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_自然因素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2-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以合肥市瑶海区为背景,通过对其自然条件的分析,研究自然条件对瑶海区人居环境的影响,对“瑶海新城”建设中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提出建议,改善城市面貌,为居民提供宜居的人居环境。
  
  合肥市瑶海区位于城市东部,是合肥四大老城区之一。全区辖12个街道、1个镇、1 个乡以及1个省级开发区。依据瑶海区“十二五”规划,瑶海区由老工业区向现代商住区转变,进行旧城改造。本文主要分析自然因素对瑶海区人居环境的影响。
  1. 地理交通
  瑶海区东与肥东县接壤,西南相隔南淝河、板桥河,与包河区相望。瑶海区集中了合肥市重要的交通介质。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西部,合肥的城东方向成为与长三角城市相接和交流的重要出口,位于瑶海区的火车新站也成为联通外界的重要交通介质。在最新的全国铁路网规划图中,连接起了全国七条重要干线,将打通北京、阜阳、西安、武汉、九江、芜湖(宣城和杭州)和南京(上海)七个出口。在此背景下,位于瑶海区始建于1935年的火车新站将在整个安徽交通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连接省内、省外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交通地理优势为瑶海区居民带来交通上的便利,同时也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目前,瑶海区除火车新站之外还有合肥汽车客运总站、省客运公司长途汽车站、汽车东站等。交通运输设施的集中导致瑶海区拥有大量人流,使得很大一部分区域内车多人杂,并且容易在交通高峰期造成堵塞,治安隐患也较为突出。
  2. 地质
  2.1 地下水
  合肥市境内地层上部,广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其裂缝和空隙均不发达,储水空间极差,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排走,因为含水微弱,不能作为城市大规模供水的水源。
  (1)城市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受到地下水流向的制约。城市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应分别位于地下水的下水方向和上水方向,以避免或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合肥市地下水流向与地表水系流向基本相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市域。瑶海区现状的工业选址基本合理,且没有重工业加工厂、化工厂等落户,基本不受地下水流向影响。
  (2)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布局由地下水埋藏深度所决定。地下水埋藏深度足够深,才能允许地表建筑物越高,地下层数越多。由于地下开采量少,瑶海区可以依据需求建筑高层建筑。但紧邻的南淝河、板桥河两侧地下水为第四纪松岩类,孔隙较大,含水性较强,储水量较多,且地下存有淤泥层,只适合建筑轻型建筑,不宜建筑层数过多的建筑。
  2.2 地震
  合肥市有四组六条不同规模的断裂,分别是:1)池河-西山驿断裂,为郯庐断裂带的东界断裂;2)乌云山合肥断裂,为郯庐断裂带的西界断裂;3)肥中断裂;4)六安-合肥断裂;5)韩摆渡-肥西断裂;6)桥头集-东关断裂。合肥曾遭受多次中强地震,因此合肥市综合抵御地震能力应为7级以上,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8级的地震防灾能力。
  瑶海区应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防灾据点和防灾公园,并具有畅通的周边交通环境和配套设施。对城区建筑,应在抗战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对重要建筑抗震防灾、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及城区建设和改造等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3. 地形地貌
  瑶海区全境处于燕山期断隔盆地之中。工程地质主要为软地基和膨胀土,适合置建轻型建筑。若建高层建筑,需采取加固和防震措施。全区地势总体低缓平坦,虽然无法像合肥市西北部那样形成山地丘陵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但瑶海区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丰富了城市环境景观,为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打下基础。
  4.气候
  合肥市气候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梅雨显著、夏雨丰沛等特征。
  4.1 气温
  合肥地处中纬度,气候温和。通常无寒冷天气和高温天气,年平均气温为15.7℃,与同纬度的其他城市相比,合肥气候是温和的。季节气候特征为冬夏长,各达四个月;春秋短,各只有两个月左右。温度条件较周边大部分城市为优,适宜人居。
  4.2 湿度
  合肥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湿度为76%,湿度偏大。湿度大造成城市居民衣物不宜干燥,食物和储藏东西易发生霉变,各种家用电器易生锈,居民易患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目前瑶海区人口密度大,建筑密集且有不少老旧红砖房,应进一步加快老城区改建。尤其是底层住户建筑应设防潮层,并且住宅建筑底部架空是较好的选择,人为有效地减少湿度对人居条件的影响。
  4.3 风象
  合肥市全年最多风向是偏东风,最少风向是偏西风。合肥各月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1~1月以偏北风为主,2~3月以偏东风为主,4~7月以偏南风为主,8~10月又转为偏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在1-1.5m/s的静风频率占全年的18%左右。
  风速越小,空气污染物越容易聚集,空气污染程度越高。在1m/s的静风条件下,风便失去了扩散空气污染物的作用,加剧空气污染的程度,对城市人居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一般来说,静风频率大于47%时,不宜作为工业选址。虽然瑶海区静风频率只达18%,但由于合肥市全年以偏东风为最多风向,以不布置重工业、少量布置轻工业为宜,以免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
  4.4 大气污染
  城区内人口集中,污染较重。合肥市大气污染是以烟尘和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烟尘型污染为主。合肥城区的大气质量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由于北城区拥有大房郢水库和湿地公园等大自然呼吸调节系统,北城区的大气质量最优。瑶海区由于交通聚集,车辆排放尾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对此应严格控制瑶海区车流量,并扩大区内绿地面积,以缓解上空大气污染。
  5. 水文
  南淝河流经瑶海区,与包河、银河、雨花塘、琥珀潭、黑池坝及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水体形成合肥市环城水系。作为合肥市“母亲河”的南淝河发源于大别山余脉的南部,是巢湖水系的一大支流,全长70公里,由西向东南穿合肥而过,为合肥市提供主要的工业及生活用水。然而,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过度排放,这条“母亲河”已经污染严重,直接影响沿岸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严重损坏城市容貌环境。鉴于此,合肥市政府决定从1998年开始对南淝河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治污清淤、防洪及河堤整治、绿化景观等,着重解决源头水质,激活其生态功能。
  为避免南淝河再次受到污染,瑶海区应禁止布置对水源造成污染的工厂企业,如化工厂、造纸厂等。预防南淝河污染就必须大力推行污水处理,严格控制取水和排水,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瑶海区应合理运用南淝河水文条件,通过植物造景、地形起伏等现代园林手法在河道两岸增绿造景,丰富河道多样性,营造具有节奏感、韵律性的生态景观带。滨水建筑应采用渐进增高的方式,按照距离滨水的远近采用不同的建筑高度,满足更多人观看滨水景观的需求,同时使丰富周边建筑的空间景观。
  6. 结语
  目前,瑶海区已近开始打造“瑶海新城”,成片的危旧房改造,改造拥挤的道路系统,全面推进坝上街、火车站南货场等重点地块的开发建设。瑶海区作为合肥的东部的“桥头堡”,应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打造宜居瑶海,为瑶海居民提供良好的新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Z],1996:331.
  [2] 合肥市瑶海区地方志办公室. 瑶海年鉴2008 [M]. 合肥:黄山书社,2008:34.
  [3] 合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合肥市志[EB/OL]. http://61.191.16.234:8080/was40/index_sz.jsp?rootid=58033&channelid=44443.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相关热词搜索:人居环境 因素 自然 自然因素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影响自然环境的因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