(《中国文字》)。他把《中国文字》这本书投影在了大屏幕上,封面既一目了然地对书本内容点题,又典雅大方,大家禁不住为其设计喝彩,争相传阅。
同时,罗天佑特别提到,《中国文字》的配图都是作者提供的,这样一方面和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连一个汉字都不认识的外国小朋友也能通过看图识字,猜出文内汉字的大概意思,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不少编辑的工作量。目前,《中国文字》出版了3个月,已经卖出了500本,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了。
书的封面上是除了书名之外,其余由四幅图画组织成大大的田字格,仔细看看这四幅画:其中一幅画里,两个小孩下棋时吵架了,背靠背,谁也不理谁,图画的一角上写着一个隶书体“北”字。另一幅画里,一个小孩惊讶地看着一个大南瓜,这南瓜的形状和隶书体的“瓜”字又十分相像。看到这样封面,即使你是第一次看到汉字的人,也会忍不住拿起这本书,看看它到底讲了些什么。
和其他国家的拼音文字相比,长期以来不断有人遗憾说汉字难认、难写、难于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扫盲、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起源于图画的汉字,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这个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因此,才出现了以汉字中用很多本身既可以表音,也可以表义的纯记号文字。罗天佑介绍说,《中国文字》是一本让外国人知道中国汉字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书,了解到这一点,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才能更好地通过此书掌握中文。
现有这样一组数据:美国已经有2500所中小学提出开设中文课程。在欧洲,中文已经成为德国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英国教育部支持制定了中学汉语教学大纲,法国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中学中法双语教育试验计划。印度尼西亚教育部也计划在2004年至2007年在全国8039所中学逐步开设中文课程。韩国开设中文课程或专业的大学已达一百多所,并计划2007年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目前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已经成为韩国许多大企业用人、升职的标准之一。
当市场和编辑意图相遇时
在生活中,语言是最能体现文化的元素。一个很有地域民俗文化的词汇,往往是经过了多少年的约定俗成才衍变成的。
“我小时候,曾经见过一本书,把街上的生活场景都画下来?这本书给我印象很深。我们可以借助比较有名的画,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谈话过程中,罗天佑将自己在北美图书市场的所见所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告诉在座编辑,而编辑们也不愿意浪费这样一次和来自发行最前沿的代表对话的机会,好几位编辑纷纷拿出自己手头正在编辑的图书样稿,希望得到现场交流的机会。
华语教学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拿出一本关于外国人和中国人交往时需要注意的技巧的样稿,请罗天佑告知这样的书在汉语教学的图书市场中是否有需求,以及书内的内容应该进行哪些有针对性的调整。简单地翻阅了一下书稿,罗天佑诚恳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于封面或者文内配图,另一位编辑马上发问,她说:“《中国文字》这本书的绘画风格是模仿中国古代绘画,书里面人物的衣着也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国外读者能接受这样的风格吗?”罗天佑的回答是:在封面上,用很多中国特有的元素强化“这是一本学汉语的书”,让读者在选择时,不至于茫然。
采访中,一位在外文出版社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编辑说,我们做图书的确应从受众的眼光来策划选题,选题策划会对我们了解海外市场大有裨益。
选题的策划、出版在国外,推广发行在国外。那么,在国内做什么呢?从罗天佑和出版社编辑的问答中,不难得出“国内应该提供信息、资源”的结论。此外,还要利用国内的印刷条件印刷图书,减少印制成本。
连续两年的“国际选题策划会”,编辑们觉得思维得到启发,打开了另一扇窗。这些外国专家都来自一线,从事和书有关的工作,相当于给年轻的编辑们接长了臂膀,间接“走出去”。
新世界出版社负责人说:“这次我们还请到了新加坡国家印刷出版集团高级副总裁邱佩珍女士和编辑座谈,邱女士在新加坡出版集团内主管国际出版业务,以出版文学、文化类画册、经济类、政府采购类丛书为主。”这位负责人还认为,“人口仅450万的新加坡就能折腾出这么大动静,如能将邱佩珍的经验引进到我们工作中,那简直不得了”。
同时,华语教学出版社的编辑也向笔者表达了另外的想法:“我们期盼有以市场调查为依据的选题。感觉今年的选题策划会上,很多外国专家带来的部分选题是比较有分量的,原因是选题具有‘共性’。”
(信息反馈请至zhoujin_gongwu@sina.com,欢迎读者与主持人交流)
责编:周瑾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 书籍 汉语书籍,其实可以这样 高中生汉语语法书籍 汉语语法中的语法现象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