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谁当官] 当官选什么专业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这种自中国科举制度的依靠竞争考试选拔行政官吏的做法,从19世纪之后已经是世界所接受的主流,理由很简单,找不出一种比它更好的方法了。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官制像烙饼似的翻来翻去,摸着石头过河,但到了帝国大学成立,文官官制基本上已经定型了。不管是什么官,从原则上来讲都是由天皇任命的。人事权是一切权利的中心,但是天皇只能根据《文官任用令》来任命这些文官,这个《文官任用令》才是日本帝国官僚制度的真正核心。
伊藤博文从德国除了带回来君主立宪制,还带回来德国在1873年才制定的《帝国官吏法》。伊藤博文根据这个在1887年弄出了一个叫做《文官考试的试补和见习规则》的法律,这就是以后赫赫有名的“高等文官考试”,简称“高文”。
“试补”是指高等官候补生,而“见习”则是指判任官(初等文官)候补生。“试补”是通过了“高等考试”的人或者是帝国大学法科大学或文科大学的毕业生,而“见习”则是通过了“普通考试”的人或者是官立公立中学的毕业生。“试补”和“见习”都有三年的用期,满期之后正式任官。只有经过“试补”和“见习”才能成为高等官和判任官,和只有陆士和海兵毕业才能成为帝国陆海军军官一样,这是一元化的,这点非常重要。
这种把文官分为高等文官和初等文官的做法是从普鲁士学来的,但日本和普鲁士有几点不同。普鲁士高等文官只有国立法科大学毕业生才有资格,日本这个“规则”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人只要通过了“高等文官考试”就够格成为高等文官。
日本的官吏从任官那天开始就有了俸禄,而普鲁士,大学毕业之后到成为正式官僚要花十几年,这段时间没有收入。如果不是极为富有的出身,在德国要想成为高级官僚是极为困难的。德国的当时国立大学学制三年,毕业后先要通过司法秘书资格考试,两三年实习再去通过司法助理资格考试,司法助理还是没有收入的,再经过十年左右才能得到参事官的位置,所以在20世纪初期德国衙门参事官一般都在四十岁左右。
当然在日本要从帝国大学毕业的经济负担也不是一般的人家能够承受的,“帝大毕业需要一座山林”,帝大毕业生们大多是富人子弟,但是日本农村从来就有个传统,有钱地主援助聪明的穷孩子,只要穷孩子人聪明又有志向,一般还是能找到经济援助,然后一边打工一边完成帝大学业。甚至每年都有几位根本没有进过帝大,而是小巡查这样的雇员,发奋读书,自学成才,通过高等考试而成为帝国高等文官。
这个高文考试像不像中国古代选拔行政官员的“科举”考试?
没错,日本人在解释“高文”由来的时候很明确地说:“这个制度来自中国古代选拔行政官员的科举考试”。
只是经过了一道普鲁士中间商。伊藤博文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很明确地说过:“即使整备了宪法,建立了议会,如果没有好的行政实务是不会得到成果的。要得到行政实务的成果必须制定组织准则。在这些方面没有国家能比得上德国。”
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普鲁士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指出过现代官僚集团的以下几个特点:1.根据法规和文件进行业务处理。2.根据命令系统而保持的阶序。3.受过专门教育,拥有一定的资格。4.公私分明的业务范围。
在这几点中第三点一直很受人重视,一般都认为正是为了确保第三点才需要用考试的手法来选拔官吏。普鲁士从19世纪初期就第一个导入了这种方法,1873年更是确立了官吏法,用法律来确保官吏来源。英国也是在1806年左右就开始研究中国的科举考试,但具体开始应用却是在殖民地印度,直到1870年才开始用竞争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美国就更晚一些,准确地说美国人是在1879年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政治学系的时候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883年通过了潘德尔顿文官制度改革法案(Pendleton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但是到现在美国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官僚制度,换了总统,华盛顿就有两三千人要卷铺盖走人。
最不可思议的是法国,法国的自由政治学校非常有名,不仅是日本帝国大学的楷模,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的楷模,但是文官考试体系一直到二战之后1945年法国国家行政学院成立之后才确定下来。
不管怎么说,这种来自中国科举制度依靠竞争考试选拔行政官吏的做法从19世纪之后已经是世界所接受的主流,理由很简单,找不出一种比它还好的方法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