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成功与非专业素质】大学生科学就业成功素质训练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收稿日期:2006-09-23? 作者简介:施宏开(1963―),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决定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因素既有专业因素,又有非专业因素,而非专业因素往往被社会看得更重,因而,要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就业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因素包括观念因素、品格因素、方法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专业因素;非专业因素??
就业成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决定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中外雇主的择才标准清楚地给出了答案。?
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美国雇主接受大学生毕业生所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态度、以前的工作经历、现任雇主的推荐、前任雇主的推荐、基于行业的专业技能证书、上学年限、面试时的分数、学校学习成绩、求职人学校的声望和教师的推荐;基本的计算机技能、高度合作技能、基本的性格因素如勤奋、守时、负责、值得信赖等;自我导向的快速学习能力、处理抽象概念和形式主义的能力及轻易解决广泛范围问题的能力。英国32家企业认定大学生必须具备15种素质:承诺、胜任能力、信心、创造力、奉献、热情、可塑性、聪明、领导力、成熟、激励能力、洞察能力、有个性、专业能力、可靠。加拿大会议委员会认为大学生必须具备:基本技能,包括沟通、管理信息、运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个人管理技术,包括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展示、负责、适应性、持续学习和安全工作;团队技术,包括与他人工作、参加项目、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雇主”的择才理念也越来越趋近外国雇主。IBM大中华区教育与学习总监邝懋功说,IBM选择应届大学毕业生首先看重的是高道德标准,然后才是技能和知识。金山软件公司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经理王春伟也认为,金山最看重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团队能力,因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安利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玉珠表示,每个企业都希望招聘到有才能的人,但最关键的环节还在于人品。?
中外雇主的择才标准告诉我们,社会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他们不仅看重专业因素,也看重非专业因素,而且从长远发展计,他们对某些非专业的东西更看得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非专业因素集中表现为:?
观念――就业成功的先决因素?
观念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比较稳定的看法,它属于思想认识的范畴,是人们思想水平和思想方法的集中表现,主要指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直接表现为择业观、职业观、工作观。几乎所有的企业在招聘面试的过程中都会向应聘者问及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来本单位工作?你怎样看待××行业?这实际上就是对大学生观念的考量,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作为首发问题提出的,如果这样的问题回答不好,后面的问题当然也就免谈了。中外雇主在择才标准中都强调“态度”,这实际上也是强调正确的观念。因此,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就业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工作观是第一位的工作。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工作观是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因而必须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品格――就业成功的核心因素?
从上述中外用人组织的择才标准看,品格事实上成为社会选择人才的核心要素。?
品格是做人的准则和范式,主要包括行为品格、情态品格、心理品格、意志品格。从求职来看,行为品格主要包括良好的仪表、风度、气质,甚至站姿、坐姿、手势、衣着等;情态品格主要包括热情、开朗、大方、真诚、关爱等品质;心理品格主要是自信品格,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相信自已的力量能够实现一定目标的心理状态;意志品格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品格在求职过程中表现为取悦于人的风度、气质和得当的言谈举止,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则表现为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等,这是合作、共处、事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中外所有用人单位都把品格作为择才的核心标准。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强,如果品格不好,用人单位是决不会录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品格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决定性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在品格的结构中,道德是核心,它影响行为品格,也影响情态品格、心理品格、意志品格。在道德因素中,诚信又是核心,因此,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对求职者提出了诚信要求。?
方法――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现代用人单位高度重视对方法的考查,主要是对大学生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的考察,如有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进行思维能力测试,就是对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的测试;有些用人单位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请应聘者回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对应聘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测试,也是对实践方法的测试。在信息社会里,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过时,而方法却可以长期发挥作用,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没有知识可以学到知识,没有技能可以学到技能。对方法的重视,反应了用人单位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视。?
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这是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弊端,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教育重知识传授而不重方法传授,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的知识而不是活的知识。由于缺少方法,学生不懂得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更缺乏创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大学更要重视方法的传授。?
能力――就业成功的直接因素?
能力因素是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外,上述中外用人组织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就是准确、鲜明、生动、层次清楚。表达可以说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关,向用人单位递上一份简历,表现的是文字表达能力,如果词不达意、文句不通,资料极有可能被打入“冷宫”;与用人单位一见面,开口就是表达能力的展示,如果语无伦次,吱吱唔唔,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需要指出的是,书法也是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书法与人的品格、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少单位仍要求应聘者手写简历。一份自荐信就算是文笔很好,如果字写得不好,用人单位也很可能不会看。
(二)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它包括表达、理解、人际融合、矛盾和问题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个人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心理健康、保证成才、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一个集体或团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团结、和谐、力量和事业的发展,这正是用人单位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
(三)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带领团队完成某件综合性工作的能力,包括策划、组织、协调、指挥、沟通、控制等多方面的能力。用人单位重视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是因为,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将走上管理岗位,即便不走上管理岗位,他们也需要很好地融合到某一个团队,都有可能遇到综合性、复杂性强的工作,这些情况都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即是个人和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使现代社会呈现加速度发展的特点,生活节奏加快,环境变化加剧,每个人相对固守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专业的机率大大减少,因此,大学生只有善于即时地从旧的环境中解脱出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才能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五)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是指有效地运用工具的能力。传统大学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大学生中实践能力差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
(六)学习能力。科技迅猛发展使知识递增速度越来越快、陈旧的周期越来越短,今天学习的东西明天有可能过时,今年很热门的专业到明年可能变成冷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组织或个人都要善于学习,要善于捕捉新的信息,善于将新的知识迅速转换成新的能力。因此,学习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至关重要。?
非专业知识――就业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些用人单位到高校举行双选会,往往会对学生进行书面考试,考试的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诸如时事、社会知识、礼仪、经济、管理等非专业知识,且占的比重很大,可见社会对大学生非专业知识的重视。大学生知识面偏窄的问题早已存在,这种偏窄主要是非专业知识的贫乏,以至出现过文科学生不知道爱因斯坦,理科的学生不知道曹雪芹的笑话。非专业知识贫乏是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应掌握的非专业知识包括一般性社会知识、交往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写作知识等,这些知识既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因素的探讨,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专业因素与非专业因素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专业因素是前提,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可能就业;非专业因素是保证,没有正确的观念、优良的品格、科学的方法、全面的能力的和丰富的知识,专业能力难以发挥。专业能力对初次就业具有决定意义,而非专业因素对持续就业、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因素。我们同时必须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因素,仅靠一般意义的就业指导是不够的,必须改革大学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把非专业教育放在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大学生做到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李洁.探究国外提升毕业就业率绿色通道[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3]李娜等.以人为本打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0).
相关热词搜索:与非 素质 就业 就业成功与非专业素质 跨专业就业的成功案例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成功例子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